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9章 好人不應該被黑暗吞噬(竹樓建成)

字數:3867   加入書籤

A+A-


    沈硯並未選擇過於奢華的地方,但去的也是京城頗負盛名、以菜品精致聞名的“望江樓”。
    落座後,沈硯點菜也極有分寸,隻點了五道菜:一道清蒸鰣魚,一道蟹粉獅子頭,一道雞油菜心,一道文思豆腐羹,再加一道點心。
    他溫和的解釋道:“如今天災未過,物力維艱,縱是用餐亦不可奢靡浪費。這幾道菜皆是此間招牌,量不大,卻可嚐其風味,我們三人應剛好。”
    謝秋芝嚐了一口那名聲在外的蟹粉獅子頭,肉質鮮嫩,蟹粉也足,她心裏下意識地嘀咕了一句:
    “好像……沒我娘用普通豬肉和河蟹做的那麽鮮香入味呢……”
    謝鋒吃了一口魚,表情沒什麽變化,但眼神裏也透露出類似的想法:
    似乎還不如娘做的家常紅燒魚來得下飯。
    原來京城最好的酒樓,水平也就這樣?還是說這就是古代美食的風味極限?
    一頓飯吃得倒也賓主盡歡,菜量控製得恰到好處,基本沒有浪費。
    沈硯用餐禮儀優雅,但並不拘謹,偶爾也會問些桃源村的近況,氣氛還算融洽。
    吃完飯,小二撤下殘席,奉上清茶。
    沈硯這才將目光轉向一直沉默少言的謝鋒,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謝兄,近日可好?”
    謝鋒抬眼看他,點了點頭,沒說話。
    沈硯沉吟片刻,道:“實不相瞞,沈某近日遇到一難題。我派人監視與‘東院’有關的幾名官員,雖知其禍國害民,卻始終無法拿到其直接罪證。他們行事極為謹慎狡猾,核心證據藏匿極深,我的人幾番嚐試,皆無功而返,反而有打草驚蛇之險。”
    他看向謝鋒,目光銳利而坦誠:“謝兄身手非凡,心思縝密,非常人所能及。沈某冒昧,想請謝兄出手相助,為我取來關鍵證物。當然,”他立刻補充道,“並非要謝兄加入玄策衛,僅是雇謝兄走這一趟。價錢方麵,絕不會虧待謝兄。”
    說完,他從袖中取出一張銀票,輕輕推至謝鋒麵前。那是一張“通泰錢莊”的千兩銀票。
    謝秋芝的心提了起來,這沈大人怎麽突然談起公事了?還當著她的麵?這未免也太不避嫌了吧。
    她以為哥哥會像之前一樣直接拒絕。
    然而,謝鋒的目光在那銀票上停留了片刻,又抬眼看了看沈硯,竟然伸出手,將銀票收了起來,平靜地說道:
    “我們還要去市集采買肉菜,此事不便詳談。給我個地址,今晚我自會去找你。”
    沈硯顯然也沒料到謝鋒這次答應得如此爽快,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恢複如常,將荷園的地址告知了謝鋒。
    事情談完,兄妹二人告辭離開。
    一出了望江樓,謝秋芝就忍不住小聲問:“哥,你為什麽會答應?你之前不是說不願意給他做事嗎?”
    謝鋒摸了摸她的腦袋,眼神望向遠處熙攘的人群,聲音低沉卻清晰:
    “我不是給他做事,是給天下人做事。貪腐之疾,曆朝曆代皆有,但如今我們所在的這個朝代,病得實在太重。小文不是說過嗎,曆史上關於這個時期的記載,除了天災就是民不聊生,對朝廷官場卻諱莫如深,一個字都不願多記。為什麽?因為太黑暗,病入膏肓,貪官汙吏盤根錯節,已然無法書寫進史冊。他沈硯一個人,在這樣的泥潭裏苦苦掙紮,試圖賑濟災民,試圖廓清寰宇,我其實……是敬佩他的。”
    他頓了頓,繼續道:“那本《浮世錄》,哥也翻過。和哥以前在部隊裏看的那本《苦難輝煌》很像,都是直麵苦難、記錄真實、尋求希望的書。好書和好人,都應該被記住,而不是被黑暗吞噬。況且,”
    他語氣輕鬆了些,“這任務對我而言,並不算難。你忘了?哥必要時還能‘消失’呢。真遇到麻煩,往空間一躲,安全沒什麽問題。這不是還有一千兩銀子麽?到時候哥給你買好多好多雲槐紙,讓你隨便畫。”
    謝秋芝哭笑不得:“你是想累死我啊!!!有那閑錢,還不如給小文多買幾本書呢,他最近總和我搶《浮世錄》原稿看,害我畫到一半還得去找他要!”
    當晚,謝鋒回到家,將白天沈硯找他的事以及自己的決定告知了謝廣福和李月蘭。
    謝廣福沉吟片刻,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管你走哪條路,記得回家就行,凡事謹慎,安全第一,晚上必須回家睡覺保平安。”
    李月蘭則是滿眼擔憂,但終究沒說什麽,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幾個字,他們都明白。
    謝鋒又簡單和謝長河交代了一下村裏修路挖渠的後續事宜,便趁著夜色出門了。
    此後一連七天,他都沒有回家,但是每天都會進空間向謝秋芝報個平安,證明自己很安全。
    謝鋒離開村子之後,竹樓的建設,在謝廣福的帶領下,繼續如火如荼地進行。
    到了第十二天,這座凝聚了眾人心血和智慧的竹樓,終於宣告初步落成!
    當最後一片竹瓦被穩穩地扣在屋麵上,當張秋笙將親手雕刻的簡易竹製祥雲紋飾安裝在門楣之上時,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計,仰頭望著這座矗立在桃源村土地上的嶄新建築。
    它通體由竹子構成,卻絲毫沒有簡陋的感覺。
    兩層結構錯落有致,寬敞的露台視野極佳,弧形的欄杆和窗欞顯得靈動雅致。
    竹瓦屋頂坡度舒緩,線條流暢。
    竹牆的編織紋理在陽光下呈現出豐富的光影變化,既大氣又充滿了自然的韻味。
    一樓的茶室兼具了會客室和書房的功能,古樸大氣,二樓的空間顯然被人精心設計過,兼具了隱私又保證了視覺和通風采光。
    整體看上去,不像凡俗的居所,倒更像是傳說中老神仙隱居修煉的仙居,古樸、清雅、別具一格,與身後的竹林光影溪流和諧地融為一體。
    “乖乖……這真是竹子蓋出來的房子?”
    “俺活了這麽大歲數,頭一回見這麽漂亮的竹樓!”
    “廣福叔這腦子是咋長的?秋笙這手藝是咋練的?神了!”
    “以後俺家要是也能起這麽一間,這輩子都值了!”
    “怎麽辦,我突然不想蓋青磚瓦房了,我也想蓋這樣一間竹樓。”
    周遭的村民們早就圍過來,發出陣陣驚歎和羨慕的議論聲。
    桃溪村的漢子們更是與有榮焉,胸膛挺得老高。
    竹樓還沒有完全完工,接下來的工作,就主要是精細活了。
    比如用桐油混合其他材料製成的防腐防蟲塗料,仔細地塗抹竹樓的每一個角落,比如對一些細微的縫隙進行最後的填補修飾,比如安裝一些更精巧的內部小構件。
    這些活計,大部分隻能依靠手藝最精湛細膩的張秋笙來完成了,其他人最多隻能幫忙打打下手,遞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