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捷報紛傳 武漢延安兩樣情

字數:5840   加入書籤

A+A-


    武漢。
    長江的氤氳水汽並未因時節入秋而稍減,反而與日益緊張的戰爭空氣交織,沉沉地壓在這座臨時首都之上。軍委會大樓內,電報機的滴答聲、電話鈴聲、軍官們急促的腳步聲,比往日更加密集,交織成一曲焦灼的交響。
    一份來自第五戰區前線、標注著“特急”的電文,被侍從室主任林蔚親手呈送到了蔣介石的辦公桌前。
    “委座,宋希濂從前線發來的詳細戰報,關於富金山史河戰役的。”林蔚的聲音保持著慣常的克製,但細微的語調變化仍透露出此事非同小可。
    蔣介石正對著一幅巨大的武漢周邊防禦地圖凝神思索,聞聲緩緩轉過身,接過電文。他看得很快,目光銳利地掃過一行行文字,當看到“斃傷日軍逾萬五千眾”、“第13師團主力遭重創近乎覆沒”、“擊退第16師團先頭部隊猛攻”、“繳獲武器物資無算”等字眼時,他那向來嚴肅緊繃的臉上,難以抑製地掠過一絲極為少見的、真正稱得上欣喜的神情,手指甚至無意識地在電文上輕輕點了幾下。
    “好!好!打得好!希濂不負厚望!71軍打出了國軍的威風!此乃武漢會戰以來空前之捷報!”他難得地提高了聲調,連續稱讚,仿佛連日來因北線戰局吃緊而積鬱的悶氣都隨之抒散了不少。富金山防線穩住了,日軍北線銳氣受挫,這對於整個武漢保衛戰的全局意義重大。
    然而,隨著他繼續往下閱讀宋希濂關於戰役過程的詳細描述,特別是看到“幸賴友軍第18集團軍139師王林部,於關鍵時刻自敵側後猛烈突襲,先以精準炮火摧毀敵炮兵陣地及指揮樞紐,繼以主力投入戰場,我部及時裏應外合,奠定勝局”、“該師投入兵力估計超過兩萬,戰術靈活,鬥誌頑強,其炮兵運用尤其精妙”等段落時,蔣介石臉上的欣喜之色漸漸淡去,眉頭重新蹙緊,最終化為一片深沉的陰霾。
    兩萬多人!他心中猛地一沉。這王林的139師,去年在南京外圍時雖能戰,也不過萬餘人,曆經淞滬、南京苦戰,即便有所補充,怎會在敵後短短數月就膨脹至如此規模?而且觀其戰力,竟能擔當如此關鍵之反擊主力,幾乎主導了一場對日軍甲種師團的殲滅戰!這種膨脹的速度和強悍的戰鬥力,讓他內心深處那根對“異己”力量始終高度警惕的弦再次被重重撥動,一股比麵對日軍更複雜的憂慮油然而生。
    “娘希匹……”他低聲咒罵了一句,將電文重重放在桌上,背著手在辦公室裏踱起步來。勝利的喜悅已被強烈的忌憚所衝淡。他仿佛看到那王林在敵後不僅未被剿滅,反而如魚得水,實力急速膨脹,如今更攜此大勝之功,其聲威必將如日中天。這究竟是國之幹城,還是心腹之患?
    林蔚靜立一旁,對校長的心思洞若觀火,輕聲提醒道:“委座,此戰大捷,終究是鼓舞全國軍民士氣的大事,必須大力宣傳。至於139師之事……”
    蔣介石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精明的算計,沉聲道:“宣傳!當然要宣傳!要大幅宣傳我71軍於富金山浴血奮戰、重創日寇之輝煌戰績!要突出宋希濂軍長指揮若定,將士用命!通令嘉獎71軍全體官兵,犒賞大洋十萬塊!”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冷淡而刻意:“至於139師……在戰報中提及即可,稱為‘奉命策應之友軍部隊’,‘從旁協助,有力配合’即可。主次必須分明!功勞,首先要記在71軍,記在國軍主力身上!明白嗎?”
    “是,卑職明白。”林蔚心領神會,“那對於139師的實際補充……”
    蔣介石揮了揮手,顯得有些不耐煩卻又不得不考慮現實:“該給的還是要給。彈藥、糧食,按……按一個師的常規標準撥付一部分,讓他們向第五戰區兵站領取。既然打了勝仗,總要給點甜頭,免得授人以柄,說我們苛待抗日部隊。但要明確告訴他們,武漢戰線各處吃緊,物資維艱,讓他們體諒時艱,節約使用。”
    他的想法很實際:既要利用這支力量抗日,又絕不能讓其借此戰功和宣傳過度壯大。功勞要歸於中央軍,補給則勉強維持其基本作戰需求即可。
    “是,我立刻去辦。”林蔚躬身領命,退出了辦公室。
    蔣介石再次走到地圖前,目光卻不再聚焦於武漢周圍的箭頭,而是投向了遙遠的皖西霍山方向,眼神複雜難明。窗外,傳來報童清脆而興奮的叫賣聲,號外已然發出——“富金山國軍大捷,殲敵萬餘!”,武漢三鎮瞬間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而這歡騰的浪潮之下,暗流已然湧動。
    ……
    幾乎與此同時,陝北延安,窯洞裏的氣氛則是純粹的熱烈與振奮。
    首長捏著來自前線的電文(通過八路軍辦事處轉譯),臉上洋溢著暢快的笑容,口中的煙卷都快燒到手指了也渾然不覺。
    “好!打得好!王林這小子,硬是要得!一個側後突擊,幾乎打殘了鬼子一個師團,還把宋希濂從鬼門關拉了回來!這是我們敵後遊擊戰、運動戰與正麵戰場配合的典範嘛!”他洪亮的聲音在窯洞裏回蕩。
    另一個首長拿著另一份詳細戰報,笑得合不攏嘴,連連點頭:“說得對!139師這一仗打得漂亮!炮火用的巧,步兵衝的猛,時機抓得準!看來在江北敵後這幾個月沒白待,部隊鍛煉出來了,人也打多了!兩萬多人,好家夥,快趕上一個軍了!”
    其中一個首長笑著補充道:“更重要的是政治意義。這一仗重創了日軍,挫敗了其西進企圖。這對全國抗戰的士氣是極大的鼓舞,也對那些汙蔑我們‘遊而不擊’的人是有力的回擊。”
    “說得對!”首長用力將煙頭摁滅,“立刻以黨中央和軍委的名義,給139師全體指戰員發賀電!要高度讚揚他們不畏強敵、主動出擊、密切配合友軍、取得重大勝利的英勇行為和卓越戰功!要把他們樹立成敵後戰場配合正麵戰場的模範!”
    他略一沉吟,繼續說道:“同時,電告王林、王光道同誌,嘉獎他們是必須的,但也要提醒他們,蔣介石那邊肯定不會痛快,宣傳上會壓低我們,補給上也會克扣。讓他們保持清醒頭腦,戒驕戒躁,繼續依靠群眾,自力更生,打好仗,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發展好隊伍。”
    “明白,我這就去起草電文。”另一個首長點頭應道。
    很快,一封熱情洋溢、滿是褒獎的賀電從延安發出,飛越千山萬水,傳向皖西山區。這無疑給剛剛經曆血戰、正在休整補充的139師將士們,注入了遠比武漢方麵那點微薄補給和刻意貶低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
    金寨深處,139師臨時師部。
    王林同時收到了來自武漢軍委會和延安總部的電文。
    他看著武漢那份措辭官方、將自己功勞輕描淡寫定為“策應配合”、並告知可領取有限補給的通知,嘴角隻是勾起一抹淡淡的、早已料到的冷笑。
    而當他展開延安那封字裏行間充滿熱情肯定、殷切期望和深刻理解的賀電時,一股暖流和巨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將其傳遞給身旁的王光道、鍾光邦等人傳閱。
    “看來,咱們這仗沒白打。”王林看著戰友們激動而又欣慰的神情,平靜地說道,“武漢那邊嘛,給啥咱們拿啥,不指望他。延安的肯定,才是咱們最需要的。告訴同誌們,總部首長都在看著我們,表揚我們呢!讓部隊好好休整,補充彈藥,治好傷員。小鬼子吃了這麽大虧,絕不會善罷甘休,惡仗,還在後頭!”
    日軍大本營的震怒便已化為更為瘋狂的報複行動。
    天空不再是蔚藍,而是被塗上了一層死亡的鉛灰色。日軍航空兵的轟炸機群,如同成群結隊的烏鴉,攜帶著複仇的火焰,終日盤旋在富金山地區的上空。它們無視了下方已成焦土的山嶺和交錯縱橫的戰壕,將成噸的高爆炸彈和燃燒彈傾瀉而下。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連綿不絕,仿佛要將這片已經吞噬了無數生命的土地再徹底犁翻一遍,將所有中國軍人留下的痕跡連同他們不屈的英魂一同抹去。濃煙滾滾,火光衝天,巨大的煙柱即使在數十裏外也清晰可見。
    剛剛經曆了慘烈血戰、尚未得到充分補充休整的第71軍殘部,在這無差別的、毀滅性的轟炸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傷亡。許多臨時搶修的工事被炸塌,珍貴的彈藥和醫療物資被焚毀,本就減員嚴重的部隊雪上加霜。
    軍長宋希濂將軍站在一處相對堅固的掩體裏,舉著望遠鏡的手因憤怒和無力而微微顫抖。他看著眼前這片再次被火海覆蓋的陣地,牙關緊咬。他知道,日軍這是在用鋼鐵宣泄著他們在富金山下遭受重創的恥辱,更是在為地麵部隊新一輪的進攻掃清障礙。
    “軍座!日軍第16師團主力開始動了!前鋒至少兩個聯隊,配屬戰車大隊,正沿史河北岸向西推進,其兵鋒直指商城!”偵察兵氣喘籲籲地送來最新情報。
    幾乎同時,另一份急電也送到了宋希濂手中——來自東麵警戒部隊的報告:日軍第10師團之瀨穀支隊(加強支隊),正以驚人的速度從固始方向斜插南下,其先頭部隊已逼近商城外圍!
    宋希濂的心猛地一沉。第16師團正麵壓上,第10師團的精銳支隊側翼迂回,目標直指商城!商城若失,不僅富金山防線側後洞開,更將威脅整個大別山北麓防線的穩定。
    “命令部隊!放棄現有陣地,交替掩護,立即向商城方向轉進!務必趕在日軍之前抵達!”宋希濂嘶啞著下達命令,聲音中充滿了不甘與決絕。放棄用無數將士鮮血換來的富金山陣地是痛苦的,但為了保住有生力量,守住更關鍵的節點,他必須做出選擇。
    殘存的71軍將士們頂著天上不斷落下的炸彈和地麵日軍的零星炮擊,開始了艱難而悲壯的後撤。他們攙扶著傷員,抬著犧牲戰友的遺體,沿著崎嶇的山路向西轉移。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疲憊、悲憤,但眼神依舊堅定。
    然而,日軍的速度更快。瀨穀支隊憑借其機械化和強行軍能力,竟然後發先至,搶先一步突入了兵力空虛的商城縣城!當71軍的先頭部隊拖著疲憊之軀抵達商城城外時,看到的已是城頭上飄蕩的膏藥旗和城外嚴陣以待的日軍部隊。
    “報告軍座!商城……商城已失!日軍瀨穀支隊已占領該城!”通訊參謀的聲音帶著絕望。
    宋希濂閉上眼,深吸了一口充滿硝煙味的空氣。一步之差,滿盤被動!此刻若強行攻城,以71軍現在的狀態,無異於以卵擊石。
    “撤!轉向西南,進大別山!”他猛地睜開眼,做出了另一個艱難的決定,“利用山區地形,節節抵抗,扼守要道,絕不能讓鬼子輕易深入大別山,威脅武漢側後!”
    於是,71軍殘部不得不放棄收複商城的企圖,轉而向層巒疊嶂、溝壑縱橫的大別山深處轉移。他們計劃依托險要地形,構建新的防線,像一顆釘子般死死紮在大別山裏,繼續履行阻敵西進的使命。
    然而,日軍的戰略意圖再次超出了宋希濂的預判。占領商城的瀨穀支隊並未急於向山區深入追擊71軍,反而開始鞏固商城防務,建立後勤據點。而原本氣勢洶洶撲向商城的日軍第16師團主力,在抵達商城附近後,竟也隻是留下部分兵力協同守備,其師團主力則毫不猶豫地繼續向西開進!
    與此同時,從北麵南下的日軍第10師團主力、第3師團先頭部隊也紛紛向西調整進攻軸線。整個日軍北線兵團的矛頭,似乎瞬間統一指向了一個更西邊的目標——豫南重鎮,平漢鐵路上的要點,信陽的北大門——固始!
    武漢軍委會和第五戰區長官部很快判明了日軍的企圖:日軍這是暫時擱置了對大別山區的大規模清剿,轉而集中精銳兵力,企圖首先攻占固始,打開平漢線通道,而後沿鐵路線南下,直取信陽,從北麵一舉叩開武漢的大門!其第16師團西進,正是為了與第10、第3師團形成合力,以期迅速達成這一戰略目標。
    形勢急轉直下!固始方向壓力陡增。剛剛從富金山撤下、驚魂未定的71軍被暫時“閑置”於大別山中,而原本布防於固始一帶的部隊顯然難以獨立抵擋日軍數個師團的合力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