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龍河大學的“鯰魚效應”
字數:4914 加入書籤
晚上八點整。
龍國國家電視台一套,黃金時段的片頭曲準時結束,沉穩的男聲旁白切入。
中海市,一間普通公寓的客廳裏,空氣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一對普通的斧子,李明博坐在沙發上,後背挺得筆直,雙眉緊鎖,視線卻並未聚焦在電視屏幕上。他的目光,帶著一股無法掩飾的焦慮,死死地釘在自己兒子身上。
電視裏,一則關於高考狀元的紀錄片已經拉開序幕,光影在牆壁上流轉。
可他唯一的兒子,那個本該在書桌前為即將到來的大考奮戰的少年,卻像一尊雕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
一本封麵繪製著星辰戰艦的科幻小說,被他捧在手裏。攤開在旁邊的化學卷子,上麵密密麻麻的分子式,仿佛成了最無趣的背景板。
“天天就知道看這些沒用的東西!”
李明博終究還是沒能忍住,胸口積壓的火氣化作一聲沉重的歎息。
“你的化學,但凡能有你物理成績的一半好,我跟你媽晚上睡覺都能踏實點!”
少年頭也不抬,手指輕輕拂過小說封麵上冰冷的金屬質感,聲音裏帶著一絲少年人特有的執拗。
“那能一樣嗎?”
“物理是宇宙的浪漫,是星辰大海的規律。化學,就是死記硬背。”
“你……”
李明博的血壓瞬間上湧,拳頭下意識地攥緊。這套歪理,他已經聽了不下八百遍。
就在他準備拿出父親的威嚴,好好訓斥一番時,電視裏傳出的聲音,卻讓他所有的話都堵在了喉嚨裏。
那聲音平靜而富有磁性,帶著一種講述傳奇故事的獨特韻味。
“石破天,一個曾經讓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偏科怪才’。”
“他的物理成績,可以輕鬆站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最高領獎台上,俯瞰同齡的所有天才。但他的其他科目,卻一度在及格線的邊緣痛苦徘徊。”
“直到,他遇到了龍河大學。”
李明博愣住了。
他兒子也愣住了,捧著書的手指停在半空,終於舍得將視線從那片幻想的宇宙中,投向了現實的屏幕。
畫麵中,一個戴著黑框眼鏡、氣質有些靦腆的少年出現在鏡頭前。他麵對鏡頭時眼神有些躲閃,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不善言辭的學究氣,正是石破天。
紀錄片沒有采用傳統的采訪模式,沒有煽情的音樂,也沒有刻意的引導。
鏡頭隻是安靜地跟隨著他,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記錄著他在龍河大學的學習與生活,真實得讓人窒息。
一個場景切換。
石破天正對著一塊巨大的全息屏幕愁眉苦臉,屏幕上,一個極其複雜的有機化學分子式,像一隻張牙舞爪的怪獸,盤踞在那裏。
他的導師走了過來。
那是一個看起來不過三十歲的年輕教授,穿著簡單的白襯衫,臉上掛著溫和的笑意。
他沒有直接講解那些繁瑣的化學鍵和官能團,而是遞給了石破天一個平板設備。
“你試試這個。”
導師的聲音清晰地從電視音響中傳出。
“用你最擅長的,構建星係運行模型的方式,去解構這個分子式。”
教授的手指在屏幕上輕輕一點,那個怪獸般的分子式瞬間被拆解成無數個獨立的原子符號。
“把每一個原子,都當成一顆行星,賦予它不同的質量和初始速度。把化學鍵,當成它們之間看不見的引力。”
“知識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宇宙的宏偉法則,在微觀世界裏,同樣適用。”
鏡頭給了一個特寫。
石破天的瞳孔,在那一瞬間猛地收縮。
他眼中原本的迷茫和痛苦,被一種驟然亮起的、名為“頓悟”的光芒所取代。
他接過平板,手指開始在虛擬鍵盤上飛速敲擊,快得幾乎出現了殘影。
一行行複雜的物理學算法,一條條關於引力、斥力、軌道平衡的指令,被他瘋狂地輸入進去。
短短半小時後。
屏幕上,一個絢麗到極致的三維分子模型,緩緩浮現。
它不再是枯燥的線條和字母。
它是一個微縮的星係。
每一個原子都化作了閃耀的星辰,按照精準的軌道運行,彼此間的化學鍵變成了肉眼可見的、流光溢彩的引力紐帶,共同構成了一個穩定而和諧的動態係統。
那個困擾了他數天的化學難題,在宇宙的法則之下,迎刃而解。
客廳裏,死一般的寂靜。
李明博張著嘴,忘記了呼吸。他引以為傲的、那套“必須死記硬背”的成人法則,在這一刻,被屏幕裏的畫麵衝擊得支離破碎。
他身旁的兒子,更是渾身僵直。
那本科幻小說,不知何時已經從他的手中滑落,掉在了地毯上,發出沉悶的一聲。
“爸……”
少年的聲音有些幹澀,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他沒有回頭,眼睛死死地盯著屏幕裏那個旋轉的“微觀宇宙”。
“原來……學習……還可以是這樣的?”
紀錄片的最後一集,以宏大的視角,深入探討了龍河大學究竟是如何將石破天這樣的“偏科怪才”,一步步重塑為如今震驚全國的全能高考狀元。
節目播出結束的那一刻,其產生的巨大衝擊力,終於掙脫了電視屏幕的束縛。
它如同一條被悄然投入池塘的凶猛鯰魚,瞬間攪動了整個龍國高等教育這片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的深水。
當晚,微博熱搜榜單,被徹底引爆。
前十的詞條裏,有五個都烙印著“龍河大學”的名字。
#應試教育VS天賦教育#
#龍河大學,重新定義成功#
#我的孩子也是石破天#
#宇宙的浪漫原來是化學#
#教育的盡頭是哲學#
無數在傳統教育模式下被壓抑、被磨平棱角的學生,無數為孩子的“偏科”而焦慮、而絕望的家長,仿佛在一夜之間,找到了一個可以宣泄所有情緒的出口,看到了一束照亮未來的希望之光。
評論區,成了一片沸騰的海洋。
“哭了!我真的看哭了!我兒子也是個偏科怪,物理能考滿分,英語次次不及格!在我們老師眼裏他就是個‘廢柴’,但在龍河大學,他或許就是下一個石破天!”
“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我們的教育,總是試圖把所有木頭都削成一樣大小的方塊,卻忘了有些木頭,天生就該被雕成一尊獨一無二的佛!”
“樓上的別激動,冷靜點!這隻是個例,不具備普遍性。龍河大學的模式,需要極高的師資和資源投入,這背後燒的錢是天文數字,根本無法在全國推廣!”
一位認證信息為“燕京大學教育學教授”的大V,試圖用理性的聲音,為這股狂熱的浪潮降溫。
然而,他的評論,在發出的瞬間,就被汪洋大海般的聲浪徹底淹沒。
“無法推廣,不代表它就是錯的!”
“無法推廣,不代表我們就不該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龍河大學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座燈塔!它不需要照亮整片大海,它隻需要站在那裏,讓我們這些在黑暗中航行的人,看到教育的另一種可能性!這就足夠了!”
這場席卷全國的網絡大討論,讓“龍河大學”這四個字,完成了它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蛻變。
人們對它的關注,不再僅僅局限於那些酷炫的黑科技和神秘的實驗室。
這種關注,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甚至可以說是神聖的高度——
教育理念的引領者。
在無數學生和家長的心中,龍河大學,已然成為了教育改革的“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