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倭國“貴族”×抗戰皇牌特工44

字數:2770   加入書籤

A+A-


    轉眼間,孩子們四歲了,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
    一個夏日的傍晚,煜辰和昕玥坐在院子裏的小板凳上,看著別家孩子被父親扛在肩頭玩耍,小臉上露出了羨慕和疑惑的神情。
    “媽媽,”小昕玥扯了扯陸晚緹的衣角,奶聲奶氣地問。
    “別人都有爹,我們的爹呢?他長什麽樣子呀?”
    小煜辰也仰起頭,黑亮的眼睛裏充滿了求知欲:“是啊媽媽,爹去哪裏了?”
    陸晚緹的心像是被輕輕撞了一下。
    她蹲下身,將兩個孩子攬入懷中,柔聲說:“你們的爸爸呀,他去打壞人去了,是個大英雄。”
    “那英雄長什麽樣?”小煜辰追問。
    陸晚緹想了想,回到屋裏,默默用係統積分兌換了炭筆和素描紙。她坐在窗邊,午後的陽光灑在紙上,她的眼神變得悠遠而專注。
    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白屹淮那棱角分明的臉龐、深邃的眼眸、挺直的鼻梁,甚至嘴角那抹常帶的、若有若無的溫柔笑意,逐漸在紙上清晰起來,還原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樣貌。
    畫好後,她拿給孩子們看。
    “看,這就是你們的爸爸。”
    小昕玥伸出小手指,小心翼翼地觸摸畫上的人臉,雀躍道:“爸爸,是爸爸。”
    小煜辰看得更加仔細,小大人似的點點頭:“爸爸長得真精神。”
    陸晚緹看著孩子們興奮的樣子,心裏既酸澀又欣慰。她輕聲糾正道:“以後,我們叫‘爸爸’,好不好?‘爹’聽著不夠親。”
    “好,爸爸。”兩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喊道,對著畫像叫個不停。
    從此,這張素描像被陸晚緹仔細地裝裱起來,掛在了堂屋最顯眼的位置,成了孩子們認識父親、寄托思念的窗口。
    孩子們七歲了,到了該啟蒙的年紀,陸晚緹將他們送到了村邊的學校讀書。
    這個村莊是白屹淮當年精心挑選的,不僅交通相對便利,離鎮上不遠,更重要的是村裏設有學校,讓孩子們能就近接受教育。
    每天清晨,陸晚緹會仔細給孩子們整理好書包,送他們到村口,看著他們和小夥伴們一起,蹦蹦跳跳地走向學校。
    傍晚,等到那兩個小小的身影歸來才關門,聽著他們嘰嘰喳喳地講述學校裏發生的趣事。
    時光在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和日漸增長的身高中悄然流逝。轉眼,煜辰和昕玥已經八歲了。
    這八年,外麵的世界戰火紛飛,局勢動蕩,而這個小村莊,在各方的庇護下,維持著難得的平靜。
    八年了,白屹淮依舊音訊全無。戰火阻隔了一切,寄出的信如同石沉大海,也收不到隻言片語的回複。
    隻有在夜深人靜時,陸晚緹才會對著那幅素描像,低聲訴說家裏的變化,孩子們的成長,以及那蝕骨的思念。
    “宿主,白屹淮還活著,生命體征平穩,目前應該在華北一帶活動。”
    七七的聲音定期在腦海中響起,這是八年來支撐她等待下去的最重要的消息。
    這天下午,陽光正好,陸晚緹坐在暫時歇業的小飯店門外的石墩上,手裏做著針線活,給孩子們縫補磨破的膝蓋。
    她抬起頭,望向南方遙遠的天際,那裏是華北的方向。目光裏有深深的牽掛,也有一份被歲月磨礪出的堅韌。
    她輕輕歎息一聲,那歎息裏沒有抱怨,隻有曆經滄桑後的釋然與祈願:
    “活著就好。七七,在這個年代,還能活著,知道彼此都還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氣了。”
    而當年,白屹淮以為很快就可以回來。
    硝煙彌漫的戰場,空氣中混雜著刺鼻的火藥味和血腥氣。
    白屹淮帶著一支運送彈藥和藥品的小隊,艱難地穿過炮火封鎖區,抵達了一個損失慘重的步兵連陣地。
    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一沉。
    陣地上彈坑密布,工事殘破,犧牲戰士的遺體還來不及妥善收殮,僅存的幾十個士兵個個帶傷,眼神裏充滿了疲憊與麻木。
    他找到的連指揮部,隻是一個半塌的掩體,裏麵一位年輕的通訊員正抱著頭,對著已經犧牲、卻仍保持著指揮姿態的連長遺體無聲流淚。
    “同誌,我們是師部後勤派來送補給的。”白屹淮沉聲開口,打破了死寂。
    通訊員抬起頭,臉上滿是淚痕和黑灰,眼神渙散:
    “連長……連長他……”
    就在這時,那台沾滿泥土的戰地電話突然急促地響了起來,鈴聲在這死寂的陣地上顯得格外刺耳。
    通訊員仿佛沒聽見,依舊沉浸在悲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