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2 章 初步接觸

字數:7379   加入書籤

A+A-


    下午兩點半,李毅飛在秘書長牛民生的陪同下,走進了位於市委大樓六樓的政法委書記辦公室。
    辦公室寬敞明亮,巨大的落地窗外可以俯瞰大半個陰鐵市區。
    紅木辦公桌光可鑒人,皮椅嶄新,書櫃裏整齊地碼放著全新的理論著作和法律匯編,空氣中還殘留著清潔劑和油漆的味道。
    一切看起來無可挑剔,卻缺少了辦公室應有的“人氣”和辦公痕跡。
    “李書記,您看還滿意嗎?有什麽需要添置的,隨時讓辦公室去辦。”牛民生笑容可掬地說。
    “很好,讓秘書長費心了。”李毅飛微笑著點頭,目光掃過空蕩的桌麵和書櫃,“比我預想的條件好多了。”
    這時,政法委辦公室主任周建斌領著幾個工作人員快步進來,臉上堆著熱情的笑容:“李書記,歡迎您!
    我是辦公室主任周建斌,這些都是辦公室的同誌。
    您的辦公用品都配齊了,網絡電話也都調試好了。”他指著桌上的一摞材料,“這是秘書長吩咐準備的近期工作簡報和一些基本情況匯編,你先熟悉著。”
    李毅飛與周建斌握手,感覺到對方手掌厚實有力,笑容背後是職業化的謹慎。
    “辛苦周主任了。我在白水時就聽說陰鐵政法委的辦公室工作很規範,看來名不虛傳。”
    周建斌連聲謙虛:“李書記過獎了,都是分內工作。”他頓了頓,像是突然想起什麽,“對了,一些具體的案卷和正在處理中的文件,還在各科室流轉歸檔,調閱需要走個程序,我已經催他們盡快整理了。”
    又是個軟釘子。李毅飛麵上不動聲色:“不著急,按規矩辦就好。”
    正說著,辦公室門被推開,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李書記到了嗎?實在抱歉,來晚了!”
    來人約莫五十歲,身材高大,麵色黝黑,穿著件半舊的夾克衫,風塵仆仆的樣子,但眼神銳利,步伐沉穩。
    正是缺席迎接的常務副書記王卓。
    “王書記回來了。”牛民生笑著打圓場,“李書記,這位就是王卓書記。”
    李毅飛主動迎上前握手:“王書記,久仰。上午就聽說你去處理緊急事務了,辛苦了。”
    王卓雙手握住李毅飛的手,用力晃了晃,臉上帶著歉意的笑:“李書記,真是對不住!
    隆盛礦業那邊工人和村民又鬧起來了,為點排汙補償的事兒吵得不可開交,差點動手。
    我不去鎮著不行啊,沒能去迎接您,實在是失禮!”
    “工作要緊,迎接都是虛禮。”李毅飛表示理解,隨即關切地問,“現在情況怎麽樣?有沒有人員傷亡?”
    王卓略感意外,沒想到新書記不問緣由先問安危:“控製住了,沒動手,就是吵得凶。
    老問題了,村民嫌補償少,工人嫌活累錢少,礦業公司也有難處…扯皮拉筋的,讓李書記見笑了。”他輕描淡寫,將一場群體事件說成日常糾紛。
    李毅飛點點頭:“沒事就好。基層工作複雜,我能理解。
    既然我來了,以後這類棘手的事情,我們共同麵對。王書記對情況熟,還需要你多支持。”
    王卓眼神閃爍了一下,隨即笑道:“那是自然,我一定全力配合李書記工作。”
    牛民生見縫插針:“那李書記您先熟悉熟悉環境,王書記也剛回來,你們先聊聊?我那邊還有個會。”
    送走牛民生,王卓便順勢開始匯報工作。
    他說話條理清晰,數據詳實,從社會治安總體形勢講到近期維穩重點,從政法隊伍建設談到司法改革進展,聽起來麵麵俱到,無懈可擊。
    李毅飛認真聽著,不時在本子上記錄幾句。
    當王卓提到上半年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一千餘件時,李毅飛看似隨意地問了一句:“這些糾紛裏,涉及礦山和征地拆遷的占比多少?
    與去年同期比是升是降?”
    王卓頓了頓:“這個…具體數據我讓綜治辦會後報給您。
    大體上是略有上升,但都在可控範圍內。”
    李毅飛點點頭,又問:“我來的路上看到不少關於‘平安陰鐵’建設的宣傳標語,聽說去年我們市的公眾安全感指數提升了兩個百分點?
    這個數據主要是哪些方麵改善帶來的?”
    王卓笑了笑:“主要是加大了治安巡邏力度,嚴打了盜搶騙等多發性犯罪。
    李書記您也知道,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身邊的安全小事。”
    “確實。”李毅飛表示讚同,接著又問,“那像隆盛礦業這樣的企業與地方的矛盾糾紛,算不算影響安全感的因素?
    這類問題的最終解決率大概有多少?”
    王卓的表情稍稍僵硬了一下,但很快恢複自然:“這類問題比較複雜,涉及經濟利益,徹底解決需要時間。
    我們主要是做好穩控工作,防止事態擴大。”
    一問一答間,李毅飛看似隨意的幾個問題,都點在了要害上。
    王卓的回答則總是恰到好處地繞開具體矛盾和深層問題,將話題引向常規工作。
    李毅飛沒有追問,隻是默默記下了那些被回避的關鍵點。
    匯報結束後,李毅飛提出到各科室走走,與大家見個麵。王卓自然陪同。
    政法委占用了六樓大半層樓,各科室門牌醒目。
    王卓領著李毅飛逐一走訪,介紹各科室職能和人員。
    工作人員們紛紛起身問候,態度恭敬中帶著好奇和謹慎。
    在研究室,一位頭發花白的老科長正在校對材料;
    在綜治辦,幾個年輕幹部在電腦前忙碌;
    在執法監督室,負責人不在,隻有一個年輕科員在整理文件…李毅飛與每個人握手,簡單問候,目光敏銳地掃過每個人的辦公桌和表情。
    在路過分管信訪工作的科室時,李毅飛注意到角落辦公桌前坐著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正在認真翻閱一卷檔案,眉頭微蹙。
    與其他人的熱情相比,他顯得有些疏離。李毅飛特意走過去與他握手。
    “這位是信訪辦的楊誌剛同誌。”王卓介紹道。
    “楊科長辛苦了。”李毅飛握著他的手,感覺對方手掌有些粗糙,“信訪工作不容易,是傾聽民聲的重要窗口。”
    楊誌剛似乎沒想到書記會專門過來,愣了一下才說:“李書記好,分內工作。”語氣平淡,眼神卻快速打量了一下李毅飛。
    李毅飛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麽,繼續向前走去。
    但他記住了這個名字和那雙帶著審視卻又有些不同色彩的眼睛。
    走訪結束回到辦公室,王卓又說了一些麵上的客套話,便告辭去處理“積壓的文件”了。
    李毅飛獨自坐在寬敞的辦公室裏,翻看著周建斌送來的那些材料。
    大多是總結報告、學習計劃、會議紀要,內容泛泛而談,真正涉及核心問題和具體案例的少之又少。
    李毅飛放下材料,走到窗邊。樓下街道車流如織,遠處礦區的輪廓在灰蒙蒙的天空下顯得有些壓抑。
    這座城市的表麵之下,究竟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糾葛?
    那個隆盛礦業,為何頻頻引發事端?
    王卓的回避,是慣例性的官僚作風,還是有意隱瞞?
    那個信訪辦的楊誌剛,又為何顯得與眾不同?
    傍晚六點,市委安排的接風宴繼續在鐵城國際酒店舉行。
    宴會廳氣氛熱烈,市委常委班子成員和相關副市長基本到齊。姚達天坐在主位,談笑風生。
    “來,讓我們共同舉杯,歡迎毅飛書記加入我們這個大家庭!”姚達天起身舉杯,眾人紛紛響應。
    李毅飛起身答謝:“感謝姚書記,感謝各位同誌。
    我從今天起就是陰鐵人了,一定盡快熟悉情況,向大家學習,努力工作。”
    酒過三巡,氣氛活躍起來。
    常務副市長錢家園端著酒杯來到李毅飛身邊,滿麵紅光:“李書記,年輕有為啊!
    以後政法係統這塊你多費心,有什麽需要政府這邊配合的,盡管開口!”
    “謝謝錢市長,一定少不了麻煩您。”李毅飛與他碰杯。
    錢民生壓低聲音,看似推心置腹地說:“陰鐵這地方吧,情況特殊。
    礦上的事,牽扯麵廣,有些時候啊,太較真了反而不好開展工作。
    前幾任書記…哎,都是教訓啊。”他拍了拍李毅飛的肩膀,“李書記是聰明人,肯定能把握好分寸。”
    這話聽起來是關心,實則是一種隱晦的警告和劃界。
    李毅飛笑了笑:“謝謝錢市長提醒,我會注意工作方法的。”
    另一邊,公安局長張立軍也過來敬酒。他身材魁梧,聲音洪亮:“李書記,以後政法這條線就看你的了!
    有什麽指令,我們公安堅決執行!”他說得幹脆,但眼神中帶著審視,與王卓交換了一個不易察覺的眼神。
    李毅飛與他碰杯:“張局長言重了,政法工作離不開公安的支持。你們處在第一線,最辛苦。”
    宴席間,李毅飛默默觀察著每個人的言談舉止。
    姚達天是絕對的核心,掌控著全場節奏;趙國強市長依舊沉默寡言,隻是必要時應酬一下;
    王卓在酒桌上表現得豪爽健談,與各路人馬都很熟絡;
    錢家園長袖善舞,活躍氣氛;張立軍則顯得直率又略帶江湖氣…
    這是一個微妙的權力生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李毅飛這個新來的政法委書記,顯然還沒有被這個生態係統完全接納。
    宴席持續到晚上八點多才散。李毅飛婉拒了下一場的邀請,稱需要回去看一下材料。
    回到市委家屬院的住處,關上門,外麵的喧囂瞬間被隔絕。李毅飛脫下西裝,鬆開領帶,臉上的溫和笑容漸漸收斂。
    他走到客廳窗前,望著窗外陰鐵市的夜景。霓虹閃爍,卻驅不散這座工業城市骨子裏的沉重感。
    他抬起手腕,輕輕觸碰表冠側麵的微小凸起。一道幾乎看不見的微光在表盤上一閃而過。
    白天與王卓的對話、走訪各科室的場景、酒桌上的寒暄與試探…關鍵片段以數據流的形式被提取出來。
    他打開隨身帶來的加密筆記本電腦,連接腕表,將數據導入。
    屏幕上跳出分析界麵:聲紋波動分析、微表情捕捉、關鍵詞頻率統計…
    分析結果顯示:王卓在談到隆盛礦業和信訪數據時,聲紋有明顯波動;
    提到“老問題”時微表情顯示無奈與回避;與張立軍交換眼神時存在默契信號。
    李毅飛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
    腦海中的信息開始拚接:隆盛礦業是關鍵點,可能涉及環保、征地、勞工等多重矛盾;
    王卓與張立軍關係密切;信訪數據可能被選擇性處理;那個叫楊誌剛的信訪幹部,或許是個值得注意的對象…
    李毅飛拿起那個不記名的手機,猶豫了一下,又放下。現在還太早,不能貿然接觸。他需要更穩妥的切入點。
    忽然,他想起了什麽,重新打開電腦,進入省級政務內網平台,以調研學習的名義,查詢起近三年陰鐵市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的公開目錄…
    時間悄然流逝。當李毅飛從電腦前抬起頭時,已經是深夜十一點多。
    他揉了揉眉心,臉上露出一絲疲憊,但眼神卻越發清明。
    他找到了一些東西。關於隆盛礦業環境汙染的提案連續三年都有提出,但答複部門都是環保局,辦理結果標注都是“已采納”或“已解決”。
    但這與白天王卓提到的“老問題”明顯矛盾。
    還有一份關於規範征地補償程序的建議,聯名代表多達十餘人,但最後的辦理情況卻語焉不詳。
    這些公開信息中的蛛絲馬跡,與他白天感受到的種種異常相互印證,勾勒出一幅模糊卻令人不安的圖景。
    李毅飛關掉電腦,走到窗邊。夜色中的陰鐵市安靜了許多,隻有遠處礦區的燈光依舊明亮,如同永不熄滅的眼睛。
    自己已經觸碰到了這個龐大機器的一角。接下來,是如何找到那個撬動局麵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