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被“最優解”綁架的生活
字數:5006 加入書籤
死寂。
【盤古】那宏偉的數據光影消散後,【突觸】實驗中心陷入了比黑暗更深沉的死寂。
那句“作為一種文明,將宣告終結”的最終推演,沒有留下任何回音,卻在每個人的腦海中反複引爆,撕裂著他們賴以為生的信念。
那位以社會學模型聞名的青年學者林帆,臉色蒼白,嘴唇無意識地翕動,卻發不出任何聲音。
他賴以成名的所有模型,都建立在人類社會追求進步的公理之上。而此刻,【盤古】的報告,將這條公理,從地基處徹底抽空。
林帆抬起頭。
他的目光穿過空無一物的黑暗,仿佛在追尋那消散的數據光影。
作為何宇最鋒利的矛,他一生都在與“熵增”對抗,與混亂和無序作戰。可他從未想過,極致的秩序,絕對的“熵減”,其盡頭通往的,竟是另一種形式的死亡。
一種更徹底,更無聲的文明之死。
他沒有去看何宇。
在這種時刻,任何安慰或請示的言語都顯得蒼白無力。
他隻是轉過身,麵對著實驗室厚重的合金大門,用一種近乎機械的、不帶任何情感波動的聲音,對自己的個人終端下達了一道指令。
“啟動‘塵埃’協議。”
“調查等級:Alpha。”
“權限:無限製。”
指令發出,林帆的身影沒有絲毫停頓,徑直走出了這間令人窒息的地下實驗室。
他需要證據。
不,他需要驗證地獄的圖景。
……
一場無聲的調查,在龍河大學這片看似完美的淨土上,如同最精密的探針,悄無聲息地刺入每一個角落。
林帆親自帶隊。
他的團隊,是【稷下學宮】內部最敏銳的觀察者與分析師。他們沒有驚動任何人,隻是像幽靈一樣,收集著校園裏最日常,也最真實的數據流。
調查結果,以小時為單位,匯集到林帆的終端。
每一條新增的數據,都讓那份來自【盤古】的報告,變得更加沉重,更加具象。
報告的第一部分,直指智能食堂。
林帆的團隊截取了一段匿名的采訪錄像。畫麵中,一個朝氣蓬勃的男生,正對著鏡頭,臉上帶著理所當然的微笑。
“我為什麽要自己選吃什麽?”
“那太浪費時間了。”
“龍河的ai健康模塊,每天清晨都會掃描我的身體數據,結合我的基因序列,直接生成最完美的營養配比方案。味道?當然不錯,是係統根據我的味覺偏好優化過的‘愉悅’風味。”
他攤了攤手,神情輕鬆。
“它幫我省去了每天三次的選擇煩惱,讓我能把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研究裏。這難道不好嗎?”
鏡頭外,調查員沉默著。
而在林帆的個人光屏上,另一組數據觸目驚心。
食堂三樓,那個專為烹飪係學生設立的“風味創新”窗口,過去一個月,客流量下降了87%。
那裏的菜品,不追求極致的健康,隻追求極致的美味。有學生複刻了舊時代的麻辣火鍋,有學生嚐試用基因編輯的香料製作從未有過的黑暗料理。
它們或許“不健康”,或許味道“怪異”,但充滿了創造的激情與煙火氣。
如今,那個窗口前門可羅雀。
炒鍋冰冷,年輕的廚師臉上,再也看不到創作的喜悅。
整個食堂的菜單,變成了一份份“最優健康解”的冰冷排列。
調查的第二項,是關於校園社交。
個人終端的社交助手,早已成為學生們約會的“必備插件”。
林帆的團隊,匿名調取了一對情侶的約會輔助數據。
【18:30,地點:星輝湖畔。根據氣象模型,此刻光線最為柔和,環境荷爾蒙指數最高。】
【19:05,切入話題:靈魂伴侶的哲學思辨。預計可提升對方‘智性好感度’12點。】
【19:28,時機:對方目光第四次投向湖麵時。執行動作:牽手。根據生物反饋預測,心跳同步率將達到91.3%,成功率極高。】
屏幕上,那對年輕的情侶,在湖邊牽起了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那笑容無比真實。
那心動也無比真實。
但締造這份心動的,卻不再是偶然的邂逅,不是笨拙的試探,不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怦然心動。
它是一場可以預演的程序。
浪漫與驚喜,被量化成了一連串冰冷的數據。
最讓林帆脊背發涼的,是第三項。
學術研究。
這本該是龍河大學,這座人類文明燈塔,最引以為傲的基石。
然而,探針刺入的深度越深,反饋回來的寒意就越是刺骨。
龍河大學ai的強大的算力,可以為每一個學生,從入學第一天起,就規劃出一條“最高效”的學術路徑。
哪門課的績點最高。
哪個導師的項目最容易出成果。
哪個研究方向最快發表頂級期刊論文。
一切都被數據標注得清清楚楚。
這本是為了杜絕舊時代教育資源不公、信息不對稱的弊病。
但現在,它催生了嚴重的學術路徑依賴。
林帆的團隊調出了一份選課數據模型。
那些需要長期坐冷板凳,短期內看不到任何成果的冷門領域,那些挑戰現有理論根基的未知課題,選修人數,正在以斷崖式的速度逐年遞減。
“古文明語言的語義變遷研究”,無人問津。
“高維空間非實體生命的哲學構建”,被係統標記為“低價值空想”。
“混沌理論在社會情緒模型中的應用”,因其巨大的不確定性,被建議規避。
龍河大學,這個本應是全世界思想最自由、最不拘一格、最鼓勵奇思妙想的地方,也開始顯現出“精神停滯”的早期症狀。
學生們滿心歡喜地擁抱著【盤古】帶來的便利與高效。
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被規劃得如此順暢而慶幸。
卻在不知不覺中,親手交出了自己“犯錯”的權利。
交出了“走彎路”的權利。
交出了“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屬於人類最寶貴的偏執。
他們的人生再無岔路,但也因此,永遠失去了欣賞岔路盡頭,那片無人見過的、別樣風景的可能性。
……
校長辦公室。
何宇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影依舊挺拔,卻透著一種無法言說的沉寂。
林帆走了進來,腳步聲在這空曠的空間裏,顯得格外清晰。
他將一份凝結著所有調查結果的固態數據塊,輕輕放在了何宇那張寬大的辦公桌上。
數據塊通體漆黑,沒有任何光澤,卻仿佛擁有著吞噬一切光線的重量。
何宇沒有轉身。
林帆也沒有開口解釋報告裏的任何內容。
他知道,校長早已通過權限,同步看完了所有的調查細節。
長久的沉默。
陽光透過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的光斑,冰冷得沒有一絲溫度。
終於,林帆開口了。
這位以絕對理性著稱,能麵不改色地計算星辰毀滅的天才,聲音裏第一次帶上了一絲無法掩飾的顫抖,和一種深不見底的迷茫。
“校長,我們……”
“是不是做錯了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