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為官之道(上)
字數:3978 加入書籤
屋內燈火通明,比上次來時亮堂許多。
崔知府已換下了官袍,此刻穿著一身舒適的深青色常服,正坐在那張寬大的紫檀木圈椅裏,整個人幾乎填滿了那把椅子。
他手裏端著一杯熱茶,嫋嫋白氣升騰。
見王明遠進來,他臉上露出溫和的笑意,指了指下首的一張圓凳:“坐吧,不必拘禮。以後私下裏,喚我師父即可。”
“是,師父。”王明遠依言坐下,腰背挺直,雙手規規矩矩地放在膝上,心裏卻像揣了隻兔子,七上八下。
此刻離得近了,崔知府的先是目光在他臉上停留片刻,然後又在他額角那處泛著紅色印記的地方多看了兩眼,眼神裏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嗯,大概是滿意?
此刻,崔知府在心裏暗暗想道:
“這柳老頭所言果然不虛,這孩子果真是個實誠的。拜師磕頭都磕的這般實誠,這紅印子這麽久了都還未消散。”
他滿意的放下茶盞,聲音更加溫和地開口:
“明遠,心中可是有許多疑惑?比如,為師為何要收你為徒?”
王明遠心頭一凜,連忙點頭,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學生……學生確實惶恐,不知何德何能,得師父如此青睞?懇請師父解惑。”
崔知府撚了撚修剪整齊的短須,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拋出一個問題:
“為師且問你,你寒窗苦讀,立誌科舉,他日若金榜題名,步入仕途,你想做個什麽樣的官?”
王明遠愣了一下,沒想到師父會問這個。
他略一沉吟,想起自己這些年來寫過的諸多策論,夫子講授過的,以及他自己親眼看到的這個時代底層百姓的真實生活狀況,又想到蝗災,想到流民,想到易子而食的慘況......
他雖是穿越而來,但這麽多年的經曆和學習,也讓他明白,他的的確確想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麽,為這些黎民百姓做點什麽,而不是碌碌無為的過完這一生。
雖然,他現在的首要目標還是通過科舉讓家人和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
想好怎麽措詞後,他聲音沉穩地答道:
“回師父,學生願做一名能造福一方百姓的官。
不求青史留名,但求問心無愧。
能實實在在地為治下百姓做些事情,讓他們日子過得好些。”
“造福百姓?”崔知府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和認同,但隨即話鋒一轉,追問道,
“想法很好。可若你為一方父母官,發現當地豪紳勾結胥吏,侵吞賑災糧款,致使饑民遍地,你當如何?”
王明遠眉頭微蹙,這個問題他曾在策論中模擬過,便答道:“學生當徹查此案,收集證據,按律嚴懲,追回糧款,開倉賑濟!”
“嗯,按律嚴懲。”崔知府不置可否,又問,
“若你查出,那豪紳背後,有州府上官的姻親關係網,甚至牽涉到州府某位大員的門生故舊,你一封彈劾奏章上去,非但未能扳倒對方,反被倒打一耙,斥你‘誣告上官’、‘擾亂地方’,你當如何?”
“這……”王明遠語塞了。
他前世今生,說到底還是個沒真正踏入過權力漩渦的“學生”,麵對這種赤裸裸的官場傾軋和盤根錯節的關係網,他一時竟想不出萬全之策。
按律法?律法在絕對的權勢麵前,有時也顯得蒼白。
硬頂?那可能真的會粉身碎骨。
看著王明遠眉頭緊鎖,一時不知如何作答的模樣,崔知府臉上並無責備,反而露出一絲了然的笑意。
他端起茶盞,輕輕吹了吹浮沫,慢悠悠地呷了一口,才道:
“你可知,我與府學的柳教諭,乃是多年故交?”
王明遠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柳教諭?他瞬間明白了什麽,心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和感激。
原來……原來背後是柳教諭!
崔知府看著他的表情變化,微微一笑,證實了他的猜想:
“不錯。柳老頭對你,可是推崇備至啊。
他說你天資穎悟,根基紮實,更難得的是心性沉穩,胸有丘壑,尤其那份務實濟民的心思,遠非尋常隻知死讀書的學子可比。
他深知你心中藏著不少利國利民的良策,隻是……”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深邃,
“隻是這官場,並非僅憑一腔熱血和滿腹經綸就能暢行無阻的。
柳老頭自己便是前車之鑒,他當年才學不斐,卻因性子太過耿直,得罪了上官,蹉跎半生,隻能屈居府學教諭一職。
他怕你重蹈他的覆轍,一身才學抱負,最終埋沒於鄉野,或是折戟於這官場的傾軋之中。”
崔知府的聲音低沉了幾分,帶著一絲感慨:
“所以,他才懇請我收你為徒。
不是讓你跟我學那些風花雪月、吟詩作對的清流學問,而是要教你如何在波譎雲詭的官場中生存、立足,如何在不違背本心的前提下,把你想做的事情做成!
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撬動最大的改變,真正去‘造福一方百姓’!
若隻是想找個教你詩詞歌賦的師父,他柳老頭自己就能收你,
甚至拜托他在嶽麓書院的長子也能收你,何必舍近求遠,托到我這裏?”
王明遠聽著,隻覺得鼻尖一陣發酸。
柳教諭!這位對他恩重如山的老夫子!
雖說自己曾救了他的孫子,但那贈予的進士的筆記,院試前的精心輔導,在學業上傾囊相授……
這樁樁件件的事情早都讓他感覺已遠超他所付出!
甚至已是幾倍不止!
如今柳教諭更是為了他的前程,為了他能真正施展抱負,不惜放下身段,為他鋪路搭橋,求到知府門下!
這份恩情,比山還重!
他站起身,對著崔知府,也仿佛對著遠在府學的柳教諭,深深一揖到地,聲音帶著一絲哽咽:
“學生……學生明白了!多謝師父收留!更……更感激柳教諭的再造之恩!學生定當銘記於心,不敢或忘!”
崔知府虛扶了一下:“起來吧。柳老頭眼光不錯,你也確實值得他費這番心思。”
待王明遠重新坐下,崔知府的臉上溫和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洞悉世事的銳利和沉穩。
他看著王明遠,拋出了另一個問題:“在你看來,為師是個什麽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