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金融中心的“攔路虎”
字數:3087 加入書籤
何宇的聲音仍在所有人的耳蝸內回響,那句“武裝到牙齒”,點燃的不僅僅是熱血,更是一種沉甸甸的、名為未來的責任。
太空的宏偉敘事之下,是更為堅實的大地脈絡。
而在這張龐大到令人心悸的藍圖上,金融,是重中之重。
它是現代文明的血液,是驅動一切工業、科技、民生運轉的最底層能源。
將金融武裝到牙齒,是“降維反哺”計劃的第一塊,也是最硬的一塊骨頭。
經濟學院的天才,那個曾經在全國矚目的財經對戰節目《點金之手》中,以一人之力掀起資本風暴,最終卻將所有收益反哺於實體科研而震驚全國的年輕人——趙括。
接到了他的“城市節點優化”實戰指令。
他的目標隻有一個。
龍國南方的金融中心——東海市。
這座城市的每一秒,都有數以億計的資本在流動,霓虹燈下是全球資本市場的無聲戰場。
趙括的任務,直指這座城市的心髒——協助升級其老舊不堪的“城市金融數據中心”。
這個名字聽起來平平無奇的機構,卻承載著東海市,乃至輻射全國的、日均數萬億的交易數據。
它是龍國經濟真正的“心房”之一,每一次數據吞吐,都關乎國計民生。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性命攸關的核心樞紐,其技術架構,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它的係統底層,完全建立在米國的“甲骨文”數據庫之上。
它的硬件支撐,完全依賴於“IBM”的服務器集群。
這不僅僅是效率低下,延遲驚人的問題。
這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被一柄懸於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死死抵住咽喉的現實。
一個隨時可能被釜底抽薪,導致整個金融體係瞬間癱瘓的、足以動搖國本的巨大安全隱患。
龍河大學的技術,就是要斬斷這柄劍,重鑄龍國自己的金融堅盾。
當趙括帶領著他的三人技術小組,抵達這座戒備森嚴的數據中心,準備進行初步的數據交接與環境勘測時,卻遭遇了最直接,也最冰冷的抵製。
一道身影,公然地擋在了通往核心機房的合金閘門前。
“抱歉,趙先生。”
開口的男人約莫二十七八歲,一身剪裁得體的定製西裝,鼻梁上架著一副金絲眼鏡,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
他胸前的銘牌上印著他的名字和職位:數據中心主任,張偉明。
他的臉上掛著一種程式化的、毫無溫度的微笑,眼神卻隔著鏡片,帶著審視與挑剔,上下打量著眼前這個看起來比他還年輕幾分的“總負責人”。
“核心機房區域,非A級授權,不得入內。”
張偉明的聲音清晰而平穩,他刻意將“A級授權”四個字咬得很重,隨即,他的目光在趙括團隊年輕的臉龐上掃過,嘴角那抹笑意更深了。
“你們的級別……不夠。”
最後三個字,他說得輕描淡寫,卻如同一道無形的牆,瞬間橫亙在雙方之間。
空氣中的溫度,似乎都下降了幾分。
趙括身後的兩名組員,臉上瞬間湧起錯愕與慍怒。
他們是龍河大學最頂尖的學生,也是最為專業的數據科學家和係統架構師,是“燭龍”飛控係統數據庫的開發者之一。
現在,他們竟然被一個地方數據中心的主任,以“級別不夠”為由,攔在了門外?
趙括沒有說話。
他隻是靜靜地看著張偉明。
他看到了對方眼中那層偽裝得很好的優越感,以及優越感之下,一絲隱藏得更深的敵意。
張偉明,哈佛大學計算機與金融雙碩士,華爾街頂級投行歸來的精英。
就在上個月,他剛剛被東海市政府動用重金,從海外聘請回國,擔任這個至關重要的金融數據中心新任主任。
他對龍河大學,或者說,對以龍河大學為代表的、突然崛起的“本土派”技術力量,骨子裏就帶著一股莫名其妙的,卻又根深蒂固的敵意。
他的邏輯,簡單,且堅固。
如果龍河大學真的已經站到了世界之巔。
如果隨便一個大三的學生,都能擁有改寫一個國家級金融中心底層架構的能力。
那他呢?
他千辛萬苦,幾乎耗光了整個中產家庭的積蓄,遠渡重洋,在美國頂尖學府裏熬白了無數個夜晚,才終於鍍上的這層“哈佛精英”的金邊,難道就是為了體驗異國他鄉的苦難生活嗎?
難道就是為了愛吃苦嗎?
他絕不承認。
他也絕不相信。
他更不能容忍,自己引以為傲的、賴以生存的“國際視野”與“頂尖履曆”,會被眼前這群看起來甚至沒比實習生大多少的“本土”同齡人,輕易地比下去。
那會讓他過去十年的奮鬥,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