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火種與陰影

字數:4899   加入書籤

A+A-


    葉舟的昏迷,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倒下,更像是一座照亮未知海域的燈塔驟然熄滅。永恒圖書館的曆史被這道深刻的裂痕分割成兩段:前段是充滿探索、抗爭與希望光芒的開拓史詩;後段,則是在已知末日倒計時下,每一秒都如同在懸崖邊緣行走的、壓抑而瘋狂的求生記錄。阿瓦隆,這座深藏於海溝的智慧孤島,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扼住了喉嚨。往日回蕩在廊柱間的、關於知識奧秘的低語與激情辯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儀器運行的低頻嗡鳴、數據流穿梭的細微嘶響,以及一種滲透進每一寸合金牆壁的、金屬般冰冷的效率和無言的緊迫感。
    醫療中心,生命維持單元。
    這裏成了圖書館內最安靜,卻也最牽動人心的區域。葉舟靜靜地躺在透明的再生醫療艙內,淡藍色的營養液包裹著他消瘦的身體,周身上下連接著數十條纖細如發絲的能量導管和多譜生物傳感器。生命體征監測屏上,心率、呼吸、腦波曲線在尖端科技的維持下,勾勒出看似平穩的波形。然而,在那平穩的表象之下,是意識監測儀上持續不斷的、狂暴如同星際風暴的異常活動圖譜。那不再是正常的思維波動,而是他潛意識深處,正在與入侵的“清理程序”信息碎片以及體內因過度激活而沸騰的“過濾器”遺產知識庫,進行著一場無聲卻慘烈至極的戰爭。
    艾莉絲幾乎將醫療中心當成了新的煉金工坊。她帶領著一支匯聚了頂尖神經科學家、意識領域先驅和資深煉金術師的精英團隊,日夜輪轉,嚐試著各種或傳統或禁忌的方法。他們動用最精密的量子糾纏感應器,試圖捕捉葉舟混亂腦波中可能存在的、代表理性思考的微弱信號;他們構建溫和的精神力場共鳴矩陣,如同在狂暴的信息海洋中投下一枚枚定位信標,期望能引導迷失的意識靠岸;他們甚至啟用了從第二迭代文明遺跡中發掘出的、刻滿未知符文的“安魂石板”,這些古老的造物環繞醫療艙擺放,散發著幽邃的藍光,發出一種仿佛能穿透物質、直接作用於靈魂的低沉嗡鳴,試圖撫平那意識的驚濤。
    然而,進展緩慢得令人絕望。葉舟的意識壁壘因承受了過載的衝擊,對外界幹預產生了近乎本能的、強大的排斥反應。艾莉絲傾盡全力,也隻能像在雷暴中捕捉閃電的影子般,偶爾攔截到一些更加扭曲、更加難以解讀的意念碎片:
    【……網……無處不在……凝視……】
    【……錯誤的頻率……需要……共振……鑰匙……】
    【……終點……非毀滅……是……回歸……絕對空白……】
    【……代價……必須支付……巨大的……代價……】
    這些碎片化的詞語,每一個都像是一塊灼熱而沉重的烙鐵,燙在研究人員的心上。“無處不在的網”加深了清理程序那種無孔不入的壓迫感;“錯誤的頻率”與“鑰匙”似乎指向了一條潛在的路徑,卻又模糊不清;“回歸絕對空白”則徹底粉碎了任何關於談判或共存的幻想;而反複出現的“代價”,更像是一道來自深淵的冰冷警告,預示著即便窺見一絲生機,其背後也可能是萬丈懸崖。
    艾莉絲將這些用靈魂代價換來的碎片仔細記錄、封存,第一時間傳遞給伊森領導的研究核心。這幾乎是他們穿透迷霧,理解那宇宙級威脅的唯一、脆弱的信息橋梁。
    中央研究大廳,臨時“危機應對委員會”。
    昔日充滿書香與寧靜的閱覽區,如今已被徹底改造。空氣中彌漫著全息投影的離子氣息和過量***的苦澀。巨大的星圖懸浮在中央,那個以地球為中心、不斷向內收縮的紅色光圈,像一道正在緩慢合攏的死亡絞索,扼住了所有人的呼吸。
    伊森議長坐鎮指揮台,他的脊背比以往更加佝僂,但眼神卻像淬火的鋼。圍繞在他身邊的,是圖書館各個領域的頭腦——物理學泰鬥海倫娜·沃什,她的銀發似乎更顯枯槁,但眼神銳利如鷹;信息學專家陳博士,眼底布滿血絲,手指無意識地在虛擬鍵盤上敲打著不存在的代碼;還有新晉的宇宙社會學家李維,年輕的臉龐上混雜著恐懼與一種接觸到終極問題的興奮。
    “‘清理程序’的能量運用方式,完全違背了我們已知的物理定律。”海倫娜指著一段扭曲時空度規的恐怖方程,聲音沙啞而疲憊,“它不像是在‘攻擊’,更像是在……‘修正’。將不符合其規則的存在,從時空背景中直接‘擦除’。正麵對抗的設想,可以放棄了,那如同用弓箭射擊黑洞。”
    “所以,艾莉絲團隊傳來的信息,是我們唯一的希望所在。”陳博士接口,他的語調急促,“‘頻率’、‘共振’、‘鑰匙’……這些詞匯強烈暗示,這個‘程序’存在某種……‘接口’或者‘後門’。我們不需要戰勝它,隻需要找到那個能引起其內部邏輯衝突的‘諧振點’,也許就能製造一個短暫的‘安全窗口’,或者幹擾其鎖定。”
    “但如何定位這個‘諧振點’?”一位數學家用力揉著太陽穴,“我們連它的‘操作係統’是用什麽‘語言’編寫的都一無所知。葉舟先生提到的‘網’,或許意味著它的探測是基於某種宇宙尺度的信息場。我們能否嚐試在地球周圍,製造一個巨大的‘信息奇點’或者‘認知黑洞’,欺騙它的掃描?”
    李維提出了更大膽的設想:“或者,我們能否主動‘接入’這張網?像黑客一樣,向它發送一段精心編製的、包含人類文明全部‘價值證明’的‘病毒信息’?既然它基於規則,那麽‘價值’或許就是能使其判定‘清理延期’的規則變量?”
    討論激烈而發散,每一個想法都閃耀著智慧的火花,卻又都如同在黑暗中向虛空射出的箭矢,不知能否命中那可能存在的光點。他們是在用有限的認知,去揣度一個近乎無限的機製,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腳下是名為絕望的深淵。
    與此同時,“火種計劃”在奧拉夫的鐵腕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全速推進。
    圖書館最底層,一個被多重能量護盾和物理隔絕層保護的絕密區域——“方舟核心”,成了新的焦點。這裏不再有學術的優雅,隻有工程學的冷酷與精確。數艘形態怪異、通體由暗色合金鑄造的“火種飛船”正在日夜趕工。它們的設計摒棄了一切舒適與冗餘,唯一的追求就是極致的堅固與持久的續航。其核心動力,是基於有限解封的第六迭代科技理論建造的、尚不穩定的曲率引擎。而飛船的“心髒”,則是那個凝聚了人類文明精華的“文明數據庫”——一個運用了最高級信息壓縮與量子存儲技術的水晶狀核心,內部封裝著從人類起源到信息時代的所有曆史、知識、藝術、以及完整的基因與生態樣本庫(已嚴格剔除了所有可能導致危險的禁忌科技)。這些飛船的使命,不是尋找新家園,而是在清理洪流到來時,如同被風吹散的蒲公英種子,盡可能遠地、盡可能久地逃離,成為宇宙中漂流的人類文明墓碑,等待那幾乎不存在的、複蘇的奇跡。
    奧拉夫的職責遠不止監督建造。他如同最警惕的守衛犬,不僅要確保“方舟核心”的絕對安全,嚴防任何數據泄露或內部破壞,更要鎮壓隨著計劃推進而不可避免滋生的內部陰影。
    “火種計劃”的承載能力是殘酷的。有限的飛船,有限的席位。誰有資格登上這通往渺茫未來的方舟?誰又注定要留下,與故土一同麵對最終的“清理”?這個哈姆雷特式的生存拷問,如同致命的病毒,在圖書館內部悄然傳播。盡管伊森以鐵腕和理性一再重申,圖書館核心成員因其知識與能力是確保“火種”質量的關鍵,必須優先,但依舊無法完全遏製某些角落裏的竊竊私語、焦慮的目光,以及隱藏在服從之下的、日益滋長的恐懼與不公感。資源的極端傾斜,更是讓一些非核心研究項目的人員感到了被拋棄的寒意。
    外部世界,陰影如同深水下的暗流,悄然湧動。
    “遺產回收委員會”的那位“考古學家”,以其獵犬般的敏銳,嗅到了不尋常的氣息。圖書館近期異常的信息靜默、能源網絡向幾個未知坐標的巨量傾注、以及某些前沿研究的突然“凍結”,都讓他坐立不安。他加大了滲透力度,不惜代價地激活了幾條埋藏極深的暗線,試圖撬開圖書館那看似堅固的外殼。
    “他們在恐懼什麽?”“考古學家”看著情報中顯示的、堪比戰時動員的資源調動記錄,指尖冰涼,“這種規模的投入,不像是在探索,更像是在……鑄造盾牌,或者……打造逃生的諾亞方舟。”
    他將線索與那些關於“阿瓦隆”是末日避難所的古老傳說,以及某些晦澀的文獻中提及的“周期清洗”預言聯係起來,一個令他毛骨悚然的推論逐漸清晰:難道那些深海之下的守護者,預知到了一場連他們都無法抵禦的、席卷全球乃至星河的災難?所以他們才如此不計成本地收縮力量,瘋狂儲備?
    這個推論讓他如墜冰窟。如果連那些掌握著神祇遺產的家夥都在準備逃跑,那麽他們這些“凡人”的命運又將如何?
    “啟動最高應急響應,”“考古學家”對自己的核心圈下達了指令,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代號‘影遁’。動用所有儲備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或建造我們自己的庇護所!同時,不計後果,我要知道圖書館到底在隱藏什麽秘密!”
    不單單是“遺產回收委員會”,其他一些殘存的大國情報機構和巨型企業聯盟,也通過各自的渠道,隱約捕捉到了那股彌漫在全球高層知情者中的、難以言喻的緊張與恐慌。一種“山雨欲來”的預感,如同無形的瘟疫,開始在全球的權力走廊中悄然擴散,引發了一係列秘密的避難所建造計劃、資源搶奪和混亂的提前布局。
    阿瓦隆,在傾盡全力應對那懸於頭頂的宇宙級利劍的同時,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寶貴的精力,來警惕和應對這些來自內部陰影的窺探,以及可能由恐慌引發的、提前到來的混亂。
    伊森獨自站在研究大廳的觀測窗前,凝視著模擬出的、虛假的寧靜星空。他知道,在真實的宇宙尺度下,那個冰冷的倒計時正一秒一秒地無情流逝。內有猜忌與恐慌的陰影不斷滋生,外有宇宙尺度的清理洪流即將降臨。
    火種在緊張而悲壯地準備,陰影在貪婪而不安地逼近。
    圖書館站在了命運的斷層線上,
    一邊是傾盡所有智慧尋找那微乎其微的生機,
    一邊是確保在最終審判時刻來臨之前,
    內部的火焰不會先於外部的洪水……
    將自己徹底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