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陽明南貶,三豐下山
字數:6276 加入書籤
弘治十八年三月,紫禁城籠罩在一片揮之不去的藥味與陰霾之中。
龍榻之上,曾被譽為中興之主的朱佑樘麵色蠟黃,呼吸微弱如殘燭。
他曾以為這不過是一場尋常風寒,卻未料人心之毒,遠勝病魔。
劉文泰,隻因與內閣首輔劉健有隙,竟“以涼藥進”,致使孝宗“下痢不止,元氣大傷”。
朱佑樘感到自己的生命正隨那止不住的下痢一同流逝,元氣如決堤江河,一去不返。
五月初,孝宗自知不起,召劉健、李東陽等大臣至乾清宮托孤:
“太子……厚照……頑劣,望……諸卿……善輔之。”
話音未落,帝王龍馭賓天。
1505年,正德元年,新帝朱厚照繼位,大赦天下,詔獄洞開。
一隊獄衛,將滿身傷痕的王守仁從陰暗的牢獄中拽出。隨即一紙冰冷的詔令,將其貶為貴州龍場驛丞。
即刻上任!
與此同時,相隔千裏之外的南疆大山深處。
連綿的山脈如巨龍蟄伏,翻湧的雲海似無盡汪洋,一座巍峨金殿於雲海之巔,吞吐著萬丈霞光。
光明頂。
倏然!
一道身影快如蒼鷹搏兔,挾著撕裂空氣的銳嘯,悍然掠至金殿之前。
來者白眉如雪,眼神銳利勝鷹,正是白眉鷹王殷天正,親上光明頂。
殷天正一步踏入殿中,聲音中壓抑著一絲難言的激動:
“曾教主’,您讓我們時刻打聽的那人,已經出京,動身南下了!”
高坐之上,王三豐緩緩睜開雙眼,唇角微揚,一抹洞悉天機的笑意浮現:“這一天,終於來了!”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如今,東風已至!”
說罷,王三豐目光垂落殿側:
“成是非!”
原本帶著幾分痞氣,站姿都有些歪斜的成是非,身軀猛然一震。
他瞬間收起了所有散漫,沉聲應道:“在!”
王三豐望著他,聲音威嚴:
“成是非,你的‘金剛不壞神功’已臻至大成,更無使用次數限製。”
“如今你一身功力,放眼這浩瀚江湖,已不遜於任何成名宗師。”
話鋒一轉,王三豐的語氣變得肅穆,每一個字都仿佛有千鈞之重,砸在成是非和殷天正的心頭:“從今日起,你,成是非,代我掌教,出任‘明教’代理教主!”
“啊!”
成是非整個人都懵了:“這……”
他連連擺手,頭搖得像撥浪鼓,用一種極其誇張的語調,尖聲叫嚷起來:“冤枉啊,曾教主,我可沒有想過謀權篡位,搶你的寶座啊!”
這番插科打諢,瞬間衝散了殿內那份凝重到極致的莊嚴氣氛。
饒是心境早已古井無波的王三豐,也被成是非這番胡攪蠻纏給逗得繃不住了。
王三豐臉上浮現出一絲哭笑不得的神情,語氣也緩和下來:
“我自然知曉你的心意,並非真要你做教主。”
“隻是讓你暫代此位,未來,自會有人來接任教主之位。”
成是非眨了眨眼,滿臉狐疑地湊近了些:“此話當真?你可別是誆我!”
王三豐無奈地搖了搖頭:“我還能騙你不成?”
“我的‘乾坤大挪移’與‘九陽神功’,這兩門絕學的法門你都清楚。”
“待到某日,有一人身負此兩門神功,登上這光明頂,他,便是我明教新一任教主!”
“那就好!那就好!”成是非聞言,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長長舒了一口氣。
可他旋即又想到了什麽,臉上的輕鬆瞬間褪去,急切地追問:“可是,你……”
“我自有我的使命,而你,也有你的責任。”王三豐打斷了他的話,眼神變得嚴厲,如出鞘利劍,鋒芒畢露,“怎麽?你堂堂一個‘光明右使’,難道還畏懼領導一個明教嗎!”
“不,不是的……我隻是……隻是……”
成是非急得語無倫次,他伸出手,似乎想抓住眼前這位如師如兄的“教主”衣角,將他留下。
他雖早有預感,這位深不可測的“曾教主”,仿佛不屬於這個時代,不屬於這個世界,終有一日會飄然遠去。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急!
一旁的白眉鷹王殷天正也麵色劇變,踏前一步,急聲開口:“曾教主,此事事關重大……”
王三豐抬手,一個不容置疑的動作,止住了殷天正所有的勸諫。
王三豐的目光掃過大殿,帶著一絲超然的灑脫:“我去意已決,無需多言。”
“光明頂後山禁地,我早已開辟一條密道與一間密室,所有關乎‘明教’未來大計之物,我皆已備妥。”王三豐轉向殷天正,神情凝重,鄭重囑托:
“鷹王,接下來,需你配合成是非,挑選最可靠的教眾,為其密室入口加固斷龍石。”
“此密室關乎‘明教’未來大計,絕不容有半分差池!切記!切記!”
殷天正心神一凜,他肅然拱手,沉聲保證:“老夫以性命擔保,必親自督造,絕不負教主所托!”
說罷,殷天正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咬牙問道:“教主,我那外孫無忌孩兒生死無蹤,我天鷹教與武當聯手,苦苦追尋,均無果。”
“教主曾有言‘無忌日後自當現身’,如今已足二十年有餘,無忌孩兒還是生死未明。不知教主可否告知無忌下落?”
王三豐聞言,搖了搖頭,道:“我亦並不知曉他如今身處何處?”
“但我確保,他如今尚活於世。”不待殷天正發問,他接著說道:“放心吧!我此番下山,一切自有結果。”
所有事情,交代完畢。
王三豐再無牽掛,隨手抓起了倚靠在寶座之旁的一柄古樸長劍。
倚天劍!
嗡——
長劍入手,劍身之上青濛濛的光華如水波般流轉,一股無匹的鋒銳之氣,即便隔著劍鞘,也刺得人肌膚生疼。
“此劍,我另有大用,便一並帶走了。”
話音落下,王三豐再無一絲留戀,身形如一片柳絮,輕飄飄地向殿外而去。
他揮了揮衣袖,沒有帶走光明頂一絲雲彩。
成是非心頭一陣空落,仿佛最重要的東西被生生剝離,他瘋了一般追出大殿,追至下山的道口。
望著那道即將融入雲海的青色背影,成是非用盡全身力氣,嘶聲高呼:“教主!我們……我們還能再相見嗎?”
遠方的身影微微一頓。
一道縹緲而清晰的聲音,穿透層層雲霧,清晰地回響在成是非耳畔:
“能的,我們後世再見!”
最後一個“見”字落下,王三豐的身影驟然化作一道青煙,仿佛被風吹散,幾個飄忽的起落,便徹底消失在茫茫雲海盡頭。
隻留給成是非一個漸行漸遠,孤高絕世的瀟灑背影。
正德元年,深秋。
錢塘江畔,陰雲如墨,江水翻湧著灰黑色的巨浪,拍打著堤岸,發出沉悶的咆哮。
王守仁一襲布衣,在幾名緹騎的“護送”下,行至江邊。
江風獵獵,吹動他單薄的衣衫,也吹不散他眉宇間的鬱結。
突然,身後一名緹騎眼中凶光一閃,猛然發力,如鐵鉗般的大手狠狠推在王守仁背心。
一股沛然巨力傳來,王守仁猝不及防,整個人如同斷線的風箏,被徑直推向波濤洶湧的江心!
岸邊,劉瑾黨羽那得意而殘忍的獰笑,刺破風聲,傳入他耳中:
“王先生,一路好走!這錢塘江底,便是你最好的歸宿!”
落水瞬間,王守仁似乎聽到了遠處傳來一聲模糊的驚呼:“先生?……”
冰冷、鹹腥的江水瘋狂灌入王守仁的口鼻,剝奪他最後一絲空氣,刺骨的寒意瞬間侵襲四肢百骸。
瀕死的窒息感中,王守仁的記憶卻如決堤的潮水,回光返照般在腦海中奔騰:
十年倥傯,官海浮沉,波譎雲詭。他為正義仗義執言,卻觸怒了權傾朝野的閹宦劉瑾,詔獄的陰冷與酷刑尚未從骨髓中散去,九死一生的追殺卻又如影而至。
絕境!
四周的江水擠壓而來,那巨大的壓力仿佛一座座無形的鋼鐵壁壘,將他死死困在中央,動彈不得,掙紮不得。
這一刻,這江水的束縛,竟與那困擾他半生的程朱理學,何其相似!
森嚴,刻板,令人窒息!
“守仁,你可知為何求道半生不得?”
恍惚之中,王守仁仿佛看見孔孟、看見曆代聖賢的身影再次在渾濁的江水中浮現,對他當頭棒喝:“聖賢之道,豈在腐朽的故紙堆中.......”
……
當王守仁再次睜開沉重的眼瞼,映入眼簾的是破敗的茅草屋頂。
身體的寒意猶在,卻多了一絲劫後餘生的暖意。
遠處,隱隱有樵夫的山歌順著風飄來,那歌聲蒼涼而熟悉。
唱的,正是他當年聽聞有楚人因讒言休妻,心生悲憫而作的《去婦歎》:
“委身奉箕帚,中道成棄捐。”
“蒼蠅間白璧,君心亦何愆。”
“……”
“新歡莫終恃,令儀慎周還……”
歌聲一字一句,都像是對自己命運的詠歎與詰問。
王守仁掙紮著坐起,環顧這間簡陋的破敗茅屋,目光最終落在腳下的沙土地上。
他緩緩伸出手,撿起一根幹枯的竹枝。
一筆一劃,在沙地上寫下了兩行字: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