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掌 前三甲出世!
字數:3836 加入書籤
“諸位且來看看,這篇文章,當得了佳作否?”
陸延年讀完試卷上的文章之後,看向了在場其他人,板著一晚上的臉上,終於有了一絲笑容。
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也都是頗為服氣地點了點頭。
“陸大人好眼力,這篇文章不說隻是在本屆之中,就算與往屆那些進入前三甲的文章相比,都要強出一截,有此文章托底,這一次科舉我等也終於有了拿的出手的東西了!”
鐵成說話的時候,臉上也罕見地帶著幾分釋然的神情。
原因無他,實在是方才陸延年的一番話,讓大家夥全部給嚇了一跳。
他們與那些掌握實權的封疆大吏不同,一個個都是靠名聲吃飯的。
這些事情說來也是有些諷刺,這些靠名聲吃飯的人,往日裏卻是要表現出一副淡泊名利的樣子,來以此邀名。
若是這一次科舉之事辦砸了,那損失的不隻是所謂的麵子問題,而是砸了所有人的飯碗。
鐵成說完之後,其他人也是紛紛點頭。
“既如此,大家不妨再打起精神,將這些試卷徹底閱完如何?既然能發現一篇好文章,說不定就能發現第二篇,第三篇……正所謂事在人為嘛!”
陸延年拿著文章,已經愛不釋手的捧在了手裏,仿佛拿著的不是文章,而是自己剛從繈褓裏出生的嬰兒一般。
其餘人見他如此,也紛紛轉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不過與之前的戰戰兢兢不同,這一次,所有人的目光中,都多多少少帶著一絲希冀。
靠著這篇文章,陸延年自然是要大出風頭了。
不管眾人如何羨慕嫉妒恨,可是有一句話所有人都不能否認。
那就是誰也不能保證,剩下的這些試卷裏麵,就沒有所謂的滄海遺珠。
要是他們也有幸能撈起一二,豈不是也要大出風頭了?
想到此處,所有人都鉚足了幹勁,開始批閱起來。
不多時,隨著一道道驚呼聲響起,又有幾人發現了品相不錯的試卷。
“陸大人,你們快來看,我發現的這一篇也挺有意思的!”
“不錯不錯,這一篇雖不及老夫這一篇,可如此破題也算獨樹一幟,至少可以進前三甲吧……”
“大家夥,快來看啊!我這裏這一篇,似乎和陸大人的那篇在伯仲之間啊!”
隨著又一個人的驚呼聲,眾人又都紛紛朝那邊圍了過去。
陸延年將信將疑地將文章拿起,隨即看了一眼,神情又突然釋然了下來。
不等他開口,一旁的鐵成早已搶先說道:
“嘿嘿,你這文章是挺不錯,可是離陸大人發現的那篇,還是稍遜一籌,都說春秋無義戰,他拿此建立仁義的根據,稍顯的有些欠妥,不過你也別灰心,你這篇文章,當不了狀元,當個榜眼還是綽綽有餘的!”
那人聽到此話,先是失落了一下,卻很快又調整好了心情。
“什麽灰心不灰心的,我等都不過是為國舉才罷了,鐵成兄這麽一說,弄得好像是參加科舉的人是我一樣……”
“哼!姓周的匹夫,你就得了便宜還賣乖吧!”
鐵成罵罵咧咧瞪了那人一眼,下一刻,所有人都哄堂大笑起來。
接下來,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批改視覺的工作進行的尤其順利。
待到天亮時分,包括前三甲在內的二十三名中榜士子的文章已經被選了出來。
看著眼前這一個個被糊抹了姓名的試卷,在場所有考官都有些心癢難耐。
然而,想要揭開這些名字,那是隻有陛下才有的權力。
作為在場威望最高之人,陸延年看著挑燈夜戰的諸位同僚,語氣輕鬆道:
“此事能走到這個地步上,全靠諸公昨晚並肩協力,有了這些試卷,我等已無愧於皇恩,亦無愧於天下學子了,至於剩下的事情,便全交給陛下去做決定吧,到時想必前三甲的歸屬,也就到了昭告天下的時候。”
陸延年做了總結性的發言,其他人都紛紛點頭稱是。
陸延年揮了揮手,便有下屬朝外麵急匆匆跑了過去。
這時,早有禦林軍與宮中內侍在吏部這邊等著消息,見到來人,二話不說,直接來到房間之內。
領頭的侍衛對陸延年行了一禮,然後便將眼前這二十三篇文章,當眾收在了一個木匣之中,然後上鎖,再蓋上封條。
做好了這一切之後,侍衛頭領對著眾人說道:
“各位大人辛苦了,隔壁已經備好了朝食,大家可前去用餐,之後這幾日便放心在這裏住下便是,陛下有旨,在放榜之前,任何人嚴禁進入禮部,陸大人,我等這便告辭了!”
說完,侍衛們便和內侍一同離去,將試卷送往皇宮方向。
屋子裏的眾人,這才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一個個半躺在了案桌前,**聲,歎氣聲,此起彼伏。
不管怎麽說,他們這一關總算是過去了。
至於那前三甲的順序,便由陛下去頭疼吧!
……
侍衛們帶著試卷和禦賜腰牌,一路上通行無阻,很快便將試卷帶到了李世民的麵前。
此時,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正在和李世民商議銀行的事情。
這幾日,銀行的事務進展的不錯,至少下麵辦事的官員們都是比較願意配合的。
畢竟這對他們而言,也是有莫大的好處。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嘛。
再加上這幾日,因為李淵親自去做思想工作的關係,好幾位武德時期的舊臣,順順利利地離開了權力的中心,空出了不少職位。
所以李世民的心情顯得極好。
“沒想到禮部的那些家夥這一次還挺用心的嘛,竟然真的一日之內,就將試卷批改完畢了,無忌,玄齡,來來來,你們也算是飽讀詩書的大儒了,一起陪朕看看吧?”
李世民揮了揮手,侍衛頭領便心領神會地將木匣打開,接著將試卷呈了上來。
看著眼前竟然隻有二十來份試卷,李世民不由皺起了眉頭。
“怎麽會如此少?莫不是那些家夥因為趕著閱卷的原因,就不願看得仔細了?”
想到這裏,李世民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鐵青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