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群老狐狸,還想試探朕

字數:4514   加入書籤

A+A-


    一旦這個封鎖真正實施起來,大晉的很多新式兵工廠和鋼鐵廠都會因為缺料而停工。
    帕默斯頓這一招可以說是掐住了劉啟的七寸。
    約翰牛國議會裏所有貴族聽完這個計劃,臉上全都露出了興奮的表情。
    對啊,打不過你,老子還玩不死你嗎。
    你劉啟不是能打嗎,老子就不跟你打,老子掐你的錢袋子。
    讓你手裏有槍有炮也發揮不出來,這招夠損也夠狠。
    法蘭西那邊的拿破侖三世聽到這個提議時,當場就拍案叫絕。
    “帕默斯頓這個老狐狸,這次總算幹了件人事。”
    “朕立刻派使節去跟約翰牛國簽訂貿易同盟協議。”
    “從今天起,凡是跟那個東方暴君有貿易往來的商人,一律視為法蘭西的敵人。”
    普魯士的威廉一世雖然對約翰牛國一向不對付,但這次也罕見地站到了同一陣線。
    西班牙、荷蘭、葡萄牙這些老牌殖民帝國更是積極響應。
    他們早就想收拾劉啟這個壞了規矩的瘋子了,之前隻是苦於沒有好辦法。
    現在帕默斯頓給了他們一個完美的理由和方案,那還等什麽。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整個泰西世界幾乎所有的主要國家都加入了這個針對大晉的貿易封鎖同盟。
    他們簽署了一份極其嚴苛的協議,任何跟大晉進行貿易的商船,都會被他們的海軍攔截扣押。
    任何跟大晉有生意往來的商人,都會被他們列入黑名單,永遠不能在泰西做生意。
    這個封鎖網織得密密麻麻,幾乎把大晉所有的對外貿易通道都給堵死了。
    消息傳到京城的時候,整個朝堂都炸了鍋。
    那些之前被劉啟打服了的老臣子們,這會又開始活泛起來。
    他們雖然不敢明著跳出來反對劉啟,但暗地裏的小動作卻一個都沒少。
    戶部尚書錢謙益就是其中最活躍的一個。
    這老家夥出身江南世家,祖上好幾代都是靠跟泰西人做生意發的家。
    劉啟搞的這套新政雖然沒直接動他家的根基,但也讓他們家的生意受了不小的影響。
    這次泰西封鎖一來,他立馬就覺得機會來了。
    早朝的時候,錢謙益跳出來上奏。
    “陛下,泰西各國的貿易封鎖已經開始實施。”
    “據臣所知,咱們大晉有三十多家兵工廠需要從泰西進口精鋼和火藥原料。”
    “還有十幾家織布廠需要進口他們的紡織機械。”
    “更不用說那些鍾表、玻璃、藥品這些民用商品了。”
    “這些東西一旦斷供,影響的可不止是工廠和商人。”
    “老百姓的日子也得跟著受罪啊。”
    他這番話說得憂心忡忡,好像真的是在為國家為百姓操心。
    但話裏話外都在暗示一件事,這個封鎖會給大晉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而造成這個後果的根本原因,就是劉啟之前的強硬政策把泰西各國全都得罪光了。
    兵部侍郎李廷機也跟著附和。
    “錢大人說的沒錯,臣這幾天已經收到好幾份急報。”
    “神機營那邊說他們庫存的火藥原料最多還能撐三個月。”
    “海軍那邊更慘,他們新造的幾艘鐵甲艦還缺關鍵的蒸汽機部件。”
    “沒有泰西的那些精密零件,這些戰艦根本就開不動。”
    “臣以為,陛下是不是該考慮一下,派使節去跟泰西各國談判。”
    “咱們可以在某些問題上做出讓步,換取他們解除封鎖。”
    “畢竟,國家的發展才是第一位的,一時的麵子問題,不值得拿國運去賭。”
    他這話說得更直白了,就差沒指著劉啟的鼻子說你這個皇帝太剛愎自用了。
    現在把人家惹毛了,趕緊服個軟認個錯,別把國家拖進深淵。
    大殿上的氣氛一時間變得有些微妙起來。
    不少官員都在暗中交換眼神,他們都在等劉啟的反應。
    如果劉啟真的按照李廷機說的去做,那就說明這位新皇也不過如此。
    遇到點困難就慫了,那他們以後說話的分量就能重一些。
    如果劉啟死撐著不服軟,那他們就能借著這個由頭不斷給劉啟施加壓力。
    等封鎖的影響真正顯現出來,等百姓開始抱怨的時候,他們就能名正言順地逼劉啟讓步。
    無論哪種結果,對他們來說都是好事。
    這幫老狐狸打的就是這個算盤。
    劉啟坐在龍椅上,聽著底下這些人一唱一和地表演,臉上的表情淡得像一潭死水。
    他當然知道這幫人在想什麽,無非就是想借著泰西封鎖這件事來試探他的底線。
    想看看他這個新皇到底有幾斤幾兩,是不是真的能扛住壓力。
    可惜他們這次又要失望了。
    劉啟壓根就沒把這個所謂的經濟封鎖放在眼裏。
    或者說,他早就料到泰西各國會使這一招了。
    他不僅料到了,而且已經準備好了應對方案。
    “錢愛卿,李愛卿。”
    劉啟終於開口了,聲音不大卻讓整個大殿都安靜下來。
    “你們說的這些困難,朕都知道。”
    “但朕要問你們一句,難道就因為有困難,咱們就得向那些泰西蠻夷低頭嗎。”
    “他們憑什麽封鎖咱們,憑什麽卡咱們的脖子。”
    “還不是因為咱們有些東西造不出來,得求著他們賣給咱們。”
    “可你們有沒有想過,那些東西,咱們為什麽造不出來。”
    “是咱們大晉的工匠不行嗎,是咱們的讀書人不夠聰明嗎。”
    “都不是,是因為咱們過去太依賴從他們那裏買現成的了。”
    “咱們的工匠沒有機會去鑽研那些技術,咱們的讀書人也沒動力去搞什麽發明創造。”
    “現在好了,他們主動給咱們斷了這條後路。”
    “這不是壞事,這是好事,這是逼著咱們自己去把那些東西造出來。”
    劉啟這番話說得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砸在那些老臣子的心坎上。
    錢謙益聽完臉色就變了,他沒想到劉啟不僅不服軟,反而還把這事說成了好事。
    “陛下,話雖如此,可造這些東西需要時間啊。”
    “遠水解不了近渴,那些工廠等不了那麽久。”
    劉啟笑了,笑得意味深長。
    “誰說朕要讓他們等了。”
    “朕早就讓人準備好了替代方案。”
    “來人,宣林婉清覲見。”
    隨著劉啟一聲令下,殿外走進來一個身穿月白色長裙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