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劉基遺箴,明乃國教

字數:5556   加入書籤

A+A-


    “明故宮,供奉殿;太祖像,洪武指。”
    曹正淳聽得一頭霧水,滿臉茫然,但見王三豐一副煞有其事、高深莫測的模樣,不似信口雌黃,心中不由得驚疑不定,暗自揣摩這十二字箴言的含義。
    王三豐見他神色變幻,繼續加碼,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我明教,便在此光明頂,恭候佳音。都督盡管回京傳話便是。倘若那位成化皇帝,非要一意孤行,執意剿滅我等,那你們再興師動眾,調集大軍前來征伐,也為時不晚。”
    曹正淳目光急劇閃爍,如鷹隼般死死盯住王三豐,似乎想從他臉上瞧出一絲破綻。
    然而,王三豐始終神色淡然,古井無波,仿佛一切盡在掌握。
    “怎麽,都督還擔心我等會趁機逃遁不成?”王三豐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弧度,“這豈非正合都督之意,讓我明教聯盟不攻自散?”
    良久,良久。
    曹正淳方才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聲音嘶啞卻帶著一絲決絕,厲聲道:“好!老夫便信你一次,回京一試!你們也莫要想著耍什麽花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話音未落,曹正淳單手一提,便將癱軟如泥的朱無視拎在手中。
    他身形一晃,邁步走向黑壓壓的大軍陣前。
    隻見曹正淳將手中那根一直緊握,纏繞著布條的玄鐵旗杆徐徐展開。
    刹那間,金光迸射,一柄以玄鐵精心鑄就,小巧玲瓏,卻又威勢凜然的日月旗,在山風中獵獵作響,旗麵之上,日月同輝,散發著一股令人心悸的皇道威嚴。
    曹正淳手持日月秘旗,聲如沉雷,喝問道:“大軍主將何在?速速現身!”
    大軍之中一陣騷動,甲葉摩擦之聲不絕於耳。
    很快,三名身披重甲、氣勢彪悍的將領排眾而出,幾個縱躍便來到曹正淳身前,目光炯炯。
    “爾等既為南疆統兵主將,想必識得此旗!”曹正淳目光如電,掃過三人,手中日月同輝旗幟微微一揚,一股皇權特有的威壓彌漫開來:
    “此乃太宗文皇帝,永樂大帝親賜秘旗!見此旗如見朕親臨!諸將聽令!”
    三名將領目光觸及那麵小巧卻散發著驚人氣息的日月旗,臉色驟然大變!
    此乃永樂大帝親賜秘旗,見旗如見帝親臨,可節製南疆一切兵馬!他們萬萬沒想到,這麵傳說中的秘旗,竟然會出現在這裏。
    他們幾乎是同時單膝跪地,甲胄鏗鏘,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令主在上!末將等聽令!”
    正淳見狀,嘴角露出一抹得色,沉聲下令:“傳我將令!大軍即刻下山,後隊改前隊,退守南疆各處要道隘口!嚴加防範,聽候朝廷後續命令,不得有誤!”
    三名將領相互對視一眼,雖然心中尚有疑慮,但麵對這麵象征著至高皇權與軍令的永樂秘旗,他們不敢有絲毫違逆。
    三人齊齊拱手,沉聲領命:“末將遵令!”
    隨即,三人迅速起身,轉身奔回軍陣,高聲呼喝著,調動著龐大的軍隊,開始井然有序地撤離光明頂,向山下退去。
    曹正淳緩緩轉過身,深邃的目光,如同兩道利劍,緩緩掃過山上神情各異的武林群雄。
    他不再多言半句,隻是冷哼一聲,單手提著人事不省的朱無視,身形幾個兔起鶻落,便如一道青煙般,迅速消失在了光明頂的茫茫山林之中。
    “呼……終於……終於退兵了!”
    直到曹正淳的身影徹底消失,山上的武林群雄們,才如釋重負。
    緊繃的神經驟然鬆弛,一股難以言喻的疲憊感如潮水般湧上,許多人再也支撐不住,紛紛腿腳一軟,癱坐在冰冷的地麵上,胸膛劇烈起伏,大口大口地急促喘息著,劫後餘生的慶幸與後怕交織在每個人的臉上。
    宋遠橋、俞蓮舟等幾位核心人物,不約而同地將複雜的目光,投向了那宛如謫仙臨塵的卓然身影上。
    隻見王三豐孤身立於山巔,背對眾人,衣袂飄飄,任憑淩厲的山風吹拂著他的長發與衣袍,整個人散發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孤高與神秘。
    幾人心中疑竇叢生,百思不得其解,王三豐究竟與曹正淳達成了何種協議,竟能讓那老謀深算,手握重兵的東廠督主,如此輕易地退兵離去。
    他們相互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與敬畏:“這位‘曾教主’,當真是……越來越讓人看不透,越來越高深莫測了。”
    ........
    接下來的日子,光明頂上煥發出勃勃生機。
    武林群雄在經曆了這場生死血戰後,空前團結。眾人拾柴火焰高,大興土木,僅僅用了半個月時間,一座嶄新而宏偉的大殿便在光明頂之巔拔地而起。
    此殿依山而建,氣勢磅礴,飛簷鬥拱,雕梁畫棟,正中牌匾上書三個龍飛鳳舞的燙金大字——光明殿!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南京故宮。
    香煙嫋嫋,鍾磬悠揚。
    當朝天子成化帝,以祭祀太祖高皇帝為名,擺駕南京。
    此刻,他正身著十二章袞服,在東廠都督曹正淳的亦步亦趨的簇擁下,緩步走入了幽深肅穆的供奉殿。
    殿內光線略顯昏暗,數十支巨燭搖曳著昏黃的光暈,將殿壁上懸掛的曆代先皇畫像映照得影影綽綽。
    正中,那幅最為高大、也最為威嚴的,正是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的畫像。
    畫像上的朱元璋,身著龍袍,麵容奇古,目光深邃,不怒自威,仿佛能洞穿歲月,看透人心。
    “陛下,您請看太祖高皇帝畫像的手指……果真……果真似有所指!”
    曹正淳的聲音帶著一絲刻意壓抑的驚異,在寂靜的供奉殿中顯得格外清晰。
    他心海之中,光明頂上那小子的十二個字如同魔咒般再次浮現:“明故宮,供奉殿;太祖像,洪武指。”
    難道,玄機真的在此?!
    成化帝聞言,龍目微凝,也聚精會神地仔細端詳起牆上那幅太祖遺像。
    隻見畫像中的朱元璋,目光耐人尋味,一隻隨意垂在身側的手,其食指微微向下,指向了畫像下方偏左的一處地麵。
    若非曹正淳提醒,這細微的指向,極易被人忽略。
    成化帝順著那手指指示的方向望去,那是一片鋪著青石板的平整地麵,與其他地方並無二致。
    但他何等人物,立刻察覺到其中不同尋常。
    成化帝眸光驟然一縮,沉聲吩咐身旁的曹正淳:“曹公公,快,速速命人挖掘此處!朕倒要看看,太祖爺究竟在此留下了什麽玄機!”
    “遵旨!”
    曹正淳心中也是怦怦直跳,連忙躬身應諾,親自找來幾名心腹太監和侍衛,帶著早已備好的鐵鍬、鎬頭等工具,在那處地麵上叮叮當當地挖掘起來。
    塵土彌漫,碎石飛濺。
    時間在緊張而壓抑的氛圍中,仿佛凝固了一般,變得無比漫長。
    終於,“鐺!”一聲清脆的金屬碰撞聲響起。
    鐵鍬似乎碰到了什麽堅硬的物體。
    “挖到了!陛下!果真有東西!”一名小太監驚喜交加地叫道。
    曹正淳心中也是猛地一凜,連忙親自上前,揮退旁人,小心翼翼地加快了挖掘速度。
    片刻之後,泥土被層層剝開,一個約莫尺許見方、通體烏黑,似鐵非鐵,似木非木的精致古盒,漸漸顯露出來。
    盒子表麵刻滿了繁複古樸的雲紋,散發著一股歲月沉澱的滄桑氣息。
    成化帝再也按捺不住,不顧九五之尊的儀態,也顧不上那滿地的泥土髒亂,親自彎下腰,伸手將那古盒從坑中捧了出來。
    盒子入手微沉,帶著一絲泥土的冰涼。
    成化帝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打開了盒蓋。
    “哢噠”一聲輕響,盒蓋應聲而開。
    映入眼簾的,並非什麽金銀珠寶,奇珍異寶,而是一封用油紙包裹得嚴嚴實實,已然微微泛黃的信箋。
    成化帝的心跳陡然加速,手指微微顫抖,緩緩信箋取出。
    信箋則是用火漆封住的,成化帝小心翼翼撕開火漆,打開了信封,取出裏麵的信箋。信箋的紙張則顯得有些泛黃,似乎承載著歲月的沉重。
    他打開信箋,字跡清晰而有力:
    “明教,乃國教矣,不可妄動!——劉基”
    短短十二個字,卻如同一道九天驚雷,在成化帝和曹正淳的腦海中轟然炸響!
    成化帝身體猛地一顫,龍目圓睜,失聲驚呼:“劉基?!這……這是開國翊運大臣、國師劉伯溫的遺箴!”
    曹正淳更是如遭雷擊,整個人都僵立當場,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光……光明頂那個年輕人……他……他究竟是何方神聖?!他為何會知道太祖供奉殿內藏有如此驚天秘密?!”
    “劉伯溫……國師大人他……他為何要留下這樣的遺箴,指定明教為大明國教?!”
    “這一切……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麽?!!”
    無數個巨大的疑問,如同無數條毒蛇,瘋狂噬咬著曹正淳的心髒,讓他遍體生寒,頭皮發麻!
    供奉殿內,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
    落針可聞。
    隻剩下牆上那幅朱元璋的畫像,目光依舊幽幽地注視著他們,仿佛承載著無盡的秘密和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