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正位中宮母儀天下
字數:3650 加入書籤
皇宮的血腥氣尚未散盡,但權力的更迭已迫不及待地拉開了序幕。
太和殿內,昔日象征著至高無上的龍椅空懸,下方黑壓壓地跪滿了一地文武百官。
這些人中,有真心擁戴的北境舊部,有急於表忠的大臣,也有不少觀望風色的牆頭草。
“國不可一日無君,逆賊伏誅,謝將軍功蓋寰宇,德配天地,臣等懇請將軍順天應人,早登大寶,以安社稷,以定民心。”徐相和張尋的父親手持玉笏,聲音洪亮,率先叩拜。
他們是真心實意認為,唯有謝雲景,才能結束這亂世。
“臣等懇請將軍登基!”身後眾人齊聲附和,聲浪幾乎要掀翻殿頂。
許多人眼中閃爍著狂熱的光芒,新朝建立,從龍之功,意味著無上的榮耀和權力。
謝雲景一身玄色蟒袍,身姿挺拔如鬆。
他沒有看那金燦燦的龍椅,目光平靜地掃過下方一張張或真誠或諂媚的臉。
殿內金碧輝煌,雕梁畫棟,極盡奢華,卻讓他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
這四方宮牆,這冰冷的龍椅,像一座巨大的黃金牢籠。
他的眼前,恍惚間閃過的,是北境呼嘯的北風,是篝火旁將士們豪邁的笑聲,是……和沈桃桃自由馳騁的約定。
那才是他熟悉和向往的天地。
“眾卿平身。”謝雲景緩緩開口,聲音沉穩,瞬間壓下了所有的喧囂。
百官起身,屏息凝神,等待著他的決斷。
謝雲景的目光再次掠過那空置的龍椅,眼中沒有貪婪,反而閃過……厭倦,“陛下蒙難,逆賊篡位,天下動蕩,百姓流離。本將軍起兵,是為清君側,正朝綱,而非為這一己權位。”
他頓了頓,語氣更加堅定:“如今天下初定,百廢待興,當務之急是撫平創傷,與民休息。登基大典,勞民傷財,非眼下之急。”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所有人都愣住了,難以置信地看著謝雲景。竟然有人會拒絕唾手可得的皇位。
謝雲景無視眾人的驚愕,繼續道:“本將軍暫以‘攝政王’之名,總攬朝政,整頓吏治,恢複民生,待四海升平之時,以承社稷。”
“將軍,三思啊。”徐相急了,連忙勸諫,“國賴長君,將軍乃眾望所歸,豈可……”
“徐相不必多言。”謝雲景抬手打斷,“此事本王意已決,昭告天下,即日起,由本王攝政,革除前朝弊政,輕徭薄賦,凡歸順者,既往不咎;凡有才能者,量才錄用。望諸位臣工,與本王同心協力,共克時艱,還天下一個太平。”
這不是商量,是命令。
百官麵麵相覷,但看著謝雲景那不容置喙的神情,感受到北境軍散發出的凜然殺氣,無人再敢多言。
許多人心中暗自佩服,不戀權位,心係百姓,這才是真正的明主氣度。
此舉無疑贏得了清流讚譽和天下人心。
“攝政王千歲千歲千千歲。”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眾人再次齊刷刷跪下,這一次,不少人的聲音裏帶上了真正的敬服。
退朝後,謝雲景摒退左右,獨自一人走在空曠的宮道上。
夕陽的餘暉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顯得有些孤寂。
他並沒有回臨時安排的正殿,而是徑直走向沈桃桃暫住的宮苑。
沈桃桃正站在院中的一株梅樹下,望著枝頭含苞待放的紅梅出神。
宮裝的繁複讓她有些不習慣,她還是更喜歡北境利落的騎裝。
聽到腳步聲,她回過頭,看到謝雲景,臉上露出淺淺的笑意:“忙完了?”
謝雲景走到她麵前,很自然地拉起她的手。他看著她清澈的眼眸,直接說道:“我沒答應。”
“嗯?”沈桃桃一時沒反應過來。
“登基。”謝雲景言簡意賅,“我拒絕了。”
沈桃桃眼中閃過驚訝,她輕聲道:“為什麽?那是……天下人夢寐以求的位置。”
謝雲景將她微涼的手握在掌心暖著,目光望向宮牆外遼闊的天空,“那把椅子,太高,太冷,坐上去,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每日困在這四方城裏,批閱不完的奏章,應對不完的算計,連策馬狂奔都成了奢望。”
他收回目光,深深地看著她,“桃桃,我記得答應過你,等天下太平,帶你看遍山河。我不想被這龍椅束縛,我更想……帶你回北境。”
他的話語平淡,卻字字敲在沈桃桃的心上。這個男人,在唾手可得的至尊皇權和與她相伴的自由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沈桃桃反手握緊了他的手,眼中水光瀲灩,笑容卻如春日暖陽:“好。等這裏的事情安排好,我們就回北境。那裏的天,更藍更開闊。”
至高無上的權力,終究比不過愛人身側的自由呼吸。
可權利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吞噬著這些美好。
謝雲景以攝政王身份總攬朝政,雷厲風行地推行了一係列新政:減免賦稅、整頓吏治、撫恤陣亡將士家屬,並開始清算三皇子餘黨。朝局日漸穩定,百廢待興,京城乃至全國上下,都呈現出一種久違的生機。
以徐相為首的一批老臣,更加肯定這個國家隻有在謝雲景的治理下才會越來越好,但看他真的遲遲不提登基之事,心中不免焦慮。
國無君主,終非長久之計。
他們思來想去,將目光投向了沈桃桃。他們知道沈桃桃對於謝雲景意義非凡,若是可以留住沈桃桃為後,那龍椅之上也就唯謝雲景了。
這日早朝,徐相手持玉笏,再次出列,聲音洪亮,語重心長:
“啟稟攝政王,國本攸關,不可不慎。王爺雖暫攝朝政,威加海內,然中宮之位久虛,非社稷之福。沈姑娘於王爺有救命之恩,於北境軍有襄助之功,更兼仁德聰慧,深得軍民愛戴。老臣等懇請殿下,為江山穩固計,為天下表率,冊立沈姑娘為後,正位中宮,母儀天下,如此,則朝野安心,萬民稱慶。”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紛紛附議。
在他們看來,這是安定人心的最佳方式,一位來自民間的皇後,也能彰顯新朝的新氣象。
端坐於攝政王寶座上的謝雲景,聞言微微一怔。
立她為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