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當露營直播遇上學術考察
字數:3434 加入書籤
周末。
龍河大學耗費巨資打造的生態奇跡——【“伊甸園”】,第一次向全體師生揭開了它神秘的麵紗。
園內,濕潤的暖風裹挾著泥土與植物的芬芳,在林間自由穿行,充滿了歡聲笑語。
王浩所在的【野外生存會】,正是在這裏,舉辦了一場慶祝公園落成的“24小時雨林露營”活動。
為了給社團的官方賬號漲粉,也順便賺取一些寶貴的宣傳積分,王浩將自己的個人終端調整至直播模式,一個標題極簡的直播間悄然上線——
《龍河大學新生的周末》。
起初,並沒有多少人關注這個平平無奇的直播間。
直到幾分鍾後,算法將它推送給了第一批因為無聊而點進來的網友。
然後,一傳十,十傳百。
所有湧入直播間的人,都在屏幕前,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預想中那種鋪著格子餐布、擺滿零食飲料的溫馨野餐場景,根本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專業到令人頭皮發麻的畫麵。
鏡頭的主人公王浩,和他的十幾個同學,全部身著貼合身形的深綠色戶外作戰服,腳踩高幫防滑戰術靴,正在一片林間空地上,以一種近乎冷酷的效率,進行著某種建設。
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沒有任何多餘的交流。
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目的性。
隻見兩名身材高大的男生,用便攜式工兵斧,在幾分鍾內就處理好了數根堅韌的硬木,迅速搭建起一個穩固的三角框架。
另外幾名同學,手腕翻飛,將采集來的柔韌藤蔓,以一種古老而精妙的編織手法,將框架的每一個節點死死捆綁固定。整個過程,他們甚至沒有使用任何現代化的繩索。
半小時。
僅僅半小時。
一座足以容納十餘人,以巨大芭蕉葉為頂,具備完美防雨和通風功能的標準“A字型”庇護所,拔地而起。
鏡頭一轉,對準了庇護所不遠處的一條溪流。
溪邊,兩名女生正蹲在那裏。她們沒有嬉笑打鬧,而是熟練地操作著一套看起來極為精密的便攜式過濾設備。
設備的一端探入略顯渾濁的溪水中,另一端,清澈透亮的水流正源源不斷地注入軍用水壺。
其中一個女生甚至還拿出了一支小巧的檢測筆,在過濾後的水中蘸了一下,看到屏幕上亮起的綠色指示燈後,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直播間的彈幕,在經曆了短暫的死寂後,徹底瘋了。
“我是誰?我在哪?我點開的不是大學生活直播嗎?怎麽感覺像是在看特種部隊野外拉練的紀錄片?”
“那個庇護所……我發誓,我上周去參加付費的野外生存體驗課,教練帶著我們五六個人,花了一下午,搭出來的東西還沒這個一半好!”
“重點是他們用的全是原生材料!藤蔓當繩子,芭蕉葉當屋頂!這合理嗎?這河裏嗎?!”
就在彈幕還在為這堪比基建狂魔的建房速度而震驚時,一個更加離譜的畫麵出現了。
社團成員趙小海,那個來自西南大山的精瘦少年,對著一棵目測有幾十米高、需要兩人合抱的巨大喬木,活動了一下手腳。
他沒有借助任何工具。
下一秒,他整個人就如同擺脫了地心引力,四肢並用,以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協調性和爆發力,沿著粗糙的樹幹飛速向上攀爬。
他的動作,不像是在爬樹,更像是一隻猿猴在自己的領地裏垂直奔跑。
幾十米的高度,他隻用了不到一分鍾。
很快,幾顆外殼呈現出奇特藍紫色、形狀酷似菠蘿的果實,被他從樹冠上拋了下來,被守在樹下的同學用衣服穩穩接住。
“臥槽!臥槽!臥槽!”
“這位同學,你管這叫周末生活?你上輩子是屬猴的吧?!”
“太離譜了!我們的周末是在宿舍的電競椅上生根發芽,人家的周末是在熱帶雨林裏玩現實版《怪物獵人》采集任務!”
“前麵的,別尬黑,這公園叫【伊甸園】,不是熱帶雨林,雖然看起來確實一模一樣……”
“這還不夠黑嗎?!這確定是大學校園裏的公園?不是直接把亞馬遜雨林的一角給空投過來了吧?!”
這場名為《龍河大學新生的周末》的直播,其熱度如同坐上了火箭,以一種病毒式的姿態,迅速席卷了各大社交平台。
無數網友湧入直播間,就是為了一睹這群“史上最硬核大一新生”的風采。
他們看著這群年輕人用最原始的工具,過著最高效的生活,那種強烈的反差感,讓每一個在城市裏過著安逸周末的觀眾,都感覺自己的世界觀受到了劇烈的衝擊。
王浩一邊和彈幕互動,一邊舉著鏡頭,想給觀眾們展示一下“伊甸園”裏更多足以以假亂真的雨林風光。
就在這時,他的鏡頭,無意中掃到了不遠處,另一片林地裏的景象。
那裏,也有一群人。
和王浩他們這邊的輕鬆愜意不同,那群人的氣氛,顯得無比凝重。
他們大約有七八個人,全都穿著統一的、印著“燕京大學”字樣的白色考察服,正圍著一株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甚至有些枯黃的植物。
在他們周圍,各種叫不出名字的精密儀器架設了一地,閃爍著不同顏色的指示燈,細密的線路如同蛛網般連接著一個中央數據處理器。
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嚴肅、困惑,甚至是一種混雜著挫敗感的匪夷所思。
那神情,不像是在進行學術考察。
更像是一群頂尖的密碼專家,正在麵對一個他們窮盡畢生所學,也無法破譯的終極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