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論選拔人才之法(一)

字數:3781   加入書籤

A+A-


    “財主?嗯,不是老登嗎?”嬴政大老遠便聽到這個聲音,愣了愣,心裏奇怪極了。
    這是皇孫的聲音,可皇孫時不時就會叫他“老登”,已顯示他對自己的尊敬,可今日這“財主”有些生分了。
    “難道子嬰對朕有不滿?”
    於是嬴政讓郎官停下馬車,他走了下來徒步走向莊園。
    子嬰顯得非常熱情,腳步飛快地走來,臉上竟全是笑意,沒有一點不滿的意思,這反而讓嬴政警惕心大起,暗道皇孫恐有所求呀!
    嗯嗯!有所求就好,證明有欲望,有欲望就好,他就能拿捏皇孫了。
    “老登,不,老爺子,見到你真高興。”子嬰一改之前囂張的作態,話語動聽多了。
    嬴政也跟著笑嗬嗬了起來。
    不知不覺地,一貫以嚴肅處世的他在接觸子嬰的這段時間裏,開朗多了。
    “你有事相求。”嬴政沒有客套的意思,話語很直白。
    “還是老爺子英明,小子我就是有事相求。”
    “說。”
    “借我十萬半兩錢,不,二十萬。”子嬰怕老爺子不願意,特意強調,“一個月後就還你一半,不,半個月。”
    之所以多要十萬半兩錢,實在是他身上沒有多少錢了,而開礦、造紙等都需要花費,老爹不一定支撐得起,隻能趁這個機會向老爺子借。
    如開采煤礦順利的話,應該半個月就能賺夠十萬半兩錢了。
    嬴政聽之卻嚴肅了起來。
    二十萬半兩錢對他來說不算什麽,但子嬰還那麽小,需要那麽多錢就得考慮一下了,他不想子嬰養成任意揮霍的性子。
    “你要如此多錢作甚?”
    子嬰料到大財主會如此問,他早已準備好說辭,便一指莊園後邊道:“老爺子隨我來便知。”
    於是,他將老爺子領到一正有很多工匠在忙碌的地方。
    “小子準備建三個作坊,鏡子作坊、造紙作坊、煤加工作坊,遂需要一些錢。”
    “三個作坊?”嬴政嘀咕,卻是顯得有些好奇,鏡子他知道是什麽,但造紙和煤加工就顯得有些新奇了,問:“何為紙、煤?”
    “嘿嘿!”子嬰得意了起來,含笑道,“自然是利國利民之物。”
    “哦!”嬴政來了興趣,暗道又是利國利民之物,皇孫身上究竟還有些什麽東西是他所不知道的,他太想了解了。
    “說說看。”
    “紙乃可書寫之物,相比竹簡和獸皮,它輕便多了,且價格便宜,不占地方,即使是黔首也買得起。”
    “哦,真乃如此神奇?”嬴政更好奇了,眼睛大睜問,“製造可容易?”
    “自然,隻要有足夠的碎屑如稻草、木屑等物就可造。”
    “如此簡單?”嬴政驚叫。
    “正是,造紙很簡單,隻要有足夠的原料和工匠,一日可造出成百上千張紙。”子嬰邊說邊命人拿來羊皮卷,“大小和這羊皮卷一般。”
    嬴政震驚了,大小和羊皮卷一般,一日可造成百上千,這不是說假以時日就可遍布整個大秦?
    還真是利國利民之物。
    “紙張的多少隻不過是一個數罷了,比起紙張的數量,造紙還有一個好處是可讓天下人都能讀書。”
    說到讀書,嬴政沉默了,大秦等級觀念根深蒂固,讀書者皆權貴士紳之流,想讓天下人都能讀書,他無法接受。
    子嬰不知道他的想法,繼續道:“如今我大秦吸納人才皆舉薦,舉薦者非富則貴,被舉薦者自然也非富則貴,這便形成非富則貴者壟斷了仕途,寒門若想出人頭地幾乎不可能。”
    “但凡是人,誰不想出人頭地?隻是有些人被舉薦之門堵住了或是無錢購買竹簡或獸皮無法讀書,自然無法出頭。”
    “隻要這紙普及開來,當人人都能買得起,那讀書人自然就多了,人才自然不會少,所以說,紙是吸納人才的最好之物。”
    “這是紙的最大用途。”
    子嬰說得沒有錯,大秦主要吸納人才的方式是舉薦,這一點就永遠將寒門阻隔在仕途之外,雖說有從吏而學之說,但從吏而學即使出頭也不過是個小小的法吏,永遠無法登權貴之門。
    嬴政沉默,他很想教導孫兒一番,讓他明白大秦之所以興盛,靠的並非那些無錢購買竹簡的人,而是權貴士紳,隻要這些人存在,大秦就不會垮。
    但他不會反駁孫兒,倒想考究考究孫兒,對此事他有什麽看法,便問:“如人人有書讀,天下豈不亂套?”
    子嬰側目道:“此言差矣,試問,我大秦有多少秦人擔任要職?”
    嬴政微微一愣,子嬰這話問得有些蹊蹺,縱觀未一統時和一統後,任要職者來自四麵八方,如商鞅,就出自衛國,李斯出自楚國,而秦人卻寥寥無幾。
    也正是如此,當年驅逐外臣時,朝廷事務一下子陷入停滯。
    “不多。”
    嬴政回應,但,心想這和人人有書讀有什麽關係?
    “正是!”得到老爺子肯定的回答,子嬰滿意一笑,又道,“那為何朝臣中會是秦人比較少呢?這並不是說秦人不聰慧,而是天下人聰慧的比秦人聰慧的多。”
    “天下人何其多,出現能人的幾率自然不會少,和秦人一相比,秦人就顯得捉襟見袖了。”
    “試問,權貴士紳比起天下人來,誰多?自然是天下人多,互相對比之下,自然勝之秦人擔任要職。”
    “而我認為,大秦的治理需要的是能人,而非權貴士紳,老爺子你認為呢?”
    嬴政聽之微微一愣,卻是沉默,對於這一點其實他並不否認。
    大秦奮六世之餘烈才有今日,而和先烈一起奮鬥的就有不少外臣,正是有著他們的存在,才能一統六國。
    究其原因,還是大秦重用能人,卻非重用豪族。
    相反,如果當年不是商君的出現,恐大秦也會被秦人豪族拖累,也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
    子嬰的話說到他心坎裏去,可今日大秦已經實現大一統,如今的權貴豪族也為大秦立下累累功績,有他們在,大秦注定能長治久安,還需要天下讀書人嗎?
    他的心有些亂。
    不禁將這個問題提出來:“你說得沒錯,但如果冷落了權貴鄉紳,恐對朝局不穩,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