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實戰演練
字數:4794 加入書籤
所有人都被他這個瘋狂的計劃給震懵了。
三個月,徹底解決黃河水患?
這怎麽可能,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要知道黃河水患是困擾了中原王朝幾千年的頑疾。
曆朝曆代不知道有多少英雄豪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這個年輕的皇帝竟然想用三個月的時間,來完成一個前人幾千年都沒完成的壯舉。
他不是瘋了,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狂人。
然而沒有人敢質疑。
因為他們從那個男人的眼睛裏,看到了一種不容置疑的自信和決絕。
他們有種預感,這個男人或許真的能創造奇跡。
“臣等,遵旨。”
所有人,包括那個已經麵如死灰的陳平在內,全都齊刷刷地跪倒在地。
從這一刻起,他們心中最後的一絲僥幸和幻想被徹底地碾成了粉末。
他們終於明白自己效忠的是一個什麽樣的君主。
那是一個敢與天爭鋒,敢與神為敵的蓋世雄主。
而他們能做的隻有無條件地服從。
或者被這輛已經開足馬力的帝國戰車碾得粉身碎骨。
皇家內閣大學,一間寬敞明亮的教室裏。
劉啟正站在講台之上滔滔不絕地,向底下上百名年輕的學生傳授著他腦子裏那些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知識。
“所謂格物,就是研究萬事萬物的規律。”
“大到天體運行小到分子原子,所有的一切都有它自己的規律可循。”
“隻要我們掌握了這些規律,我們就能利用它們改造它們,讓它們為我們服務。”
“就比如這次黃河水患,在你們看來是天災是神罰。”
“但我看來,這種情況其實也就像是一道流體力學題目罷了。”
他的手指夾住粉筆,隨手在背後的黑板上勾勾畫畫。
三兩下就填滿了密密麻麻的符號與曲線。
教室裏那幫學生早已經聽入了迷,神情專注仿佛恨不能鑽到那張黑板裏麵去。
有些人眼裏始終閃爍著求知的光亮,仿佛在默默呼喚著一片未來能照進自己的天。
他們不說話,卻像幾塊長期幹裂的海綿遇到了水。
不停地吸收從劉啟嘴裏蹦出來的那些新東西。
原來此前都沒人覺得,世上的許多事情還能被解釋成這個樣子。
比如打雷下雨,原本以為歸結成神靈作祟。
不過其實是空氣裏的水汽上升後結成雲,可以匯成一陣暴雨落下。
關於人生病的原因,母親們一直說是嚇著了。
誰想到真正的元凶其實是那些看不見的小蟲和病毒。
治國方略,不一定離不開那些經書裏的仁義道德。
或許還能靠冷冰冰的數字、實打實的算計和架構條條框框說了算。
有那麽一瞬,他們仿佛一下子得到鑰匙,原來身邊的世界可以開啟一道新門。
望進去,是個前所未有、生機蓬勃到讓人充滿憧憬的新世界。
可這個道理的“魔力”他自己清楚,教室裏並非所有坐著的人都能消化。
偏生角落裏還坐著個人,眉眼挺拔但額頭始終微皺,隔著距離都能感到他的抗拒。
這位名叫張居正,比起身旁同學少了幾分渴望。
多了滿腹困惑,家世倒也是讀書傳世的門第。
聽說家中祖上竟然做過好幾任儒家大師。
他本人也從小泡在詩書禮儀之中,縱使如今家風有變,這種教養倒還未改。
所以這會兒,他隻覺得劉啟講的那些。
總歸還是似是而非的玩意,頂多算點蠅頭小技,做不得大用。
原本對這裏的理念,他其實並不怎麽認同。
今日出現也不是想另有所學,單純隻是為了別的緣由罷了。
而是因為他想親眼看看這個把天下讀書人都得罪光了的皇帝,到底想幹什麽。
他想找到這個皇帝的弱點,然後用他最擅長的聖人之道來擊敗他,來糾正這個已經走上邪路的帝國。
就在這時,劉啟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張居正,你好像有話想說?”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都集中到了張居正的身上。
張居正深吸一口氣,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他先是對著劉啟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禮。
然後不卑不亢地開口。
“學生不敢,學生隻是對陛下剛才所講的有些許疑惑。”
“哦?說來聽聽。”
劉啟的臉上露出了感興趣的表情。
他早就注意到這個年輕人了。
在他的身上,劉啟看到了一種與其他人格格不入的傲氣。
他知道這個人才是這間教室裏最難被馴服的一匹野馬。
“陛下剛才說,治理國家靠的是數學和經濟學。”
“學生愚鈍,實在想不明白這兩樣東西跟治國安邦到底有什麽關係。”
“難道說隻要我們算數算得好就能讓百姓安居樂業?”
“隻要我們把賬目做得漂亮就能讓國家長治久安?”
“那我們儒家傳承了千年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又算什麽?”
“難道都比不上陛下您黑板上這些冷冰冰的數字嗎?”
張居正的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擲地有聲。
教室裏頓時響起了一陣竊竊私語。
不少同樣出身於讀書人家庭的學生都露出了讚同的神色。
他們雖然被皇帝的新思想所吸引,但他們骨子裏還是無法完全拋棄從小就根植於心中的儒家思想。
在他們看來張居正問出了一個他們一直想問卻又不敢問的問題。
劉啟看著他,臉上的笑容漸漸變得意味深長。
“問得好,這個問題問到了點子上。”
“看來光是在這裏給你們講理論是無法真正說服你們了。”
他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幾個大字。
“黃河賑災,實戰演練。”
然後,他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張居正。
“朕現在就給你們一個機會。”
“讓你們用你們自己的方法來解決一個朕剛剛遇到的難題。”
“朕已經下令要征發三十萬民夫去修築黃河大堤。”
“現在,朕把這三十萬民夫交給你們。”
“朕給你們三個月的時間,一百萬兩白銀的預算。”
“朕不管你們用什麽方法,儒家的也好,法家的也罷。”
“隻要你們能在這三個月裏把這三十萬民夫管理好,讓他們安安分分地把大堤給朕修完。”
“那就算你們贏。”
“到時候朕可以收回之前的話,承認你們儒家的那一套確實有用。”
“但如果你們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