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布拉格的邀請
字數:14874 加入書籤
在哈佛大學那座曆史悠久的桑德斯劇院內,典雅的氛圍如同醇厚的陳釀,散發著歲月沉澱的獨特韻味。劇院的牆壁上,斑駁的痕跡仿佛在靜靜訴說著往昔無數精彩演講與表演的故事。舞台中央,那座堅實的橡木講台宛如一位莊重的老者,見證著一代又一代學者在此揮灑智慧的光芒。
此刻,葉舟教授正站在這講台上。他身著一襲剪裁合身的深灰色西裝,那沉穩的色調仿佛與周圍的學術氣息完美融合。他微微側身,修長的手指輕輕搭在麥克風上,稍稍調整了一下角度,確保它處於最佳位置。隨後,他抬起頭,目光如炬,緩緩掃過座無虛席的禮堂。台下的聽眾們,有的是懷揣求知渴望的年輕學生,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期待;有的是飽學之士,帶著審視與思考的神情。整個禮堂裏,人們的交談聲交織成一片,仿佛是一首即將奏響宏大樂章前的序曲。
傍晚時分,那柔和而溫暖的光線,如同絲絲縷縷的金色絲線,透過禮堂上方的彩繪玻璃窗,輕柔地灑落在空氣中。每一道光線都像是大自然這位藝術家精心雕琢的作品,在空氣中切割出一道道斜長而又曼妙的光柱。光柱中,無數細小的灰塵如同被賦予了生命一般,它們在這無形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恰似那浩瀚宇宙中被神秘力量牽引的微觀星係。這些光束如同靈動的畫筆,在聽眾們的臉上勾勒出明暗交錯的奇妙麵具,使整個場景瞬間帶上了一種超現實的儀式感,仿佛將眾人帶入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神秘空間。
“如果我們僅僅認為艾薩克·牛頓隻是一個發現萬有引力的天才科學家,”葉舟教授的聲音平靜而又極具穿透力,仿佛一股無形的力量,不需要刻意提高音量,便能清晰地抵達禮堂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位聽眾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邃思想,“那我們其實隻看到了這座偉大冰山露出水麵的那一小角。事實上,牛頓花費在煉金術和神學研究上的時間,遠遠超過了他用於那些所謂‘正統’科學研究的時間總和。”
話語落下,葉舟輕點手中的遙控器。刹那間,身後那巨大的顯示屏上,出現了一頁泛黃的手稿影像。那手稿仿佛承載著歲月的厚重,上麵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是曆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智慧密碼,其間還穿插著各種各樣複雜的符號。仔細看去,有代表行星的符號,它們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訴說著宇宙的奧秘;有煉金術的獨特記號,每一個都似乎隱藏著神秘的力量與轉化的秘密;還有幾何圖形,那精確的線條與完美的比例,彰顯著數學的嚴謹與美妙;更有大量拉丁文注釋,如同忠誠的守護者,為這些符號與文字賦予更深刻的含義。這些符號在屏幕上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隨著解析度的不斷提高,它們愈發清晰,似乎能在人們的視網膜上留下短暫而又深刻的殘影,讓人不禁陷入對牛頓那神秘研究世界的無盡遐想之中。
“這是牛頓關於所羅門聖殿設計的手稿,”葉舟教授繼續娓娓道來,他的右手手指隨著講解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無形的圖案,仿佛在重現牛頓當年探索的軌跡,“他堅信聖殿的建築中隱藏著神聖的幾何比例,而這些比例絕非僅僅是美學上的完美體現,它們更是打開理解宇宙奧秘之門的鑰匙。牛頓認為,通過深入研究這些比例,人們便可以窺探神的思維,這是他窮盡一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台下頓時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有學生們抑製不住的竊竊私語,有人臉上露出深深的不解表情,似乎對牛頓的這種觀點感到難以理解;但也有許多人身體前傾,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被這個獨特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話題深深吸引。葉舟教授的講座總是如此,他擅長遊走在正統學術與邊緣理論的微妙交界處,以一種獨特而又大膽的視角去審視那些被人們忽視或遺忘的知識領域,這也正是他能夠在符號學領域獨樹一幟、備受矚目的重要原因。他那跨學科的獨特背景——本科期間修習物理學,深入探索物質世界的規律與奧秘;博士階段毅然轉向符號學,專注解讀隱藏在各種符號背後的深層意義——使他能夠以一種與眾不同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古老而又神秘的知識體係,如同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獨特的明燈,照亮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角落。
“牛頓癡迷於尋找一種‘原初智慧’——他認為在遙遠的古代文明中,人們掌握了一種能夠統一精神與物質、神靈與自然的偉大知識體係。”葉舟教授一邊說著,一邊再次切換幻燈片。此刻,展示在眾人眼前的是牛頓嚐試將《聖經》中描述的各種尺寸轉換為神聖尺度的詳細計算過程。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與公式,仿佛是牛頓在探索未知道路上留下的堅實腳印,“他堅信這種知識被巧妙地編碼在了古代建築、神話以及宗教文本之中,而他自己的使命,便是破譯這種神聖密碼,揭開隱藏在曆史深處的偉大秘密。”
葉舟教授的目光再次掃過觀眾,不經意間,他注意到後排坐著一位與眾不同的聽眾。那是一個穿著深色西裝的中年男子,剪裁得體的西裝在燈光下泛著沉穩的光澤。他的麵容冷峻,表情如同被雕刻一般,沒有絲毫多餘的情緒流露。與周圍充滿學術氣息、或興奮或好奇的聽眾們相比,他顯得格格不入,仿佛是從另一個世界闖入的神秘訪客。他專注得有些不自然,眼睛緊緊盯著葉舟教授,那眼神不像是在聆聽一場精彩的講座,更像是在執行一項嚴肅的觀察任務。葉舟教授微微皺眉,心中湧起一絲疑惑,但很快他便將注意力轉回演講,畢竟此刻,那些關於牛頓的神秘研究正引領著眾人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未知的領域。
講座在葉舟教授精彩的講述中緩緩推進,大約進行了一小時後,終於進入了問答環節。台下的聽眾們紛紛舉起手,一個個充滿思考與探索精神的問題如潮水般湧來。葉舟教授耐心地解答著每一個問題,他的回答條理清晰、深入淺出,總能讓提問者得到滿意的答案。就在這時,一個問題引起了他的特別注意。
“葉教授,”一個戴著厚眼鏡的年輕女生站起身來,她的聲音略顯緊張,但眼中卻透露出堅定的求知欲,“如果牛頓真的發現了什麽‘神聖密碼’,為什麽他沒有公開呢?為什麽這些研究被隱藏了這麽久?”
葉舟教授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欣賞與思考。他稍作停頓,似乎在選擇著最為恰當的詞語來解答這個充滿深度的疑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牛頓意識到這種知識太過危險,如果落入錯誤的手中,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無法預估的災難,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也有人覺得他直到生命的盡頭,都沒有完全成功地破譯這個密碼,所以無法將其公之於眾。但我個人認為...”他再次停頓,目光在禮堂中緩緩掃過,仿佛在與每一位聽眾進行心靈的交流,“牛頓可能發現了某些事情,某些讓他寧願將這些秘密暫時隱藏起來的事情。也許他意識到,當時的人類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種超越時代的知識,就像雛鳥尚未豐滿羽翼,無法承受高空的疾風。”
問答環節結束後,學生們帶著滿足與思考陸續離場。幾個研究生如同追逐知識光芒的小蜜蜂,圍上葉舟教授繼續請教問題。葉舟教授耐心地一一解答,他的話語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學生們求知若渴的心田。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他不經意間又注意到那個穿西裝的男子。隻見他迅速站起身來,沒有像其他聽眾那樣逗留或提問,而是腳步匆匆地離開了禮堂。葉舟教授心中的疑惑再次升起,但此刻他的注意力被學生們的問題所占據,隻能暫時將這份疑惑擱置一旁。
最後,劇院漸漸空了下來,隻剩下清潔工開始有條不紊地收拾場地。葉舟教授整理著自己的講稿,那些紙張仿佛承載著他與牛頓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將這些古老的謎題重新裝入他那精致的真皮公文包。就在這時,他不經意間注意到講台邊緣放著一個厚實的牛皮紙信封。那信封的顏色略顯陳舊,仿佛帶著歲月的痕跡,靜靜地躺在那裏,與周圍的環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皺了皺眉,心中湧起一絲好奇,因為他確定這顯然不是他的東西。信封上沒有寄件人信息,隻簡單地用精美的字體寫著“葉舟教授親啟”。
他環顧四周,發現正在附近打掃的清潔工,於是禮貌地詢問:“請問您看到是誰把這個放在這裏的嗎?”
清潔工停下手中的工作,搖了搖頭,臉上帶著一絲歉意說道:“沒注意,教授。可能是什麽人留下的吧,經常有人把東西忘在這裏。”
葉舟教授向清潔工道謝後,輕輕拿起信封。它比看起來要重,那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在暗示著裏麵所裝之物的重要性。他下意識地捏了捏,感覺到裏麵似乎有一本書或者一疊厚重的文件。作為一名符號學家,他本能地對細節有著敏銳的觀察力。他注意到信封的紙張質地精良,幾乎達到了檔案級別的標準,每一絲紋理都透露出一種精致與莊重;封口處用的不是普通的膠水,而是古老的火漆封印,印章圖案複雜而精美,似乎是一個天文鍾的機械結構,周圍環繞著他不太熟悉的符號,這些符號仿佛在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神秘故事。
好奇心如同被點燃的火焰,熊熊燃燒起來。葉舟教授小心地拆開火漆封印,那清脆的破裂聲仿佛是打開神秘世界大門的前奏。他輕輕取出裏麵的內容,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封信。信是用高質量的道林紙打印而成,紙張潔白如雪,質地光滑細膩。然而,格式卻出奇地古樸,仿佛穿越了幾個世紀的時光,帶著古老時代的獨特韻味。信的內容如下:
尊敬的葉舟教授:
謹代表捷克查理大學及特殊文獻鑒定委員會,我們懷著無比誠摯的心情,邀請您前往布拉格,協助我們鑒定一份極為特殊的中世紀手稿。
該手稿暫定名為《光之書》(Liine,其材質非凡,宛如來自另一個神秘世界的饋贈。文字係統獨特而又神秘,宛如隱藏在迷霧中的迷宮,迄今無人能夠成功破譯其內容,也無法準確判定其年代。您在對牛頓神秘主義手稿及非傳統符號係統方麵的專業知識,如同黑暗中的明燈,使我們堅信您是協助解決這一學術難題的最佳人選。
隨信附上部分非核心頁麵的複刻本及初步分析數據供您參考。這些複刻本製作精良,幾乎與原件無異,每一個細節都仿佛在訴說著那份手稿的神秘與珍貴。若您接受此邀請,我們將承擔全部差旅費用,並提供每天5,000美元的研究津貼。整個鑒定過程預計需要三至五天,在這短暫而又充滿挑戰的時間裏,您將有機會深入探索這份神秘手稿的奧秘。
由於該手稿的獨特性和價值,此項目需嚴格保密。請您在決定前勿與外界討論此事,如同守護一個珍貴的秘密寶藏,不讓其光芒過早地泄露。
若您有意進一步了解,請使用隨信附帶的加密U盤中的通信程序與我們聯係。所有進一步溝通必須通過加密渠道進行,以確保信息的安全與機密,仿佛在神秘的知識世界中,我們正小心翼翼地搭建著一座與世隔絕的橋梁。
期待您的回複。
此致 敬禮
揚·索科爾博士 查理大學特殊文獻鑒定委員會**
葉舟教授揚起眉毛,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波瀾。每天五千美元?這比他平常的谘詢費高出數倍,如此豐厚的報酬實在令人心動。而且要求如此神秘,需要通過加麽渠道溝通?這一切似乎都超出了普通學術研究的範疇,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背後推動著這一切,將他引入一個未知而又充滿誘惑的領域。
他繼續查看信封中的其他內容。裏麵有一套精美的複刻本,顯然是某種古老手稿的複印件。但這複刻本的複製質量極高,幾乎與原件毫無差別,每一個線條、每一個符號都清晰可辨,仿佛在訴說著那份古老手稿曾經的輝煌。紙張質感特殊,摸起來幾乎像是極薄的皮革或某種他無法辨識的材料,帶著一種獨特的觸感,仿佛是歲月賦予的特殊印記。這些複刻本還散發著淡淡的奇異香氣——像是舊羊皮紙、臭氧和某種不知名香料的混合體,那香氣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將他與那份遙遠而神秘的手稿緊緊相連。
葉舟教授被這些複刻本深深吸引。上麵的文字確實如信中所說,完全陌生。既非拉丁字母,也非希臘文、希伯來文或任何他熟悉的書寫係統。這些符號更加幾何化——完美的螺旋如同神秘的旋渦,似乎在吞噬著無盡的知識;分形圖案複雜而又精妙,仿佛蘊含著宇宙萬物的生長規律;複雜到令人眼花繚亂的網格和多維結構,宛如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宇宙模型。有些頁麵完全是數學般的圖表,展示著宇宙天體和微觀結構的奇妙對應關係,仿佛在揭示著宏觀與微觀世界之間那神秘的聯係,讓人不禁感歎宇宙的奇妙與偉大。
更令人困惑的是,這些符號似乎在頁麵上有著微妙的立體感,仿佛不是印在表麵上,而是懸浮在紙張之中,隨時準備躍然而出。他知道這可能是某種光學效應或特殊印刷技術的結果,但仍然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和興奮。當他長時間凝視某些符號時,它們似乎開始微微發光,並在視野邊緣產生奇特的運動錯覺,仿佛那些符號正在向他傳遞著某種神秘的信息,引領他走進一個未知的世界。
信封中還有一個看起來普通的黑色U盤,以及一份初步的科學分析報告。報告結果令人震驚:
· 材料分析顯示,“紙張”成分未知,非植物纖維或動物皮革,似乎含有某種&netamaterial 特性,仿佛來自一個超越現代認知的神秘領域。
· 墨水分析同樣無法確定成分,顯示出非同尋常的耐久性和光反應特性,仿佛時間與光線都無法侵蝕它的神秘力量。
· 放射性碳定年法顯示材料年齡在5,000至8,000年之間,但這與其中包含的天文數據相矛盾(某些星圖顯示的是公元1300年後的星空),仿佛這份手稿跨越了時空的界限,打破了常規的曆史認知。
· 多光譜成像顯示頁麵上有大量不可見信息,僅在特定光照條件下顯現,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寶藏,等待著合適的光芒將其照亮。
· 量子共振掃描顯示材料具有異常穩定的分子結構,幾乎不受時間影響,仿佛時間在它麵前失去了效力,成為了永恒的守護者。
葉舟教授坐在空蕩的劇院第一排座位上,完全沉浸在這些材料中。外麵的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夜幕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將世界包裹其中。但他卻沒有注意到時間的流逝,仿佛置身於一個與外界隔絕的時空之中。作為一名符號學家,他一生都在研究與破譯各種符號係統,但眼前的東西完全不同。這不僅僅是另一種語言或密碼——它似乎代表著一種根本不同的思維方式,一種將數學、天文、靈性和物質世界統一起來的認知體係,宛如一座宏偉而神秘的知識宮殿,等待著他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他想起了牛頓,那位偉大的科學家,一生都在試圖破解宇宙密碼。如果牛頓看到這份手稿,會作何感想?他會認為這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原初智慧”的證據嗎?葉舟教授的思緒在曆史與現實之間穿梭,仿佛與牛頓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葉舟教授的思緒被突然響起的手機打斷。是他的同事兼好友,曆史係的艾倫·韋斯特教授。
“葉!我在教師俱樂部等你半小時了,你說講座結束後過來喝一杯的。一切都好嗎?”艾倫教授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帶著一絲關切與調侃。
葉舟教授這才想起之前的約定。“抱歉,艾倫。有些事...耽擱了。我這就過來。”
他將材料小心地收回信封,塞入公文包,匆匆離開劇院。走出桑德斯劇院時,他下意識地環顧四周,感覺似乎有人在暗中觀察他。但校園裏隻有幾群學生在交談,他們的歡聲笑語在夜空中回蕩,沒有看到任何可疑人物。然而,那種被注視的感覺卻始終縈繞在他心頭,揮之不去。
哈佛教師俱樂部的橡木鑲板房間裏,彌漫著一種古樸而又優雅的氛圍。牆壁上掛著曆代著名學者的肖像,他們的目光仿佛穿越時空,靜靜地審視著這個夜晚的不尋常。艾倫教授已經喝完了第一杯蘇格蘭威士忌,正開始第二杯。琥珀色的液體在酒杯中輕輕搖晃,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所以,是什麽讓我們的符號學天才如此分心?”艾倫教授看到葉舟教授走進來,笑著問道,一邊示意服務員再拿一杯酒給葉舟教授。“你的講座結束後,我看到你一個人在劇院裏待了很久。遇到了崇拜者?還是又發現了什麽驚天動地的神秘符號?”
葉舟教授猶豫了一下。信中的保密要求在他腦中回響,但他需要與人討論這個發現。畢竟,這份神秘的邀請和手稿給他帶來的震撼實在太大,他需要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我收到了一份...不尋常的邀請。”
“哦?有人終於認識到你的真正價值了?”艾倫教授開玩笑說,“是 CIA 需要你破解外星人訊息,還是梵蒂岡秘密檔案館邀請你去做顧問?”
葉舟教授勉強笑了笑,艾倫教授的玩笑離事實可能並不遠。“差不多吧。是查理大學,他們有一份無法破譯的手稿,想請我去看看。”
艾倫教授吹了聲口哨:“布拉格!美麗的城市。正好可以逃離波士頓的冬天。報酬如何?”
“相當慷慨。每天五千。”
艾倫教授的酒杯在半途中停住了:“五千?美元?葉,那可不是學術界的標準。他們為什麽願意出這麽多錢?”
“這就是問題所在。”葉舟教授壓低聲音,仿佛擔心被周圍那些掛在牆上的學者肖像偷聽了去。“這份手稿...艾倫,它很奇怪。材料無法分析,文字係統完全陌生,碳定年結果自相矛盾。他們給我寄了一些複刻本,看起來幾乎是...超自然的。”
艾倫教授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起來,他放下酒杯,身體微微前傾,專注地看著葉舟教授,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聽起來像是那種會引來麻煩的東西。你知道學術界有多少關於‘無法破譯的神秘手稿’的騙局。記得伏尼契手稿嗎?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認為它神秘莫測,各種猜測和解讀層出不窮,有人說它是外星人的記錄,有人認為是失傳文明的典籍,可最後呢,可能隻是個精心設計的騙局,浪費了無數研究者的時間和精力。”
“這不像是騙局。”葉舟教授堅定地說,眼神中閃爍著自信與執著,“複刻本的質量和細節...還有科學分析報告...我感覺這是真實的,而且極其重要。有些符號...我似乎在牛頓未公開的手稿中見過類似的變體。”他微微皺眉,努力在記憶中搜尋著那些模糊的痕跡,仿佛試圖從大腦深處挖掘出與這份神秘手稿相關的蛛絲馬跡。
服務員送來了葉舟教授的酒,放在桌上時,酒杯與桌麵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在這突然安靜下來的氛圍中顯得格外突兀。兩人沉默片刻,俱樂部裏原本輕鬆的氛圍突然變得凝重起來,仿佛那些牆上的肖像畫都豎起了耳朵,在傾聽他們的對話。
“那麽你打算去嗎?”艾倫教授最終打破了沉默,他的聲音很輕,但在這安靜的環境中卻清晰可聞。
“我還沒決定。部分的我迫不及待想親眼看到原件。但另一部分...”葉舟教授停頓了一下,臉上露出一絲猶豫和糾結,“有種不祥的預感。那種報酬和保密要求...這不像是純粹的學術項目。而且...”他猶豫著是否要提及那個穿西裝的男子,最終決定不說,因為他覺得這件事目前還太過模糊,說出來可能會讓艾倫教授更加擔心。
艾倫教授點頭表示理解:“我明白你的擔憂。但想想吧,葉,這可能正是你一直在等待的突破。如果這確實是某種前所未有的發現...”他不需要說完這句話,兩人都明白其中的含義。“你知道布拉格的曆史吧?它是歐洲神秘主義的中心之一。魯道夫二世在那裏聚集了當時最偉大的煉金術士和神秘學家。如果有什麽奇怪的手稿被發現,布拉格是最合理的地方。”艾倫教授一邊說著,一邊用手輕輕比劃著,試圖讓葉舟教授看到這件事背後可能隱藏的巨大意義。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其他話題,但葉舟教授的心思明顯不在此處。他的思緒總是不由自主地飄回到那份神秘的手稿上,那些奇特的符號、神秘的材質以及未知的來源,像一團迷霧,縈繞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喝完酒後,他告別艾倫教授,回到位於劍橋的公寓。
公寓裏堆滿了書,仿佛是一個知識的寶庫。書架上層層疊疊地擺滿了各種書籍,從古老的哲學典籍到現代的科學著作,應有盡有;桌子上也淩亂地堆放著一些打開的書籍和文件,那是他近期研究的成果和資料;甚至地板上都整齊地堆放著一摞摞書籍,每一本都承載著人類智慧的結晶。葉舟教授將公文包放在書桌上,再次取出那個信封。他的貓——一隻名叫開羅(以著名的阿拉伯文獻學院命名)的俄羅斯藍貓——原本正慵懶地躺在沙發上,看到主人回來,好奇地跑過來,跳上書桌,鼻子湊近信封,嗅了嗅。然而,它卻突然發出不安的嘶嘶聲,原本柔順的毛發瞬間豎起,仿佛看到了什麽可怕的東西,迅速跳開躲到了沙發底下。這很不尋常,開羅通常對葉舟教授帶回家的任何東西都充滿好奇,總是會湊過來聞一聞、看一看。
葉舟教授皺起眉頭,但沒太在意,他以為可能是信封上的某種特殊氣味讓貓感到不適。他打開電腦,插入U盤。不出所料,U盤沒有顯示任何可讀文件,而是自動運行了一個簡單的通信程序。界麵簡潔得有些單調,隻有一個輸入框和“連接”按鈕。程序的設計極簡,沒有任何品牌標識或開發商信息,仿佛是一個來自神秘世界的使者,不透露自己的任何身份。
葉舟教授猶豫了片刻,然後輸入了一條簡短的消息:
我是葉舟教授。已收到材料。需要更多信息以做決定。
他點擊“連接”按鈕,幾乎立刻收到了回複,仿佛另一端有人在專門等待他的消息,連一秒鍾都不願意多等:
葉教授,感謝您的回複。請提供安全驗證碼:Lux &nnia
葉舟教授在信封內側發現了一行幾乎難以察覺的小字,正是這個代碼。他輸入後,連接似乎得到了驗證。
驗證通過。請問您有什麽具體問題?
葉舟教授思考了一下,輸入:
為什麽選擇我?有許多符號學家比我更有名。
回複幾乎瞬間到達,對方似乎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
您對牛頓非正統研究的專業知識是關鍵。我們相信這份手稿與牛頓研究的傳統有關,但可能更加古老和核心。此外,您對跨文化符號係統的熟悉也是重要因素。您2018年在《符號學研究》上發表的關於“跨文化原型符號”的論文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葉舟教授感到一絲驚訝。那篇論文發表在一個相對小眾的期刊上,讀者有限。對方顯然對他的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連這樣一篇不太起眼的論文都了如指掌,這讓他對這個項目背後的組織更加好奇,同時也多了幾分警惕。
他繼續問道:
這份手稿的來源是?它是如何被發現的?
這次回複稍有延遲,仿佛對方在斟酌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手稿是最近在布拉格城堡修複工程中發現的,隱藏在一個古老的密室中。更多細節需待您接受邀請並簽署保密協議後方能提供。我們可以透露的是,它被保存在一個密封的青銅容器中,容器上刻有與手稿類似的符號。
葉舟教授皺眉。這個解釋聽起來合理,但太過巧合,就好像一切都是精心安排好的。他決定問一個更具體的問題,試圖從對方的回答中找到更多線索:
複刻本第7頁右下角的符號——那是一個改良的土星符號與斐波那契螺旋的結合嗎?這種組合我在牛頓手稿中也見過。
這次延遲更長了一些,葉舟教授甚至能感覺到電話那頭的人正在緊張地思考如何回應。終於,回複來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觀察,教授。是的,我們認為那是土星的特殊表示法,可能與“鉛變金”的煉金過程有關,但螺旋元素的加入表示一種時間維度或周期性變化。我們期待您對此的見解。
葉舟教授感到一陣興奮。對方顯然知道他們在說什麽,這不是外行人的項目。但他仍然感到不安,這種不安不僅僅來自於項目的神秘性,還來自於一種未知的恐懼,仿佛前方有一個巨大的陷阱在等待著他。
我需要24小時考慮。
理解。請記住,此邀請有效期有限。如果您不接受,我們需要尋找其他專家。期待您的回複。
通信結束,程序自動關閉並從U盤中刪除。就像它從未出現過一樣,隻留下葉舟教授對著電腦屏幕陷入沉思。
葉舟教授向後靠在椅背上,深吸一口氣。他的目光落在書房牆上掛著的一幅牛頓肖像複製品上。畫中的牛頓目光深邃,仿佛知曉著遠超他時代的秘密,正透過歲月的長河凝視著他,似乎在給予他某種暗示。
“你發現了什麽,艾薩克?”葉舟教授輕聲自語,“這份手稿與你的追尋有關嗎?”
他走到書架前,取下一本關於牛頓煉金術研究的專著。這本書他已經翻閱過無數次,每一頁都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紋。他再次翻閱著書頁,仔細對比著書中的符號和圖案與今天收到的複刻本中的相似之處。確實有相似之處,但複刻本中的符號更加複雜、更加精細,仿佛牛頓所研究的隻是某種更宏大體係的碎片或簡化版本。這讓他更加堅信這份手稿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一個可能改變他學術生涯甚至整個學術界認知的秘密。
夜深了,整個城市仿佛都進入了夢鄉,萬籟俱寂。但葉舟教授毫無睡意,他的大腦如同高速運轉的機器,被這份神秘的手稿激發得興奮不已。他泡了一壺濃茶,坐在書桌前,開始係統地研究那些複刻本。他拿出筆記本,一邊仔細觀察著複刻本上的符號和圖表,一邊做筆記,試圖找出任何可識別的模式或符號規律。時間在不知不覺中一小時一小時地流逝,窗外劍橋的燈火逐漸熄滅,隻剩下他的台燈亮著,在黑暗中散發著溫暖而孤獨的光芒,如同黑暗海洋中唯一的燈塔,指引著他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未知的領域。
淩晨三點左右,經過長時間的專注研究,他終於發現了某種規律。手稿中的許多圖表似乎與特定日期和天文事件相關。他興奮地打開天文軟件,輸入一些參數,驚訝地發現這些圖表精確地預測了某些罕見的天文現象,包括即將在幾天後發生的木星與土星的罕見合相。這種合相每20年發生一次,但這次特別接近,是近400年來最接近的一次。這一發現讓他心跳加速,他意識到這份手稿絕非普通之物,它可能蘊含著超越時代的智慧。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頁麵邊緣幾乎難以察覺的記號似乎組成了一種警告。雖然不是任何已知語言,但那種排列方式傳達出一種緊迫感和危險感——就像數百年前有人在試圖傳達某種警示,跨越時空向他呼喊。他越看越覺得毛骨悚然,仿佛能感受到那個隱藏在曆史深處的人在急切地提醒他不要涉足這個危險的領域。
葉舟教授感到一陣寒意從脊梁骨上升起。這不再僅僅是學術興趣的問題。他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仿佛這份手稿在某種程度上是“活”的,它選擇被發現的時機,選擇由誰來解讀它。它似乎帶著某種使命,而他,葉舟教授,正不知不覺地被卷入其中。
就在這時,他聽到公寓外傳來不尋常的聲音——一輛汽車緩慢駛過,在通常安靜的街道上顯得格外突兀。那汽車發動機的聲音低沉而沉悶,打破了夜晚的寧靜。葉舟教授警覺地走到窗前,小心地拉開百葉窗一角。街對麵停著一輛黑色轎車,發動機仍在運轉,但車燈已關閉,在黑暗中猶如一頭潛伏的巨獸。他努力試圖看清車內的人,但隻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看不清麵容。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他覺得自己似乎被某種力量盯上了。
幾分鍾後,轎車悄無聲息地開走了,隻留下街道恢複了往日的平靜。葉舟教授感到一絲不安,但又告訴自己可能多疑了,也許隻是一輛路過的普通車輛。他回到書桌前,繼續研究那些複刻本,但心中的疑慮始終揮之不去。
清晨五點,葉舟教授終於因極度疲勞而放棄。長時間的專注研究讓他的眼睛布滿血絲,身體也疲憊不堪。當他準備休息時,注意到複刻本的排列方式在台燈照射下投射出奇怪的陰影。這些陰影似乎形成了新的圖案,與他之前看到的完全不同。他好奇地調整燈光角度,圖案隨之變化,仿佛是一種動態的信息展示係統。這一發現讓他再次驚歎於這份手稿的神秘之處,它似乎隱藏著無盡的秘密,每一次新的發現都讓他更加深陷其中。
“這不可能,”他低聲自語,“這需要超精密的計算和製作技術。”他意識到,這份手稿背後的秘密遠超他的想象,它可能涉及到一個高度發達的未知文明,或者是一個隱藏在曆史深處的神秘組織。
他小心地收好所有材料,將其鎖在書房的保險櫃中。即使如此,他仍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仿佛那些符號的能量能穿透金屬櫃門,時刻影響著他。他躺在床上,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手稿上的各種符號和圖案,以及那個神秘的黑色轎車,久久無法入睡。
第二天早晨,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在葉舟教授的臉上,將他從疲憊的睡夢中喚醒。他幾乎沒睡,但精神卻異常亢奮,被那份神秘手稿所帶來的興奮和好奇所驅使。他給係主任發了郵件,請了一周假,理由是有緊急的研究項目需要處理——這並非完全虛假,畢竟這份手稿的研究對他來說確實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然後他再次插入U盤,打開通信程序。
我接受邀請。請安排行程。
回複立即到達:
優秀的選擇,教授。今晚8點有航班從波士頓飛往布拉格。機票已為您預訂,詳細信息將發送至您的郵箱。有人會在布拉格機場接您。歡迎加入這個可能改寫曆史的項目。
葉舟教授放下手機,看著窗外哈佛校園的秋景。金黃的樹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季節的變遷。改寫曆史?這承諾太過宏大,幾乎令人不安。但他內心深處的某種東西告訴他,這是他生涯中最重要的時刻,也許是數個世紀以來某些秘密終於要揭開的時刻。他知道,一旦踏上這趟旅程,他的生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他開始收拾行李,思緒卻飄向了布拉格,那座有著千年曆史的城市,充滿了傳說和秘密。他想象著自己走在布拉格古老的石街上,觸摸著那些曆經歲月滄桑的牆壁,感受著這座城市濃厚的神秘氛圍。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麽,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即將踏入一個未知的世界,一個充滿挑戰和驚喜的世界。
當葉舟教授在公寓中忙碌時,在街對麵的一輛不起眼的黑色轎車裏,一個人正通過望遠鏡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觀察者是一個身材高大、麵容冷峻的男子,他穿著一身黑色的西裝,戴著一副深色墨鏡,在黑暗中幾乎與車身融為一體。他拿出手機,發送了一條簡短的消息:
“魚已上鉤。行動繼續。”
然後黑色轎車悄無聲息地駛離路邊,融入劍橋的晨間車流中,仿佛從未出現過。它就像一個隱藏在黑暗中的幽靈,默默地執行著自己的任務,而葉舟教授,對這一切渾然不知。
葉舟教授不知道的是,在他的航班起飛前,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古老遊戲中的棋子——這個遊戲的規則他不了解,賭注遠超他的想象,而對手的麵孔還隱藏在最深的陰影之中。布拉格在等待著他,帶著它古老的石街、隱藏的符號和幾個世紀以來守護的秘密。而那份被稱為《光之書》的手稿,也許不僅僅是一份曆史文獻——它可能是一把鑰匙,一把能打開通往過去和未來之門的鑰匙。但每一把鑰匙都能打開兩扇門:一扇通向光明,一扇通向黑暗。葉舟教授即將發現,有些門一旦打開,就再也無法關閉。他將在布拉格的神秘之旅中,揭開那些被歲月塵封的秘密,同時也將麵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危險,他的命運,已經與這份神秘的手稿緊緊相連,無法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