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五章 清明雨上

字數:7744   加入書籤

A+A-


    法律係小會議室內,學生管理工作例會的氣氛,如同這間屋子一樣,透著一種固有的、略顯沉悶的嚴肅。
    江芸坐在主位,指尖輕輕點著一份文件。潘禹會清了清嗓子,率先發言,目光習慣性地掃過在場的每一位老師——溫宜麵無表情,婁越專注記錄,翁斯桐略顯拘謹,陳秋銘則神色平靜。
    “各位老師,清明小長假馬上就要到了。”潘禹會的聲音帶著一貫的、強調紀律的腔調,“雖然隻有三天假期,但安全問題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各位班主任務必在放假前,再次深入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防火、防盜、防詐騙,尤其是返鄉和計劃外出遊玩的同學,一定要強調交通安全,嚴禁乘坐無牌無證的黑車!還有,”他加重了語氣,“統計好留校和離校學生的具體人數、去向、聯係方式,精確到人,確保萬無一失!假期期間,保持通訊暢通,一旦有突發情況,必須第一時間上報!”
    他頓了頓,似乎覺得光有硬性要求不夠,又補充道:“各班級的留校名單,放假前統一報到我這裏備案。自律會也會加強假期期間的校園巡查力度,發現違規違紀,一律嚴肅處理!”
    溫宜老師聞言,隻是微微頷首,表示知曉。婁越和翁斯桐則認真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要求。
    江芸接過話頭,她的聲音比潘禹會柔和,卻同樣帶著分量:“潘主任強調的安全問題,是底線,必須牢牢守住。同時,我們也需要思考,如何讓這個傳統節日過得更有意義。清明節,不僅是假期,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祭奠先祖、緬懷先烈的重要日子,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我希望各班級能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采取一些適當的形式,比如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網上祭奠、或是小範圍的參觀學習活動,引導同學們在慎終追遠的同時,更深刻地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涵養家國情懷。”
    她說著,目光溫和地掃過幾位班主任,最後在陳秋銘身上略有停留,似乎帶著某種期許。
    陳秋銘微微點頭,心裏已開始盤算。簡單的說教和形式化的活動,絕非他所願。江芸的話,正中他下懷。
    散會後,陳秋銘回到301辦公室。窗台上的日曆牌清晰顯示著“四月四日,清明節”的字樣。窗外,春日午後的陽光正好,遠處的屯留河水波光粼粼,堤岸柳樹已抽出嫩綠的新芽,一派生機勃勃。然而這份明媚,卻更映襯出這個節日特有的莊重與幽思。
    “是該辦個有意義的活動。”陳秋銘喃喃自語。他拿起手機,在班幹部群裏發了條信息:“金葉子、諸葛寧靜、宣萱、祁淇、李一澤,現在到我辦公室來一下。”
    不一會兒,五人先後到來。金葉子腳步輕快,眼神明亮;諸葛寧靜沉穩依舊;宣萱眨著大眼睛,帶著點好奇;祁淇臉上掛著慣有的、略帶傻氣的笑容;李一澤則還是那副散漫樣子,耳機掛在脖子上,雙手插在外套口袋裏。
    “叫你們來,是因為馬上到清明節了。”陳秋銘開門見山,“我覺得,我們不能隻是放三天假就過去了,應該過一個真正有意義的清明節。”
    “同意!”金葉子第一個響應,她看向陳秋銘,眼神清澈而認真,“銘哥你有什麽想法?我們聽你安排。”
    “我準備帶領咱們班團支部委員,集體去一趟河東烈士陵園,祭掃先烈,接受一次愛國主義教育。”陳秋銘說道。
    “哇!去烈士陵園?好啊好啊!又有集體活動了!”祁淇一聽,立刻興奮地拍手,眼睛都亮了。
    陳秋銘看向她,表情嚴肅了些:“祁淇,這不是去郊遊玩鬧。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是去緬懷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生命的英雄,需要我們懷著敬畏和感恩的心。”
    祁淇立刻收斂了笑容,吐了吐舌頭,認真地點點頭:“嗯!銘哥我明白了,我會很認真的。”
    宣萱輕聲問:“陳老師,就我們幾個人去嗎?要不要通知更多同學?”
    “這次就你們五個團支部委員跟我去。”陳秋銘解釋道,“時間比較倉促,組織大規模活動來不及,而且人太多反而難以保證活動質量和安全。你們作為班團骨幹,代表我們四班團支部前去,意義同樣重大。回來後,可以把你們的所見所感分享給其他同學。”
    李一澤靠在門框上,開口問:“那需要準備什麽嗎?”他的語氣雖然還是淡淡的,但顯然聽進去了。
    “問得好。”陳秋銘開始分配任務,“金葉子,你準備一個簡短的發言稿,主題是銘記先烈遺誌,傳承紅色基因,表態我們青年一代珍惜當下、努力學習的決心。諸葛寧靜,你文筆好,幫葉子一起構思一下,務必真摯、有力量。”
    “好的,銘哥。”金葉子和諸葛寧靜同時應下。
    “宣萱,祁淇,”陳秋銘看向她們倆,“你們負責準備鮮花,不用太奢華,素淨典雅的白菊或黃菊就好,我們到時候有一個向烈士紀念碑獻花的儀式。”
    “明白!”兩人點頭。
    “一澤,”陳秋銘看向李一澤,“你負責準備好團旗,記得帶上旗杆。”
    李一澤點了點頭:“嗯。”
    陳秋銘最後提醒道:“明天早上七點半,校門口集合。著裝統一,穿黑色夾克衫或外套,裏麵配白襯衫,黑褲子,黑鞋。這是對先烈最基本的尊重。都清楚了嗎?”
    “清楚了!”五人異口同聲。
    第二天一早,春晨微涼,空氣中彌漫著青草和濕潤泥土的氣息。七點半,五名同學準時出現在校門口。大家都按照要求穿著深色服裝,平日裏活潑的祁淇也顯得莊重了許多。金葉子將烏黑的短發別在耳後,白襯衫的領子整潔地翻在黑色夾克外,手裏拿著準備好的發言稿,微微抿著唇,似乎在默念。李一澤難得地穿了一身合體的黑色西裝,雖然沒打領帶,但那股散漫勁兒收斂了不少,他手裏握著卷好的團旗。諸葛寧靜和宣萱一起抱著幾束精心挑選的、以白色菊花為主,間以黃色菊花和綠色蕨葉的花束,清新素雅。
    陳秋銘也穿著一身深色西裝,提前租好的一輛七座商務車已在一旁等候。
    “都到了?上車吧。”陳秋銘拉開車門。
    車子平穩地駛出城區,向著東郊的河東烈士陵園開去。車窗外,城市的喧囂漸漸褪去,農田和新綠的樹木掠過。車廂裏很安靜,不同於往日外出時的歡聲笑語,一種自然而然的肅穆氣氛籠罩著大家。金葉子低頭看著發言稿,指尖輕輕劃過紙麵;諸葛寧靜望著窗外飛逝的景色,若有所思;宣萱小心地調整著花束的包裝紙;祁淇安靜地坐著,雙手放在膝蓋上;李一澤則看著前方,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團旗的旗杆。
    大約四十分鍾後,車輛駛入一片鬆柏蒼翠、環境幽靜的園區。高大的牌坊上,“河東烈士陵園”幾個鎏金大字在晨光中莊重肅穆。停好車,陳秋銘帶著五人剛走下車,就看到一個意外的熟悉身影。
    “銘總?這麽巧!”隻見汪錚穿著一身筆挺的黑色西裝,打了黑色領帶,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一改往日嘻哈風格,正帶著一群係著紅領巾、身穿校服的小學生,在陵園入口處整隊。他臉上慣常的玩笑神色被一種罕見的莊重所取代。
    “牛叔?”陳秋銘確實有些驚訝,“你怎麽會在這裏?還這身打扮?”
    汪錚快步走過來,壓低聲音:“帶我的英語班小學員們來祭掃烈士陵園。清明嘛,應該的。”
    陳秋銘看著他,眼中流露出讚賞:“真沒想到,你還有這份家國情懷。”
    汪錚的表情變得很認真,他推了推眼鏡,說道:“是啊,別看我教的是英語,整天‘Hello’、‘Thank you’,但我這個人,骨子裏最愛咱們的國家了。我雖然隻是他們的課外英語老師,但我想教給他們的,不隻是單詞和語法,更想潛移默化地告訴他們,要愛我們的國家,敬我們的英雄。要做一個既有國際視野、又能根植中華文化,有見識、有骨氣的中國人。”他的話語樸實,卻擲地有聲。
    陳秋銘深受觸動,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很棒,牛叔,我欣賞你。”他轉身介紹道,“這是我的學生們,金葉子、諸葛寧靜、宣萱、祁淇、李一澤,我們班團支部的委員。我也是帶他們來祭掃,接受教育的。”
    汪錚看向五位同學,目光溫和而讚許:“你們好。跟著陳老師好好學習,他是個好兄弟,更是個好老師,有想法,有擔當,你們很幸福。”
    金葉子代表大家禮貌回應:“汪老師好,我們一直很慶幸能遇到陳老師。”
    祁淇也用力點頭:“是的!”
    “既然這麽巧,遇上了,要不咱們一起活動?”汪錚提議道,“孩子們雖然小,但一起感受這種氛圍,挺好。”
    陳秋銘欣然同意:“好啊。”
    兩撥人合為一處,首先來到陵園內的龍城戰役紀念館。紀念館建築古樸莊嚴,內部光線偏暗,陳列著大量的曆史圖片、文字資料、沙盤模型,以及玻璃展櫃中那些鏽跡斑斑的槍支、破損的軍用水壺、泛黃的家書、生鏽的鋼筆等革命文物,無聲地訴說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不巧的是,館內工作人員告知,今天的專職講解員全部外出參加培訓了,無法提供講解服務。
    “沒關係,”汪錚主動站了出來,對陳秋銘和同學們說,“我來給大家講吧。”
    陳秋銘有些意外:“你對這段曆史很熟?”
    汪錚點點頭,神色鄭重:“我就是龍城本地人,從小每年清明、國慶,家裏長輩都帶著來。這龍城戰役的曆史,來回聽了不知道多少遍,看了不知道多少資料,不敢說精通,但主要脈絡和英雄事跡,都刻在心裏了。”他的語氣裏帶著一種本地人的自豪與對曆史的敬畏。
    於是,汪錚成為了臨時的講解員。他走到大型戰役示意圖前,開始講述:“同學們,小朋友們,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發生在1948年的龍城戰役示意圖……這是解放戰爭時期一場非常關鍵的城市攻堅戰……”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有力,完全沒有了平日裏的誇張搞怪。他講述敵我雙方的態勢、戰鬥的慘烈、英雄部隊的攻堅、人民群眾的支前,講到動情處,他會指著某張模糊的黑白照片介紹一位年輕指揮員的生平,或者指著展櫃裏一件普通的物品,講述它背後動人的故事。
    他沒有照本宣科,而是像一位熟悉往事的長者,將那段曆史娓娓道來。金葉子和其他同學們聽得格外專注,仿佛隨著他的講述,穿越回了那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年代,看到了先烈們為了理想和信念,如何拋頭顱、灑熱血。小朋友們也睜大了眼睛,安安靜靜地聽著,雖然有些地方可能聽不懂,但那種莊嚴的氛圍感染了他們。
    走出紀念館,陽光似乎更加明亮,但每個人的心情都更加沉重而豐盈。他們來到烈士墓區。一排排整齊的墓碑,如同整裝待發的士兵,靜靜地矗立在青鬆翠柏之間,每一塊墓碑下,都曾是一個鮮活的生命。
    陳秋銘和汪錚率先走到紀念碑前,莊重地獻上鮮花,然後深深地三鞠躬。同學們和小學生們也依次上前獻花。隨後,陳秋銘默不作聲地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幹淨毛巾,走到一排墓碑前,開始仔細地、輕輕地擦拭起來,拂去上麵的灰塵和落葉。
    這個無聲的行動感染了所有人。汪錚立刻招呼他的小學生們:“孩子們,我們也行動起來,幫英雄爺爺們打掃一下家園!”金葉子、諸葛寧靜、宣萱、祁淇、李一澤也紛紛加入,或用毛巾,或用手帕,甚至有的找來了小掃帚,認真地清理著墓區的環境。沒有人說話,隻有細微的擦拭聲和輕輕的腳步聲,一種無聲的敬意在空氣中流淌。
    最後,他們來到陵園中心的廣場,那裏矗立著徐同誌的雕像。雕像高大偉岸,目光堅毅地望著遠方。
    團支部委員們在李一澤展開的團旗下站成一列,小學生們在汪錚的組織下,整齊地站成四列。
    汪錚看向陳秋銘,真誠地說:“陳老師,我知道您是曆史大拿,學識淵博。能否請您為大家介紹一下徐同誌的生平和豐功偉績?”
    陳秋銘沒有推辭,他走到隊伍前方,仰望著雕像,聲音沉靜而充滿敬意:“同學們,小朋友們,在我們麵前的,是徐同誌……他是優秀的黨員,是忠誠的戰士,是傑出的軍事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陳秋銘的講述,條理清晰,史料詳實,卻又飽含感情。他從徐同誌早期投身革命講起,講到他在紅軍時期的卓越指揮,講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赫赫戰功,更講到他廉潔奉公、嚴於律己、關愛士兵的高尚品格。他沒有使用任何誇張的辭藻,隻是平實地敘述,卻讓一位有血有肉、信仰堅定、功勳卓著的革命者的形象,清晰地立在每個人麵前。
    介紹完畢,金葉子代表法律四班團支部走上前。她站在雕像前,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在場的同學和小弟弟小妹妹們,然後拿出了發言稿,但更多的時候,她是看著大家,真誠地訴說:
    “尊敬的徐爺爺,各位革命先烈,老師們,同學們,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站在這裏,站在用你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土地上,心情無比沉重,也無比感激……透過紀念館裏那些珍貴的文物和照片,聆聽那段烽火歲月的故事,我們仿佛看到了你們在槍林彈雨中奮勇衝鋒的身影,看到了你們在艱難困苦中堅定不移的眼神……你們用最寶貴的青春和生命,換來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為我們締造了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她的聲音起初略帶緊張,但很快變得堅定而清亮,在安靜的廣場上回蕩。她回顧曆史,緬懷功績,更展望未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我們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祖國的繁榮富強,民族的偉大複興,需要我們去奮鬥,去擔當!我們一定會珍惜時光,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錘煉高尚品德,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請你們放心,強國有我!我們一定會繼承你們的遺誌,發揚你們的精神,為了祖國的美好明天,貢獻我們所有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金葉子的發言情真意切,擲地有聲,不僅代表了四班同學,也感染了汪錚和他的小學生們。陳秋銘看著她,眼中滿是欣慰和驕傲。
    發言結束後,在陳秋銘和汪錚的帶領下,全體人員麵向徐同誌雕像,整齊肅立,深深地三鞠躬。
    祭掃活動結束。返程的車上,氣氛依舊沉靜,但一種被洗禮後的充實感彌漫在車廂裏。
    過了好一會兒,祁淇才輕聲開口,打破了沉默:“這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清明節。以前覺得就是放假和吃青團,今天才真正明白了這個節日的分量。”
    金葉子深深點頭,接口道:“嗯,感覺真的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禮。站在那些墓碑前,想到他們和我們差不多大,甚至更小,就犧牲了,心裏特別震撼,也特別感恩。”
    諸葛寧靜推了推眼鏡,語氣理性卻同樣感觸深刻:“對比先烈們當年的艱苦卓絕,我們今天擁有這麽好的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還有什麽理由不努力、不珍惜呢?”
    宣萱抱著膝蓋,眼神柔和:“那些故事太感人了。我回去一定要講給我弟弟聽,讓他也知道,今天的幸福不是憑空來的。”
    李一澤靠窗坐著,依舊話不多,隻是默默地看著窗外飛逝的景色。但細心的金葉子發現,他快速地抬起手,用指尖擦了一下眼角。
    陳秋銘透過後視鏡,看著學生們臉上那種真摯的、深受觸動的神情,知道這次短暫的祭掃之旅,已然在他們年輕的心靈中播下了種子。清明節的意義,從未如此清晰而深刻地呈現出來。他輕輕呼出一口氣,覺得這個清明,過得格外充實,也格外有意義。商務車平穩地行駛在返回學校的路上,車窗外,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