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他是大秦軍魂
字數:4666 加入書籤
就在此時,一名大臣站出來說道:“大良造或許還不知。”
“李信將軍率二十萬大軍兵敗,當初也說過同樣的話!”
“還請大良造慎重考慮!”
執夫看向那人,神色平靜地說:“李信是李信,我是執夫。”
“他做不到的事,我未必做不到!”
“你……”
那大臣本是一片好意,卻被執夫一句話頂了回來。
氣得他甩袖而歸,不再多言。
高座之上,嬴政大笑:“好一個執夫!果真不愧是六國稱你為‘秦炎王’的人!”
“哈哈~”
執夫抱拳道:“臣得陛下信任,全賴陛下威德昭昭,才有今日戰無不勝!”
嬴政微微點頭:“好!既然你有把握用十萬兵馬擊敗楚軍,那寡人就給你這個機會!”
“傳令下去,任命執夫暫代上將軍之職,統領十萬大軍,征討楚國。”
“為我大秦陣亡將士報仇,讓楚國血債血償!”
“遵命!”
執夫即將出征楚國的消息很快傳到了“虎騎”軍營中。
這段時間訓練過後,許多新兵實力大增。
執夫站在點將台上,目光掃過台下的“虎騎”士兵,大聲說道:“當年我也是個新兵,抱著建功立業的信念,走上戰場!”
“‘虎騎’為何稱作‘虎騎’?因為它是大秦最鋒利的刀,如猛虎般所向披靡!”
“在這裏,不分新兵老兵!隻要你敢戰、敢拚,敵人就會怕你!”
“戰場上最可怕的是什麽?是膽怯。隻要你一怯戰,就算占據優勢,也可能會死!”
“你們隻管向前衝,殺!殺光眼前所有敵人。像猛虎一樣撕裂他們的身體,飲盡他們的鮮血!”
“讓他們聽到你們的名字就發抖!隻有這樣,你們才能活著回家,見到親人,建功立業!”
校場上,執夫站在高台之上,對虎騎將士們大聲訓話。
他必須讓這些人明白,戰場上不能膽怯,不能退縮。
否則,最先倒下的,一定就是他們!
特別是那些剛入伍的新兵,很多人過不了殺人這一關。
可隻有親手沾滿鮮血,才能戰勝內心的恐懼,真正成為大秦的黑甲虎騎!
人群中突然傳出一聲:“我要像夫長一樣,立下赫赫戰功!”
執夫聞言,嘴角微揚,點頭應道:“好!我等著那一天。我相信你們,終有一日能站上屬於自己的巔峰!”
“現在,就是你們的機會!讓楚國血債血償,用敵人的頭顱鋪出你們的榮耀之路!”
“眾將士,隨我出征!”
“虎騎!虎騎!”
吼聲震天,整座軍營熱血沸騰。
在執夫的鼓舞下,眾人翻身上馬,舉著大秦黑水旌旗,直指楚國而去。
沿途百姓遠遠望見這支鐵血之師,皆露出敬仰神色。
他們,是大秦的榮耀,更是勝利的象征!
在執夫的帶領下,虎騎戰無不勝,每一次出征,皆是凱旋而歸。
所經之地,百姓目送他們遠去,心中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加入其中。
男兒在世,當如執夫,奮勇殺敵!
這是所有人心中的信念。
執夫——大秦的傳奇,早已深深影響著每一位將士和秦人。
他是大秦軍魂,亦是敵國噩夢。
楚國都城。
楚王負芻聽聞執夫率軍壓境,驚得從王座上跌落,臉色煞白。
“怎麽……怎麽會是他!”
執夫的威名,負芻早已耳聞。
昔日六國聯手都無法剿滅這支精銳,執夫更曾多次重創列國。
數月之前,項燕親征,竟也讓他逃脫。
如今,他再度領軍而來,怎能不讓人心驚膽戰!
“王上不必驚慌。”身旁大臣安慰道,“執夫再強,也隻是一人。我楚有戰神項燕,必能將其擊退。”
“況且,他所率兵馬不過十萬,不值一提。”
負芻咳嗽幾聲,沉聲道:“不值一提?秦閻王以往出征,哪次不是以少勝多?”
“哪次不是讓列國束手無策?”
“前些日子,燕王喜的頭顱,不就是他獻給秦王的麽!”
楚王負芻一次次厲聲質問,讓群臣無言以對。
“王上請息怒。”
楚王負芻擺了擺手,聲音略顯虛弱:“將此事告知項燕將軍,命他無論如何,都要擋住執夫的攻勢!”
“必須將此人斬殺於我楚國境內!傳我旨意,調撥六十萬大軍歸項燕指揮,務必誅殺執夫!”
楚王將命令重複兩遍,足以看出執夫在他心中的分量。
朝中眾臣聽聞此令,紛紛露出驚愕神色,有人拱手進言:“王上,這六十萬大軍乃是我楚國全部精銳。”
“倘若全部派出,萬一……”
楚王負芻冷冷掃視眾人,怒聲喝道:“剛才你們說有項燕在,無須憂慮,現在又為何遲疑?”
“隻要除掉執夫,秦國便少一員猛將,我楚國也將除去一個大患。”
“此令已決,不得更改,立即執行。”
楚王語氣堅定,不留半點回旋餘地。
眾臣無奈,隻能拱手領命:“遵命。”
楚軍大帳中。
項燕接到楚王命令,陷入沉思。
“將軍,執夫雖勇,不過帶兵十萬,而大王已撥六十萬大軍給您,為何仍麵露憂色?”
身旁一名將領見狀,不解地問道。
“唉——”
項燕搖頭歎息:“執夫非比常人,不僅勇猛,更兼智謀,所率胡騎更是戰力驚人。”
“他既然親率大軍而來,必有周密謀劃。”
“恐怕,他真正的目標,是我們!”
“你覺得,他會帶著十萬人來送死?”
將領聞言,頓時語塞,陷入沉默。
此前雖未與執夫正麵交鋒,但僅憑短暫接觸,項燕已感受到他的不凡。
再加之其盛名在外,不容小覷。
然而有一點他仍有信心。
若真與執夫開戰,他手握六十萬大軍,定能將其全殲!
稍作思索後,項燕下令:“傳令各部,嚴密監視秦軍動向。”
“未得我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動。”
“是!”
將領拱手應命,隨即傳達軍令。
而此時,正奔赴楚地的執夫,並未像項燕或楚王那般焦慮。
他自出征起,便已思慮周全,謀定而後動。
這一戰,他不會輸。甚至,他已打算借此一役,徹底削弱楚國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