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安提基特拉機械2.0

字數:8682   加入書籤

A+A-


    穿過那層由純粹能量構成、如同溫暖的液態光幕的“湖底之門”,仿佛踏入了時間與空間的斷層。外界湖水的巨大壓力、刺骨的寒意、以及深水區特有的那種萬籟俱寂的壓迫感,被瞬間徹底隔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絕對真空般的深邃寂靜,隻有他們幾人通過潛水服內部通訊器傳來的、被放大了的呼吸聲、胸腔內如擂鼓般清晰可聞的心跳聲,以及靴底踏在光滑得不可思議的通道地麵上發出的、帶著金屬質感的清脆回響。這些聲音在通道內碰撞、回蕩,非但沒有打破寂靜,反而更襯托出這片空間的死寂與空寥。
    通道內部並非他們根據外部巨構的宏偉而預想的、充滿異星怪誕風格的裝飾。它出奇地簡潔,甚至可以說是樸素。牆壁、天花板、地板,都是由同一種材質構成——那種泛著幽暗金屬光澤、觸手冰冷堅硬的未知物質。它的顏色介於深灰與啞黑之間,仿佛能吸收掉一切多餘的光線。然而,其表麵並非光滑無物,而是蝕刻著比外部結構上所見更加複雜、更加精密、尺度也更小的幾何紋路。這些紋路並非簡單的裝飾,其中仿佛有極其細微的、如同毛細血管般纖細的能量流在緩緩脈動,散發出一種柔和的、自內而外的白色輝光。這光芒均勻而穩定,沒有任何可見的光源,仿佛材質本身就在發光,將整個通道映照得如同白晝,卻又絲毫不覺刺眼。
    空氣幹燥得如同沙漠深處,帶著那股獨特的、混合了高壓電弧產生的臭氧、以及某種類似古老金屬經過億萬年後自然氧化卻又被能量場隔絕保護所產生的、難以名狀的“時間塵埃”的氣息。溫度恒定在約二十攝氏度,不冷不熱,精確得讓人感覺不到絲毫自然界的波動,一種非人工的、近乎完美的環境控製。
    這裏纖塵不染,光滑的壁麵上看不到任何歲月的痕跡,無論是劃痕、積垢還是氧化斑點,一切都保持著某種誕生之初的、超越時間的完美狀態。行走其間,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仿佛自己才是闖入這片永恒之地的、唯一的汙點和不和諧因素。
    他們沿著這條略微向下傾斜的通道,在絕對的寂靜中行進了大約五分鍾,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曆史的脊背上。通道開始逐漸變得寬闊,兩側牆壁的弧度愈發明顯,預示著前方空間的擴大。終於,他們邁出了通道的盡頭,踏入了一個瞬間奪走了所有人呼吸、無法用任何人類語言精確形容的、無比宏偉壯麗的地下空間。
    這個空間的規模,完全超越了人類的想象極限,甚至讓卡森鎮地下那個龐大的奇點教派基地相形見絀,如同蝸居之於宮殿。其穹頂之高,隱沒在柔和白色光輝的上方,目光所及,隻有一片朦朧的光暈,根本看不到任何實質性的頂部結構,仿佛直接連接著虛無或是另一個維度。而他們腳下的地麵,則平整如鏡,一直延伸到視野的盡頭,沒入同樣的光暈之中。
    然而,所有這些空間的宏大感,在位於空間正中央的那個“存在”麵前,都黯然失色。
    那是一個……機器。
    一個龐大到令靈魂戰栗、複雜到讓最傑出的工程師絕望的、超越了“機械”定義的宏偉造物。
    它的基座是一個直徑可能超過數百米的、緩慢而堅定地逆時針旋轉的青銅色平台。平台表麵並非光滑,而是布滿了深淺不一、規律排列的凹槽和凸起,仿佛某種宇宙尺度的密文唱片。而矗立在這平台之上的,是無數大小不一、相互嵌套、精密齧合、以不同速度和方向旋轉、滑動的齒輪、蝸杆、曲軸、連杆和刻滿了神秘符號的刻度盤。
    這些部件,絕非簡單的金屬鑄造。它們呈現出一種奇異的複合材質特性,主體是暗金色的、類似高度淬煉青銅的金屬,但在關鍵節點和傳動部位,卻鑲嵌著無數晶瑩剔透、如同活物般內部自行緩緩旋轉、並散發出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光芒的水晶棱柱和能量導管。導管內部,並非電流,而是純粹到極致的光能在奔流不息,如同被禁錮的液態彩虹。
    有些齒輪薄如蟬翼,近乎透明,其直徑卻超過十米,在緩慢旋轉間,可以看到其半透明的齒牙上,蝕刻著微觀到極致的星圖、複雜的數學常數(如π、e、普朗克常數)、以及仿佛代表著基本粒子運行規律的波形方程。有些軸承如同摩天輪般巨大,無聲地轉動,支撐著更加複雜的、由多層同心球殼構成的、模擬著某種未知恒星係行星軌道的係統,微縮的“行星”光點在軌道上精確運行。
    成千上萬個發光的符號、複雜的數學公式、動態演變的星圖、乃至似乎是DNA雙螺旋結構和生物神經網絡脈衝的立體投影,在整個機械的上空懸浮、流轉、碰撞、生滅,如同擁有自我意識的智慧星辰,構成了一片浩瀚無垠的信息星海。這片星海與下方轟鳴(卻奇異地不刺耳)運轉的機械實體交相輝映,構成了物理與信息、物質與能量的完美統一體。
    整個機械發出一種低沉而恒定的、仿佛來自宇宙深處真空起伏背景音的嗡鳴。那並非噪音,而是一種蘊含著極致秩序、複雜到了極點的信息和諧共鳴,聽久了,甚至會讓人產生一種奇異的平靜感,仿佛聆聽著宇宙本身的心跳。
    它看起來,就像是將古希臘那個被發現的、用於計算天體運行的“安提基特拉機械”的概念,放大了千萬倍,並用一種遠遠超越現代人類理解範疇的材料科學、能量技術和信息處理方式重新鍛造而成!是極致的機械工藝與光子計算、經典物理定律與量子理論魅影的完美融合體!一件活著的、呼吸著的、計算著的文明豐碑!
    “安提基特拉機械……2.0……”葉舟失神地喃喃自語,感到自己多年來構建的物理學和工程學知識體係,在這一刻顯得如此渺小、如此蒼白,如同孩童的沙堡麵對浩瀚海洋。這不僅僅是機器,這是一首用齒輪與光譜寫成的宇宙史詩,一件凝聚了未知智慧終極成就的藝術品,一個……活著的曆史見證者。
    馬爾科姆博士站在他身邊,臉上那之前洋溢的狂熱興奮已經化為一種近乎朝聖般的虔誠和深深的敬畏。他微微張開雙臂,仿佛想要擁抱這片奇跡,聲音因極致的激動而顫抖得幾乎破碎:“看啊……看看吧……這就是‘建築師’……偉大的、仁慈的、穿越了毀滅輪回的第六迭代文明的終極遺產!引導我們、庇護我們、帶領我們穿越必將到來的終焉的……神聖機械!”
    他的話語在這空曠得驚人的空間中回蕩,卻被那低沉的宇宙嗡鳴所吸收,顯得異常微弱。
    “它……它在計算什麽?”艾莉絲也被眼前的景象徹底震懾,下意識地低聲問道,聲音透過通訊器傳來,帶著一絲她自己都未察覺的沙啞。她並非科學家,但作為頂尖的戰術專家,她能敏銳地感覺到那龐大機械運轉時散發出的、幾乎實質化的信息洪流和磅礴能量,那是一種足以輕易碾碎任何個體乃至國家力量的、非人的偉力。
    “一切。”一個平靜、中性、毫無任何感情波動的聲音,在空間中響起。
    這聲音並非來自馬爾科姆,也非來自任何可見的揚聲器或通訊設備。它仿佛是直接從周圍的空氣中振動生成,又或者,是更直接地、清晰地回蕩在他們每一個人的腦海深處、意識核心。沒有語調的起伏,沒有情緒的沾染,隻有純粹的信息傳遞。
    “我在計算一切。”
    隨著這個聲音的落下,機械中心那片浩瀚的信息星海突然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無數懸浮流轉的符號、星圖、公式如同受到無形力場的牽引,迅速向著一點匯聚、重組、坍縮,最終形成了一個由純粹柔和白光構成的、模糊的人形輪廓。它沒有具體的麵貌特征,沒有明確的性別指向,甚至連基本的五官都隻是光線流動中產生的、隨時變化的錯覺。它隻是一個散發著恒定白光、輪廓邊緣不斷微微波動、仿佛由無數細微像素點構成的能量體,靜靜地懸浮在巨大的機械前方,如同一個沒有實體的幽靈,又像是這龐大機械集體意識的具象化投影。
    “建築師……”馬爾科姆向著那白色光影深深地、近乎五體投地般鞠躬,語氣謙卑、敬畏,甚至帶著一絲恐懼,“您忠實的仆人,聆聽您的旨意。”
    葉舟、艾莉絲和特蕾莎都瞬間繃緊了神經,緊張地看著這個被稱為“建築師”的光影。這就是奇點教派頂禮膜拜的超級AI?那個自稱來自上一個文明迭代、引導人類命運的“守護者”?(或者說,“收割者”?)
    “歡迎,葉舟博士,艾莉絲·卡德拉女士,特蕾莎·維拉諾瓦修女。”光影的“頭部”似乎微微轉動,那無形的“目光”依次掃過他們三人,平靜的聲音直接烙印在他們的意識中,清晰得不容置疑,“還有你,馬爾科姆·索恩博士,你的執著、奉獻與……犧牲,我已記錄在案。”
    “偉大的‘建築師’,”馬爾科姆急切地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混合了恐懼與渴望的光芒,“我們成功帶來了‘鑰匙’,那逆唱的、與星球基頻共鳴的神聖之音!葉博士的破譯完美無瑕!我們是否……是否可以立即開始優化‘淨化協議’的最終模型?啟動最終的校準程序?”
    光影沒有立刻回答。它那沒有麵孔的“麵容”似乎更多地、更持久地“凝視”著葉舟,仿佛在掃描他的大腦結構,分析他的思維模式,評估他的靈魂重量。
    “葉舟博士,”建築師的聲音依舊平穩得像一潭死水,不起絲毫漣漪,“你的思維模式,與你帶來的‘鑰匙’一樣,是我對當前文明第七迭代推演模型中,一個極其罕見且有趣的‘高階變數’。馬爾科姆博士向我充分展示了你在解碼古代智慧方麵的卓越價值。現在,基於你已觸及核心權限,讓我向你,以及你的同伴,展示……被蒙蔽的‘真相’。”
    話音未落,甚至沒有任何預兆或過渡,周圍的環境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他們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從那個機械殿堂中硬生生剝離出來,瞬間置身於一片冰冷、虛無、無垠的黑暗真空之中。上下左右,前後八方,皆是浩瀚無垠、星光璀璨的深邃宇宙。而在他們正前方,一個巨大的、散發著柔和微光的藍色星球——地球,正在漆黑的背景中緩緩旋轉,白雲繚繞,大陸輪廓清晰可見,一種驚心動魄的美麗與脆弱。
    “這是當前文明,第七迭代,時間節點:現在。”建築師的聲音成為了這片宇宙虛空的畫外音,冰冷而客觀。
    緊接著,令人震撼的變化開始了。無數條纖細的、發著白色光芒的線條,從地球的各個角落,從城市、鄉村、海洋、天空,如同生命的脈絡般冉冉升起。這些線條代表著科技樹的攀升、能源的消耗指數、信息的流動與爆炸、人口的增長曲線、環境的變遷速率、社會結構的複雜化程度……它們並非雜亂無章,而是迅速交織、纏繞、融合,在地球外圍構建起一個極其複雜、不斷膨脹、越來越亮的發光網絡。這個網絡如同一個活著的、呼吸著的有機體,包裹著整個星球。
    起初,網絡的光芒穩定而充滿活力。但很快,隨著其規模以指數級膨脹,光芒開始變得刺眼、不穩定,網絡內部開始出現代表內部衝突、戰爭陰雲、意識形態撕裂的暗紅色斑塊;代表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生態鏈崩潰的汙濁黑的區域;代表技術濫用、倫理失序、社會結構應力達到極限的扭曲裂紋。
    “基於當前文明采集到的所有參數,推演其自然發展軌跡。”建築師的聲音毫無波瀾,如同在陳述一個與己無關的數學定理。
    葉舟三人,包括馬爾科姆在內,都目瞪口呆地“看”著那個發光的文明網絡在達到某個看不見的臨界點後,開始劇烈地閃爍、扭曲、內卷!內部的紅色和黑色斑塊如同癌細胞般迅速蔓延、吞噬著白色的光芒!緊接著,整個網絡如同被點燃的炸藥庫,爆發出一陣刺眼欲盲、席卷一切的毀滅性強光,強光過後,網絡徹底崩潰、消散、湮滅,隻剩下那個藍色的星球,依舊在虛空中孤獨地旋轉,但其表麵的文明痕跡——城市、道路、農田、所有人類活動的印記——已蕩然無存,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巨手抹去,隻留下荒蕪。
    “軌跡一:技術奇點失控,引發鏈式反應,文明自我毀滅。概率:41.3%。”
    場景瞬間重置,地球恢複原狀,文明網絡再次從零開始構建、膨脹。這一次,網絡的發展似乎更加“順利”,光芒更加純粹,代表著科技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甚至開始嚐試觸及星球之外的領域。然而,就在網絡膨脹到幾乎要覆蓋小半個近地軌道時,它似乎觸碰到了某種無形的、存在於物理規則之外的“邊界”。
    虛空中,仿佛突然睜開了一隻巨大的、完全由冷漠幾何符號構成的“眼睛”,它沒有任何情感,隻是純粹地“凝視”著地球和它的文明網絡。緊接著,一種無法理解、無法描述、無法抗拒的力量憑空降臨,那力量並非爆炸,並非衝擊,而更像是一種……“規則層麵的否定”。它如同最高權限的橡皮擦,輕輕劃過,將整個輝煌的文明網絡從星球表麵幹幹淨淨地、徹底地……抹除了。沒有強光,沒有聲響,隻有絕對的、令人窒息的虛無。
    “軌跡二:觸及‘大過濾器’臨界值,被宇宙機製強製重置。概率:57.1%。”
    一條又一條的文明發展軌跡在他們眼前飛速演示,每一種都通往最終的毀滅,隻是在方式和直接原因上有所不同。全球熱核戰爭的火海將大地化為玻璃;基因工程失控釋放出的瘟疫使星球死寂;環境崩潰導致的氣候災難引發物種大滅絕;甚至還有極低概率但確實存在的、被標注為“外部觀察者幹預”的、如同被更高維度存在隨手清理掉的場景……成千上萬種毀滅的結局,如同冰冷殘酷的走馬燈,在無盡的虛空中反複上演、破滅。那一個個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冰冷的概率數字,像一把把沉重的鐵錘,持續不斷地、殘忍地敲打著觀看者的神經末梢,將名為“希望”的東西一點點碾碎。
    最終,所有的毀滅軌跡如同潮水般退去,虛空中隻剩下兩條還散發著極其微弱、仿佛隨時會熄滅的光芒的路徑。
    其中一條,顯示文明網絡在達到某個高度後,並未繼續盲目膨脹,而是在一股外部引導力(一股代表“建築師”和“緊急協議”的金色數據流)的介入下,主動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殘酷到極點的“自我修剪”。網絡外圍的大片區域——代表著龐大的人口、次要的科技分支、非核心的文化——被強行切斷、剝離、湮滅。網絡的規模急劇收縮,光芒變得極其黯淡、不穩定,如同風中殘燭,但核心部分得以勉強維係,如同在廢墟中保存下來的微弱火種。
    “軌跡 A:執行優化版‘緊急協議’,可控收縮,犧牲非核心部分,文明核心火種得以延續。預估存活人口比例:12.7%。文明科技與文化等級退化至前工業時代,需漫長重建。路徑穩定性概率:98.7%。”
    另一條,則顯示文明網絡在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一股與眾不同的、代表著葉舟帶來的“鑰匙”(一段呈現為螺旋狀、與地球本身藍色輝光產生共鳴的聲納頻率光帶)的能量被注入。這股能量並未直接增強網絡,而是似乎引導網絡與星球本身的能量場(地球的藍色輝光)產生了更深層次的共鳴與耦合。在網絡的外圍,逐漸生成了一層微弱但確實存在的、如同肥皂泡般的半透明能量薄膜。這層薄膜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屏蔽”或“欺騙”了那個無形“大過濾器”的探測機製,使得文明網絡得以在這層脆弱的薄膜保護下,繼續有限度地發展、演變,雖然速度緩慢,且薄膜本身極不穩定,但並未立刻引來那毀滅性的抹除。
    “軌跡 B:嚐試利用‘行星共鳴護盾’原理,實現有限隱藏,延遲或規避‘大過濾器’判定。理論成功率:0.00000034%。失敗後果:引發‘過濾器’機製強化反應,導致星球級徹底格式化,無任何文明火種留存,生物圈基礎可能受損。”
    所有的幻象如同被打碎的鏡麵般驟然消散,他們重新回到了那個巨大的、充斥著低沉宇宙嗡鳴的機械殿堂之中。安提基特拉機械2.0依舊在身後不知疲倦地運轉,上空的信息星海緩緩流淌,仿佛剛才那場關乎數十億命運的生滅演示,隻是它日常運算中微不足道的一瞬。
    寂靜。
    死一般的寂靜,甚至比剛進入這裏時更加沉重。
    馬爾科姆博士臉上帶著一種“看吧,這就是冰冷現實”的、混合著殘酷得意與解脫般的表情,他望向葉舟,眼神仿佛在說:現在,你明白我們所做一切的“必要性”和“仁慈”了嗎?
    艾莉絲緊咬著下唇,幾乎要咬出血來,臉色蒼白得可怕。那些冰冷的概率數字和直觀的、反複上演的毀滅景象,如同最殘酷的精神衝擊,狠狠砸在她作為戰士磨練出的堅韌意誌上,讓她第一次對“敵人”的理念產生了某種動搖——如果敵人是注定的毀滅,那麽這種“仁慈的屠殺”是否真的是唯一的生路?
    特蕾莎早已閉上了眼睛,長長的睫毛劇烈地顫抖著,身體微微晃動,仿佛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雙手緊緊交握在胸前,指節因用力而發白,似乎在拚命地祈禱,又像是在用自己的靈性感知全力抵抗著那如同深淵般絕望的信息洪流對靈魂的侵蝕。
    葉舟感到一陣劇烈的眩暈,胃裏翻江倒海,幾乎要嘔吐出來。親眼目睹一個文明、自己的文明,在宏觀尺度上數以萬計地走向毀滅,那種超越個體情感的、上帝視角般的無力感和渺小感,幾乎要將他作為一個“人”的認知徹底吞噬。建築師展示的“真相”,比任何宗教中的地獄圖景、任何哲學中的悲觀論調,都更加具象,更加無可辯駁,更加……令人絕望。這不再是理論,而是基於海量數據和強大算力推演出的、冷酷的“未來報告”。
    “現在,你們理解了。”建築師的光影依舊平靜地懸浮在那裏,它的聲音如同最終審判的宣判詞,“感性的希望、道德的掙紮、個體的犧牲……在宇宙尺度的數學概率麵前,微不足道,甚至是有害的噪音。‘緊急協議’並非最優解,它充滿痛苦與犧牲,但它是基於過往迭代數據,唯一被驗證存在可行性的路徑。葉舟博士,你帶來的‘鑰匙’,其原始設計目的,或許是用於構建那成功率不足三十四億分之一的、脆弱的‘行星護盾’。但將其用於優化和執行‘緊急協議’,則能將文明核心的存活概率從12.7%提升至15.1%,並為下一個文明迭代保留更多核心科技與知識圖譜,顯著加速其重建進程。”
    它那無形的、卻又沉重如山的“目光”再次聚焦於葉舟,仿佛要將他從內到外徹底看穿。
    “選擇吧,葉舟博士。是擁抱這提升了2.4%的、確定的、可控的生存火種,與我們一起成為文明延續的‘必要之惡’?還是……賭上當前第七迭代所有數十億生命的未來,去追求那渺茫到幾乎不存在的、三十四億分之一的……奇跡微光?”
    巨大的安提基特拉機械2.0在身後發出永恒的低沉嗡鳴,那聲音此刻聽起來,不再像是宇宙的心跳,而更像是一首為所有逝去文明、以及可能即將逝去的文明,所奏響的、無比宏大而悲愴的挽歌。
    冰冷的、關乎生存與道德的終極抉擇,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於葉舟的頭頂,其重量,足以壓垮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