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姊妹入宮
字數:4736 加入書籤
高照容隻是後宮的妃嬪之一,馮太後的私心永遠要把皇後的位置留給馮家的女子。隻有這樣,才能確保馮家永遠處於權力的中心,永葆馮氏家族世代榮華富貴,長久不衰。馮太後在曾孫拓跋恂出生後,立刻挑選自己的親侄女入宮許配給孫子拓跋宏,這樣,自己的侄女如果再生下兒子,也能躲過“立子殺母”的屠刀,如果侄女沒有生出兒子,就可以養母的身份養育拓跋恂,把未來的皇帝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在自己的運作之下,將來又有一位馮氏皇後被立起來,而將來的新一代皇帝仍然為馮氏所操控。
太和七年(483年)秋天,平城的空氣裏浮動著桂花的清香,街道兩邊的地麵上,鋪上一層淺黃色的桂花“地毯”。
馮太後在宮中雖然日理萬機,但是為皇帝從馮家選妃的事還是要親力親為的,她擺駕回到馮家。馮家位於平城的黃金地段,屋宅連片,整條街道都是他們家的房子,屋宇輝煌,跟皇宮相差不遠。
對於馮太後的大駕光臨,哥哥馮熙自然是大擺筵席,熱情接待。一番熱鬧過後,馮太後對哥哥馮熙說:“兄家淑女甚眾,若有願入宮侍奉聖上者,可令其自陳。若應者眾,哀家當另作裁奪。此乃自願之舉,非強求也。”
馮熙欣然答應:“善哉!令其自陳,誠為良策。吾當即往告之。”遂趨行至諸房,告妻妾以此佳訊。
馮熙的大女兒馮淑華是其正妻博陵長公主所生,(馮熙娶了自己妹妹馮太後的小姑子博陵長公主為妻,博陵長公主是景穆太子拓跋晃之女)而且馮熙的大女兒比拓跋宏年齡大,年齡上不匹配,且大女兒已與拓跋宏堂兄南平王拓跋纂訂婚,(拓跋纂是和拓跋宏同一個曾祖父的堂兄。)所以馮熙就直接略過了博陵長公主這房。
馮熙到了其妾常氏屋裏,二女兒馮潤正在和母親常氏在一起。馮熙問馮潤:“潤兒,汝願進宮奉侍聖上否?”
馮潤此時十三歲,比拓跋宏小三歲,她的青春正在萌動,如一朵清晨初綻的花朵,散發著清新的氣息。她麵容白皙如玉,雙頰透著淡淡的紅暈,仿佛是春日裏的桃花。那明亮的大眼睛,宛如一泓清澈的潭水,深邃而靈動。她的睫毛濃密而修長,高高地向上翹起,那上麵仿佛可以停得下一隻貓頭鶯。她的頭發如黑色的瀑布垂落在雙肩上,柔順而光滑,閃爍著健康的光澤。她身材曼妙,腰肢纖細,仿佛輕輕一握就能折斷,卻又蘊含著無限的柔韌性。她的手臂和腿部線條流暢,肌肉緊實,展現出健康的美感。當她行走時,步伐輕盈,身姿婀娜,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讓人賞心悅目。
馮潤不假思索地說:“回稟父親大人,吾不願。”
馮熙詰問:“汝何故弗願?寧不慕傾世之榮華乎?入宮廷者,或可居中宮皇後之位!”
對曰:“非吾所願,縱鳳冕亦如浮雲。聖君六宮充庭,焉得專情?唯願得遇磐石心,皓首同塵寰。寧守蓬門結草廬,弗欲與三千粉黛競豔爭寵,骨肉相殘——此等生涯,徒耗心神耳!”
馮熙拊掌嗤之:“稚齡未諳世情,猶作瑤台幻夢!”言訖振衣而去。他還要趕著去通知第三、第四、第五個女兒!
馮熙到了第三女兒馮清這裏,馮清正和她的母親張氏在一起。馮清年方十二,容貌雖不及其姊馮潤之姝麗,然亦儀態端方。
馮熙欣然告曰:“今有佳訊相告。太後欲於吾家擇二姝入侍宮闈,願者自陳,而後由太後遴選。清兒可願應選?若有意,當即具名。”
馮清默然良久,徐對曰:“謹稟父親大人,女兒願入宮侍駕。”
馮熙拊掌稱善:“善哉!清兒誠吾家之淑媛也。”說完他就走了,他還得去第四房妾、第五房妾……
馮熙在各房姬妾間走了一圈,除了第三女馮清表示願意進宮之外,其他的女兒意向都不怎麽強烈。除了馮潤和馮清的年齡符合外,其他女兒的年齡都太小,第四女隻有十一歲,第五女十歲。她們還不太懂得進宮的意義,她們的母親也覺得女兒年齡太小,舍不得她們離開自己。
夜晚,馮清做了一個夢。她夢見自己如願以償入宮了,隨後皇帝在明堂為她舉行隆重的封後大典。她穿上華麗的皇後禮服,和皇帝手牽手登上明堂的台階,拾級而上,達到明堂的最高處,皇帝親手為她戴上鳳冠,夫妻互拜,禮畢,她成為萬人敬仰的皇後。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的腳下跪倒了黑壓壓的一片大臣,大臣們山呼賀詞“恭喜皇後,賀喜皇後……”
過了幾天宮中傳來消息:馮太後最後做出決定,選擇第二女馮潤和第四女馮瀾進宮。第三女馮清聽到消息後,知道自己的皇後夢破了,心中無比失落。二姐和四妹進宮的日子,馮清獨自登上西樓,悵望皇宮的方向,歡天喜地的吹打聲音傳來,吹進她的耳朵,她眼中滴下了悲傷的淚水。
進宮為妃,從此一生榮華富貴,這很符合一般人的想象。但真的是這樣嗎?也許這榮華富貴如夜空的煙花,如早晨的朝露,稍縱即逝。一入深宮深似海,雖然養在深宮,養尊處優,但也從此失去了作為平凡人的自由自在。馮潤、馮瀾姊妹倆結伴踏上了一條可謂是前程未卜的道路。也許有人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得寵成為尊貴的皇後;也許有人被打入冷宮,幽禁永巷,永世不得翻身。可是現在,她們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她們的內心懷著一份好奇與期盼,其中也夾雜著激動與憂慮,五味雜陳。如果論起輩分來,皇帝拓跋宏都得稱她們為表姑,隻是他們之間並無血緣關係,因為馮太後並不是拓跋宏的親生奶奶。
皇族為了保住財產和地位,他們彼此之間的婚姻永遠是親上加親的。馮太後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挑選馮家兩個最美的女兒入宮,許配給尚未親政的孫兒拓跋宏。在她想來,這等於是給馮家保住長久富貴上了雙重保險。
初見馮氏姐妹,她們都長得如花似玉,明眸皓齒,膚如凝脂。拓跋宏心中失去林瑧的遺憾很快就消散無蹤了。馮氏兩姊妹論美貌,不分伯仲,但性情迥異。馮潤活潑愛笑,熱情奔放,機敏靈動,最能討拓跋宏歡心。馮瀾嫻靜優雅,溫柔敦厚拓跋宏也很喜歡她。拓跋宏對姊妹的愛正濃時,封她們為左右昭儀。馮潤為左昭儀,馮瀾為右昭儀。左昭儀比右昭儀尊貴。皇後的位置一直空著,因為馮太後還拿不定主意立誰為後,還需要進一步考察究竟誰更合適為後。
此時拓跋宏也隻有16歲,馮氏姊妹與他年齡相當。那時是馮太後掌權,拓跋宏尚未理政。他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他喜歡跟姊妹倆玩在一起。有她們的陪伴,拓跋宏度過了一段最開心的青春時光,那時他覺得每天都是春光明媚的好日子。馮潤的性格主動外向,馮瀾的好是凡事不爭不搶,也不妒忌,有好的東西都讓著姐姐,姊妹倆相處融洽。
馮潤雖然本意不想入宮,但當她進到宮裏之後,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能牽動拓跋宏的注意,拓跋宏對她簡直就是一見鍾情,不知不覺中她也喜歡上這種被關注被寵愛的感覺。
馮潤厭倦整天待在皇宮中,喜歡外出郊遊,拓跋宏便帶著馮氏姊妹和一幫隨從浩浩蕩蕩走出皇宮,走進山野,去親近大自然。他們結伴去聽風吹草動,鳥鳴啾啾,去看芳草萋萋,落英繽紛;去涉足飛瀑流泉,去閑步花香小徑。真是神仙眷屬啊!
陽光灑在翠綠的山間,灑在他們年輕的臉上,微風輕拂著他們的臉龐,他們三人結伴漫步在如詩如畫的美景中。
沿著蜿蜒的山間小徑,他們一路撒下歡聲笑語,山中的鳥兒也歡快地歌唱,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屬於他們仨。他們來到一處清澈的溪邊,溪水潺潺流淌,水麵上閃爍著金色的陽光。他們坐在溪邊的大石頭上,雙腳浸在清涼的溪水中,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
在這寧靜的山水之間,清風拂麵,溫柔而酣暢。稍作休息後,他們繼續前行。登上山頂的那一刻,眼前的美景讓他們陶醉。連綿的山脈在腳下延伸,雲海在山間翻騰,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他們共同欣賞著這壯麗的景色,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夕陽西下,天邊泛起了絢麗的晚霞。他們走在下山的路上,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拉得很長很長。這一刻,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滿足,這一天的遊山玩水,將成為他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拓跋宏保持了遊牧民族的愛好,喜歡打獵,每當外出遊獵,身邊都要帶上馮氏姊妹。馮潤喜歡騎馬,拓跋宏就讓她學習騎馬;馮瀾膽小,不敢騎馬,拓跋宏就讓她待在行營裏。自己和馮潤策馬揚鞭飛馳在原野上。
好景不長,一年後,一場疾病席卷而來,妹妹馮瀾病倒了,她不斷咳嗽,請太醫來治療也不見好轉,隨著時間推移,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後竟咳出血來,在宮中熬了一年多後,竟不治身亡了。馮潤長時間和妹妹在一起,照顧病中的馮瀾,她竟然也染上了妹妹一樣的疾病,也咳嗽不止。這回馮太後害怕了,她擔心深受皇帝寵愛的馮潤把病傳染給皇帝,皇帝是必須要保護好的人,他是馮太後手中權力的來源,必須得好好保護。所以,馮太後決定把生病的馮潤送回娘家,讓她出家為尼。
馮太後刻意安排的馮氏姊妹死的死,送走的送走,後宮中一下子沒了馮家的女子,這預示著今後馮家將會失寵了,這怎麽辦?這難不倒馮太後,哥哥馮熙妻妾成群,女兒眾多。太後光侄女就有十幾個,馮太後再次安排另外兩個侄女入宮,這回安排的是第三侄女馮清和第五侄女馮泠。
立後的事情是急不來的,馮太後又再次要花時間考察哪一個侄女的性格更適合被立為後,這一拖延,幾年時間就過去了。
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馮太後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立後和立太子的事情還未來得及親手操辦。馮太後在病入膏肓時,留下遺詔,要拓跋宏把馮三妹馮清立為皇後。馮太後新喪,拓跋宏要為奶奶守孝,立後和立太子的事隻好暫停下來。等守孝三年期滿後,再遵照馮太後的懿旨辦事。
宮中都知道馮清是馮太後指定的皇後人選,嬪妃們都用皇後的禮儀來對待她。雖然拓跋宏還未正式為馮清舉行立皇後的禮儀。這時期,後宮在馮清的管理之下,秩序井然。馮清行事公正,在宮中很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