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初心日驚變與舊碼破局

字數:4630   加入書籤

A+A-


    杭州紀念館的銀杏葉落了滿地,2049 年 10 月 8 日的 “腦機初心日” 活動剛開場,小宇就操控著機械臂,在全息屏上寫出 “星橋連初心” 五個藍色大字。機械臂的關節泛著淡光,和他耳後 “星橋” 傳感器的藍光恰好呼應 —— 這是他用 2024 年 “小腦環” 的基礎邏輯優化的程序,指尖每一次虛擬觸碰,都帶著當年第一次控製玩具車的雀躍。
    “林叔叔,你看!” 小宇轉頭喊,機械臂還在屏上畫了顆歪歪扭扭的星,“跟當年蘇阿姨在民房牆上畫的一樣!”
    林野蹲下來,指尖輕輕碰了碰機械臂的金屬外殼 —— 上麵還留著調試時的細小劃痕,像 2027 年 “小腦環” 上的焊錫印。他摸出口袋裏的舊臨床日誌,翻到小宇第一次測試的那頁,陳默歪扭的字跡旁,蘇晚畫的星星還泛著淡淡的鉛筆印:“今天的初心日,總算沒讓他們失望。”
    話音剛落,蘇晚的私人終端突然震動起來,屏幕上彈出柏林康複醫院的緊急消息:“收到匿名數據,稱貴司‘星橋’臨床有效率造假,部分患者出現不可逆神經損傷,我們已暫停設備使用,需貴司 48 小時內提供證明。”
    蘇晚的臉色瞬間白了,指尖攥著終端邊緣泛白:“是黑岩生物的人!他們肯定篡改了早期數據 —— 咱們給柏林的 10 萬例數據裏,根本沒有所謂的‘損傷案例’。”
    林野的目光猛地掃向紀念館門口,陽光裏突然衝進個穿衝鋒衣的人,是陳默 —— 他剛從北京趕回來,懷裏抱著的手工頻譜儀還沾著機場的雨:“野子!美國商務部突然發公告,限製所有光刻膠企業向中芯國際供貨,說是‘防止軍用轉用’,咱們的傳感器量產要斷供了!”
    兩道驚雷同時炸在眾人頭頂。小宇操控的機械臂突然頓住,全息屏上的星星卡在半空,像被凍住的希望。周奶奶走過來,攥住林野的手,老人的掌心帶著溫度:“別慌,當年你們連泡麵都快吃不起了,不也挺過來了?現在有這麽多人信你們,怕啥?”
    林野深吸一口氣,把舊日誌塞進懷裏,指尖觸到紙頁上的星星,突然定了神:“老周,立刻調取發給柏林的所有數據備份,用 2044 年的算法水印驗證完整性;蘇晚,你聯係歐盟醫療委員會,說明情況,同時收集海外患者的真實康複視頻;陳默,跟我去中芯國際,看看能不能用舊光刻膠配方應急。”
    懸浮車往中芯國際開時,雨又下了起來。陳默把頻譜儀放在膝蓋上,指尖摩挲著外殼的裂痕:“還記得 2028 年美敦力訴訟那回嗎?咱們也是光刻膠斷供,最後靠浙大化學係的教授調了舊配方,撐過了三個月。”
    “這次不一樣,” 林野盯著窗外掠過的物流懸浮艙,上麵印著 “醫療物資優先” 的字樣,“美國這次是針對所有供應商,連國內的民營廠都被施壓了。不過…… 我記得 2026 年咱們申請浙江補貼時,合作過一家湖州的化工廠,他們有自主研發的光刻膠技術,當年還送過樣品。”
    陳默眼睛一亮,立刻調出供應鏈係統:“找到了!湖州明科化工,2026 年的樣品測試報告還在,良率雖然比進口的低 3 個點,但能適配咱們的傳感器工藝!”
    可沒等他們鬆口氣,老周的視頻電話突然彈進來,臉色慘白:“林總!發給柏林的數據被篡改了!有人在原始數據裏插入了‘神經損傷’的偽造條目,還偽造了咱們的電子簽名 —— 但 2044 年的算法水印沒被攻破,能證明數據是後改的!”
    屏幕上,篡改痕跡清晰可見 —— 偽造條目的時間戳比原始數據晚了三個月,水印顯示 “非授權修改”。陳默突然拍了下大腿:“是黑岩生物的老把戲!當年他們偷咱們‘小腦環’數據時,也是這麽改時間戳,最後被頻譜儀抓了現行!”
    林野立刻讓老周把水印驗證報告發給柏林醫院,同時讓蘇晚聯係海外患者協會。沒過多久,蘇晚發來消息:“柏林的患者自發錄了康複視頻,有個漸凍症患者用‘星橋’寫了‘我能說話了’,現在已經在海外社交平台傳開了!”
    懸浮車剛降落在中芯國際,老秦就頂著雨跑過來,手裏攥著片光刻膠:“林總,湖州明科的樣品送來了,但測試發現信號采樣率不夠,老年患者的腦電波可能會有波動 —— 跟上次杭州社區醫院的問題一樣。”
    林野接過光刻膠,對著光看了看 —— 透明薄膜上的紋路比進口的粗些,但質地均勻。他突然想起舊日誌裏的記錄,2028 年用舊配方時,陳默加了個 “低頻補償電路”:“老秦,把 2028 年的補償電路設計圖調出來,咱們在傳感器裏加個適配模塊,應該能解決采樣率的問題。”
    陳默立刻掏出平板,調出當年的圖紙 —— 上麵還有他用紅筆標的注釋:“補償值 1.2,適配老年腦電波”。老秦看了一眼,眼睛亮了:“能行!這個模塊體積小,不影響現有工藝,今天就能試產!”
    就在這時,柏林醫院發來回複:“水印報告和患者視頻已驗證,設備恢複使用,我們會發表聲明澄清!” 同時,美國商務部也傳來消息,歐盟醫療委員會提出抗議,認為 “製裁影響醫療救援”,要求重新評估實體清單。
    雨漸漸停了,夕陽透過無塵車間的窗戶,灑在新生產的傳感器上,泛著淡藍色的光。林野拿起一片傳感器,貼在耳邊 —— 能聽到微弱的信號聲,像 2024 年民房裏 “小腦環” 第一次啟動時的嗡鳴。
    “走,回杭州。” 林野把傳感器放進盒子裏,“初心日還沒結束,小宇和周奶奶還在等著咱們。”
    懸浮車往回開時,陳默突然從包裏掏出包泡麵,是 2024 年的老牌子:“剛才在中芯門口的便利店買的,晚上咱們在紀念館煮了,跟當年一樣。”
    林野笑了,接過泡麵 —— 包裝袋上的圖案已經換了,但味道還記著。他掏出手機,給老周發消息:“把這次解決危機的過程整理成案例,放進紀念館的展櫃,旁邊擺上 2044 年的算法手稿和頻譜儀,讓大家知道,咱們是怎麽一步步走過來的。”
    回到杭州紀念館時,初心日的活動還在繼續。小宇正帶著孩子們參觀 “小腦環” 原型機,周奶奶坐在旁邊,給孩子們講 2027 年第一次用 “星橋” 記起孫女名字的故事。看到林野他們回來,小宇立刻跑過來:“林叔叔,柏林的事解決了嗎?我剛才在視頻裏看到患者叔叔寫的字了!”
    “解決了,” 林野蹲下來,摸了摸小宇的頭,“以後再也沒人能破壞咱們的設備了。”
    晚上,紀念館的小廚房裏飄著泡麵的香味。林野、陳默、蘇晚圍著小桌子,像 2024 年那樣,用一次性筷子夾著麵條。周奶奶端來一盤粽子,笑著說:“你們當年就是這麽熬過來的吧?現在好了,有這麽多人幫你們。”
    蘇晚剝開一個粽子,遞給林野:“衛健委剛才發消息,‘星橋’要納入全國社區康複中心標配,明年就能覆蓋所有地級市。” 陳默也笑著說:“黑岩生物的海外實驗室全被查封了,他們的 CEO 也被調查了,以後再也不用怕他們搞事了。”
    林野咬了口粽子,甜意漫在心裏。他看著窗外的星空,突然想起 2024 年那個夜晚,他們三個在民房裏,說要 “讓科技溫暖每一個人”。現在,他們做到了 —— 不僅有了先進的設備,還有了信任他們的患者,有了一起扛事的夥伴。
    就在這時,私人終端突然震動,是安全部的消息:“黑岩生物有殘餘勢力在東南亞活動,可能針對‘星橋’的海外倉庫,需加強防範。”
    林野放下筷子,眼神沉了沉,但很快又笑了:“沒事,咱們有頻譜儀,有舊日誌,還有這麽多患者支持,不管他們來多少次,咱們都能應對。”
    陳默舉起泡麵桶,像舉著酒杯:“為了初心,為了患者,幹杯!”
    蘇晚和林野也舉起桶,三個泡麵桶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響。窗外的星星很亮,像紀念館裏那些藍色的傳感器,像他們心裏永遠不熄的光。
    林野知道,未來還會有新的挑戰,國際市場的競爭、技術的更新換代,但隻要他們還能像現在這樣,圍著一張小桌子吃泡麵,看著舊設備想起初心,就沒有跨不過去的坎。
    初心日的最後,林野把新生產的傳感器放進紀念館的展櫃,旁邊擺著 2044 年的算法手稿和手工頻譜儀。展櫃的玻璃上,映著小宇和孩子們的笑臉,也映著三個並肩的身影 —— 從 2024 年的民房到 2049 年的全球舞台,他們始終守著同一份初心,走著同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