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天之驕子的“田野調查”

字數:3586   加入書籤

A+A-


    華夏,燕京。
    深秋的寒意,已經開始侵染這座千年古都的每一寸肌理。風從西伯利亞吹來,卷過光禿禿的樹梢,發出嗚咽般的聲響。
    然而,比這股寒流更讓人感到刺骨的,是一種無形的、名為“龍河大學”的低氣壓。
    它正沉甸甸地籠罩在燕京大學、清北大學這些傳統最高學府的上空。
    一種近乎於窒息的壓迫感。
    這種壓迫感,在燕京大學的校園裏尤為明顯。走在銀杏鋪滿的道路上,學生們步履匆匆,臉上卻少了幾分往日的驕傲與從容。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焦躁不安的情緒,仿佛有什麽無形的東西,正在抽走這座學府的靈魂。
    他們引以為傲的一切——百年積澱的學術譜係、無可撼動的泰鬥地位、對全國最頂尖生源的虹吸效應,都在被那所蠻橫崛起的南方新貴,以一種他們無法理解,更無法複製的方式,進行著毫不留情的切割與蠶食。
    這不是競爭。
    這是一種來自未來的、對整個舊有體係的降維打擊。
    而引爆這場危機的***,正是那座一夜之間拔地而起的【“伊甸園”生態科學公園】。
    它所展現出的,在基因工程與宏觀生態構建領域中那種近乎於神跡的恐怖實力,如同一根燒紅的鋼針,狠狠刺進了燕京大學的腹地——那向來以全國第一、亞洲頂尖自居的植物學院。
    “荒謬!”
    一聲怒喝,撕裂了燕京大學植物學院最高級別閉門會議室裏的死寂。
    “一個完美自洽的熱帶雨林生態係統,一夜建成?這絕不可能!”
    氣氛凝重如鐵。
    顧衍武教授的手掌,重重地拍在了冰涼的紅木會議桌上。
    砰!
    沉重的悶響,震得滿桌的白瓷茶杯都在嗡嗡作響,茶水漾出,浸濕了文件的一角。
    這位在國內植物學界享有泰山北鬥之譽的老人,一生治學嚴謹,此刻那張布滿溝壑的臉上,每一條皺紋裏都寫滿了被冒犯的憤怒與根深蒂固的懷疑。
    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顯得有些沙啞,像是兩塊粗糙的岩石在摩擦。
    “這必然是龍河大學精心炮製的又一個華而不實的噱頭!”
    他撐在桌上的手,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青筋在手背上暴起。
    “一個用全息投影、營養液滴灌、信息素誘導和無數看不見的昂貴設備,強行堆砌出來的、徒有其表的假盆景!”
    他環視著在座的每一位學院核心教授,眼神銳利得像是要剖開每個人的胸膛,看看裏麵是否還有學術的血性。
    “我敢斷言,其內部所謂的生態係統,絕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脆弱不堪,漏洞百出!隻要切斷能源供應,不出三天,它就會徹底崩潰!”
    會議室裏,壓抑的附和聲此起彼伏。
    “顧老說得對!”
    一位專攻土壤學的教授推了推眼鏡,鏡片下是無法掩飾的輕蔑。
    “一夜之間完成土壤熟化和微生物菌落構建?這違背了我們所知的一切自然規律和科學常理。簡直是天方夜譚!”
    “他們這是在侮辱科學!”
    另一位基因領域的權威麵色鐵青。
    “更是對我們這些將一生奉獻給植物學研究的人的公然挑釁!”
    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各自領域的權威。
    他們無法容忍,自己窮盡一生去探索的科學聖殿,被一個“暴發戶”用如此粗暴、近乎於變戲法的方式所玷汙。
    這捍衛的,不僅僅是燕京大學的榮譽。
    更是他們畢生堅守的科學信仰與學術尊嚴。
    一個決定,在共識中迅速成型。
    必須去!
    必須去親眼見證那個泡沫的破裂!
    “我親自帶隊。”
    顧衍武教授緩緩站起身。
    他花白的頭發下,那雙渾濁的老眼此刻燃燒著一股不容置疑的火焰,將整個會議室的溫度都拔高了幾分。
    “從學院裏,挑選最頂尖的十名博士生。”
    他的聲音沉穩下來,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每一個,都必須是發表過至少三篇一區SCI論文的精英。
    我們要組成一支最專業的‘學術交流團’,去龍河大學,對那座所謂的【“伊甸園”】,進行一次最深入、最嚴苛的‘田野調查’!”
    他加重了“田野調查”四個字的讀音,其中蘊含的審判意味,不言自明。
    這不是交流。
    這是審判。
    他們要用最嚴苛的現代植物學、生態學、土壤學、基因學理論作為手術刀,將那座“華而不實的公園”從宏觀到微觀,從土壤成分到基因序列,進行一次無死角的、最徹底的解剖。
    他們要像手持高倍顯微鏡的法官,去尋找其中必然存在的、無法掩蓋的生態漏洞與設計缺陷。
    他們要去向全世界證明一件事——真正的科學,是敬畏,是謙卑,是皓首窮經的理論積累與腳踏實地的時間沉澱。
    龍河大學這種依靠未知技術堆砌起來的速成“神話”,不過又是一個在資本催化下,注定會迅速破滅的、絢爛而空洞的泡沫。
    帶著這種近乎於“學術聖戰”般的使命感,一支由華夏最頂尖學府的天之驕子們所組成的豪華考察團,在三天後,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他們的行李中,沒有換洗衣物,隻有塞得滿滿當當的、代表著現代植物學領域最高水準的便攜式精密儀器。
    他們的臉上,沒有絲毫的輕鬆,隻有奔赴戰場的決絕與肅穆。
    他們的目的地——龍河大學。
    他們的目標——戳破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