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再起

字數:5139   加入書籤

A+A-


    黃昏,暮日漸遠。
    踏著漫天霞光,吳桐勒住河西駒馬蹄,立馬於鍾山西麓的山坡。
    山風獵獵,吹得衣袂翻飛,吳桐極目遠眺,整個南京城盡收眼底,恰似一幅徐徐鋪展的瑰麗畫卷。
    城內宮闕巍峨,飛簷鬥拱似欲展翅的鳳凰,外城的街道如棋盤縱橫,行人車馬熙熙攘攘。
    一彎秦淮河穿城而過,畫舫遊船往來穿梭,燈燭輝煌,河畔高樓林立,酒肆茶坊飄出嫋嫋煙霞,與天際暮光溫婉相融。遠處的報恩寺塔在夕陽中若隱若現,勾勒得熠熠生輝。
    吳桐深吸一口這帶著煙火氣的晚風,眼中滿是這洪武盛世的雄渾壯美。
    “終於到了!”
    他俯身拍了拍河西駒,往它嘴裏塞了塊豆餅,暢然笑道:“鐵哥兒,這一路上辛苦你了。”——在來的路上,他還給河西駒起了名字。
    駿馬噴了聲響鼻,似是回答。
    吳桐扯動馬韁,策馬向山下奔去。
    穿過西華門,滿城風景撲麵而來,吳桐看著眼前熙來攘往熱鬧非凡的市坊,一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脫口而出。
    打馬來到禦道街,吳桐翻身下馬,仰頭望向太醫院高大的朱漆門楣。
    透過大敞的朱紅大門,隱約可以望見太醫院正堂上,高懸著的【如臨淵嶽】匾額。
    在那鎏金牌匾下,立著兩尊銅鑄狻猊,獸口銜著的紫銅香爐裏,飄出艾草混著沉香的沉鬱氣息。
    “金吾衛接到新院判了沒有?”
    “聽說在永昌侯麾下立過軍功……”
    “吏部說,這位大人還是燕王欽點的呢!”
    “噓——王大人臉色不對……”
    此時此刻,太醫院內,王太醫雙目如炬,死死盯著門外,心頭一時升騰起萬般雜念。
    當時離開雲南前,他曾遠遠望著吳桐被夜不收帶走時的背影,心中既盼著這狂生橫死滇南,又隱隱期待著那身單薄道袍能夠再創奇跡。
    “可若真死了,倒可惜了這手鬼神莫測的本事。”王太醫心中矛盾重重,他撚著胡須喃喃自語,卻又轉瞬被這個念頭刺痛似的猛甩袖袍。
    當庭外馬蹄聲踏碎寂靜時,王太醫正瞥見銅鏡中映出的蒼顏,自己鬢邊的白發比昨日又多了幾縷,而門外此時傳來的腳步,卻輕捷如同少年……
    堂中細碎的議論聲驟然一滯,吳桐跨過青石門檻時,正撞見太醫院正堂裏,數十道驚疑交加的目光。
    幾位捧著《千金方》的年輕醫士手一抖,滿懷醫書嘩啦啦摔在青磚地上。
    “這……這位便是吳院判?”
    “好生年輕!”
    “怎的連官服都不曾穿戴……”
    王太醫臉色陰沉,他端坐在正廳主位的太師椅上,手中茶盞驟然迸出裂響。
    滾燙的君山銀針潑在補服前襟,洇出大片深色水痕。
    老太醫布滿老皺的枯手死死撐住紅木大案,他一雙眼睛瞪得渾圓,死死盯著闖入大堂的來者。
    “竟真是你……你是怎麽活下來的?”
    滿堂鴉雀無聲,廊下銅漏滴答聲清晰可聞,簷角懸掛的太極銅鈴被穿堂風輕輕驚動。
    叮咚聲中,吳桐看見王太醫眼底閃過刀鋒般的寒光——這眼神和此前在藍玉大帳中,二人初見之時一模一樣。
    “托王大人的福。”吳桐解下褡褳輕輕擱在案上,包裹裏露出的半角鷺鷥補子驚得眾人一顫。
    “當初那匣熟苗救活滇南數萬軍民,下官豈敢輕易赴死?”
    廊柱後傳來窸窣響動,吳桐餘光瞥見藥童正攥著太醫院名冊,忙不迭往後退縮。
    那孩子眼裏滿是驚恐,好似見了鬼,不過說來也對,畢竟當初,他可是一門心思想要置自己於死地。
    “吳院判路途勞頓……”
    “下官這就去取本堂印信……”
    七八個綠袍醫官忽然圍攏過來,有人殷勤遞上溫茶,有人忙著拂去吳桐肩上並不存在的灰塵。
    最機靈的劉醫正甚至摸出塊犀角刮痧板,說是要替新上任的院判大人鬆快筋骨。
    “諸君且慢。”堂上的王太醫突然重重咳嗽一聲,喝止住了眾人的動作。
    老太醫枯枝般的手指敲在《逆醫錄》封皮上,他麵對吳桐,悠悠說道:“太醫院鐵律,凡入院者供職者,需呈驗薦書、脈案、藥方三卷。”
    “吳院判乃燕王欽點,可不必薦書,但其他兩樣……”
    “脈案在此。”吳桐顯然早有準備,他解開包裹,從中掏出一本大大的厚冊。
    泛黃書頁翻動時,流淌出淡淡血氣——卷上記載的正是當初在雲南時,所有經瘴房營救治過的重症天花患者,密密麻麻,不下千人。
    卷末批有“妙手丹心”四個遒勁大字,直刺得王太醫瞳孔發顫,他認出,這正是潁國公傅友德大帥的筆體。
    “至於藥方……”吳桐注視著王太醫,目光中閃動出一絲笑意:“此前王大人贈我的那味天花熟苗,不就是最好的方子?”
    正廳西側突然傳來瓷器碎裂聲,藥女捧著檀木托盤僵立當場,她呆愣愣地盯著堂中那張熟悉的麵孔,就連茶盞摔碎都恍若未聞。
    “好!好得很!”王太醫撫掌大笑,起身時紅袍金帶嘩嘩作響:“那吳院判可知,太醫院庫房裏的茱萸,需得經曆三載陳封,才能入藥?“
    這話說得極輕,落在吳桐耳中卻重若驚雷。
    中醫裏有“六陳”之說,即“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藥皆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
    此刻這話裏話外,分明都是在提醒他——夾緊尾巴,莫做新銳。
    “下官受教。”吳桐合手躬身行禮,然而當他複抬起頭時,眼瞳中似有火焰跳動。
    “隻是……下官還記著王大人的另一句教誨:新藥雖烈,勝在祛邪!”
    王太醫一怔,眼神霎時間冷若冰霜。
    而也就在這時,太醫院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雲履急響,一隊身穿玄色貼裏的太監跨過門檻,列隊走進堂中,其中為首的太監揚起手中拂塵,直指正堂眾人。
    “懷慶公主玉體違和,宣太醫院即刻入宮請脈!”
    滿堂綠袍齊刷刷轉向王太醫,卻見老者慢條斯理整著袍服:“既是新院判到任,理當……”
    “下官願往。”說話間,吳桐已將官袍穿戴整齊,從旁邊醫士手中接過藥箱。
    晚鍾聲起,吳桐跟隨引路太監,快步穿過重重宮禁。
    路過禦藥局時,突然聽見西偏殿的角落裏,傳來皮鞭破空的銳聲,其中還混雜著女子淒慘的嗚咽。
    吳桐停下腳步,他看到在朱紅廊柱下,兩個粗使嬤嬤正按著個單薄宮女行刑,兩條皮鞭一起一落,打得小姑娘纖細的脊背血肉模糊。
    “春桃姑娘也是可憐呐。”領路的小太監低著細嗓子歎息:“今兒個懷慶公主不知偷溜去了何處,嬤嬤們發現的時候,正瞅見她穿著公主的鳳袍……”
    吳桐心頭猛地一動,他連忙欠身施禮:“煩請小公公稍等片刻,下官去去便回。”
    “大人請便。”
    就在嬤嬤掄起鞭子,正要重重抽下時,吳桐大步衝上前去,一把搶過了嬤嬤手中浸滿鮮血的皮鞭,
    “住手!”迎著嬤嬤們又驚又怒的目光,吳桐問道:“敢問這位姑娘所犯何罪?”
    “你是何人?與你何幹?“嬤嬤揚起蓋著尚宮局印的刑票:“春桃這小賤人!膽敢竊取公主翟衣,按宮規當責八十!”
    春桃掙紮著抬起頭,淩亂鬢發間淚眼婆娑:“確是奴婢貪慕華服……與旁人無關……”
    她話音未落,又狠狠挨了嬤嬤一記耳光,唇角鮮血飛出,正濺在吳桐的官靴旁。
    “放肆!”吳桐聲音陡然提高,他抬手攥住嬤嬤手腕,將她往後使勁一推。
    “敢問嬤嬤,春桃姑娘既然能夠偷穿翟衣,想來必是懷慶公主身邊近侍?”吳桐朗聲問道。
    嬤嬤往後跌了半步,她揉著手腕,惡狠狠地回:“是又如何!”
    “那就好!”吳桐眸光凜冽:“下官乃太醫院新任院判,正要去給公主瞧病!”
    他頓了頓,續而說道:“公主乃萬金之軀,下官自是不敢多問,那這春桃姑娘,就是答我問診的不二人選!”
    此話一出,在場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趁著對方還沒反應過來,他一把攙起跪在地上的春桃,接著拉過那名小公公,快步向懷慶公主的寢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