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想挖我的牆角?好膽!

字數:3382   加入書籤

A+A-


    成都的城門在晨光中緩緩開啟,一隊風塵仆仆卻紀律嚴明的人馬悄然入城。隊伍核心是幾輛不甚起眼的馬車,前後皆有精幹的騎士護衛,他們眼神銳利,警惕地掃視著周圍,雖作尋常家丁打扮,但那股肅殺之氣難以完全掩蓋——這正是繡衣使者精銳。
    其中一輛馬車裏,車簾被一隻纖白的手輕輕掀開一角。諸葛婉好奇地打量著這座聞名已久的錦官城。她自幼生活在洛陽,但初抵成都,仍被其繁華所吸引。
    雖天下大亂,但作為蜀漢都城,成都的街市依舊熙攘,人流如織,兩旁店鋪林立,販夫走卒的叫賣聲此起彼伏,空氣中似乎都飄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椒麻香氣和錦緞的華美光澤。
    “果然是天府之國,首善之都,比起洛陽也不差。”諸葛婉低聲感歎,明眸中閃爍著新奇的光彩。
    她知道,此行意味著祖父諸葛緒被秦王劉諶真正接納,即將進入權力核心,而她和家人也被接入成都,既為團聚,亦為質保,這是亂世中心照不宣的規則。她並未感到太多不安,反而對未來的新生活隱隱有一絲期待。
    她看得入神,並未注意到街邊一座酒樓的雅間窗口,正有一雙眼睛落在了她的身上。
    那雅間裏,正是太常譙周之子譙熙。他正與幾名世家子弟飲酒作樂,無意間瞥見樓下經過的車隊。
    那掀開車簾的少女,雖無濃妝豔飾,但清麗脫俗的容顏、那雙靈動好奇的眼睛,以及那份不同於成都貴女嬌柔的、略帶邊地氣息的明朗氣質,瞬間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更一眼認出了車隊中那些“家丁”——其中幾人他曾在皇宮中見過的人物,那是聞名蜀漢的繡衣使者。
    譙熙心中一動。諸葛緒入成都的消息,朝中已有風聲,但如此低調,並由繡衣使護送家眷……他立刻意識到車中女子的身份,隻是不知道是諸葛緒的女兒還是孫女。
    譙熙再無飲酒作樂的心思,匆匆敷衍了同伴幾句,便立即起身離席,快步趕回太常府。
    太常府書房
    譙周近日稱病告假,深居簡出,永安一案的血腥味仿佛仍縈繞在鼻尖。鄧艾的霹靂手段和劉諶借此案對豪族的大力清洗,讓他深感寒意。
    雖然他生性謹慎,沒有留在什麽把柄,但想到劉諶,心中還是有些擔心。
    他正心煩意亂地翻閱著古籍,試圖從中尋找一絲寧靜或啟示,兒子譙熙卻未經通報便急匆匆地闖了進來。
    “父親!父親!”譙熙氣息未定,臉上卻帶著一絲發現重大秘密的興奮。
    “慌慌張張,成何體統!”譙周不悅地蹙起眉頭,此刻他最不需要的就是節外生枝。
    “父親,兒方才在街上看到了!”譙熙壓低了聲音,卻難掩激動,說道:“繡衣使的人,護送著幾輛馬車入城,車中是女眷!兒看到了其中一位小姐,打聽了一下,確是諸葛緒的家眷!”
    “諸葛緒的家眷到了……”譙周聞言,眼中精光一閃,放下了手中的竹簡,臉上的病容似乎都消散了幾分。他站起身,在書房內緩緩踱步,手指無意識地撚著胡須。
    這是一個信號,劉諶已經將鄧艾和諸葛緒兩人徹底的納入麾下。也預示著劉諶的根基將愈發穩固。
    而他們這些昔日與劉禪關係密切、或是傾向於保守避戰的舊臣,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
    危險之中,往往蘊藏著機會。
    譙周猛地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算計的光芒。他看向譙熙:“你立刻親自去一趟太子府,以我的名義,請太子殿下過府一敘,就說有關於‘鞏固國本’的要事相商。”他特意加重了“鞏固國本”四字。
    譙熙一愣,隨即明白父親必有深意,立刻領命而去。
    太子劉璿近來心情頗為複雜。劉諶被封為秦王後,銳意進取,重用鄧艾等新銳,接連取得對外勝利和內政整頓的成效,威望日隆。
    這固然是漢室之幸,但作為太子,劉璿有時卻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他代表著舊有的秩序和一部分益州本土勢力的期望,與劉諶正在打造的以軍功和新貴為核心的權力結構,隱隱有些格格不入。他謹言慎行,卻難免有幾分彷徨。
    自己真的是劉諶的對手嗎?劉諶還會滿足一個秦王嗎?
    聽聞譙周有請,且涉及“鞏固國本”,劉璿心中一動。譙周是蜀中大儒,名望極高,雖近來稱病,但其影響力仍在。他稍作整理,便低調出宮,來到太常府。
    書房內,香氣嫋嫋,卻驅不散那股凝重的氣氛。
    “臣抱病之身,勞動太子殿下親臨,實在罪過。”譙周起身欲行禮,被劉璿扶住。
    “譙公不必多禮,不知譙公所言關乎國本之事是……”劉璿直接問道。
    譙周請太子坐下,屏退左右,緩緩道:“殿下可知,諸葛緒將軍的家眷,今日已由繡衣使護送入成都了。”
    劉璿點頭:“孤略有耳聞。”他不太明白此事與“國本”有何關聯。
    “諸葛緒如今應陛下之召入朝,成為內閣大學士,位高權重。”譙周解釋道:“其子諸葛衝,亦掌一部精銳,若是加上丞相的族人,諸葛氏在我炎漢,地位可是尊崇的很啊!”
    他看向劉璿,語重心長的說道:“殿下,陛下銳意革新,自是英明。然國本之固,在於平衡,在於朝野同心。如今朝堂之上,新生力量固然可嘉,但殿下身為儲君,亦需有足以倚仗之基石,方能在未來承繼大統,穩掌朝局。”
    劉璿若有所思:“譙公的意思是?”
    “老臣聽聞,諸葛緒有一孫女,正值妙齡,品貌端莊,更難得是自幼隨祖父見識不凡,有英氣而不失禮度。”譙周緩緩道出意圖,勸慰道:“殿下若此時向陛下請旨,迎娶諸葛婉為太子側妃,則是一舉數得之美事。”
    他細細剖析道:“其一,諸葛緒成為殿下之外戚,其入閣後,自然會更傾向於支持儲君,此乃內閣之助。其二,諸葛衝手中兵馬,亦間接可為殿下所用,此乃軍旅之助。其三,陛下欲平衡朝局,也希望殿下的地位更加穩固一些。其四,可安益州舊臣之心,表明殿下並未被孤立,仍在積極布局未來。”
    最後,他壓低了聲音,點出了最核心也最敏感的一點:
    “此外,此舉或可稍分秦王之勢。”
    最後一點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