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惹來整窩黃蜂
字數:4489 加入書籤
他們引以為傲的哥薩克騎兵,在衝鋒的路上,就被大晉軍隊的機關槍和遠程火炮打得人仰馬翻,屍橫遍野。
他們堅固的堡壘,在大晉軍隊的新式炮彈麵前,脆弱得像紙糊的一樣,幾輪炮擊下來就被夷為平地。
他們引以為傲的人海戰術,在大晉軍隊的立體化火力網麵前,更是成了一個笑話。
無論他們投入多少兵力,都無法突破那道由鋼鐵和火焰組成的死亡防線。
短短一個月時間,沙俄軍隊就在邊境線上丟下了十幾萬具屍體,卻連大晉軍隊的邊境哨所都沒能摸到一個。
反觀大晉這邊,在孫虎的指揮下,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先是用絕對的火力優勢,將沙俄的有生力量消耗殆盡。
然後利用鐵路的機動性,快速穿插,分割包圍。
沙俄的五十萬大軍,很快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消息傳回沙俄國內,舉國震驚。
誰也沒想到,被他們寄予厚望的無敵大軍,竟然會敗得這麽快,這麽慘。
沙皇尼古拉一世更是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把自己關在宮殿裏,好幾天都不見人。
而朝中的貴族們,則開始互相指責,推卸責任,整個沙俄的統治階層陷入了一片混亂。
與此同時,蘇詩的經濟製裁也開始發威。
在她的運作下,中亞各國紛紛宣布與沙俄斷交,並且禁止沙俄的商隊過境。
泰西的銀行家們,也在蘇詩的“勸說”下,停止了對沙俄的貸款。
內憂外患之下,沙俄的經濟迅速崩潰。
物價飛漲,貨幣貶值,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各種社會矛盾集中爆發,整個國家都處在內戰的邊緣。
就在這時,劉啟又下了一道更狠的命令。
他宣布,所有願意脫離沙俄統治的民族,隻要向大晉稱臣,就可以得到大晉的武器和金錢援助。
這道命令,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沙俄境內被壓迫了數百年的各個少數民族,紛紛揭竿而起,宣布獨立。
整個沙俄帝國,瞬間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
尼古拉一世終於撐不住了,他派人給劉啟送來求和信,表示願意接受之前劉啟提出的所有條件。
但劉啟的回信隻有四個字,“朕,不接受。”
他要的,已經不是割地賠款那麽簡單了。
他要的是,讓沙俄這個國家,從地圖上徹底消失。
孫虎率領的大軍,在解決了邊境上的沙俄主力之後,開始長驅直入,勢如破竹。
沿途的沙俄軍隊,要麽望風而逃,要麽直接投降。
不到半年時間,大晉的龍旗,就插上了莫斯科克裏姆林宮的頂端。
尼古拉一世在城破之前,選擇了自殺,他的死,也宣告了一個龐大帝國的終結。
消息傳回大晉,整個國家都沸騰了,滅國之戰,這是何等輝煌的功績。
劉啟的威望,也因此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他不僅是一個英明的君主,更是一個戰無不勝的戰神。
在所有大晉百姓的心中,他就是天命所歸的千古一帝。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
劉啟卻在禦書房裏,看著一份來自泰西的密報,眉頭緊鎖,密報是喬治送來的。
上麵說,泰西各國在看到沙俄被大晉如此輕易地滅掉之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他們終於意識到,大晉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如果再不聯合起來,他們就會成為下一個沙俄。
於是,在約翰牛國首相帕默斯頓的牽頭下,一個史無前例的“反晉同盟”正在秘密組建之中。
幾乎所有的泰西國家,都加入了這個同盟。
劉啟看完密報,神色毫無變化,隻把那張紙扔進了麵前的炭盆。
紙剛遇到火,就化成了飛灰,連同那份敘述整個泰西陰謀的字句都灰飛煙滅。
在劉啟看來,所謂的反晉同盟,也不過是隨手就能處理的小事。
趙高在一旁,連氣息都收斂了些,他能察覺到皇帝平靜中隱藏的狠勁。
這種冷靜,比大聲斥責更危險,說明接下來有人要倒血黴了。
“把這份密件,照樣複印一百份,發給軍機處和六部九卿,三品以上的大員都要拿到一份。”
劉啟的話不帶任何情緒,卻讓趙高頓時感到一陣壓力。
這是要掀桌子了,而且是要把整個牌局都掀了。
“記住,要讓他們在今天晚飯之前,都看到這份東西。”
趙高沒有任何遲疑,立刻俯身領命,轉身快步離開。
他明白,前所未有的大風暴馬上要席卷京城,甚至整個朝堂。
密報的消息在高層間飛快擴散,不久就傳遍了權貴圈子。
那些看到密報的大臣,神色凝重,仿佛天大的煩惱壓了過來。
金鑾殿裏的氣氛陡然緊張下來,清冷得像臘月時節。
剛才還在慶功的大臣們,喜色還沒從臉上散去,神情已經變了。
“滅了沙俄,卻引來了整個泰西西方勢力,這一仗,大晉很難占便宜。”
那些老一輩的文臣表現得更為沉重,坐在那裏,臉色發白,心頭發緊。
他們心裏明白,大晉好不容易贏下滅國之戰,可國力也傷了元氣,現在本該是休養生息的階段。
現在擺在麵前的,是整個泰西世界聯手圍攻,大晉幾乎沒有反擊的餘地。
壓抑和低迷像陰雲一樣在人群中逐漸擴散。
第二天的大朝會上,金鑾殿靜得連呼吸都顯得沉重。
眾臣大多低頭沉默,很少有人敢去看龍椅上那個神色淡然的年輕皇帝。
大家擔心,從他臉上看到不安或退縮的跡象。
畢竟如今,劉啟幾乎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如果他都失了準頭,這江山基本守不住了。
劉啟緩慢環視下方,看著噤聲不語的大臣,唇邊泛起一絲淡淡的諷笑。
“怎麽,沒人打算開口了?”
“昨天送去你們手裏的東西,都視而不見了嗎?”
“還是心裏害怕得太過,連說話的勁都提不上來?”
雖不高聲,卻句句壓下去,讓眾人心頭發緊。
朝中群臣把頭埋得更低了,也有人不由自主地微微發顫。
李斯知曉此時無人敢先言,他隻好走出隊列,神色凝重。
“陛下,這事非同小可。泰西各國聯手,力量遠勝沙俄。”
“臣以為,最要緊的是守住現有防線,權宜避其鋒,不宜主動出擊。”
這話說得分外謹慎,基本上也反映出大多數人的立場。
眼下打不贏,隻能設法守住,已是全局中為穩妥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