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第一次送畫稿

字數:3769   加入書籤

A+A-


    謝廣福盯著那些已經立好的柱子,手指在圖紙上敲著,大腦飛速運轉。
    忽然,他眼睛一亮:“有了!我們不能從柱子正下方挖,但可以從柱子之間繞著挖!”
    他拉著老張頭和張秋笙走到柱子之間的空地:“你們看,地籠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空氣流通層,防止潮氣上行。我們不一定要把地籠鋪滿整個地麵基底,但必須在所有承重區域外圍形成有效的通風道!”
    他快速地在土地上畫著示意圖:“我們可以這樣:在不觸動任何基座的前提下,沿著所有承重牆和主要柱網的下方,挖出深一尺、寬一尺左右的通風溝渠!然後,在這些溝渠裏,用大小均勻的石塊或者碎磚塊鋪填結實,這就是現成的‘地籠’了!石頭之間的縫隙就是通風道!”
    老張頭聽著,眼睛漸漸亮了起來:
    “這法子……可行!相當於給每個承重都做了一條‘石頭腰帶’,既通了風,又沒動基座的根本!妙啊!”
    張秋笙也補充道:“廣福叔,還可以在幾條主通風溝渠的出口,也就是房屋四周,用磚石壘幾個通風口,裝上可以活動的篦子,既能防止小動物鑽進去,又能根據季節調節通風量。甚至……我可以用竹管做出彎頭,防止雨水直接倒灌進去。”
    “對!就這麽幹!這個方案比原先我設計的地籠更好,以後維護起來更方便。”
    謝廣福心中的石頭落了地,“秋笙你這腦子就是活!通風口和防雨的問題就交給你了!石頭沒有,青磚倒是有現成的,窯區那邊的青磚我先把我家的那份買回來使。”
    方案定下來,立刻執行,謝廣福重新調配人手,讓大部分人繼續二層的收尾工作,安排田大力等幾個力氣大、心思細的漢子,開始小心翼翼地沿著基座外圍挖通風溝。
    自己則跑去窯區喊姚二給自己先送一些青磚過來應急。
    晚上散工之前。
    謝廣福看著那一條條青磚砌成的通風道,滿意地點點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麽一弄,這地基的通風防潮,比原來預想的還要好!”
    解決了地籠通風這個意外插曲後,竹樓的建設重新回到了快車道,並且越發順利。
    經驗豐富的張林木主動攬下了屋架和屋麵檁條的活計,這是木匠的本行,他幹起來得心應手。
    而更精細的屋麵鋪竹瓦以及上竹牆的工程,則全權交給了張秋笙負責。
    這期間,隊伍也在不斷壯大,桃源村另外三個漢子也陸續來上工了。
    最令人意外的是,謝長河的堂弟謝三河,竟是自己找上門來,毛遂自薦,死活非要幫忙。
    “廣福叔!您就讓我跟著幹吧!我不要工錢!管頓飯就成!我就想跟著您學點真本事!
    謝三河眼神熱切,語氣誠懇。
    謝廣福對他有印象,上次建木炭倉庫時,就屬這小子最機靈,學東西快,幹活也肯下力氣。
    這種主動上門求學的,他自然不會推開。他也沒說什麽教不教的,隻說道:“想來就來吧,先把交代的活幹好,能學到什麽,看你自己的悟性。”
    謝三河喜出望外,立刻加入了施工隊伍。
    逐漸壯大的隊伍,讓進度進一步加快。
    竹結構建築不像鋼筋混凝土需要漫長的養護等待期,材料處理妥當後便可以立即安裝,效率極高。
    施工隊從最初的十二人,加碼到了十八人。
    所有人自動分成了兩撥:一撥跟著老張頭幹粗活重活力氣活,抬梁立柱,揮汗如雨。
    另一撥則跟著張秋笙做細活難活技術活,破篾編牆,精益求精。
    謝廣福作為總指揮和技術核心,遊走在兩撥人之間,解決技術難題,協調材料人力,完全沉浸在了創造的樂趣中。
    李月蘭則徹底變成了後勤總管,一日三餐變著花樣準備,保證這十幾條壯漢的夥食。
    謝秋芝和謝文也全程參與,在兩人眼中,這座日漸成型的竹樓不僅僅是個住所,更像是一座從地裏長出來的、充滿自然氣息的夢幻城堡,每一天都帶來新的驚喜,讓他們期待得不得了。
    工程進行到第五天,二層精致的竹製牆板也已經安裝完畢,樓梯的骨架初步成形。
    第六天,通往二樓的樓梯裝上了打磨光滑、帶有流暢弧度的竹製欄杆,安全係數直接拉滿,謝秋芝迫不及待地上上下下跑了好幾趟,一點異響和晃動都沒有,結實得令人驚喜。
    二樓預留的門窗洞口也都加工完成,就等著安裝更精細的窗欞和門扇。
    也就在這一天,謝秋芝需要進城去鬆墨齋交第一批畫稿了。
    謝鋒那邊修路挖渠的進展一直很穩定,他也能抽出身來,護送謝秋芝進城。
    兩人選擇騎馬進城,謝秋芝一身利落的中性打扮騎著追風,謝鋒也換上了一身俠客的衣服騎著閃電,兩人遠遠看去竟有一種江湖遊俠的感覺。
    第一次交稿,謝秋芝準備得十分充分。
    她嚴格控製著“產能”,拿出了二十張完成度極高的成品畫稿,既顯示了自己的“勤奮”,又留有了充足的“餘量”,符合一個天才畫師應有的、略超常但又不至於驚世駭俗的速度。
    兄妹二人來到鬆墨齋時,沒想到沈硯竟然已經在雅間裏等著了。
    他似乎對謝秋芝的交稿很是期待。
    攤開畫稿,沈硯仔細地、一張一張地翻看著,目光沉靜,時而凝神細觀,時而在某張畫作上停留許久,指尖無意識地收緊。
    雅間裏隻剩下紙張翻動的輕微聲響。
    良久,他放下最後一幅畫,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眼中帶著讚賞看向謝秋芝:“秋芝姑娘,這些畫……遠超沈某預期。其寫實之精準,情感之濃烈,寓意之深刻,足以令觀者動容,讓那些粉飾太平的文字無所遁形。辛苦了!”
    謝秋芝微微鬆了口氣,問道:“沈大人可有什麽需要修改或者補充的地方?”
    沈硯搖頭,語氣肯定:“並無。已然極好。每一幅都恰到好處,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
    正事辦完,謝秋芝便打算起身告辭:“既然大人滿意,那我們就先告退了。我和哥哥還要去市集采買些東西。”
    她心裏惦記著出發前李月蘭列的采購單子,家裏十幾口人吃飯,李月蘭再巧手,也難為無米之炊,菜園子都快被薅禿了也做不出新花樣,正好趁此機會買些肉蛋菜和糧食回去,豐富一下夥食。
    不料沈硯卻開口道:“且慢。秋芝姑娘首次交稿便如此出色,於公於私,沈某都該略表謝意。今日便由我做東,請二位吃頓便飯吧,還請不要推辭。”
    謝秋芝和謝鋒對視一眼,本想拒絕,但沈硯態度誠懇,也不好過於拒人千裏之外,推辭不過,隻得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