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回長安

字數:4187   加入書籤

A+A-


    次日一大早,清水村村口的舉人牌坊下,就聚齊了王家一脈的男丁婦孺。
    族長王金福站在石階上,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地把昨晚和王金寶商量好的事說了出來。
    他話裏話外就一個意思:從今往後,王金寶就是老王家的新任族長,他王金福退下來,專門跑腿打雜,輔佐新族長。
    這話一出,底下先是一靜,隨即就爆發出嗡嗡的議論聲,個個臉上都帶著喜色。
    “金寶叔當族長?好啊!”
    “那可不!咱家族長是舉人老爺的親爹!說出去多有麵兒!”
    “往後去鎮上、縣裏辦事,腰杆都能挺直三分!”
    沒人覺得不妥,反倒都覺得是件天大的好事。
    王金寶為人仗義,在村裏人緣本就不錯,如今又有個中了舉人的兒子,由他領著家族,大夥兒都覺得前途亮堂。
    王金寶站在王金福旁邊,看著底下族人一張張樸實的、帶著期盼和敬重的臉,心裏頭也熱乎乎的。
    他原本那點顧慮,在這份信任麵前,也煙消雲散了。
    他拱拱手,沒多說啥漂亮話,隻沉聲道:“金福哥抬愛,鄉親們信重,我王金寶感激不盡!既然大家夥兒都這麽說了,這擔子我就先挑起來。往後,還指望金福哥多幫襯,大夥兒多支持!咱們一起,把咱老王家的日子過得再紅火些!”
    “好!”底下響起一片叫好聲。
    族裏的事就這麽定了下來,簡單,痛快。
    接下來幾天,王家小院就忙活開了——收拾東西,準備搬家。
    府城那三進的大宅子,可是花了真金白銀買下的,又經衙門“賠償修繕”後煥然一新,家具都配得齊齊整整,要是放著不去住,趙氏想想都心疼得直抽抽。
    她和王金寶都不是那種擰巴的父母,兒子有出息,買了大宅子接爹娘去享福,這是天大的孝心。
    要是他們非強著留在鄉下,美其名曰“不給孩子添麻煩”,那才是真掃興,既辜負了兒子的心意,自己也沒落著好,何必呢?
    況且,府城多方便啊!想吃點啥新鮮的,買點啥稀罕物,抬腳就到街市上,不比鄉下強?
    那大宅子住著,冬暖夏涼,寬敞亮堂,怎麽想都比鄉下老屋舒坦。
    “搬!必須搬!”趙氏一邊麻利地打包著家裏的瓶瓶罐罐,一邊對過來幫忙的相熟婦人說道,“兒子有孝心,咱當爹娘的就得接著,高高興興的,孩子心裏也痛快!”
    話是這麽說,可真要離開住了大半輩子的老屋,心裏還是舍不得。
    尤其是那些用慣了的家具和物件,摸摸哪個都有感情。
    “娘,這口醃菜壇子也帶上吧?跟了咱十幾年了,醃出來的酸菜味兒正!三郎和狗娃都愛吃!”劉氏指著牆角那個黑黢黢的半人高的陶壇子。
    “還有那個木盆,三郎和狗娃小時候就用它過洗屁股!”趙氏補充道。
    虎妞更是把屋裏屋外掃蕩了一遍,恨不得把根柴火棍都塞進行李裏。
    王金寶看著越來越高的包袱堆,趕緊喊停:“行了行了!揀要緊的、常用的帶上!那些大件的、笨重的就別搬了!府城啥沒有?搬來搬去不夠費勁的!光運費都夠在府城買新的了!”
    他這話主要是衝著小女兒虎妞說的。
    這丫頭正吭哧吭哧地試圖把磨麵的磨盤往門口挪,那磨盤死沉,她臉都憋紅了。
    “虎妞!說你呢!那磨盤放下!府城有磨坊,用不著這個!”王金寶提高嗓門。
    虎妞不情願地嘟囔:“爹,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家人的胃口,幾天就得磨一次麵……有個自己的磨盤也方便……”
    “方便啥?占地方!趕緊放下!再磨蹭把你也留下!”王金寶虎著臉。
    虎妞一聽這話,立馬慫了,趕緊撒手:“好好好,聽爹的,不帶了不帶了。”
    一家人忙活了兩三天,總算把要帶的東西歸置得差不多了。
    主要是些鋪蓋衣物,還有那些充滿了回憶的舊家什。
    臨行前夜,一家人圍坐在堂屋,氣氛有些沉默。
    王金寶磕了磕旱煙袋,看向小兒子:“明遠,家裏這邊事都差不多了。你接下來有啥打算?”
    王明遠回道:“爹,娘,眼下已是十月,天氣漸冷,路途怕是不好走,咱們按照之前商量的先回長安府城,一來安頓家中事宜,二來,想去新落成的長安書院看看。
    雖然舊書院毀於地動,但新書院已經建好,其中或許有些前輩手劄、孤本古籍可供參閱。待過了年,開春天氣暖和了,再動身南下,先去嵩陽書院,再往白鹿洞、應天、姑蘇等書院遊學一番,最後北上京城,準備三年後的會試。”
    他語氣平靜,但話裏的意思大家都明白:這一去,又是至少三年。
    趙氏一聽,眼圈就有點紅,忍不住用袖子擦了擦眼角:“這一晃,你才在家待了多久……又要走那麽遠,去那麽久……”
    王金寶心裏也酸澀,但他是當家人,不能像婦人般哭哭啼啼。
    他用力吸了口煙,沉聲道:“好男兒誌在四方!讀書人更是如此!出去闖蕩,見世麵,長學問,是好事!爹娘在府城陪你再過個年,開春你安心去!家裏不用惦記,有你大哥大嫂二嫂,有虎妞,都好著呢!”
    話是這麽說,但老兩口心裏都清楚,兒子越飛越高,越走越遠,往後能像這樣團聚的日子,怕是掰著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了。
    能多陪幾個月,是幾個月。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四輛租來的大馬車就停在了王家院門口。
    行李裝得滿滿登登,車轅都壓得微微下沉。
    村長王金福帶著不少村民來送行,又是一番叮囑和道別。
    馬車緩緩啟動,駛出清水村。
    路過村口那嶄新的“文魁解元”牌坊時,王金寶和趙氏都忍不住回頭看了又看,目光裏滿是驕傲與不舍。
    到了永樂鎮上,馬車照例稍作停留。
    王明遠下車,去鎮上的趙氏蒙學向趙夫子辭行,趙夫子拉著他的手,又是一番殷切勉勵。
    辭別夫子,馬車繼續前行。
    快出鎮子時,路過鎮口一家鋪子,隻見門口圍得裏三層外三層,人聲鼎沸,異常火爆。
    “咦?鎮上啥時候開了這麽熱鬧的鋪子?”狗娃好奇地把大腦袋伸出車窗外張望。
    王金寶和王大牛交換了一個眼神,父子倆臉上都露出一絲心照不宣的、略帶尷尬的神情。
    那鋪子的位置他們可太熟悉了——正是“張記紙紮鋪”。
    他們家那些西域侍女和昆侖奴紙人,全是從這兒買的。
    王大牛帶著點擔憂,壓低聲音對他爹說:“爹,瞧這生意火的……怕是底下……都泛濫啦?”
    王金寶深以為然地點點頭,眉頭微蹙:“嗯,是得尋摸尋摸了。老送一樣的,祖宗也該膩味了。到了府城,好好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啥新鮮玩意兒……”
    父子倆在這邊暗自盤算著給祖宗“更新換代”,馬車已轆轆駛出永樂鎮,將喧鬧的人聲拋在身後,沿著官道,朝著長安府城的方向,不緊不慢地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