第 241 章 不受待見的李毅飛

字數:6448   加入書籤

A+A-


    車窗外的景物飛速向後掠去,省委王副書記的專車正平穩地行駛在通往陰鐵市的高速公路上。
    李毅飛和王副書記坐在後排,李毅飛的目光錚錚地望著窗外。
    這片土地的地貌已經開始顯現出礦產區的特征,遠山輪廓粗糲,偶爾可見巨大的礦坑和選礦廠在視野中閃過。
    王副書記結束了片刻的小憩,睜開眼,看了看窗外,語開口道:“快了,再有個把小時就該到了。
    毅飛啊,這次送你去陰鐵市,是省委幾個主要領導的共同意思。
    一方麵,是表示省委對這次人事任命的重視,另一方麵,”他轉過頭,目光變得更為深沉務實,“也是想利用這點時間,再跟你交交底。
    有些情況,在辦公室會議上反而不好說得太透。”
    李毅飛身體微微前傾,態度恭敬而專注:“請王書記指點。”
    “談不上指點,算是一些經驗之談吧。”王副書記擺擺手,“陰鐵的情況,比書麵材料上反映的可能還要複雜些。
    ‘因礦而興,也因礦而困’,這話是老書記總結的,現在看,依然精準。
    礦藏是財富,但也最容易牽動各方神經,滋生各種問題。
    利益關係盤根錯節,水深得很。”
    他稍作停頓,似乎在斟酌更具體的措辭:“市委班子整體是好的,達天同誌作為班長,有能力,也有魄力,抓經濟、搞建設的思路很活絡。
    但是……”他微微拖長了語調,“有時候為了快速發展或者說,為了盡快做出顯眼的成績,在平衡各種力量和堅守原則底線之間,
    這個尺度拿捏起來,難度就特別大。國強同誌呢,是本地成長起來的幹部,對陰鐵的情況知根知底,作風也紮實,就是有時候……嗯,略顯保守,闖勁不足。”
    李毅飛凝神靜聽,這些對一二把手看似客觀的描述,實則包含了極其重要的潛在信息,既點明了特點,也隱晦地提示了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界限。
    “政法係統這一攤,是你接下來的主戰場,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王副書記的語氣明顯加重,“前麵幾任都沒能站穩腳跟,原因很多,有工作上的,也有個人的,情況複雜。
    現在的常務副書記王卓,是老政法了,在係統內經營多年,業務能力有口皆碑,但‘地方特色’也比較鮮明,能否讓他真正配合你的工作,對你是個不小的考驗。
    公安局長張立軍,是達天同誌非常倚重的幹將,辦案衝勁足,雷厲風行,但作風強硬,據說和本地一些企業,尤其是礦業公司的關係比較微妙,你要做到心中有數。”
    這些信息遠比組織部的任前談話更加直白和深入,幾乎是在為李毅飛描繪一幅清晰而險峻的權力格局圖。
    “省委對你的期望是,”王副書記凝視著李毅飛,“穩定是第一位的,但絕不是讓你去當‘維持會長’和稀泥。
    要有足夠的耐心,更要講究策略和方法,逐步理清頭緒,找準發力點。
    最關鍵的是,”他特別強調道,“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首先保證自身的安全和工作的主動權。
    遇到實在棘手的難題,可以直接向我和陳紅旗副部長匯報。”
    “感謝王書記的信任和教誨!”李毅飛鄭重回應,“您的話,我都牢記在心。
    請省委放心,我一定恪盡職守,穩中求進,盡快熟悉情況,擺正位置,努力打開工作局麵,絕不辜負組織的信任。”
    王副書記欣慰地點點頭,重新靠回座椅,再次閉上了眼睛。
    該交代的已經交代,剩下的路,需要李毅飛自己去看、去聽、去判斷。
    李毅飛也重新將目光投向窗外。遠處,陰鐵市的輪廓已經隱約可見,巨大的工業設施和略顯雜亂的城市布局逐漸清晰。
    李毅飛下意識地抬起左手,指尖輕輕拂過腕表冰冷的表殼。
    在無人察覺的瞬間,他的小指極其輕微地在表冠側麵的一個微小凸起上按了一下,感受到一絲幾乎難以察覺的震動反饋——設備運行正常。
    這座以鋼鐵和礦產為血脈的城市,正如其灰蒙蒙的天空一樣,透著一股沉重而壓抑的氣息。
    李毅飛知道,車輛駛出的不僅僅是高速公路的出口,更是他職業生涯一段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新征程。
    平靜的目光下,他的思緒飛速運轉,將王副書記的點撥與伊春濟老師的警告、以及自己前期搜集的信息相互印證、拚接。
    車速漸漸慢了下來,駛下高速路口。
    “陰鐵歡迎您”的巨大標語顯得有些陳舊。
    收費站前方,一個由幾輛黑色轎車組成的車隊正靜候在路旁,閃爍著微弱的雙閃燈——陰鐵市方麵前來迎接的車隊已經到了。
    王副書記的司機通過電台與對方確認後,車隊緩緩啟動,在前方引路。儀式感十足的迎接流程即將開始。
    李毅飛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西裝領帶和襯衫袖口,確保腕表藏在袖口之下,隻露出毫不起眼的表盤。
    他臉上習慣性地浮現出沉穩而略顯謙和的微笑,準備好麵對即將到來的所有麵孔和寒暄。
    車窗外的景象從開闊的郊區迅速轉變為城市的街景。街道還算整潔,但兩旁的建築大多顯得有些老舊,色彩單調,空氣中似乎隱約飄浮著細微的粉塵顆粒。
    一些臨街的商鋪招牌上,或多或少都帶著與“礦”、“鐵”、“鋼”、“運”相關的字眼,無聲地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根基與依賴。
    車隊沒有駛向市委大樓,而是直接開到了陰鐵市唯一一家的五星級酒店——鐵城國際酒店門口。顯然,這裏安排了歡迎宴席。
    酒店門口,以市委書記姚達天為首的班子成員已經等候在那裏。
    車剛停穩,姚達天便滿麵春風地快步上前,親自為王副書記打開了車門。
    “王書記,歡迎歡迎!一路辛苦了!”姚達天聲音洪亮,熱情地握住王副書記的手用力搖晃著。
    “達天同誌,你們太客氣了。”王副書記笑著回應,隨後側身將李毅飛讓出,“來,我給各位介紹一下,這位就是省委給你們派來的新銳力量,李毅飛同誌!”
    李毅飛適時上前,微微躬身,主動向姚達天伸出手,語氣不卑不亢:“姚書記,您好。
    我是李毅飛,今後就在您的領導下工作了。”
    姚達天笑著用力回握,目光快速而仔細地打量著李毅飛:“毅飛同誌,歡迎歡迎!
    早就盼著你來了!咱們陰鐵情況複雜,正是需要你這樣有學曆、有闖勁的年輕幹部來加擔子的時候啊!”
    他的話熱情洋溢,但“情況複雜”、“加擔子”這些詞,卻傳遞出某種意味。
    接著,姚達天為李毅飛一一介紹在場的班子成員:市長趙國強,五十歲左右,戴著眼鏡,握手時隻是簡短地說了一句“歡迎李書記”,神色略顯疲憊和疏離;
    市委副書記張洋,相對年輕,笑容標準;
    常務副市長錢家園,麵色紅潤,未語先笑,握手時格外用力;
    組織部長,紀委書記,宣傳部長……李毅飛與每一位都簡短握手、寒暄,努力記住每一張麵孔和他們的職位。
    他特別注意到了一個細節: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王卓,並未出現在迎接的隊伍中。
    簡單的寒暄後,眾人簇擁著王副書記和李毅飛步入宴會廳。
    午宴的安排規格很高,但氣氛卻有些微妙。
    姚達天和王副書記自然是全場的中心,話題也多圍繞著省裏的最新指示和陰鐵市的經濟發展大局展開。
    李毅飛作為主角之一,反而顯得有些被邊緣化,大多是禮貌性的敬酒和泛泛的歡迎詞。
    期間,李毅飛注意到市長趙國強很少主動發言,即使說話,也多是關於具體政務的困難和建議,與姚達天略顯宏大的風格形成對比。
    常務副市長錢家園則顯得異常活躍,不斷插科打諢,敬酒勸菜,似乎有意在調節著氣氛。
    李毅飛保持著得體的微笑,謹慎地應對著每一杯酒和每一句話,大多數時間都在觀察和傾聽。
    他幾乎可以肯定,王卓的缺席絕非偶然。
    他甚至能感覺到,席間有不少目光在暗中審視著他,評估著這位新來的、年輕的、戴著博士頭銜的政法委書記,究竟是個過客,還是真的能在這潭深水裏激起些浪花。
    午宴結束後,王副書記婉拒了姚達天安排的進一步活動提議,堅持要返回省城。
    臨上車前,他再次握住李毅飛的手,用力晃了晃:“毅飛同誌,送到這裏就行了。接下來,就看你的了!記住,省委是你的堅強後盾!”
    “請王書記放心!”李毅飛鄭重回答。
    目送王副書記的車隊離開,酒店門口的氣氛似乎瞬間發生了某種難以言喻的變化。
    姚達天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些,轉身對李毅飛和眾人說道:“好了,毅飛書記也正式報到了。
    正明秘書長,你負責送李書記去市委安排的住處安頓一下,下午再帶李書記去辦公室熟悉熟悉環境。
    其他同誌,都回去忙吧。”
    市委秘書長牛民生連忙應下。
    姚達天又對李毅飛笑了笑:“毅飛啊,你先安頓下來,熟悉情況不急在這一時。
    晚上市委這邊有個小範圍的接待,你也一起參加一下,算是為你接風。”
    “好的,謝謝姚書記安排。”李毅飛點頭應允。
    隨後,李毅飛乘坐牛民生的車,前往市委家屬院。給他安排的是一套位置相對安靜、裝修還算不錯的常委樓住房,日常用品一應俱全,顯然也是精心準備過的。
    “李書記,您看還缺什麽,需要添置什麽,隨時告訴我。”牛民生態度一如既往的恭敬。
    “很好,麻煩你們了。”李毅飛點點頭,“牛秘書長,如果方便的話,下午我想先去辦公室看看,另外,能不能把政法委近期的重點工作簡報、人員花名冊、以及一些基本的製度規範先拿給我熟悉一下?”
    “好的,沒問題。辦公室早就準備好了。我這就讓他們送過來。”
    牛民生答應得很痛快,但隨即又像是想起什麽,補充道,“不過,有些具體的案卷和正在處理中的文件,可能還在卓書記那邊或者相關科室歸檔整理,調閱可能需要一點時間走程序。”
    李毅飛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不急,按規矩辦就好。”
    牛民生離開後,李毅飛關上門,臉上的笑容漸漸收斂。
    他快速檢查了一下各個房間,確認沒有問題後,走到客廳窗邊。
    窗外可以看到家屬院裏栽種的樹木和遠處城市的輪廓。
    “辦公室‘早就準備好’,文件卻需要‘時間走程序’……”李毅飛低聲自語,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
    這和他預想中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軟釘子,已經從第一個照麵就開始了。
    他抬起手腕,再次確認了一下那塊老舊腕表的運行狀態。屏幕上的指示燈極其微弱地閃爍了一下,表示環境安全,設備正常。
    這座城市的灰蒙蒙的天空下,暗流已然開始湧動。而他的挑戰,從踏入這裏的第一分鍾,就已經真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