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秘密武器

字數:4726   加入書籤

A+A-


    不管怎樣,在現有的將領中,能找到像趙匡胤這般軍事能力強的將領真的不多!
    李重進、張永德自然不差,甚至老爹郭榮的軍事能力也很強,可總不能讓他們天天給軍事院校給學生上課吧?
    讓他們偶爾客串一下教授還差不多!
    而趙匡胤這廝則是最好的老師人選!
    一來,他個人軍事能力的確很強,不讓他把真東西掏出來,豈不是白白浪費了!
    二來,讓他這個戴罪之身,給學生們傳授軍事知識,就像是讓國民黨將領常乃超給咱“十裏八鄉的俊後生”李雲龍上課一樣!
    讓學生們既從趙匡胤身上學到東西,又謹記以趙匡胤為反麵教材!
    這才叫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啊呸,是廢物利用!
    至於趙匡胤的那些鐵杆心腹們,則被扔進了類似於“功德林”這種戰犯管理所去改造,並對其本人與家眷進行了嚴密的監視管理。
    至於改造趙匡胤的,自然就是太子郭宗訓,以及早已是太子死忠粉的王杲!
    這三年以來,王杲可沒少給他加料,以至於明明三十多歲的趙匡胤,如今已經像是四五十歲的人了……
    話說回來。
    支持軍改最重要的是兩個方麵:
    一是絕對的統治力,這一點有老爹郭榮在,再加上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反麵教材,推行起來的阻力並不是特別大。
    其二便是財力!
    沒錯,就是他麽的錢,錢,錢!
    但好在這六年來,老爹郭榮本就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
    沒記錯的話,曆史上,雖然這一係列的改革隻持續了五年,但其成效卻十分顯著:
    農業方麵,全國耕地麵積翻倍,糧食產量大幅提升,大周從“糧荒之國”變為“糧食盈餘之國”,為北伐遼國、南征南唐提供了物資基礎。
    財政方麵,國庫收入從954年的每年100多萬緡(1緡=1000錢)增至959年的300多萬緡,為軍事改革(如整頓禁軍)提供了資金支持。
    經濟秩序方麵,貨幣穩定、商業活躍,開封也就是大梁城,成為了中原經濟中心,為北宋“東京夢華”的繁榮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民生方麵,農民有地種、賦稅輕,商人有利可圖,社會矛盾緩和,後周成為五代時期“最穩定、最富庶”的政權。
    從曆史角度看,老爹郭榮的改革不僅終結了五代以來的“經濟凋敝循環”,更確立了“重農不抑商、規範財政、重視民生”的治理模式。
    其政策基本都被北宋繼承(如均田、貨幣製度、城市規劃等),成為北宋“經濟繁榮”的重要源頭。
    正如《新五代史》評價:“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複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製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
    足可見老爹改革之成效,隻可惜很多後世之人並不知道趙匡胤建立的大宋繼承了郭榮多少!
    甚至覺得北宋的很多改革都是他趙匡胤推行的……
    此話按下不表,也正是因為有了老爹前麵打下的基礎,在這三年的時間內,郭宗訓如願以償成立了農業發展局與商業發展局。
    農業方麵,網絡了一批農業方麵的人才,推出了很多優化的農具,以及很多發展農業的方針措施,甚至推行了更為優化的一條鞭法,大大減輕了百姓負擔!
    商業方麵更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改革力度。
    郭宗訓更是已經成立了皇家商號,推行了很多風靡有錢人的小商品,為此他甚至還特意請了小符後作為代言人,比如一些女裝方麵的創新商品,比如麻將這種娛樂產品,比如香水等等,甚至還有蒸餾酒!
    他雖然不是發明達人,更不是手工達人,但當老板的好處就是,隻要提出概念,提出思路,自會有一堆人替他鑽研。
    比如蒸餾酒,他雖然不懂具體的細節,但還是略懂一點的,所以他隻要提出需求,提出大概的思路,就會很多擅長此道的人替他去鑽研,所以這些較為簡單的東西很快就能造出來。
    畢竟自古以來,各行各業都不缺人才,缺的隻是機會!
    甚至他還成立了教坊司,官營賭場等供有錢人娛樂消費的場所。
    還是那句話,不管黑貓白貓,隻要能把有錢人的錢搞進國庫,那就是好貓!
    所以,短短三年,國庫那是相當充實!
    說實在的,雖然自己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攤上了一個全力支持自己的好爹!
    若不是老爹的全力支持,以及老爹在平掉趙匡胤兵變後的絕對統治力,再加上老爹的個人能力,很多改革自己這個小屁孩還真不一定能搞定!
    但不管怎樣,有這樣的老爹自己,自己當然也要大幹一場,雖然自己真的很想躺平當個悠閑太子。
    可時不我待啊!
    大小周後還等著我呢……
    啊呸,是王著還等著我報仇呢!
    所以,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王著報仇!
    當然,更重要的是想早日幫老爹實現畢生理想!
    還是那句話,他想讓老爹早點親眼看到天下一統……
    為此,他最早成立的就是科技局!
    沒錯,就是網絡了天下善奇技淫巧之人組成的科技局!
    更是投入了所有資源,不計成本地想要研究出熱武器,比如紅衣大炮、火銃等等!
    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他之前還覺得像那些穿越小說一樣,隨隨便便就能造出火銃、大炮之類的熱武器。
    可現實是,雖然這個時期已經有了火藥,但這個時期也有這個時期的技術天花板,更有這個時期的技術瓶頸!
    即便自己網絡了天下人才,不計成本地投入資源,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
    資源供給方麵:優先調配了全國硝石(河北、山西)、硫磺(西域、南方)、優質鐵礦(山西澤州、山東萊蕪),建立專屬工坊。
    人才方麵:征召全國最優秀的軍工工匠約 200人、煉丹師50人、弓弩師30人,組建“火器總院”,統一指揮。
    試錯方麵:允許高損耗(如炸膛、材料浪費),無需考慮成本,可並行推進多方案研發(如同時測試熟鐵、生鐵炮管、不同火藥配方)。
    可卻還是無法突破一些硬壁壘!
    比如材料局限:無“無縫鋼管”、“高韌性鋼材”,金屬管隻能靠“鍛造加手工鑽孔”或“泥範鑄造”。
    再比如工藝局限:無“翻砂鑄造”、“精密車床”,鑄件精度低,無“膛壓計算”、“金屬疲勞”認知等,隻能靠“經驗試射”規避炸膛。
    說白了,自己雖然是穿越者,但並非專業人才,更不擅長相關的科學知識!
    自己也隻能提供大概的思路,火器總院的那些人,也隻能靠經驗一點點去按著自己的思路去研究與試錯。
    事實證明,短短三年的時間,真的沒辦法造出明清那樣的熱武器!
    自己也沒辦法確定,到底要多少年才能製造出紅衣大炮、燧發槍、火繩槍、手榴彈、地雷這種熱武器!
    唉,自己上一世為何不是軍工專家啊……
    但好在,這三年也並不是一無所獲:
    最起碼火器總院也造出了破片火藥火球、助推火藥箭、標準化熟鐵手銃、生鐵碗口銃、輕量化野戰炮、與多級助推火箭等熱武器。
    但這些與後世比起來,仍舊是最為初級的熱武器!
    其射程根本就無法完全替代弓弩(弓弩射程150200米,射速 35發/分鍾,可靠性更高)和拋石機(成本低、彈藥易得),隻能作為“輔助火力”。
    但實事求是,能到這一步已經足夠了!
    他相信,隻要運用好,必定能在未來的戰場上發揮奇效,成為自己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