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神醫蹤跡,青囊引路
字數:6286 加入書籤
正午的陽光有些毒辣,炙烤著行進中的隊伍。
傷口在高溫和顛簸下,傳來一陣陣悶脹的抽痛,讓馬忠的意識時而清醒,時而模糊。
但他強忍著,不敢真正沉睡。
在這危機四伏的曠野,昏迷往往意味著死亡。
他必須保持警惕,哪怕隻是最低限度的。
隊伍在一片難得的樹蔭下暫時休整。
眾人忙著取水、擦拭兵器、檢查傷口,氣氛依舊沉悶,隻是偶爾有人會將敬畏或渴望的目光投向馬忠。
那頂救命的“鐵盔”,已然成為眾人心中的神物。
馬忠被小心地安置在一棵老槐樹下。
趙雲默默遞過一個水囊,清水甘冽,稍稍緩解了他喉間的幹渴與身體的燥熱。
“多謝。”馬忠聲音沙啞。
趙雲隻是微微頷首,便轉身去照料自己的戰馬,動作輕柔地梳理著馬鬃,側影清冷而專注。
關羽則坐在不遠處的一塊青石上,閉目養神。
青龍偃月刀就倚在手邊,刀鋒上的血跡已擦拭幹淨,在陽光下反射著冷冽的寒光。
即便休息,他也如同蓄勢待發的猛虎,令人不敢靠近。
馬忠的思緒卻無法平靜。
張老四被一箭爆頭卻僥幸生還的景象,不斷在他腦海中回放。
這次是運氣,是那頂來自現代的安全帽內襯立了奇功。
那下次呢?
亂世之中,刀劍無眼,傷病更是如影隨形。
自己這身傷,雖經縫合,但條件簡陋,能否順利愈合、會不會感染,全是未知數。
隊伍裏其他傷員的狀況更是不容樂觀。
缺醫少藥,傷口化膿、發熱不退者比比皆是,全憑一股求生意誌硬撐。
隨時都可能有人倒下。
他摸了摸懷中那卷粗糙的絹布——華佗青囊書殘卷。
這來自係統的獎勵,是他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依仗。
上麵的文字古樸深奧,藥材名稱、針灸穴位、甚至一些外科手法,都與他所知現代醫學有相通之處,卻又自成體係,蘊含著這個時代頂尖的醫學智慧。
隻是……缺乏係統的學習和實踐,很多內容他仍是一知半解。
若能找到這本書的原主人……
若能找到那位被後世尊為外科鼻祖的神醫……
許多難題,或許便能迎刃而開。
不僅是為了眼前的傷員,為了自己這身傷。
更是為了未來。
他清晰地記得,曹操麾下那位驚才絕豔的謀士,郭嘉郭奉孝,便是因體弱多病,英年早逝。
若能救下他,無疑是對曹操勢力的重大打擊。
而欲救郭嘉,首先得找到能治其病根之人。
華佗,無疑是最好,也可能是唯一的選擇。
思緒至此,馬忠深吸一口氣,壓下傷口的疼痛,努力坐直了一些。
他目光掃過周圍或坐或臥的傷兵,最終落在離他最近的一個年輕士卒身上。
那小夥子腿上裹著肮髒的布條,膿血不斷滲出,臉色蒼白,嘴唇幹裂,顯然正忍受著高燒和痛苦的折磨。
馬忠示意抬擔架的李瘸子過來,低聲吩咐了幾句。
李瘸子點點頭,很快取來一些清水和相對幹淨的布條。
馬忠又請人幫忙,將那傷兵小心地抬到樹蔭更濃處。
他的舉動,立刻吸引了周圍人的注意。
連閉目養神的關羽也睜開了丹鳳眼,靜靜看著。
趙雲也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望了過來。
馬忠沒有理會眾人的目光。
他集中精神,回憶著青囊書殘卷中關於清創解毒的論述。
他先用清水緩緩衝洗那士卒腿上的傷口。
膿血和腐肉被衝開,露出猙獰的創麵,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周圍有人忍不住皺起了眉頭,甚至偏過頭去。
那年輕士卒疼得渾身發抖,卻咬緊牙關,一聲不吭。
馬忠心中暗讚一聲好漢子。
他取來一根削尖的細木枝,小心地剔除那些明顯已經壞死的腐肉。
動作雖然生澀,卻異常專注和穩定。
做完初步清創,他沉吟片刻。
根據殘卷記載和沿途所見,他辨認出幾種具有消炎止血作用的常見草藥。
“煩請……去那邊坡地,采些蒲公英、地榆……還有那種葉片呈齒狀的紫花地丁來……”他低聲對旁邊一位傷勢較輕的士卒說道,並盡量描述清楚特征。
那士卒雖疑惑,但仍快步去了,很快便采回幾株野草。
馬忠將草藥放入口中嚼碎——這是最原始卻也最有效的提煉方式。
苦澀的汁液充斥口腔,他卻麵不改色。
然後將嚼爛的草泥仔細敷在那士卒的傷口上,再用幹淨布條重新包紮。
“每日換藥一次,盡量保持潔淨……若能尋到蜂蜜塗抹,效果更佳……”馬忠聲音虛弱,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
那年輕士卒感激地看著他,掙紮著想道謝。
馬忠擺擺手,示意他安心休息。
做完這一切,馬忠已是滿頭虛汗,氣喘籲籲,傷口更是疼得厲害。
但他強撐著,又為另外兩名傷勢較重的士卒檢查了傷口,更換了敷料,並給出了簡單的養護建議。
他並沒有施展什麽起死回生的神技。
所用的方法,甚至可稱得上原始簡陋。
但那份專注、那種不同於尋常軍漢的醫學知識、以及他方才“造盔”帶來的神秘光環,都讓眾人看得目不轉睛。
尤其是那些傷員和照料他們的人,眼神中充滿了希冀。
處理完最後一名傷員,馬忠靠回樹幹,疲憊地閉上眼睛。
這時,他才仿佛不經意地,用一種帶著回憶和思索的語氣,低聲喃喃,卻又恰好能讓周圍幾人聽清:
“唉……若論外傷癰疽、清創解毒之聖手,世間恐無人能出華元化之右……”
“其《青囊書》中所述‘麻沸散’、‘刮骨療毒’、‘剖腹滌穢’之術,真可謂神乎其技……”
“隻可惜,緣慳一麵,不知神醫如今遊方至何處了……”
他的聲音很輕,像是無意識的感慨。
但“華元化”、“青囊書”、“麻沸散”、“刮骨療毒”這些極其陌生又透著高深意味的詞匯,卻清晰地鑽入了眾人的耳中。
尤其是關羽,他原本微闔的丹鳳眼驟然睜開,精光一閃!
“刮骨療毒”四字,似乎觸動了他什麽。
他沉聲開口:“華元化?可是那沛國譙郡的神醫華佗?”
馬忠心中一動,麵上卻露出恰到好處的驚訝與“驚喜”:“將軍亦知華神醫之名?”
關羽捋了捋長髯,淡淡道:“略有耳聞。聽聞其醫術通神,能治常人不能治之疾。你方才所言《青囊書》,可是其醫道傳承?”
“正是。”馬忠點頭,臉上露出欽佩與向往之色,“卑職家中偶得殘卷,方才所用之法,不過習得皮毛,已覺受益匪淺。若能得見神醫真顏,請教一二,或能……或能救回更多弟兄性命。”
他這話,半真半假,卻正好戳中了眼下最迫切的需求。
一時間,周圍那些傷員,以及照料他們的同伴,眼睛都亮了起來!
神醫!
能救命的真正神醫!
比馬先生還要厲害的神醫!
若真能找到……
李瘸子忍不住急切地問道:“馬先生,您可知那華神醫現在何處行醫?”
馬忠故作沉思,緩緩搖頭:“神醫行蹤飄忽,懸壺濟世,四海為家……或在中原,或在江淮……實在難說。”
他話鋒微轉,看向關羽和周圍幾位看起來見識稍廣的老兵:“不過,聽聞神醫近年似多在徐州、豫州一帶活動,尤好深入鄉野,為貧苦百姓診治……或許……或許譙郡附近,能探聽到些許消息?”
他並未給出確切答案,隻是拋出了一個模糊的方向。
但這已經足夠了。
“沛國譙郡……”關羽沉吟不語,目光閃爍,顯然在權衡著什麽。
幾名老兵也開始低聲議論。
“譙郡?那不是曹刺史的老家麽?”
“聽說那邊前陣子鬧過黃巾,不過現在好像安定些了。”
“若是往南走,說不定能路過那附近……”
求生的欲望是最強烈的驅動力。
關於“神醫華佗”可能出現在譙郡一帶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迅速在傷兵們中間蕩漾開來。
雖然依舊前途未卜,但至少,有了一線明確的、可以追尋的希望。
眾人看向馬忠的眼神,愈發不同。
這位馬先生,不僅能造神盔,竟還通曉高深醫術,甚至知曉神醫蹤跡!
他究竟還有多少本事?
趙雲安靜地站在一旁,看著馬忠略顯蒼白卻透著睿智光澤的側臉,看著他巧妙地用醫術和話語引導著眾人的情緒,清冷的眸光深處,掠過一絲極淡的、連她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漣漪。
馬忠感受到逐漸變化的氣氛,心中稍定。
青囊書為引,神醫蹤跡為餌。
這一步棋,他走對了。
尋找華佗的計劃,已然在這支小小的隊伍中,悄無聲息地埋下了種子。
隻待合適的時機,便可發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