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5 章 準備反擊1
字數:7044 加入書籤
調研結束後的幾天,李毅飛的辦公室仿佛成了市委大樓裏的一個“孤島”。
除了辦公室主任周建斌按慣例送送文件、簡單匯報幾句,再無其他班子成員或部門負責人主動前來溝通工作。
這種刻意的冷遇,如同無聲的空氣牆,將他這個新任政法委書記隔離在權力核心之外。
王卓依舊每日露麵,匯報工作滴水不漏,態度恭敬卻透著疏離,仿佛一切決策都早已在另一張桌子上定好,來此隻是走個過場。
公安局長張立軍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幾次需要協調的會議都借口“處理緊急警務”派了副手參加。
站在窗前,看著樓下張立軍那輛奧迪A6伴著輕微的引擎轟鳴聲揚長而去,李毅飛嘴角泛起一絲冷峭的弧度。
“嗬,真把我當擺設了?
一個常務副書記,一個公安局長,聯手架空一把手……看來是舒服日子過得太久,忘了誰才是名正言順的班長。”
李毅飛心中暗道,“覺得我年輕,是來鍍金的軟柿子?
可惜,我這個人,向來不喜歡按常理出牌,更不是什麽忍氣吞聲的君子。”
既然對方擺明了要玩陽奉陰違、孤立排斥這一套,那他也不必再守著溫良恭儉讓的規矩。
本想穩紮穩打,逐步滲透,但現在看來,對手的傲慢與緊密同盟,反而暴露了他們的弱點——他們太依賴於現有的權力結構,太輕視技術的力量和底層湧動的暗流。
坐回辦公桌前,李毅飛打開了那台經過深度改裝的筆記本電腦。
屏幕亮起,幽藍的光映照著他平靜無波卻銳利內斂的眼神。
李毅飛熟練地調出幾個偽裝成係統工具的界麵。
昨夜淩晨,利用對方係統維護的短暫窗口期,結合精心構造的漏洞鏈攻擊(偽裝成來自上級單位的正常安全補丁推送),他已經成功將特製的監聽程序植入了張立軍和王卓的常用手機。
這種程序采用模塊化設計和動態密鑰加密,隻有在檢測到特定關鍵詞的語音或文字信息時,才會激活並上傳極小片段的加密數據到預設的匿名服務器。
其餘時間則深度休眠,與係統底層進程無異,極難被常規安全軟件察覺。
同時,李毅飛快速回顧了一下昨晚另一個“戰果”:通過分析張立軍多個社交平台和網絡服務的密碼習慣,最終成功破解其一個私密雲盤的訪問權限。
裏麵的內容堪稱“琳琅滿目”,除了少量工作資料,大量是其私人生活的混亂記錄,尤其是一些與王卓在隱秘場所的“同好”聚會影像。
尺度之大,玩法之奇,確實令人瞠目,也坐實了這兩人不僅是政治盟友,在私德方麵更是同“道”中人。
“玩得夠花,也夠肆無忌憚。”李毅飛冷哼一聲。
但這些香豔素材,在當前階段頂多算是作風問題。
在陰鐵市這張由利益和權力編織的大網下,僅憑這些很可能被輕描淡寫地化解,甚至反咬一口,說他非法獲取證據,打草驚蛇,得不償失。
李毅飛的目標不是搞臭一兩個人,而是要撕開整個黑幕,找到範建國死亡的真相,鏟除隆盛礦業背後的保護傘。
這需要更實質性的、能指向嚴重犯罪的證據,尤其是來自公安係統內部的突破口。
李毅飛關掉那些不堪入目的文件,思路愈發清晰。
張立軍看似將市公安局經營得鐵板一塊,但李毅飛絕不相信,一個龐大的係統內部會沒有裂痕,會沒有人對張立軍任人唯親、濫用職權、充當保護傘的行為心存不滿甚至憤怒。
關鍵在於,如何精準地找到這些“沉默的多數”或“受壓製的異見者”,並建立起安全、可靠的聯絡渠道。
這需要一場深入公安係統內部數據的“精準畫像”行動。
工程量巨大,但正是李毅飛技術優勢的用武之地。
李毅飛就像一名經驗豐富的數字時代偵探,準備在數據的海洋中尋找那關鍵的金線。
他的首要目標是市公安局的內部人事管理係統、績效考核數據庫以及部分可匿名訪問的內部論壇交流記錄。
通過之前掌握的多個零日漏洞和權限提升技巧,李毅飛繞過了複雜的身份認證和訪問控製列表,以一種近乎“幽靈”的狀態潛入了這些數據庫。
李毅飛極為謹慎,避免直接查詢敏感案件信息,而是將焦點集中在“人”的因素上。
他編寫了複雜的多線程篩選腳本,在後台悄無聲息地運行,掃描著全市數千名公安幹警的龐雜信息:
· 重點篩選維度:
1. 遭遇不公正對待的骨幹: 重點排查近五年內,那些因堅持原則、辦案觸碰利益集團或不聽從“違規指令”而被調離關鍵崗位、受到不實處分、晉升被無故中斷的幹部。
人事任免通知、考核評語中的模糊措辭、以及內部督察部門的非公開記錄是交叉驗證的關鍵。
2. 利益受損群體: 查找本人或直係親屬在與隆盛礦業等企業的糾紛中明顯遭受不公,卻申訴無門的民警;
或因拒絕同流合汙而導致家庭經濟陷入困境的。
這需要將內部工會的困難補助記錄、部分脫敏後的信訪數據與外部公開信息進行智能關聯分析。
3. 資深卻邊緣化的老同誌: 那些警齡長、業務能力強、在普通幹警中有威信,但因不屬於“張派”核心圈層而始終被排除在決策層之外,擔任調研員、副職閑差的老警察。
他們的不滿往往積累最深,且顧慮相對較少。
4. 技術精英與業務尖子: 特別是網安、技偵、刑偵等部門的專業技術人才。
這些人通常更專注於業務本身,對權力鬥爭可能較為疏離,擁有接觸核心數據或技術手段的便利,且對組織內部的公平正義有更清晰的判斷。
·行為特征分析:
1. 內部通訊痕跡分析: 掃描內部郵件係統、OA係統審批流程中的簽批意見,尋找那些語言風格正直、曾對某些案件處理或決策提出過不同看法的ID,分析其人際網絡。
2. 隱性圈子識別: 通過分析內部係統登錄的時間規律、訪問特定資源的IP關聯性、甚至食堂消費記錄的共現頻率,嚐試模糊識別出可能存在的小範圍、非正式交流群體。
這個過程持續了幾乎一整天,李毅飛就像一位極具耐心的礦工,在數據的礦脈中仔細甄別、篩選。
所有的查詢請求都被打散、偽裝成正常的係統維護流量,數據包經過多重加密和隨機路由,最大程度避免觸發任何異常檢測警報。
華燈初上時,初步篩選出的名單上有二十餘個名字。
李毅飛沒有急於行動,他需要進一步的精煉和風險評估。
他調取了這些人的詳細檔案、家庭關係、主要工作經曆,並嚐試關聯其在外部網絡空間(如當時流行的專業論壇、QQ空間日誌等,通過匿名代理和技術手段規避追蹤)可能留下的“數字腳印”,觀察其關注的社會話題、偶爾流露出的情緒傾向,進行側麵印證。
經過數小時的交叉比對和深度分析,三個最具潛力的目標逐漸清晰:
1. 趙偉: 原市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公認的破案能手,性格剛直。
三年前因堅持深挖一起隆盛礦業運輸車隊涉黑傷害案,與張立軍發生正麵衝突,後被明升暗降,調至郊區分局任排名靠後的副局長,徹底邊緣化。
內部論壇曾有匿名帖子為其鳴不平,但很快被刪除。
其子在校期間與隆盛礦業某高管之子發生衝突,結果不了了之,家庭對此頗有怨氣。
2. 孫強: 市局網安支隊核心技術骨幹,性格內向,技術精湛,負責多個關鍵係統的維護。
但其妻子經營的一家小廣告公司,曾因拒絕隆盛礦業下屬公司遠低於市場價的合作要求,遭到一係列不正當競爭打壓,生意一落千丈。
孫強曾試圖通過正常渠道反映,但石沉大海,內心積鬱。
3. 周海(老周): 市局督察支隊資深督察員,還有半年退休,是局裏有名的“老倔頭”,原則性極強。
曾多次依據規定,對張立軍幾名親信幹部的違規違紀行為提出嚴肅的督察建議,但均被以“顧全大局”、“缺乏證據”等理由壓下。
因其資曆老,且行事磊落,張立軍雖厭煩卻也拿他沒什麽太好辦法,隻能將其晾在一邊。
近期其老伴罹患重病,醫療開銷巨大,家庭負擔沉重。
這三個人,各有優勢與風險:趙偉動機強烈,具備刑偵經驗和一定的領導力,但目標較大,易被關注;
孫強身處技術關鍵節點,能提供內部信息通道,但性格偏軟,需要有效激勵和引導;
老周立場堅定,臨近退休顧慮少,督察身份便於調查,但個人能量有限。
李毅飛深思熟慮後,決定將趙偉作為首要突破口。
理由在於:趙偉受過顯著打壓,反彈意願最強;
其刑偵背景和原副支隊長的身份,一旦爭取過來,對瓦解張立軍在核心業務部門的控製力具有標誌性意義;
而且,他有獨立行動能力和一定的資源。
接下來是最關鍵且危險的一步:如何安全接觸?
直接見麵風險極高,極易被張立軍的眼線察覺。
必須創造一個“自然”且難以被幹擾的機會。
李毅飛的目光落在了日程表上——三天後,市裏將召開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工作會議”,規模較大,各分局、局直各單位一把手和部分副職均需參加。
一個基於“陽謀”的計劃在他腦中迅速成型。
他拿起內部電話,打給辦公室主任周建斌,語氣平和卻不容置疑:“周主任,關於過幾天的全市綜治會,我看了初步議程,覺得還可以更充實一些。
除了主要單位發言,我想增加一個隨機點名環節,聽聽更多基層一線同誌,特別是那些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副職領導幹部,對當前綜治工作,尤其是化解涉礦糾紛、優化營商環境方麵的真實看法和具體建議。
時間不用長,每人五分鍾左右,重點談問題和思路。”
李毅飛略微停頓,仿佛在思考名單,然後自然地說道:“比如,郊區分局的趙偉副局長,以前在刑偵支隊幹過多年,處理過不少複雜案子,對這類問題應該有獨到見解。
通知他一下,讓他重點準備準備。
我們要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嘛。”
這個安排,完全符合政法委書記的職責和會議常規,屬於正常的領導工作方法創新。
這就是陽謀!王卓和張立軍即便心中起疑,也找不到任何正當理由來反對。
如果他們強行阻止,反而顯得心裏有鬼,會引人猜疑。
與此同時,李毅飛開始了更精細的技術準備。
他通過技術手段,獲取了一個完全匿名、無法追蹤的預付費用手機號碼。
然後,他精心編寫了一條極其簡短的加密短信,內容大意是:“綜治會後,主樓東側一樓男衛生間,最裏隔間。
事關範建國案與你前程。信否由你,來否在你。”
這條信息被設定為僅在會議當天,確認趙偉進入會場後,通過一個經過多個海外節點跳轉、加密的匿名短信平台發送到趙偉的一個非工作常用手機號上。
發送動作將由程序自動執行,且發送後即焚毀所有日誌,確保無跡可尋。
完成這一切部署,李毅飛才緩緩靠向椅背,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麵。
技術手段如同暗夜中的利刃,為他悄無聲息地撬開了信息壁壘,精準定位了潛在的盟友;
而官場上的陽謀,則如同聚光燈下的舞台,為他創造了合情合理、難以拒絕的接觸機會。
一明一暗,相輔相成。
接下來,就是靜待會議召開,觀察趙偉的反應,看這條精心投下的誘餌,能否引來第一條敢於衝擊鐵幕的大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