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蟲患暗湧

字數:4329   加入書籤

A+A-


    十月的晨霧像一層薄紗,輕輕籠罩在剛移栽不久的稻田上。蘇瑤踩著露水沿著田埂緩步而行,這是她每天清晨雷打不動的巡視。大部分秧苗已經在水田裏紮穩了根,嫩綠的葉片在晨光中舒展著身姿,長勢喜人。
    當她走到西邊那片地勢稍低的田塊時,腳步不自覺地慢了下來。這裏的幾株秧苗看起來有些不對勁——葉片邊緣出現了細小的鋸齒狀缺口,像是被什麽小東西偷偷啃噬過。她蹲下身,輕輕托起一片受損的葉子,對著初升的朝陽仔細端詳。
    在葉片背麵的葉脈交錯處,她發現了幾粒比芝麻還小的乳白色顆粒,牢牢地附著在葉片上。她的心猛地一沉——這是二化螟的卵。
    “老周!蘇婉!“她揚聲喊道,聲音在清晨的田野裏顯得格外清晰。
    老周第一個趕到,他眯著眼睛湊近葉片看了看,臉色立刻變得凝重:“麻煩了,這是二化螟。去年下遊的王家村就遭了這個災,整整三十畝水稻差點絕收。“
    蘇婉蹲在另一邊,已經快速清點完了受影響的植株:“現在發現得早,就七八株。但要是蔓延開來......“
    “必須把它扼殺在搖籃裏。“蘇瑤站起身,目光掃過整片水田,“二柱子,你去通知所有人,今天上午暫停其他活計,全部到田裏來查蟲。“
    不到半個時辰,村民們就聚集在了田邊。聽完蘇瑤的說明,人群裏響起一陣不安的騷動。二化螟的惡名,老一輩的莊稼人都聽說過。
    “還等什麽?趕緊去買農藥啊!“有人急聲說道,“供銷社新到的敵百蟲,聽說效果最好。“
    蘇瑤搖了搖頭:“現在才剛發現,用農藥為時過早。而且農藥會傷及益蟲,還可能汙染水源。“
    她讓人取來幾個大木盆,往裏麵倒入按八十倍稀釋的靈泉水。“先用竹簽把發現的卵粒刮下來,集中泡在這些盆裏。動作一定要輕,不能傷到葉片。“
    這個方法雖然費時費力,但很穩妥。村民們兩人一組,一人小心翼翼地翻開葉片,一人用削尖的細竹簽輕輕刮取卵粒。刮下來的卵粒在靈泉水中很快變得渾濁,漸漸沉入盆底。
    “這樣真能管用嗎?“二柱子一邊仔細地刮著卵粒,一邊忍不住問道。
    “靈泉水能抑製蟲卵孵化。“蘇瑤耐心解釋,“就算有漏網的孵化出來,幼蟲在這種濃度的水裏也活不長。“
    整個上午,田裏都靜悄悄的,隻有村民們彎腰查蟲時衣料摩擦的窸窣聲。日頭漸漸升高,汗水順著人們的額角往下淌,但沒人抱怨。每個人都明白,現在多費些功夫,將來就能少受損失。
    到正午時分,統計結果出來了:共發現受害植株二十三株,主要集中在西邊窪地附近。這個結果讓蘇瑤稍稍鬆了口氣,看來發現得還算及時。
    “從今天起,每天早晚各查一次蟲。“她吩咐蘇婉,“重點盯防西邊那片。發現新的卵粒立即處理。“
    然而,就在他們全力應對蟲害的第三天,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了。
    這天清晨,二柱子慌慌張張地從村外跑回來,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不好了!趙家溝那邊鬧蝗蟲了!聽說已經毀了好幾塊田!“
    這個消息像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頓時在村裏炸開了鍋。蝗蟲不同於二化螟,一旦成災,能在短短幾天內把整片莊稼吃得片葉不留。
    “離咱們這兒多遠?“老周急忙問道,聲音裏帶著難得的緊張。
    “就隔著一道山梁!“二柱子喘著粗氣說,“風向要是變了,不用兩天就能飛到咱們這兒!“
    村民們的臉上都露出了恐慌的神色。有人已經開始商量要不要提前搶收,雖然秧苗還沒完全長成,但總比被蝗蟲吃光強。
    “慌什麽!“蘇瑤提高聲音,壓住現場的騷動,“蝗蟲還沒來,自己先亂了陣腳像什麽話!“
    她立即派了兩個腿腳利索的年輕人去趙家溝方向打探具體情況,同時讓老周組織人手,在稻田上風口的位置點燃艾草堆。濃烈的艾草煙隨風飄散,在稻田周圍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這能管用嗎?“張嬸一邊往火堆裏添艾草,一邊擔憂地問。
    “能擋一陣是一陣。“蘇瑤望著遠處山梁的方向,“蝗蟲不喜歡艾草的味道,希望能把它們往別處趕。“
    接下來的兩天,村裏氣氛格外緊張。每天都有專人守在村口的高地上,時刻觀察著趙家溝方向的動靜。田裏的查蟲工作也不敢鬆懈,反而更加仔細了。
    蘇瑤幾乎沒合眼,她不僅要盯著田裏的情況,還要安撫村民的情緒。有幾個膽小的已經偷偷把家裏的糧食藏了起來,生怕今年又要挨餓。
    第三天傍晚,派去趙家溝打探的人回來了,帶回來的消息讓人稍感安心:蝗群已經轉向東邊去了,暫時不會威脅到向陽村。
    村民們這才鬆了口氣,但蘇瑤的眉頭卻依然緊鎖。她注意到,雖然蝗災的威脅暫時解除了,但田裏的二化螟卻有了反複的跡象。
    “看來光靠人工除卵不夠。“她對著記錄本上的數據沉思,“得想個徹底的法子。“
    這天夜裏,她獨自一人來到田邊。月光下的稻田靜謐安寧,隻有偶爾傳來的蛙聲打破寂靜。她蹲在田埂上,仔細觀察著秧苗的長勢。
    突然,她注意到有幾隻青蛙正蹲在田邊,專注地盯著水麵。這個發現讓她眼前一亮。
    第二天一早,她就讓二柱子帶人去河邊捕撈青蛙和小魚。“把這些放到田裏,“她吩咐道,“青蛙吃蟲,小魚吃蚊蠅,讓它們來幫我們守田。“
    這個新奇的做法引來了村民們的圍觀。看著一隻隻青蛙跳進稻田,在秧苗間安家,大家都覺得稀奇。
    “這能行嗎?“有人懷疑地問道。
    “試試總比不試強。“蘇瑤說著,又讓人在田邊插上些竹竿,給益鳥提供歇腳的地方。
    幾天後,效果開始顯現。田裏的飛蟲明顯少了,新發現的二化螟卵粒也越來越少。更讓人驚喜的是,秧苗的長勢比之前更好了,葉片油綠發亮,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看來這法子真管用!“二柱子興奮地報告,“今天隻找到三處卵粒,比前幾天少了一大半!“
    蘇瑤這才真正鬆了口氣。她站在田埂上,望著這片重煥生機的稻田,心裏暗暗盤算:等這茬水稻收完,得好好總結這些土辦法,說不定能幫到更多村子。
    遠處的山梁上,幾個模糊的人影若隱若現。蘇瑤眯起眼睛看了看,沒有作聲。她知道,趙家溝的人還在觀望。就讓他們看吧,她心想,田裏的莊稼,從來都是最誠實的。
    這時,老周從田埂另一端走來,手裏拿著煙袋,臉上帶著難得的笑意:“蘇瑤,你這以蟲治蟲的法子,倒是讓我想起老輩人說過的話:天地萬物,相生相克。“
    蘇瑤點點頭,目光依然停留在那些在稻田裏跳躍的青蛙身上:“我們總想著用藥,卻忘了大自然早就給了我們解決的辦法。“
    夕陽西下,整片稻田被染上一層金紅色。蘇瑤看著在田裏忙碌的村民們,突然想起什麽,轉頭對老周說:“明天開始,安排人在田埂上種些蓖麻和萬壽菊。“
    “這是為啥?“老周不解。
    “蓖麻的氣味能驅蟲,萬壽菊能吸引益蟲。“蘇瑤解釋道,“我們要把這片田打造成一個自己能抵禦蟲害的生態係統。“
    老周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隨即又皺起眉頭:“可是這些作物生長需要時間,萬一在這期間......“
    “所以我們還得準備第二道防線。“蘇瑤接著說,“我已經讓蘇婉去收集苦楝樹的葉子了。苦楝葉泡水噴灑,既能驅蟲又不會傷害莊稼。“
    就在他們討論的時候,二柱子急匆匆地從村裏跑來,手裏拿著一封信:“蘇瑤,張教授來信了!“
    蘇瑤拆開信,快速瀏覽著。張教授在信中提到,他聽說這邊鬧蟲害,特意寄來了一些生物防治的資料,還建議他們可以嚐試在田邊放置一些性誘劑。
    “看來張教授和我們想到一塊去了。“蘇瑤把信遞給老周,“他也在推薦生物防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