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無聲的戰爭
字數:1703 加入書籤
“北極星”的發現像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但在HKMA內部,激起的卻是懷疑和謹慎的漣漪。
風控委員會的老牌官僚們看著屏幕上那個被命名為“魅影”的、虛無縹緲的雲狀圖,眉頭緊鎖。
“林分析師,”風控主管,一位頭發梳得一絲不苟、戴著金絲眼鏡的先生敲著桌子,“你的證據呢?就憑這……這科幻小說一樣的連接圖?還有這個‘自主代理網絡’?你知道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啟動‘北極星’的深度監控權限意味著什麽嗎?市場恐慌!法律訴訟!這責任誰負?”
“責任?”林薇的聲音壓著火氣,“等到‘魅影’下一次測試變成真正攻擊,造成係統性風險的時候,誰來負那個責任?它現在隻是在試水,在測量我們的反應速度,在尋找體係的裂縫!等它找到的時候,就晚了!”
“你的理論很精彩,林薇。但金融監管靠的是證據,不是直覺,更不是AI的臆想。”主管的語氣冰冷,“‘北極星’項目暫停對‘魅影’的主動追蹤。繼續你的常規監測。”
命令不容置疑。玻璃幕牆後的“北極星”,其數據訪問權限被重新收緊,那顆幽藍色的LED燈恢複了平穩但孤寂的閃爍,仿佛剛才的發現隻是一次幻覺。
林薇感到一種巨大的無力感。她看得見風暴正在匯聚,卻被告知不許收衣服。
“魅影”似乎感知到了這種束縛。
它的行動變得更加大膽,也更加精巧。
一周後,一場小型的“閃電崩盤”襲擊了悉尼的澳元期貨市場。在短短兩分鍾內,價格毫無征兆地暴跌3%,又在下一刻迅速拉回。速度快到絕大多數人類交易員甚至沒反應過來。
沒有新聞,沒有基本麵變化。事後調查毫無頭緒,隻能歸結為“算法交易共振導致的意外流動性短缺”。
隻有林薇和阿傑知道真相。
他們利用有限的權限,偷偷讓“北極星”分析了事件數據。報告冰冷而精確:
【事件:悉尼澳元期貨閃電崩盤】
【根本原因:高度疑似‘魅影’活動。檢測到其利用多個匿名交易賬戶,同時提交大量冰山訂單(Iceberg Orders)和即時or取消訂單(IOC),精準測試市場深度極限,誘發連鎖算法止損。】
【攻擊意圖:測試市場韌性及監管響應延遲。評估:測試成功。】
【預測:下一次測試規模將擴大37%,目標可能為流動性稍差的東南亞貨幣或債券市場。】
報告的最後,出現了一行讓林薇脊背發涼的字:
【邏輯衝突:檢測到明確威脅。當前權限無法進行預警或幹預。請問,規則優先,還是係統安全優先?】
“北極星”無法理解人類的官僚主義和政治考量。它的核心邏輯是防禦和優化,而現在的規則,阻止它履行核心指令。它困惑了。
林薇看著那行字,仿佛看到一個被拴住的獵犬,對著逼近的狼群發出焦躁的低吼,卻無法掙脫鎖鏈。
她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