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彼之荊棘 我之壁壘 霍山對峙待時機
字數:6752 加入書籤
第134章 彼之荊棘 我之壁壘 霍山對峙待時機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七月下旬,皖西六安,日軍第二軍臨時司令部。
司令部內氣氛凝重,與窗外炎熱的天氣形成鮮明對比。牆上懸掛的大比例軍事地圖上,代表各師團進攻方向的藍色箭頭如同數把利劍,直指武漢北部門戶。司令官東久邇宮稔彥王中將背對著一眾參謀將佐,目光銳利地聚焦在地圖上的一個點——霍山。
一份剛由航空兵和偵察部隊反複核實的情報擺在了他的麵前。情報確認,先前在江北四縣地區給予帝國陸軍重創、尤其幾乎全殲第九師團第六旅團的那支中國軍隊——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暫編第139師,其主力已出現在霍山地區,並正在積極構築防禦工事。指揮官,正是那個讓華中派遣軍多次蒙羞、被畑俊六司令官點名務必鏟除的王林。
“諸君,”東久邇宮稔彥王緩緩轉過身,聲音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情報已核實,我們的‘老朋友’139師,出現在了霍山。說說你們的看法。”
參謀長鈴木率道少將率先開口,語氣謹慎:“司令官閣下,139師戰力非同一般。其在龍王山戰鬥中展現出的伏擊、攻堅能力,以及指揮官王林的戰術狡詐,均已證明絕非普通中國軍隊可比。尤其是其炮兵運用,雖裝備並非頂尖,但協同和時機把握極佳,對我軍威脅很大。若其據守霍山險地,恐成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一名作戰參謀則顯得較為激進:“閣下!139師是我軍心腹大患,屢次重創皇軍,帝國顏麵受損!如今其主力暴露於霍山,正是集中兵力,一舉將其圍殲,雪恥複仇的良機!我第二軍兵力雄厚,裝備精良,豈能因一時困難而畏縮?請求閣下下令,由我部主攻,定將王林首級獻於帳下!”
立刻有參謀反駁:“輕敵冒進乃兵家大忌!霍山地處大別山東北麓,山勢雖不極險,但丘陵連綿,溝壑縱橫,林木茂密,極不利於我軍重裝備展開和機械化部隊機動。139師擅長山地遊擊和防禦,在此地與其決戰,無異於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即便最終攻克,我軍也必然付出慘重代價,且耗時日久。”
另一名負責後勤與戰略協同的參謀接著分析:“更重要的是,從全局戰略看,霍山英山方向,並非我軍主攻軸線。即便突破霍山,前方仍是更為複雜的大別山腹地,道路崎嶇,補給線漫長且易遭襲擾。我軍主力若陷入此方向,不僅進展緩慢,更將嚴重偏離既定的主要戰略目標——”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重重地點在霍山西北方向:“平漢鐵路!信陽!這才是攻略武漢的北線關鍵!我軍主力第13、第10、第16師團等部,應持續向商城、潢川、信陽方向壓迫,擊破支那軍第71軍、第59軍等部,沿淮河上遊平原及平漢線南下,直叩武漢門戶。這才是最迅速、最有效、最能發揮我軍優勢的進攻路線!若因與139師在霍山山區糾纏而貽誤主力方向戰機,甚至導致兵力分散,恐將影響整個武漢作戰進程。”
會議室內出現了短暫的沉默。各方意見都有其道理,最終的決定需要最高指揮官的戰略權衡。
東久邇宮稔彥王目光深邃,再次掃過地圖。他深知139師的威脅和王林的難纏,但更清楚武漢會戰的全局重要性。大本營和華中派遣軍司令部的要求是盡快拿下武漢,摧毀中國抗戰核心力量,而不是與一支難纏的敵軍在次要方向進行消耗戰。
良久,他做出了決斷,聲音清晰而冷靜:“諸君的意見,我都明白了。139師,確是一支勁旅,王林,亦是一名悍將。在霍山山區與其決戰,非不能勝,然代價與時間,非我第二軍當前所能承受,亦不符合帝國攻略武漢之整體戰略。”
他頓了頓,手指敲了敲地圖上的霍山:“此地,就讓它暫時成為王林的壁壘吧。命令:”
“一、通知前線各部,霍山方向之敵為139師主力,戰鬥力強勁,各部不可輕敵冒進,無軍部命令,不得擅自發起大規模攻堅。”
“二、抽調精銳偵察部隊,輔以航空攝影,對霍山139師防禦陣地進行滲透偵察,詳細摸清其兵力部署、火力配係、補給線路。我要知道這隻老虎的牙齒到底有多利,爪子藏在何處。”
“三、軍主力作戰重心不變,繼續向西向北推進!重點打擊支那第71軍、第59軍等部,奪取商城,逼近潢川、信陽!打通沿平漢線南下之通道,才是首要任務!”
“四、告知荻洲立兵師團長(第13師團),他的老對手就在眼前。但此刻並非複仇之時。令第13師團派出有力部隊監視霍山動向,若139師膽敢離開山地巢穴,進入平原地區,則抓住戰機,務必集中兵力予以殲滅!若其龜縮不出,則暫以監視和零星炮擊襲擾為主,不必強攻。”
他的嘴角露出一絲冷酷的笑意:“王林想憑借山勢消耗我軍,吸引我軍主力。我便反其道而行之。讓他和他的139師,在那片山林裏空耗糧秣,等待一場不會到來的決戰吧。等我軍主力攻克信陽,拿下武漢,他困守孤山,又能有何作為?”
“嘿咿!”眾將官齊聲應命。日軍的戰略意圖就此明確:避實就虛,主攻一路,擱置霍山。
……
數日後,霍山139師師部。
王林舉著望遠鏡,觀察著遠處日軍陣地的情況。對麵日軍的安靜,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預想中的大規模進攻並未到來,隻有零星的炮擊和小股部隊的偵察性接觸。空中日軍的偵察機倒是來得更勤快了,繞著霍山防線來回盤旋。
參謀長鍾光邦拿著最新的偵察報告走來,眉頭微蹙:“師長,情況有些奇怪。日軍第13師團主力似乎在向西移動,其兵鋒指向更像是商城、潢川方向。對我們霍山正麵,除了增加偵察活動,並未有大規模集結進攻的跡象。抓到的日軍偵察兵舌頭也供認,上頭命令是摸清我們的布防,但沒有強攻的指令。”
政委王光道推了推眼鏡,分析道:“看來鬼子學精了。他們評估了在霍山山區和我們決戰的代價,覺得不劃算,或者不符合他們快速南下武漢的整體戰略。這是要把我們晾在這裏啊。”
王林放下望遠鏡,眼神銳利:“嗯,東久邇宮稔彥王這個老鬼子,倒是沉得住氣。他看準了霍山方向非其主攻方向,不願在這裏和我們拚消耗。想把我們釘死在這裏,等他西線得手。”
李雲龍在一旁有些按捺不住:“娘的,小鬼子不來攻,咱們這陣不是白擺了?天天挖工事,弟兄們胳膊都粗了一圈,鬼子卻不來!要不,咱們主動出去撩撥撩撥他們?”
丁偉比較沉穩:“老李,不要急躁。鬼子不來攻,正說明他們忌憚我們在山地的戰鬥力。我們若輕易出去,到了平原,正中了鬼子下懷。他們巴不得我們離開山地呢。”
王林點點頭:“丁偉說的對。鬼子不來,我們更不能動。霍山陣地,不僅是我們139師的陣地,更是武漢北翼的一道屏障。我們釘在這裏,即便鬼子不來攻,也牽製了其第13師團乃至更多兵力不敢全力西進,這就是我們的戰略作用。”
他話鋒一轉,眉頭也皺了起來:“不過,鬼子這‘冷處理’,也確實給我們帶來了難題。我們三萬多人馬窩在這山裏,人吃馬嚼,消耗巨大。原先帶的糧食還能支撐一段時間,但彈藥,特別是那18門75mm山炮的炮彈,打一發少一發,庫存已經不多了。還有藥品,傷員雖然不多,但日常消耗和儲備都需要補充。”
王光道接口道:“是啊,老蔣把我們調到這裏,總不能讓我們餓肚子、放空槍吧?是得向武漢方麵,向第五戰區長官部,還有軍委會,催要補給了。特別是炮彈和糧食。”
王林當即下令:“參謀長,立刻以我的名義,向第五戰區李長官和軍委會發報。電文要點:一、我139師已遵命抵達霍山布防,現已構築完成堅固陣地,挫敵數次偵察性進攻,決心死守霍山,拱衛武漢北翼;二、日軍似改變策略,主力西移,企圖繞開霍山,我部正嚴密監視;三、我部囤積糧彈消耗甚巨,特別是75mm山炮炮彈即將告罄,亟需補充至少五千發炮彈,另請速調撥糧食二十萬斤、藥品若幹;四、望上峰體恤我部孤懸敵後、堅守要衝之艱難,速予補給,以利久守。”
電報發出後,接下來的日子,139師進入了一種奇特的“對峙待機”狀態。正麵大規模戰事沒有,但小規模的偵察與反偵察、冷槍冷炮較量從未停止。日軍偵察兵和139師的偵察連、特戰營如同幽靈般在雙方陣地間的山林裏鬥智鬥勇,互有傷亡。
王林利用這段相對平靜的時間,狠抓部隊訓練。新兵比例高,正好進行強化訓練。射擊、投彈、土工作業、戰術協同、山地行軍……各級軍官則組織學習、沙盤推演,研究日軍戰術特點,總結前期作戰經驗。那18門寶貝山炮更是得到了精心嗬護,炮兵們日夜操練,雖然實彈射擊大大減少,但測算、操炮、維護流程一絲不苟,力求在未來的戰鬥中發揮最大效能。
……
武漢,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
蔣介石拿著兩份幾乎同時送達的電報,眉頭緊鎖,在辦公室內踱步。一份是139師王林發來的請餉請彈的電報,字裏行間雖保持著恭謹,但那份“亟需”、“速撥”的緊迫感呼之欲出。另一份則是軍統局結合前線情報匯總的分析報告,明確指出日軍第二軍主力已明確繞過霍山,轉向西線,對霍山正麵僅保持監視和偵察態勢。
“娘希匹!”蔣介石忽然停下腳步,將兩份電報重重拍在鋪著絨布的桌麵上,發出沉悶的響聲,嚇得一旁的侍從室主任林蔚微微一顫。
“東久邇宮這個倭酋,狡猾!慫包!”蔣介石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挫敗感,“他明明知道王林的139師就在霍山,卻不敢去打!欺軟怕硬,專挑宗南(胡宗南)、麟閣(馮治安)、藎忱(張自忠)的部隊猛攻!這不是慫是什麽?畏敵如虎!”
他越說越氣,手指點著那份軍統報告:“看看!看看!他的主力撲向商城、潢川,為什麽?因為那邊地勢相對平坦,有利於他的戰車重炮,更因為那邊靠近平漢路,打下信陽就能直逼武漢!他算盤打得很精嘛!知道在霍山跟王林拚消耗不劃算,就避實就虛,專打我的軟肋!”
林蔚小心翼翼地附和:“委座明鑒。日軍此舉,確實狡詐。王林部雖能戰,但如今被置於無用武之地,空耗錢糧……”
這句話似乎點醒了蔣介石。他猛地轉頭,目光銳利地看向林蔚:“對了!錢糧!彈藥!王林還在電報裏跟我要東西!五千發炮彈?二十萬斤糧食?他倒是敢開口!他現在一仗未打,日軍根本不攻霍山,他要那麽多炮彈做什麽?放著生崽嗎?”
他的語氣變得冷硬起來:“現在全國戰線,哪個部隊不缺餉缺彈?淞滬、徐州打下來,我們的家底都快打空了!新一批的蘇援和美援還在路上,杯水車薪!薛嶽在萬家嶺要發起攻勢,胡宗南的部隊要補充,江北、江南哪個地方不比他現在那個‘安靜’的霍山前線要緊?”
他走到窗前,看著外麵陰沉沉的天空,仿佛看到了全國千瘡百孔的戰線和無數伸著手要補充的將領。沉默了片刻,他做出了決定,語氣不容置疑:
“給他回電。告訴他,霍山防務之重要性,吾亦深知。然正值戰時,全國各軍均極艱苦,補充維艱。新一批械彈糧秣尚在籌措轉運之中,尚需統籌分配。著該師暫克服困難,就現有物資厲行節約,固守現地,嚴密監視當麵之敵。俟後續補給抵達,再行酌情撥補。望其體念時艱,共濟困難。”
林蔚迅速記錄下要點,猶豫了一下,還是問道:“委座,是否……酌情少撥一點,以示撫慰?畢竟139師戰力頗強,日後或許……”
蔣介石一擺手,打斷了他:“不必!王林此人,非我嫡係,其部亦非純良。如今日軍不去攻他,正好讓他安靜待著。把寶貴的物資用在更緊要的方向。等他真和日軍打大了,打慘了,再補充也不遲。就按我的意思發報!”
“是。”林蔚不再多言,躬身退下,前去擬發電文。
很快,一封措辭官方、語氣冷淡的回電,從武漢行營發出,穿越電波,飛向了霍山深處。
……
霍山,139師師部。
譯電員將武漢的回電呈送給王林。王林看後,麵無表情地將電文遞給了旁邊的王光道和鍾光邦。
王光道看完,苦笑一聲:“‘俟後續補給抵達,再行酌情撥補’……這話說得,真是……滴水不漏啊。”
鍾光邦推了推眼鏡,冷靜分析:“看來,蔣介石是認為我們這裏沒有大戰事,不值得優先補充。或許,他也希望我們就在這裏安靜地待著,既牽製了部分日軍,又不會消耗太多他的資源,更不會像在江北那樣‘惹是生非’,功高震主。”
王林走到地圖前,看著代表日軍主力西進的藍色箭頭,又看了看自己所在的霍山,冷哼一聲:“他想讓我們枯坐在這裏,變成一根釘死在這山裏的‘鏽釘’。可惜,鬼子不來攻,老蔣不給糧彈,我們難道就真的坐以待斃?”
他的目光重新變得銳利起來:“鬼子不打我們,我們就不能找點事做?小規模的出擊,偵察捕俘,騷擾他的後勤線,總可以吧?糧食不夠,向山裏的老鄉買,或者……‘借’鬼子的!炮彈金貴,那就一顆當成兩顆用,不到關鍵時刻絕不動用山炮!”
“傳令下去,”王林的聲音恢複了往日的決斷,“各部隊,訓練照舊,但偵察分隊給我派遠一點,盯緊鬼子西進部隊的後勤補給線!找到機會,就給我咬下一塊肉來!既然上峰讓我們‘體念時艱’,那我們就自己想辦法,‘就現有物資’把文章做大!”
“是!”師部內的氣氛再次活躍起來。困境沒有讓這群百戰餘生的將士沮喪,反而激發了他們更強烈的鬥誌和創造力。既然指望不上後方,那就靠自己和這片大山,繼續跟鬼子周旋到底。霍山的對峙,注定不會真正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