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知識的“次元壁”
字數:4152 加入書籤
那句雲淡風輕的“兔子特別愛吃”,所帶來的後坐力,遠比任何激烈的學術辯論都要強大。
它像一根無形的刺,紮進了在場每一位燕京大學師生的心裏。
那根刺,名為“無知”。
他們徹底放下了所有的高傲與偏見,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曾經,他們看待龍河大學,是俯視。
現在,他們看待眼前這群平均年齡不到十九歲的年輕人,卻需要仰望。
這是一種近乎於“朝聖”的、無比謙卑的心態。
然而,當真正的交流開始,他們才更加絕望地發現,自己與這群年輕人之間的差距,遠不止於一株“清汙草”。
那是一道深不見底的鴻溝。
團隊中,一位戴著金絲眼鏡、氣質儒雅的博士生往前走了一步。
他是李教授最得意的門生,陳瑞,主攻分子生物學,在基因穩定遺傳領域已經深耕了整整五年。
他試圖將已經失控的局麵,拉回到自己最熟悉、也最權威的領域。
這既是為了挽回一絲顏麵,也是出於一個頂尖學者麵對未知時的本能探究。
“王浩同學。”
陳瑞的聲音帶著一絲學者特有的嚴謹。
“既然你們已經攻克了複合重金屬吸收的難題,這說明你們在植物基因定向編輯與表達上,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
那麽,我想請教一下,你們是如何看待‘跨物種基因穩定遺傳’這個倫理與技術雙重難題的呢?”
他頓了頓,詳細闡述起來。
“我們的導師認為,目前的基因剪刀技術,雖然能夠實現精準的跨物種基因片段植入,但在子代遺傳中,外源基因的表達會呈現出不可控的衰減,甚至導致基因崩潰。
這道屏障,是生命本身設下的枷鎖……”
他試圖用這個宏大而深奧的命題,來證明燕京大學的學術深度,證明他們依舊站在這個領域金字塔的頂端。
然而,王浩聽完後,甚至沒有思考。
他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
那個動作,讓陳瑞心中猛地一跳。
“老師,您這個問題,可能從一開始就問錯了。”
一句話,讓陳瑞準備好的所有後續理論,全部堵在了喉嚨裏。
問錯了?
這個耗費了他導師半生心血、被譽為22世紀生物學“三大天塹”之一的世紀難題,在他口中,竟然是一個錯誤的問題?
“您為什麽會覺得,‘物種’是一個恒定的概念呢?”
王浩的語氣平靜,卻像一柄重錘,砸在了所有人的世界觀上。
不等他們從這句顛覆性的反問中回過神來,王浩已經抬起了手腕,啟動了他的個人終端。
一道柔和的光幕投射在空氣中。
陳瑞和其他學生下意識地湊近,他們以為會看到某種複雜到極致的基因螺旋模型,或是前所未見的堿基對序列。
然而,屏幕上顯示的,卻是一副動態的、布滿了無數複雜數據流和矢量箭頭的……世界地圖。
不,那不是單純的地圖。
在場有幾位雙修了國際關係的博士生,瞳孔驟然收縮!
他們認出來了!
那是軍方和最高戰略研究室內部,才可能接觸到的最高密級推演模型!
王浩沒有理會他們的震驚,指著模型中那些代表著不同國家、正不斷分化又合縱的動態圖標,聲音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
“我們之前在做一個關於‘未來戰爭形態’的推演時發現,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傳統的‘國家’概念就會變得模糊,甚至解體。”
他的指尖在光幕上輕輕劃過,一條條模擬的戰線、經濟鏈、文化圈瞬間生成又潰散。
“個體、小型組織、超級企業,都可能成為新的博弈單位。
舊的秩序在崩塌,新的聯盟在混亂中誕生。整個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其底層邏輯,卻是為了在新的環境下,尋求自身存在的‘延續’。”
在場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們的大腦,已經完全無法跟上王浩的思路。
戰爭形態……國家概念……這和基因遺傳,到底有什麽關係?!
王浩的下一句話,揭曉了答案。
也徹底擊碎了他們的認知。
“我們完全可以從這個模型中,引申出一套全新的算法。”
“一套用來預測在極端環境壓力下,‘物種’為了延續,會如何進行自我基因優化和跨物種信息交換的算法。”
他看向依舊處於呆滯狀態的陳瑞,給出了最終的結論。
“所以,您所說的‘穩定遺傳’,追求的是在一個恒定的‘物種’框架內,實現技術的穩定。”
“但‘生命’本身,追求的卻是在動態的環境中,通過‘不穩定’的變異與交換,來獲得延續下去的資格。”
“因此,‘穩定遺傳’這個概念,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偽命題。”
這番話,如同一道來自九天之外的驚雷,在每個燕京大學師生的腦海中轟然炸響。
整個【伊甸園】內,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隻剩下微風吹過“清汙草”葉片時,發出的沙沙聲,仿佛在嘲笑著他們的渺小。
用……
用研究“國際戰略博弈”和“未來戰爭”的沙盤推演模型……
來……
來分析“物種入侵”和“基因遺傳”?!
這是什麽天馬行空的鬼才思路?!
這已經不是跨學科了!
這是直接打穿了所有學科壁壘,用一套更高維度的係統邏輯,來俯視他們這些依舊在各自“一畝三分地”裏苦苦鑽研的“匠人”!
陳瑞的臉色,在一瞬間變得慘白。
他手中的個人終端“啪嗒”一聲掉在地上,屏幕碎裂,但他卻毫無察覺。
他引以為傲的博士課題,他導師窮盡一生的研究方向,在對方的知識體係裏,從根源上,就是錯的。
這種打擊,比任何學術辯論的失敗,都要來得殘酷一萬倍。
他們痛苦地、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和這群年輕人之間,隔著的,根本不是年齡的差距,也不是知識儲備的差距。
而是一道名為“未來”的、由更高維度的知識體係所構建的、他們完全無法理解也無法逾越的——
次元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