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給社會帶來點科技的震撼!

字數:3314   加入書籤

A+A-


    【蒲公英計劃】一經發布,其引發的正麵效應,比何宇預想的還要猛烈。
    那不是漣漪。
    是海嘯。
    如果說,【女媧計劃】的主體,點燃的是各國政府和巨型財團之間,冰冷、理性的競爭火焰。
    那麽,【蒲公英計劃】的誕生,則瞬間點燃了全球七十億普通人心中,那最微小、也最普遍的希望之火。
    發布會結束後的第一個小時,【蒲公英計劃】的專屬申請服務器,在全球超過三百個數據節點,同時崩潰。
    申請量,是【女媧計劃】啟動之初的一萬倍。
    李默的“涼城奇跡”,成為了這個計劃最閃亮、最鼓舞人心的第一塊“金字招牌”。
    他的故事,不再是網絡上獵奇的軼聞。
    它被官方媒體反複播放,化作一個生動、具體、觸手可及的寓言,告訴世界上每一個心懷夢想的普通人:
    在這個新時代,你的出身、你的學曆、你的財富,都不再是決定你價值的唯一標準。
    隻要你擁有改變世界的智慧和勇氣,【盤古】就會找到你。
    龍河大學就會為你撐腰!
    這,比任何宏大的口號都更具號召力。
    涼城,那個曾經被遺忘的角落,如今成為了全球媒體的焦點。
    李默的廢品回收站,已經徹底變了模樣。
    刺鼻的氣味和堆積如山的垃圾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閃耀著金屬光澤、充滿了未來感的全自動化智能回收工廠。
    嶄新的傳送帶無聲地流淌,精密的光學傳感器陣列取代了那個報廢的手機攝像頭。
    而李默本人,更是被龍河大學破格錄取為特聘研究員。
    他站在纖塵不染的中央控製室裏,身上穿著嶄新的白色研究員製服。
    過去那雙因長期熬夜而布滿血絲的眼睛,此刻,被一種純粹的、燃燒的專注所填滿。
    他不再是那個被拒絕信壓垮的年輕人。
    他成為了一個傳奇的開端。
    在【盤古】那無所不包的“目光”篩選下,一粒粒“蒲公英的種子”開始在全球各個被遺忘的角落,被發現,被澆灌,然後以驚人的速度生根發芽。
    所有的數據,每一個微小的火花,都匯聚到了一個地方。
    非洲,薩赫勒地帶邊緣的某個貧困小國。
    一位皮膚黝黑的鄉村教師,正蹲在一口渾濁的水井旁。他麵前擺著一個用陶土和竹管搭建的簡陋裝置。他將一瓢散發著土腥味的黃褐色井水,緩緩倒入裝置頂端。
    水流過裝置內部,那裏填充著一種被當地人視作無用雜草的、磨碎後的植物粉末。
    幾分鍾後,從裝置底部的竹管裏,流淌出了清澈、透明的液體。
    他那台老舊的、屏幕已經開裂的智能手機,屏幕忽然亮起。
    一行中文,自動翻譯成了他熟悉的斯瓦希裏語。
    【檢測到“薩赫勒旋豆”在重金屬吸附領域的應用潛力。項目“甘泉”已通過初審。】
    【全球頂尖植物學家、材料學家團隊已建立遠程連接。啟動資金已劃撥至指定賬戶。】
    教師的手劇烈地顫抖起來,他看著手機屏幕,又看看眼前流出的清水,眼眶瞬間濕潤。這個耗費了他十年心血的小小發明,有望解決數億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南美洲,亞馬遜雨林深處。
    悶熱的濕氣籠罩著一切,昆蟲的鳴叫與不知名野獸的咆哮交織在一起。
    一個原住民部落的長老,臉上畫著古老的圖騰,正專注地看著一部由龍河大學空投下來的、特製的堅固平板電腦。
    屏幕上,顯示的不是複雜的軟件界麵,而是一張以部落為中心的、實時更新的森林熱成像圖。
    廉價的太陽能無人機,在【盤古】的引導下,如同沉默的蜂群,穿梭在茂密的雨林冠層之上。
    它們搭載的不是武器,而是最靈敏的傳感器。
    長老伸出布滿皺紋的手指,點在了地圖上一個正在由綠色變為淡黃色的區域。
    “火的預兆。”
    他用古老的語言說道。
    【盤古】的係統瞬間捕捉到這個指令,結合當地風向、濕度、植被密度進行分析,立刻將預警信息推送給了數百公裏外的巴西國家森林防火中心。
    一套比任何官方係統都更靈敏、更高效的火災預警網絡,就這樣,由古老的部落智慧與頂尖的人工智能,共同建立起來。
    東南亞,一個被海洋垃圾常年圍困的美麗島嶼。
    幾個皮膚被曬成古銅色、熱愛潛水的年輕人,正在海灘上調試著他們的“造物”。
    那是一個外形古怪的機器人,它的設計沒有參考任何工業產品,而是模仿著海洋中最大的生物——鯨魚。
    它沒有鋒利的螺旋槳,隻有一個巨大的“嘴巴”和精密的過濾網。在【盤古】提供的微型洋流傳感器的引導下,它可以自主地、不知疲倦地跟隨洋流,吞下海水,濾出其中致命的微塑料顆粒,再將潔淨的海水排出。
    一個閃耀著人性光輝和民間智慧的“小項目”,在全球各地紛紛湧現。
    辦公室內,何宇喝著咖啡,嘴角露出微微笑容。
    心中琢磨著下一階段的計劃,開始全麵普及龍河大學的研發成果,給社會帶來點科技的小小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