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玄宗什麽玩意?

字數:5068   加入書籤

A+A-


    李世民的目光穿透帷幔,落在龍榻上,上麵躺著一位垂垂老矣的婦人。
    旁白聲響起。
    【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聯合禁軍將領敬暉、桓彥範、袁恕己,暗中串聯太子李顯、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密謀誅殺二張,逼迫女皇退位,複辟李唐神器。】
    李世民聞言一怔。
    大唐要複辟了?
    麵前場景驟然切換。
    洛陽城內寒風凜冽。
    紫微城玄武門外,一片死寂。
    張柬之與崔玄暐立於軍前。
    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手按刀柄,沉聲問道:“張相,我等今日所為,究竟為何?”
    張柬之冷冷道:“誅奸佞,清君側,複我李唐社稷!大將軍世代受李唐厚恩,今日報國,正在此時!”
    他掏出太子李顯的手諭。
    李多祚目光掃過手諭,拔刀指天:“為李唐社稷,誅殺逆賊!眾將士,隨我進宮!”
    畫麵漸漸轉至殿內。
    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五位核心人物,身披鎧甲,渾身浴血,按劍大步走到龍榻之前。
    他們身後是肅殺的甲士和麵色複雜的太子李顯。
    張柬之代表眾人,對著病榻上的女皇,深深一揖。
    “陛下!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臣等奉太子之命,已將二逆賊誅殺!恐有漏網驚動聖駕,臣等不敢不來宿衛!”
    武則天渾濁的眼睛死死地盯著眼前這些她一手提拔的臣子,瞥了一眼人群後麵的李顯,沒有說話。
    桓彥範上前一步,拱手道。
    “太子殿下仁孝,天下歸心!願陛下順天應人,傳位於太子,以上合天心,下符民望!”
    武則天沉默良久,才從幹裂的嘴唇裏擠出幾個字。
    “朕自當順應天意,傳位於太子。”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則天正式下詔,命太子李顯監國。】
    【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傳位於太子李顯。】
    【正月二十五日,李顯正式於通天宮複位,恢複大唐國號,沿用神龍年號。】
    【二月初四,李顯複國號為唐,社稷、宗廟、陵寢、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恢複永淳以前舊製。武周王朝,曆時十五年,至此終結。史稱“神龍政變”。】
    畫麵漸漸凝滯。
    李世民深深的吸了口氣,略微有些感慨。
    他李唐皇室果然是福澤綿長,居然複辟了。
    【叮!檢測到李世民心態波動較大,獲得紫色寶箱*1】
    不過李世民心裏還是微微有些複雜。
    這幫人搞政變,為毛又要從玄武門?
    話說,這女帝都把都城換成洛陽了,為毛還要設置一個玄武門?
    老子的玄武門魔咒是下不去了?
    李世民心裏嘀咕,又忽然有些好奇起唐複辟之後,會是什麽模樣?
    那安史之亂,到底亂成什麽地步,才能讓強盛的大唐被吐蕃趁虛而入到這般地步?
    他心裏閃過這個念頭,旋即便見到麵前畫麵漸漸閃爍。
    【神龍政變後,唐中宗李顯複位。然其懦弱,皇後韋氏及女兒安樂公主野心勃勃,欲效仿武則天。景龍四年,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殺中宗,立幼子李重茂為帝,臨朝攝政,意圖專權。】
    【叮!檢測到李世民心態劇烈波動,獲得紫色寶箱*1】
    李世民看得眉頭緊鎖,怒火中燒:“牝雞司晨,禍亂朝綱!剛複國便又生此等亂象!”
    他想起武氏代唐的教訓,氣的腦袋嗡嗡作響。
    媽的。
    歸根究底,還是要怪雉奴這逆子,要不是有“武氏代唐”這個案例,後麵的女子能效仿?
    何況,李顯這一脈也是雉奴那逆子的不孝子。
    都是一籮筐的窩囊廢!
    李世民心裏嘀咕,麵前畫麵再轉。
    【臨淄王李隆基,相王李旦第三子,英武果斷,暗中聯合太平公主及禁軍將領。唐隆元年六月,李隆基率萬騎禁軍發動兵變,自玄武門殺入宮中!】
    畫麵瞬間切換。
    宮城之內。
    李隆基身先士卒,指揮若定,迅速剿滅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
    政變成功。
    旁白聲再度響起。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擁立其父相王李旦複位,是為唐睿宗。李隆基因功封太子。】
    李世民看著李隆基矯健的身影和指揮若定的氣度,眼神一亮:“此子英果類朕!”
    他下意識了忽略了“玄武門”三個字。
    媽的,玄武門繼承法也算是祖宗法度了。
    後輩小子一個接一個的學。
    畫麵快速流轉。
    【延和元年,睿宗李旦禪位於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然太平公主依仗太上皇之勢,廣樹朋黨,七位宰相有其五,掌握禁軍,意圖廢立。李隆基登基後,帝權與姑權之爭日趨激烈。】
    【先天二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先發製人!親率心腹將領及忠於皇帝的禁軍,以雷霆萬鈞之勢,突襲太平公主黨羽,盡誅其核心骨幹。太平公主聞訊逃入山寺,三日後被賜死家中。太上皇李旦聞變,下詔宣布軍政大事皆由皇帝處分。自此,李隆基真正掌握至高權力。】
    畫麵定格在李隆基立於大明宮含元殿前。
    李世民看到這裏,撫掌讚歎:“好!亂世用重典,當斷則斷!此子確有人君之威!大唐中興之望,在此一舉!”
    【鏟除太平公主勢力後,唐玄宗李隆基改元開元,寓意開辟新紀元。】
    【李隆基虛懷納諫,廣開言路,知人善任,先後擢拔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一代賢相。大力整飭吏治,嚴懲貪瀆,裁汰冗員冗官,澄清選官製度,使朝廷中樞煥然一新,政令通達。】
    【其改革兵製,完善府兵,廣設節度使以鞏固邊防。北滅後突厥,西平突騎施,東撫契奚,南定六詔。大唐鐵騎縱橫萬裏,疆域東抵朝鮮半島,西逾蔥嶺直達中亞河中,南包安南,北括大漠,幅員之廣,亙古未有。安西、北庭都護府威震西域,安東都護府屏藩遼東,安南都護府撫定嶺南,帝國版圖於開元年間臻於鼎盛。】
    【玄宗抑製奢靡,躬行節儉,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鼓勵農桑,興修水利,推廣先進農具與耕作之法。開元天寶年間,天下倉廩充實,太倉、含嘉倉等國家糧庫“積粟如山,不可勝計”。物價平穩,鬥米僅值三五錢,“行千裏不持尺兵”,經濟之繁榮,民生之富庶,冠絕當世。】
    【憑借強大的國力與開放的氣度,長安、洛陽成為舉世矚目的國際都會。波斯、大食、天竺、拂菻、新羅、日本、吐蕃等七十餘國遣使入貢,商旅駝隊絡繹於絲綢之路。四夷賓服,海內承平,大唐天可汗的威儀遠播寰宇,帝國聲威如日中天。】
    【唐玄宗李隆基將大唐帶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史稱開元盛世】
    李世民心裏老懷大慰。
    這個叫李隆基的小子,讓大唐再次偉大。
    不錯,不錯。
    大唐在其手裏,儼然已經到了巔峰!
    這不對啊,大唐如此強盛,怎麽也能敗個幾百年,“安史之亂”又是什麽情況?
    李世民愉悅的心情漸漸冷靜下來,越發覺得撲朔迷離。
    按照大唐帝國的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太大的亂子,吐蕃這樣的邊陲國,有膽子打到長安?
    或者說安史之亂是爆發在李隆基上百年後?
    可若是這李隆基與安史之亂沒關係的話,聖祖老子為何要給他看這段曆史?
    李世民一時間有些茫然。
    忽然,他一個激靈,這才想起來了一個他剛剛忽略的點。
    “玄宗?”
    “這麽好的政績,為何是玄宗?”
    “高宗被雉奴那逆子拿了,這李隆基小子最差也能得一個明宗,如此大的政績,拿個聖祖、睿祖也不是不可能。”
    “玄宗什麽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