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你到底,研究出了什麽樣的怪物
字數:5169 加入書籤
“幾個星期……就能站上智慧之巔?!”
何宇這番話,沒有經過任何鋪墊,就這麽平鋪直敘地砸了下來。
聲音不大,卻在瞬間抽空了整個會場的所有雜音。
平地驚雷!
教育部長臉上的溫和笑容瞬間凝固,僵硬得如同戴上了一張劣質的麵具。
他身側,那幾位龍國學術界金字塔尖的泰鬥,反應更是劇烈。
一位老院士下意識地攥緊了手中的保溫杯,指節因為過度用力而根根泛白。另一位,眼鏡從鼻梁上滑落了半寸,他卻渾然不覺,雙目圓睜,瞳孔因為極致的震驚而收縮成了兩個危險的針點。
他們的大腦,那顆承載了半個世紀科研風雨的智慧結晶,在這一刻,宕機了。
一個星期!
對於他們而言,一個星期能做什麽?
或許,剛剛夠他們的博士生,完成一篇頂級期刊論文的文獻綜述。
或許,剛剛夠一個重大項目的牽頭人,寫完一份邏輯嚴謹、字斟句酌的開題報告。
而何宇,這個站在**台上的年輕人,竟然說,他能讓一群沒有生命的機器人,在短短幾個星期內,抵達他們窮盡一生,耗盡心血,才在暮年之時,勉強窺見一絲光亮的學術巔峰?!
這不是科幻。
科幻尚且需要遵循基本的邏輯框架。
這……這是神話!是創世傳說裏才會出現的奇跡!
看著台下那一張張如同白日見鬼,世界觀被徹底顛覆的臉龐,何宇的嘴角,隻是向上微微牽動了一下,露出一個幾乎無法察覺的弧度。
“當然,我指的,隻是知識儲備和邏輯推演能力的巔峰。”
他補充的這句話,像是一劑微弱的鎮定劑,讓會場中那幾乎要沸騰的、混亂的思緒,稍稍平息。
“在真正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方麵,它們,永遠也無法取代,我們人類。”
“這顆宇宙中最複雜的、獨一無二的大腦。”
何宇的聲音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國之泰鬥,語氣中帶著一絲毋庸置疑的肯定。
“所以,最終的研究,那臨門一腳的、閃耀著人性光輝的靈感,還是需要,在座的各位,來親自完成。”
這番話,像是一塊海綿,吸走了一部分院士們心中的荒謬感與被冒犯感。
是的,創造力,這才是人類最根本的武器。
他們的心中,稍稍平衡了一些。
然而,他們誰也沒有想到,這種脆弱的平衡,在下一秒,就將被一種更加徹底,更加蠻不講理的力量,碾得粉碎!
何宇沒有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
他緊接著,就向所有人,展示了一個比“智能生命”,更加讓他們感到絕望的,真正的“怪物”!
他先是簡明扼要地,向教育部長,闡述了龍河大學那套足以顛覆整個科研體係的,“跨學科協同”理念。
隨後,他轉過身,麵向全場。
“口說無憑,眼見為實。”
“現在,我將為各位,現場展示這套理念的最終成果!”
他的聲音通過麥克風,清晰地傳遍會場的每一個角落。
“——【‘盤古’——跨學科協同推演係統】!”
話音落下的瞬間,他向身後的技術團隊下達了指令。
“指令確認,開始導入數據!”
“將今天上午,所有院士發言的現場速記、全部PPT演示文稿、以及他們提交的相關學術論文,全部,輸入到係統中!”
嗡——
一聲輕微的,仿佛來自地心深處的嗡鳴響起。
在所有人震撼的目光匯聚之處。
會場中央,那棵從峰會開始,就一直安靜地、如同宇宙星雲般緩緩旋轉的“科技樹”,突然之間,光芒萬丈!
那不是柔和的光,而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仿佛要吞噬一切的熾白!
無數金色的數據流,從“科技樹”的根部拔地而起,化作一條條猙獰狂暴的巨龍!
它們不再是溫順的溪流,而是變成了咆哮的洪流,在那棵龐大科技樹的“枝幹”與“樹葉”之間,以一種超越視覺捕捉極限的速度,瘋狂地奔湧、穿梭、撕裂、碰撞、重組!
每一個“樹葉”代表一個知識節點,每一根“枝幹”代表一個學科領域。
而現在,這些學科之間的壁壘,正在被那些金色的數據巨龍,以最野蠻的方式,狠狠撞碎!
物理學的定律,被強行與生物學的基因序列熔鑄在一起!
材料學的分子結構,被信息科學的算法模型無情地解構、重編碼!
會場內,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
他們仿佛能聽到,那無聲世界裏,無數知識與理論在發出痛苦的哀嚎與新生的歡呼!
這個過程,僅僅持續了,五分鍾。
當那棵“科技樹”上刺目的光芒緩緩收斂,重新恢複那深邃而平靜的旋轉時,所有人都感覺自己仿佛經曆了一個世紀的漫長等待。
係統的主屏幕上,光芒一閃。
三份全新的,散發著冰冷金屬質感的報告封麵,憑空浮現。
每一份報告的標題,都像是一記重錘,狠狠砸在所有院士的心髒上!
《基於新型石墨烯生物傳感器的、阿爾茨海默症超早期血液檢測方案》!
《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構建可控核聚變等離子體“湍流”穩定模型的可能性研究》!
《‘基因剪刀’技術與量子計算結合,在遺傳病精準修複領域的應用前景》!
三份報告!
每一份,都直指一個困擾了全人類數十年,足以誕生數個諾貝爾獎的世界級科研難題!
一位主攻生物醫療的老院士,手指顫抖著,點開了第一份報告。
隻粗粗掃了一眼摘要和前言,他的臉色,就瞬間變得慘白!
不可能!
這絕對不可能!
報告中提到的那種新型石墨烯生物傳感器結構,他的團隊在半年前剛剛提出一個理論雛形,光是論證其可行性,就耗費了十幾名博士近三個月的時間!
而這份報告裏,不僅完美複現並優化了他們的理論模型,甚至……甚至連後續的血液樣本處理流程,信號采集算法,乃至臨床試驗的初步分組方案和風險規避預案,都規劃得一清二楚!
邏輯之嚴密!
數據之詳實!
可行性之高!
旁邊一位核物理領域的泰鬥,也點開了第二份報告,他的反應幾乎如出一轍。
他死死地盯著屏幕上那一段關於等離子體“湍流”的數學模型,嘴唇哆嗦著,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那個模型……那個被譽為“魔鬼”的湍流模型,全世界最頂尖的幾個超算中心,聯合演算了五年,得出的結果,還不如屏幕上這短短幾行公式來得簡潔、優雅、直指核心!
這已經不是輔助工具了!
這是神諭!
是直接把正確答案寫在臉上的神諭!
在場的院士們,有一個算一個,全都駭然地意識到一個讓他們遍體生寒的事實。
這樣一份報告,如果交給他們各自帶領的、匯聚了全國最頂尖人才的科研團隊來做,沒有一年,甚至數年的嘔心瀝血,是絕對,絕對不可能完成的!
而現在!
這個名為【盤古】的係統!
隻用了……
五分鍾!
教育部長的大腦一片空白,他呆呆地看著屏幕上,那三份足以讓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為之瘋狂的科研報告。
他又緩緩地,極其艱難地,轉過頭,看向**台上那個自始至終,都一臉雲淡風輕的年輕人。
他的喉結劇烈地滾動了一下,試圖說些什麽,卻發現喉嚨幹澀得發不出任何聲音。
最終,他用一種夢囈般的,混合著無盡震撼、恐懼與迷茫的語氣,幾乎是本能地,喃喃地問道:
“何校長,你……你到底……研究出了,什麽樣的‘怪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