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三千萬兩引出的血案

字數:5222   加入書籤

A+A-


    而那些原本還在觀望的地方勢力,看到江南的下場,全都老實了。
    他們知道,跟劉啟作對,就是自尋死路。
    還不如順從,說不定還能保住一些東西。
    就這樣,劉啟用鐵血手段,徹底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反對的聲音,暫時消失了。
    但劉啟知道,這隻是表麵的平靜,暗地裏,肯定還有人在搞事情。
    果然,沒過多久又出事了,這次不是叛亂,而是更陰險的手段。
    “陛下,國庫的賬目出問題了。”
    新任的戶部侍郎李明急匆匆地跑來報告。
    “有人在賬目上動了手腳,至少有三千萬兩銀子不知去向。”
    三千萬兩,這可不是小數目。
    相當於國庫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查,給朕查清楚。”劉啟的臉色很難看。
    他剛剛清理了一批貪官,沒想到這麽快又有人敢伸手。
    李明帶人查了三天三夜,終於查出了眉目。
    原來,是戶部的幾個老吏,聯合京城的幾家大錢莊,做了假賬。
    他們把國庫的銀子,以各種名目轉移出去,然後放貸收利息。
    利息他們分,本金虧了算國家的。
    這種手法很隱蔽,如果不是李明認真,很可能就被糊弄過去了。
    “人呢?”
    “都抓起來了,一共涉及三十七人。”
    “好,公開審判,讓所有人都看看,貪汙的下場。”
    三天後,京城菜市口,三十七個貪官被押上了斷頭台。
    圍觀的百姓人山人海,都想看看這些蛀蟲的下場。
    劊子手手起刀落,三十七顆人頭滾落在地。
    鮮血染紅了地麵,也震懾了那些還想伸手的人。
    但劉啟知道,光靠殺是殺不完的,必須從製度上解決問題。
    “李明,從今以後,所有的財政收支,都要公開透明。”
    “每一筆錢從哪來,到哪去,都要記錄清楚,定期向社會公布。”
    “還有,成立審計部門,專門負責查賬。”
    “任何部門,任何人,都要接受審計。”
    “包括朕在內。”這話讓李明很驚訝。
    連攝政王的賬都要查?
    “陛下,這,這不太合適吧。”
    “有什麽不合適的,朕說了,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朕如果貪汙,一樣要受處罰。”
    “這樣才能讓百姓相信,新政是真的,不是換湯不換藥。”
    李明被劉啟的魄力折服了。
    一個最高統治者,願意把自己也納入監督體係。
    這在曆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
    “臣明白了,臣這就去辦。”
    就在劉啟忙著整頓內政的時候,外麵又傳來了消息。
    “陛下,北方急報,蒙古各部聯合起來,集結了三十萬騎兵,準備南下。”
    三十萬騎兵,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如果真的打過來,北方邊境肯定守不住。
    “他們想幹什麽?”
    “他們說,大晉內亂,正是南下搶掠的好時機。”
    “還說,如果陛下願意,可以和談,但要割讓河套地區,每年進貢白銀五百萬兩。”
    “豈有此理。”
    劉啟拍案而起,這些蒙古人,真是給臉不要臉。
    看大晉內部有點亂,就想趁火打劫。
    “傳令**,率領北方軍團,給朕把這些蒙古人打回老家去。”
    “記住,朕不要和談,朕要他們徹底臣服。”
    “是。”**接到命令,立刻率領十萬新軍北上。
    同時,劉啟又調集了大量的新式武器。
    加農炮,加特林機槍,甚至還有幾架原始的熱氣球,用來偵查。
    有了這些裝備,對付蒙古騎兵,就像大人打小孩。
    果然,戰鬥打響後,完全是一邊倒。
    蒙古騎兵引以為傲的衝鋒,在機槍麵前,就是送死。
    成片成片的騎兵倒在衝鋒的路上,連新軍的陣地都沒摸到。
    而新軍的炮兵,可以在十裏之外,就把蒙古人的營地炸上天。
    熱氣球在天上偵查,蒙古人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新軍的眼睛。
    新軍的騎兵雖然不多,但裝備精良,機動性強。
    追著蒙古人的屁股打,打得他們哭爹喊娘。
    不到一個月,三十萬蒙古騎兵,被打得隻剩下不到五萬。
    其餘的不是死了,就是投降了。
    蒙古各部的首領,全部被活捉,他們跪在**麵前,磕頭如搗蒜。
    “將軍饒命,我們再也不敢了。”
    “我們願意臣服,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冷笑一聲,“晚了,陛下說了,不接受你們的臣服。”
    “你們的草原,從今以後,就是大晉的領土。”
    “你們的部落,全部解散,編入戶籍,成為大晉的子民。”
    “願意放牧的,繼續放牧,但要向朝廷交稅,願意種地的,朝廷分給土地。”
    “孩子必須上學,學習、漢語和新學。”
    “十年之後,你們就會忘記自己曾經是蒙古人。”
    “你們的後代,會以身為大晉人而自豪。”
    這不是征服,這是同化。
    徹底消滅一個民族的文化和認同,讓他們變成漢人。
    蒙古首領們聽到這話,比死了還難受。
    但他們沒有選擇,不接受,就是死。
    就這樣,困擾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北方遊牧民族問題,被劉啟徹底解決了。
    草原成了大晉的牧場,蒙古人成了大晉的牧民。
    消息傳回京城,朝野再次震動。
    劉啟的手段,一次比一次狠。
    對內,他清洗貪官,打擊士紳,對外,他吞並蒙古,征服四方。
    短短幾個月,大晉的版圖擴大了一倍。
    國庫雖然因為戰爭有所消耗,但抄家和征服帶來的財富,遠遠超過了消耗。
    現在的大晉,比任何時候都要富有,都要強大。
    而這一切,都是那個年輕的攝政王帶來的。
    漸漸地,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少,不是他們不想反對,而是不敢。
    劉啟的新軍,劉啟的政策,劉啟的手段,都讓他們感到恐懼。
    這個人,簡直就是個怪物,他好像什麽都懂,什麽都會。
    治國,他有新政,打仗,他有新軍,搞經濟,他有新學。
    甚至連教育,法律,他都有一套完整的體係。
    最可怕的是,這些東西都很有效。
    百姓的生活確實變好了,國家確實變強了。
    在事實麵前,所有的反對都顯得蒼白無力。
    就在大家都以為劉啟會就此罷手的時候,他又搞出了新花樣。
    “朕決定,舉辦一屆大晉科技博覽會。”
    “邀請全世界的科學家,發明家,來大晉展示他們的成果。”
    “優秀的,朕重金聘請,加入大晉科學院。”
    “最優秀的,朕親自接見,授予爵位。”
    這個決定,讓很多人不理解。
    花那麽多錢,請一幫外國人來,有什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