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裏尋種
字數:5312 加入書籤
“到時候,一畝地收兩千斤,三十畝地就是六萬斤。”
“六萬斤糧食,夠我們吃一年,剩下的還能拿去賣。”
“有了錢,我們就能擴充鄉團,造更好的武器,把悅來樓開到縣城,開到京城去。”
“到了那時候,誰還敢欺負我們下溪村的人?”
劉啟描繪的這幅景象,太過誘人。
所有人的呼吸都重了。
他們仿佛已經看到了堆成山的糧食,看到了下溪村翻身做主的那天。
那種世世代代被人踩在腳下的命運,似乎真的有了改變的可能。
“我不是逼你們。”
劉啟的語氣緩和了。
“我隻是把兩條路,擺在你們麵前。”
“一條,是繼續過以前的日子,安穩,但永遠沒出頭之日。”
“另一條,是跟我賭一把,可能會輸,但隻要贏了,我們贏得的就是未來。”
“我把選擇權,交到你們手上。”
“願意信我的,明天來我這報名,領一半價格的種子。”
“不願意的,我也不勉強,你們可以繼續種高粱粟米。”
說完,劉啟就不再說話,靜靜地看著他們。
田埂上一片沉默。
所有人的心裏,都在打架。
恐懼和希望,在他們腦子裏來回拉扯。
過了許久,秦伯年第一個站了出來。
“當家的,我信你。”
他的聲音不大,但很堅定。
“我這把老骨頭,活了大半輩子,從沒像現在這樣,覺得日子有盼頭。”
“這條命,早就該埋土裏了,能跟著你拚一次,值了。”
“我家那二畝地,全都種你說的那個什麽土豆。”
秦伯年的表態,像是在湖裏投下了一塊石頭。
“我也幹。”
趙虎第二個站了出來。
“劉啟哥你說怎麽幹,我就怎麽幹,就算種出來的是石頭,我也認。”
有了這兩個人帶頭,村民們心裏的天平,開始迅速傾斜。
“當家的,算我一個。”
“我也種,大不了一死,反正爛命一條。”
“對,跟著當家的大口吃肉,死也值了。”
“我家的地也全種新的。”
一時間,所有人都激動起來。
之前所有的擔憂,都被劉啟描繪的未來和破釜沉舟的決心,徹底衝散了。
劉啟看著眼前這一張張臉,心裏終於鬆了口氣。
說服了村民,接下來就是種子的問題。
現在,紅薯和土豆算稀罕東西。
這種高產作物,要過些年後才會大麵積出現在這裏。
在這個虛構的年代,要找齊它們,其實挺難。
劉啟讓大家先回去了,自己回了客棧的房間。
他仔細想了想前世關於作物的老底子。
紅薯,大概率最先是南方的商人從海上帶進內地。
土豆,多半是從西域那邊沿著絲綢之路傳進來的。
小麥現在雖然已有,但普遍還是些老品種,產量一般。
高產的冬小麥、春小麥,也得去北邊或者西域才能找到。
這事隻能讓人離開平陽鎮,到大地方碰碰運氣。
麻煩是少不了,耽擱點功夫,成不成也很難說。
但劉啟別無選擇。
翌日,他把秦伯年、趙虎、劉寬頭,還有剛歸順的李鬼叫到屋裏。
“找種子的事情不能再拖。”
“我想分三路行動。”
劉啟指著地圖,劃出三個方向。
“一隊,秦叔你帶隊,帶上張鐵山和幾個可靠的老人,去南邊泉州港。”
“泉州港現在最大,人多,南邊商戶聚集,紅薯在那裏最有可能找到。”
“外麵就說悅來樓買香料,千萬別露出真正的目的。”
秦伯年沒多說,心裏已經清楚這件差事的重要性。
“二隊,李鬼你帶隊。”
劉啟話音一落,屋裏氣氛一頓。
李鬼愣了,他沒想到劉啟會把這麽重的事交給自己。
“你以前在外麵混過,路比較熟,也見過世麵。”
“叫上幾個人,往西北沙州走。”
“沙州是絲綢之路的要地,東西方的商隊都到那兒匯集。”
“土豆、小麥的種子可能就在那裏。”
“這地方遠,路上還亂,自己小心。”
李鬼心裏一下子有些激動。
劉啟這是頭一次把重要的事全權交給他,也代表著他已經成了主心骨。
“村長,放心,這趟我就算拚上命,也一定把種子帶回來。”
他說這話的時候,聲音低但很堅定。
“我不要你的命,我要你把種子,安全帶回來。”
劉啟看著他,語氣很平。
“三路,由趙虎和劉寬頭你們兩個,留在平陽鎮。”
“你們的任務,是利用鎮上的人脈,打聽所有跟新奇作物有關的消息。”
“不管是哪個行商,哪個地主家,隻要傳出有沒見過的莊稼,你們就想辦法去看看。”
“有時候,機會就在眼皮子底下。”
三路人馬,分工明確。
一個南下,一個西走,一個留在中原,把人手往三處分開,這是一張撒向四方的大網。
劉啟用手頭能動用的一切,就為多爭一線希望。
“錢的事你們不用管。”
劉啟掏出三張銀票,每張五百兩。
“路上別節省,遇到合適的機會趕緊下手,種買得著就算價再高也要拿下。”
“我們時間緊,務必在開春前把種送回來。”
銀票放在桌麵,大家都明白這基本上是他全部身家。
等安排妥當以後,秦伯年和李鬼立馬開始準備。
他們叫上幾個可靠的兄弟,簡單收拾了一下,換好便衣,第二天一早悄悄出了村。
趙虎遠遠看著他們,心裏有些說不出的滋味。
“劉啟哥,怎麽沒讓我去?”
“我也想出去看看,這裏呆著太單調了。”
劉啟拍了拍他肩膀。
“你的事和他們都不一樣。”
“這兒是我們的根,鄉團訓練要人管,酒樓生意你得盯著,王景那邊也離不開你。”
“你就是定心丸。你要走了,放誰我也不放心。”
劉啟這麽一說,趙虎心裏的那些不暢,也跟著散了。
他明白劉啟的話確實沒錯。
大本營必須守住,這比什麽都緊要。
轉眼日子一天天過去。
秦伯年走了之後,鄉團的訓練就由趙虎和張鐵山接手。
他們按著秦伯年留下的方法,把新兵每天練到筋疲力盡。
酒樓生意還是跟原來一樣火。
換著花樣的特價菜,還有會員卡,那一套讓悅來樓在鎮裏生意一直不落下風。
劉啟每月準時把三成利潤送去王景那邊。
王景收了錢,也就默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基本不來找麻煩。
眼下表麵看著生意順順利利。
但劉啟心裏的壓力卻一天重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