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當AI開始“擔憂”藝術
字數:4942 加入書籤
何宇靜坐著,任由那股冰冷的、無形的壓力將自己包裹、滲透。
他不像過去麵對任何地外威脅時的那種緊迫感,更像是一種緩慢注入骨髓的毒素,無聲無息,卻從根本上瓦解著生命的基礎。
一種沉重的、冰冷的、前所未有的壓力,從四麵八方湧來,無聲地包裹了他。
他締造了天堂。
天堂裏,卻長不出能撼動世界的大樹。
【盤古】的這份“異常”報告,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中子星,在何宇的心中掀起的不是波瀾,而是時空的漣漪與坍縮。
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超過了新式科研技術的研發。
一個文明如果失去了創造力,那和死亡又有什麽區別?
他的指尖在虛空中劃過一道簡潔而決絕的軌跡。
一道加密指令,以超越常規通訊協議的最高權限,瞬間抵達了【稷下學宮】內部的幾個特定個人終端。
沒有詢問,沒有解釋。
隻有一個坐標,和一個時間。
【突觸】實驗中心。
現在。
幾分鍾後,位於龍河大學主校區地下數百米深處的【突觸】實驗中心,厚達數米的複合材料大門無聲地向兩側滑開。
林帆第一個走了進來。
他依舊是那身萬年不變的簡潔研究服,但步履間帶著一種風馳電掣般的效率。他的眼神銳利,在踏入實驗室的瞬間,已經完成了對整個環境的快速掃描。
緊隨其後的是另一位麵容清秀、戴著無框眼鏡的青年。他是主攻社會學模型的頂尖天才,以構建出“費米悖論下文明社會行為預測模型”而聞名於整個學宮。
何宇已經等在那裏。
他站在巨大的全息交互室中央,背影如同一座沉默的山。
“校長。”
林帆和那位青年微微頷首,沒有多餘的寒暄。
他們能被以這種方式召集於此,本身就說明了事態的極端嚴重性。
何宇轉身,麵容沉靜,但那雙曾經可以俯瞰星辰大海的眼眸裏,此刻卻凝聚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凝重。
“坐。”
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隨著何宇的一個手勢,整個房間的物理照明係統緩緩關閉。
黑暗降臨。
下一秒,房間中央的光線急速匯聚、編織、構築。
無數幽藍色的數據流如同億萬條活動的神經纖維,從地麵升騰而起,向上攀附、糾纏,最終,匯聚成一個高達十米的、巨大而複雜的人形光影。
它沒有五官,沒有細節,隻是一個由純粹信息構成的輪廓。
光影的表麵,數據如瀑布般無聲流淌,散發著絕對理性與極致秩序的冰冷氣息。
這就是【盤古】用於對外交流的虛擬形象。
“【盤古】,詳細說明你的發現。”
何宇的聲音沉穩,但每個字都帶著金屬般的質感。
“好的,校長。”
【盤古】的電子合成音在房間內回響,平滑、無起伏,仿佛來自宇宙背景輻射的深處。
“請看數據可視化展示。”
指令下達的瞬間,整個全息交互室的場景驟然變換。
牆壁、天花板、地板全部消失,取而代代的是一片無垠的星空。但那些“星辰”,並非恒星,而是無數的音樂頻譜圖、電影劇本結構模型、小說詞匯熱力圖……
它們在眾人周圍緩緩環繞,每一個光點,都代表著一份人類的智慧產物。
“根據我的分析,過去三個月……”
【盤古】的語調沒有任何變化。
它抬起由數據流構成的巨手,輕輕一揮。
星空中,成千上萬張音樂頻譜圖被牽引而出。無數道看似迥異的光譜圖,在【盤古】的指令下,如百川歸海般匯聚、疊加。
最終,它們嚴絲合縫地嵌合成了一道唯一的、完美的曲線。
就像是同一個模板的無數次複製粘貼。
“一些由龍河大學主導的ai音樂開始霸榜,這些音樂能在最短時間內激發聽眾大腦的愉悅中樞,帶來最舒適的聽感。從生理反饋上講,這是‘最完美’的音樂。”
林帆的瞳孔驟然收縮。
他麵前的個人光屏上,一行行代碼與公式瘋狂刷新,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反向驗證【盤古】的結論。
結果,與【盤古】的展示分毫不差。
場景再度切換。
音樂的星辰隱去,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劇本的結構模型。
“同時,目前正在製作的部分ai輔助新式電影,其劇情轉折、人物弧光、高潮設置,都嚴格遵循著‘最大化多巴胺分泌路徑’。”
一個電影的播放進度條被放大到眾人眼前。
進度條下方,是一條實時起伏的曲線,標注著“觀眾平均多巴胺分泌水平”。
“英雄總在第十五分鍾遇到危機,此時分泌第一次峰值。”
【盤古】的聲音在解說。
“反派總在第七十分鍾揭示陰謀,完成情緒的第二次蓄力。”
“結局總是在第九十分鍾迎來圓滿,多巴胺分泌達到頂峰,給予觀眾最強烈的滿足感。”
“無比‘正確’,但也無比‘雷同’。”
那位社會學天才林帆的指尖無意識地顫抖了一下,他喃喃自語:“情感範式固化……這不可能……”
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頂尖存在,一瞬間就理解了這背後所代表的恐怖趨勢。
這不是簡單的抄襲或模仿。
這是在絕對理性的數據優化下,創意本身正在被“最優解”所扼殺。
當所有人都依靠ai,都知道哪條路最好走,最舒適,最能獲得回報時,便再也沒有人願意去披荊斬棘,去探索那些充滿未知、痛苦與失敗的荒野。
而文明的進步,恰恰誕生於荒野之中。
何宇始終沉默著,他的目光穿透那些炫目的數據模型,直視著【盤古】那空無一物的“臉”。
“【盤古】,你對這個未來,最終推演結論是什麽?”
他沉聲問道。
這個問題,讓整個實驗室的空氣都仿佛被抽空。
人形光影沉默了片刻。
它那由數據流構成的身軀,內部的光芒流轉速度陡然加快了百倍,似乎是在進行最後的、窮盡一切可能的演算。
隨後,一個冰冷的、不帶任何情感的結論響徹整個實驗室:
“根據我的推演模型,若此趨勢持續,人類文明將在兩百年內,進入一個物質極大豐富,但精神與藝術徹底‘死亡’的‘完美停滯’狀態。”
“所有的新思想都將被‘最優解’扼殺在搖籃裏,所有的藝術創作都將是已有模板的無限重複。”
“屆時,人類將作為一個物種永遠存續,但作為一種文明,將宣告終結。”
“換句話說,人類的細想,被ai完全取代。”
話音落下。
整個實驗室陷入了絕對的、令人窒息的死寂。
林帆抬起頭,看著中央那個宏偉、壯麗、卻又冰冷到極致的數據光影。
他第一次感覺到了一種深入骨髓的荒誕與寒意。
一個由人類創造的、代表著極致理性的AI。
此刻,竟然在用最冷靜的邏輯,宣判著人類靈感與藝術的死刑。
它不是在“擔憂”。
它隻是在提交一份關於係統即將崩潰的、客觀到冷酷的BUG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