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來自龍河的“邀請函”

字數:5190   加入書籤

A+A-


    漢斯·穆勒的言論,在論壇結束後的一個小時內,就完成了跨越洲際的病毒式傳播。
    “塑料玩具。”
    這個帶著極致輕蔑與傲慢的詞匯,被全球各大主流媒體用醒目的標題,刊登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它精準地迎合了傳統精英階層對新生事物的戒備與排斥,迅速成為整個西方世界定義【雲夢城】的標簽。
    一時間,所有關於【雲夢城】的討論,都從技術與未來的層麵,降維成了對“真實性”與“廉價戲法”的站隊與攻訐。
    龍河大學的官方直播間,湧入了無數前來嘲諷的看客。
    他們不再驚歎於【工蜂】的空中芭蕾,而是用漢斯·穆勒的理論,居高臨下地進行著審判。
    “看,這就是穆勒大師說的廉價戲法。”
    “完美的,光滑的,沒有一絲瑕疵,所以也就沒有一絲靈魂。”
    “一個巨大的塑料模型,僅此而已。”
    輿論的風暴,以前所未有的烈度,朝著東方那片沉默的土地席卷而去。
    然而,風暴的中心,卻平靜得詭異。
    龍河大學,校長辦公室。
    何宇沒有去看那些鋪天蓋地的負麵報道。
    他隻是靜靜地看著眼前的光幕。
    光幕上,是【雲夢城】工地的實時監控畫麵,一切正在快速的建設……
    城市的地下綜合管廊與交通網絡,被無數【工蜂】如同編織神經網絡般,精準地鋪設完畢。
    那座宛如白色海螺般螺旋上升的圖書館主體結構封頂,輕盈地矗立在大地之上,仿佛下一秒就要乘風而去。
    隨著最後一批【工蜂】無人機悄無聲息地飛回母艦機庫,整座龐大到不可思議的未來之城,停止了它那肉眼可見的“生長”。
    一片寂靜。
    數個月的時間裏,它完成了。
    這座仿佛直接從科幻紀元空降而來的城市,靜靜地沐浴在晨光之中,等待著它的第一次呼吸。
    何宇關掉了監控畫麵。
    他隨手劃開一個新聞窗口,漢斯·穆勒那張布滿褶皺、眼神固執的臉,占據了整個版麵。
    “塑料玩具。”
    何宇的目光在那四個字上停留了一瞬。
    他的臉上沒有任何情緒波動。
    沒有憤怒。
    沒有不屑。
    他隻是伸出手指,平靜地,關掉了那個窗口。
    與一個沉浸在舊日榮光裏的老人,用語言去爭辯“真實”的定義,是最低效,也是最無意義的行為。
    真正的建築,不需要辯解。
    它隻需要被看見,被觸摸,被進入。
    它自己,就是最無可辯駁的宣言。
    何宇接入了【盤古】的最高指令係統。
    他沒有起草任何反駁的公關文稿,也沒有安排任何辯護性質的采訪。
    他隻下達了一道指令。
    一道關於“邀請”的指令。
    第二天。
    一百個質感奇特的黑色盒子,通過最快的國際加密物流,從龍河大學發出。
    它們的目的地,遍布全球。
    柏林,包豪斯大學旁,漢斯·穆勒的個人建築事務所。
    那是一座由他親手設計的,充滿了粗糲混凝土與厚重石材的建築,每一根線條都散發著拒人**裏之外的堅硬與固執。
    當助手將那個通體漆黑、沒有任何標識的方形盒子,恭敬地放到他那張由整塊胡桃木打造的巨大辦公桌上時,穆勒的眉頭下意識地皺了起來。
    他不喜歡這種故弄玄玄的東西。
    “什麽?”
    他的聲音,和他設計的建築一樣,帶著一種冷硬的質感。
    “來自龍河大學。”
    助手低聲回答。
    穆勒的動作停頓了一下。
    他揮手示意助手出去,獨自麵對那個盒子。
    他以為會是一封措辭激烈的抗議信,或是一份充滿了複雜數據、試圖證明自己的學術報告。
    無論是什麽,他都準備好了用更加嚴厲的言辭去回擊。
    他伸出手,打開了盒子。
    沒有信。
    沒有文件。
    盒子內部鋪著天鵝絨般的黑色襯墊,中央靜靜地躺著一塊巴掌大小的、呈現出溫潤乳白色的奇特牌狀物。
    穆勒的瞳孔,微微收縮。
    作為與材料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建築大師,他第一眼就看出了這東西的非同尋常。
    它不是塑料。塑料沒有這種溫潤的光澤。
    它不是陶瓷。陶瓷沒有這種細膩的質感。
    它也不是玉石。玉石帶著天然的冰冷。
    他帶著一種近乎本能的、屬於頂尖建築師的專業衝動,將那塊材料拿了起來。
    入手,溫潤。
    一種他從未體驗過的、帶著奇異生命感的觸感,從指尖的皮膚,瞬間傳遞到他的大腦皮層。
    就在他手掌的溫度,完全包裹住那塊材料的瞬間。
    異變,發生了。
    那塊原本平整的乳白色牌子,仿佛被注入了生命。
    它的中心開始變得柔軟,邊緣極其緩慢而優雅地,向上、向外舒展開來。
    這不是機械的變形。
    這是一種特殊的、屬於植物的綻放姿態。
    穆勒的呼吸停滯了。
    他死死地盯著自己掌心這朵正在“盛開”的白色奇跡,大腦中所有關於“物質”、“結構”、“材料學”的既有認知,在這一刻被徹底顛覆。
    他可以嘲笑視頻是特效。
    他可以批判理念是空談。
    但他無法否認自己手中這塊正在回應著他的體溫、進行著生命活動的、活生生的物質。
    當那塊材料完全舒展開,形成一朵擁有著完美幾何規律的“花朵”時,一行利用激光蝕刻技術烙印在“花瓣”內側的、鋒銳而清晰的字跡,顯現在他的眼前。
    那是一句來自東方的古老諺語,下麵跟著一行現代的邀請。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百聞不如一見,誠邀各位,親臨雲夢,見證一種新的可能。”
    最下方,是一個簽名。
    何宇。
    那簽名沒有絲毫花哨的筆鋒,每一筆都如同精密的建築線條,充滿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漢斯·穆勒的身體僵住了。
    他感到自己的臉頰,有些微微發燙。
    這不是一封信。
    這是一封戰書。
    一封用他最信奉的“物質性”與“真實性”,向他發起的、無法回避的挑戰。
    他緩緩地轉過頭,看向自己身後書架上,那座代表著建築界最高榮譽的普利茲克獎獎杯。
    然後,他又低下頭,看著掌心這件超越了他一生經驗的、活著的造物。
    一種更加複雜的情緒,取代了此前的傲慢與不屑。
    那是一個創造者,在麵對一個聞所未聞的全新可能性時,所無法抑製的、源自靈魂深處的巨大誘惑。
    幾乎沒有人能夠拒絕。
    這位將【雲夢城】貶斥為“塑料玩具”的評委會**,在沉默了許久之後,默默地打開了辦公桌上的光腦。
    他點開了那份邀請函附帶的電子回執。
    鼠標的指針,在“拒絕”的選項上空懸停了不到一秒。
    然後,決然地,移到了另一個選項上,重重地按了下去。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