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院長的看重

字數:3831   加入書籤

A+A-


    王明遠跟著那位教諭,穿過了書院喧鬧的中心區域,沿著一條兩側栽種著翠竹的碎石小徑,越走越僻靜。
    最終,他們在書院東北角一處清幽的獨立小院前停了下來。
    院門虛掩著,教諭輕輕叩門,得到裏麵一聲沉穩的“進來”後,才側身對王明遠低聲道:“王相公,院長就在裏麵,您請進。”
    王明遠整理了一下因為快步行走而略顯褶皺的青色長衫,緩了一口氣,推門而入。
    書房內光線明亮,窗外綠意盎然,顯得格外寧靜,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和紙張特有的味道。
    一張寬大的紫檀木書案後,坐著一位老者。
    他看起來年約五十多歲,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鬢角已見霜白,但一雙眼睛卻異常明亮有神,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並未穿著書院的正式袍服,隻著一身深褐色的家常直裰,卻自有一股不怒自威、久居上位的氣度。
    這位便是致仕的禮部侍郎、應天書院的山長,石文泰石院長。
    王明不敢怠慢,上前幾步,躬身行了一個標準的學子禮,聲音清朗而恭敬:“學生王明遠,拜見石院長。”
    石院長放下手中的書卷,目光落在王明遠身上,帶著審視,卻也含著些許溫和的笑意,虛抬了抬手:“不必多禮。坐吧。”
    他指了指書案對麵的一張梨花木椅子。
    “謝院長。”王明遠依言坐下,腰背挺直,雙手平放膝上,姿態恭謹卻不顯拘謹。
    石院長並未立刻說話,隻是端起手邊的青瓷茶盞,輕輕吹了吹浮沫,呷了一口,似乎在斟酌言辭。
    書房裏一時安靜下來,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
    王明遠心裏有些打鼓。
    這位石院長和周老太傅、師父崔巡撫給他的感覺不太一樣。
    周老太傅是純粹的學者風範,崔巡撫則帶著封疆大吏的威嚴與對弟子的關愛。
    而這位石院長,身上則混合著曾經的朝廷大員和如今書院掌舵人的雙重氣質,心思似乎...更為深沉?
    等了幾息,石院長放下茶盞,開口了,聲音平緩卻看不出絲毫情緒:“王明遠,秦陝解元,周老大人的弟子,秦陝巡撫崔顯正的門生。嗯……年少有為,名不虛傳。此次聯考,你能在眾多中原俊才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二,著實不易。”
    “院長謬讚,學生愧不敢當。中原之地文風鼎盛,學子才思敏捷,學生此次不過是僥幸,還需向諸位同窗多多學習。”
    王明遠連忙謙遜道,心裏卻更加警惕。
    上來先誇一遍,這通常都不是談話的重點。
    石院長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嘴角微不可查地揚了一下,話鋒隨即一轉:“嗯,謙虛是好事。不過,你可知,此次聯考,嵩陽書院的學子們,整體發揮……尤為出色?”
    王明遠心裏“咯噔”一下,隱約猜到了什麽,不過麵上依舊平靜,點頭道:“學生看到了榜文,嵩陽書院的李華容兄、趙思遠兄、錢敬兄包攬了一、三、四名,確實令人欽佩。”
    他知道院長想問的不是這個。
    “是啊,包攬前四甲中的三席。”石院長的手指在光滑的書案上輕輕敲了敲,目光變得有些意味深長。
    “尤其是策論一科,見解深刻,對策老辣,遠超他們平日的水準。便是與你那篇奪得次名的文章相比,在某些思路和框架上,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他頓了頓,目光直視王明遠,仿佛要看到他心裏去:“老夫聽聞,你前些時日,曾在嵩陽書院遊學,與胡山長及其座下弟子,切磋交流甚多?”
    話說到這個份上,王明遠哪裏還不明白?
    那道關於豫西災患治理的核心策論題,還有其它一些策論題的破題思路和解決方法,確實可以套用他之前在嵩陽書院交流時,被胡山長考校乃至私下與李華容等幾位舉子討論時,所提出的一些源於前世的策論理念和框架!
    當時他為了應對考校和交流,結合所見所聞,確實闡述過“預警機製”、“以工代賑的細化管理”、“吏治監督的民間參與”等較為新穎的想法。
    沒想到,嵩陽書院的同窗們竟然如此厲害,不僅完全理解吸收,還能在此次聯考中舉一反三,發揮得如此出色!
    王明遠心中感到一陣尷尬,連忙起身,再次躬身:“院長明鑒,學生之前在嵩陽書院遊學時,確曾與胡山長及李師兄、趙師兄等就經世致用之學有過一些粗淺交流,所言不過是一時心得,班門弄斧。
    若嵩陽諸位師兄因此次策論得益,學生實不敢居功,或許是諸位師兄本就才學淵博,恰與學生淺見有所共鳴,加以深化所致。若因此引起書院間……學生惶恐。”
    他這話說得誠懇,既點明了可能的原因,又將功勞歸於嵩陽學子自身,態度放得極低。
    石院長見他反應如此之快,且態度謙遜,不矜不伐,眼中讚賞之色更濃了幾分。
    他輕笑了一聲,擺了擺手:“坐下,不必驚慌。老夫叫你過來,並非是要怪罪於你。”
    王明遠心下稍安,重新落座。
    “學問之道,本就在於交流切磋,互相啟發。你能有那般見解,是你的本事;嵩陽學子能從中獲益,是他們的機緣和悟性。
    胡永年那小子,雖然麵上嚴肅,怕是心裏早就樂開花了,豈會怪你?老夫更不會因此責難一個勇於發表見解的學子。”
    石院長語氣緩和了許多,甚至帶上了一絲調侃。
    王明遠這才稍稍鬆了口氣,但心裏還是有點七上八下。
    石院長看著他,繼續道:“老夫今日叫你來,其一,是親眼見見你這個能讓嵩陽書院此次‘大放異彩’的年輕人。其二嘛……”
    他略一沉吟,道:“是希望你在應天書院遊學的這段時日,也能多與我應天書院的學子們交流交流。尤其是策論實務、經世致用之道,甚至……老夫還聽說你於算學一道,亦有精妙之處?均可多多探討。學習本就是互相砥礪,共同進步之事,閉門造車,終究難成大器。你以為如何?”
    王明遠聞言,立刻明白了院長的深意。
    他連忙恭敬回應:“院長教誨的是,學生銘記於心。交流學問,本是遊學題中應有之義,學生定當盡力,與應天諸位同窗共同研討,互相學習。”
    “好。”石院長滿意地點點頭,隨即拋出了一個讓王明遠心跳加速的承諾。
    “老夫也不會讓你白辛苦。你此次聯考取得第二名,按規矩,本就可獲得老夫點評文章的機會,此事照舊。此外……”
    他指了指門外的書房:“老夫這裏的些許藏書,你可盡情翻閱。便是此次聯考頭名那份獎勵——老夫手書的《五經注疏及策論摘要》初稿,也存放在此間,你亦可隨時借閱參詳。中間若有任何疑難不解之處,亦可隨時來此問詢於老夫。如此安排,你可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