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兼職初體驗

字數:3613   加入書籤

A+A-


    期末的緊張氣氛尚未完全消散,首爾的盛夏便已帶著它特有的、黏稠而喧囂的熱浪,席卷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陽光炙烈,透過高樓玻璃幕牆的反射,晃得人睜不開眼。空氣仿佛凝固了,混合著汽車尾氣、柏油馬路蒸騰出的焦味,以及無數空調外機轟鳴著排出的熱風,形成一種令人窒息的、屬於都市的燥熱。
    在這片灼熱的繁華之下,藍溪卻感到一絲寒意,一種源於現實壓力的、冰冷的緊迫感。語學院和大學預科的學費,加上考試院並不便宜的租金,以及購買專業書籍和基礎工具的開銷,像幾塊沉重的巨石,壓在她和遠在漁村的鄭家心頭。盡管鄭大山和李秀蘭在電話裏總是重複著同一句話:“錢的事不用你操心,俺們有辦法,你隻管好好學!”但那話語背後刻意掩飾的疲憊和東拚西湊的艱難,藍溪隔著聽筒都能清晰地感覺到。她不能再心安理得地、僅僅依靠那傾盡所有換來的積蓄和沉重的助學貸款度日了。
    她必須做點什麽。
    找兼職的過程,比她想象的更加艱難和令人挫敗。語言的不流利是最大的障礙,許多稍好一點的便利店、咖啡館或餐廳的工作,都要求能夠流利應對顧客的韓語交流。幾次磕磕絆絆的麵試後,對方禮貌而冷淡的拒絕,像一盆盆冷水,澆滅了她初時的期待。那些對語言要求不高的體力工作,如後廚清洗、貨物搬運、快遞分揀,要麽工作強度極大、時間完全無法與學業兼顧,要麽工作環境複雜,讓她一個獨身在異國的年輕女孩感到本能的畏懼。
    就在她幾乎要放棄,準備去嚐試通宵值守的便利店大夜班時,她常去的那家位於江南區小巷深處、規模不大卻頗有格調的美容培訓院的院長,在一次課後偶然問起了她的近況。藍溪猶豫了一下,還是坦誠地說了找兼職的困難。
    那位姓尹的院長,正是之前欣賞她色彩天賦的教授。她沉吟了片刻,推了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看著她:“我們院裏最近正好缺一個打雜的助理,活兒很瑣碎,也很辛苦,就是幫忙準備用具、消毒、打掃衛生、洗洗毛巾什麽的。工資不高,時間倒是可以跟著課程安排走,晚上和周末忙一些。就是…有點委屈你的專業了。願意來試試嗎?”
    藍溪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刻用力點頭:“我願意!謝謝院長!什麽活我都能幹!”她的眼睛亮了起來,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份卑微的雜活,而是一個寶貴的、能夠靠近她夢想領域的機會。委屈?她從不覺得用雙手勞動換取立足之地有什麽委屈。
    於是,一周後,藍溪便開始了她在“Lumière”(意為“光”)美容院的兼職生涯。“Lumière”坐落在一片高檔住宅區邊緣,門麵並不張揚,內部裝修是極簡的日式風格,原木、白牆、柔和的間接照明,空氣中永遠彌漫著一種混合了精油芳香、消毒液微澀以及高科技儀器散熱的氣息。這裏的客人非富即貴,對隱私和服務品質要求極高。
    藍溪的工作服是一套漿洗得挺括的、沒有任何標識的棉質白衣白褲,和她想象中美容師優雅的製服相去甚遠。她的工作區域,大部分時間在後台:逼仄的、充斥著洗衣機烘幹機巨大轟鳴聲和濕熱蒸汽的洗滌間;燈光慘白、不鏽鋼台麵冰涼的消毒室;以及堆滿待整理物品的儲物間。
    她的工作內容枯燥、重複且極其耗費體力。每天,她要清洗、熨燙、折疊堆積如山的白色毛巾、浴袍和床單,確保每一條都潔白柔軟,散發著陽光和薰衣草精油的溫和氣息,絕不能有一絲褶皺或殘留的印記。她要清洗那些使用過的、沾著各種昂貴膏體、精油和細微皮屑的碗、刷、調棒和儀器探頭,先用酶解液浸泡,再用手工仔細刷洗每一個縫隙,最後送入高溫高壓消毒櫃,進行嚴格計時和記錄。她要負責所有美容推車的補充和整理,將上百種產品、工具、耗材分門別類,補充到恰到好處的位置,不能多也不能少,標簽必須全部朝外。她還要打掃操作間,在每位客人離開後,以最快的速度、最徹底的方式進行清潔和整理,擦拭所有台麵、儀器,更換所有一次性零部件,確保一塵不染,仿佛從未有人使用過。
    最初的日子,是難以想象的艱辛。她的雙手因為長時間浸泡在清洗液和熱水中,變得紅腫、粗糙,指腹甚至開裂出細小的口子,碰到消毒液時刺痛鑽心。她的肩膀和腰部因為長時間彎腰搬運沉重的毛巾筐和清洗器械而酸痛不已。她的耳朵被洗衣機和消毒櫃的噪音吵得嗡嗡作響。每天下班,她都像散了架一樣,拖著灌了鉛的雙腿,擠在地鐵晚高峰擁擠的人潮裏,回到考試院那間狹小的房間,常常連飯都顧不上吃,倒頭就睡。
    然而,在這份看似毫無技術含量的體力勞動中,藍溪卻展現出一種驚人的韌性和觀察力。她從不抱怨,隻是沉默而高效地完成所有指派的工作。她很快摸清了所有物品的歸置規律和補充節奏,甚至能提前預判哪種項目結束後會產生哪些特定的垃圾、需要哪些特殊的清潔流程。她清洗的毛巾最柔軟潔白,她整理的推車最整齊規範,她消毒的器械從未出過任何差錯。這種超出預期的可靠和細致,很快贏得了後台經理和其他資深美容師的注意和信任。
    更重要的是,她從未忘記自己來這裏的目的——學習和觀察。每當完成手頭的雜務,隻要有一點點空閑,她就會安靜地站在操作室的角落或門外,利用送物品、換垃圾袋的短暫機會,屏息凝神地觀察那些資深美容師如何與客人溝通、如何進行操作。
    她觀察首席美容師尹室長如何用極其輕柔而富有韻律的手法進行麵部按摩,指腹的力度、移動的軌跡、節奏的快慢,都蘊含著深厚的解剖學知識和經驗,仿佛手指能讀懂肌肉的疲憊和經絡的阻塞。她觀察她們如何根據客人瞬息萬變的皮膚狀況和情緒反應,靈活調整產品和儀器的使用方案,那是一種基於海量經驗和敏銳直覺的、高度個性化的精準判斷。她觀察她們與客人交流時那種既專業權威又體貼入微的語氣和姿態,如何建立信任,如何管理期望,如何提供情緒價值。
    這些鮮活的一線經驗,是教科書和實驗室裏永遠學不到的寶貴財富。她看到再昂貴的高科技儀器,也需要操作者充滿理解和技巧的雙手去引導;再神奇的成分,也需要最基礎的、一絲不苟的清潔和消毒流程作為安全保障的前提;再完美的服務流程,最終也需要落實到每一個細節的極致執行上——毛巾的溫度、燈光的角度、背景音樂的音量、甚至一杯茶的濃度。
    她開始更深刻地理解“服務”二字的重量。它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一種全方位的、極致的體驗營造,是對他人身體和心靈的細致嗬護與尊重。她看到那些穿著名牌、妝容精致的女士,在躺上美容床後,也會露出疲憊、焦慮、甚至是不安的神情。而一位優秀的美容師,不僅是在改善她們的肌膚,更是在提供一個短暫的安全港,讓她們得以放鬆和修複。
    有一次,一位客人因為過敏導致臉頰泛紅刺痛,情緒非常低落。藍溪在送毛巾時,看到尹室長並沒有急於推銷昂貴的修護產品,而是先為客人敷上冰冷的、用特殊礦物質水浸透的紗布,用極其溫柔的語氣安撫她,並仔細詢問她近期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像一位耐心的醫生。那一刻,藍溪深深體會到,真正的“美容”,遠不止於表麵,它關乎信任,關乎關懷,關乎一種讓人變得更好的、真誠的願望。
    這些觀察和感悟,潛移默化地反哺著她的學業。她再回到實驗室練習手法時,不再僅僅追求技術的準確,更開始思考如何讓每一個動作都蘊含安撫和療愈的意圖。她學習產品配方時,會更關注其安全性、耐受性和針對不同膚質的適配性,而不僅僅是即時效果。她的筆記裏,開始出現更多關於客戶心理、服務細節和溝通技巧的記錄。
    兼職依然辛苦,薪水也的確微薄。但每當她疲憊地靠在洗滌間冰涼的牆壁上,聽著外麵操作室裏傳來的、美容師輕柔的指導和客人放鬆的歎息聲時,她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和接近。她正在用自己最笨拙、最初始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實實在在地,踏入這個她所選擇的光鮮與汗水並存的世界。這雙手,既能洗淨最髒的毛巾,也終將能實現最美的創造。這份認知,讓她在首爾炫目而冰冷的繁華背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小塊、堅實而充滿熱氣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