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全球信號劫與民房密鑰

字數:4542   加入書籤

A+A-


    2050 年 1 月的杭州,紀念館的臘梅剛綻出花苞,周奶奶就攥著新包的豆沙粽子往實驗室跑。她耳後的 “星橋” 傳感器還帶著體溫,剛走到門口,突然扶住牆晃了晃 —— 眼前的老電腦、舊小腦環突然變得陌生,連手裏粽子的香氣都像第一次聞:“小宇…… 你是誰啊?”
    正在調試設備的小宇猛地回頭,手裏的機械臂停在半空:“周奶奶,我是小宇啊!您昨天還教我包粽子呢!” 他趕緊摸出平板,屏幕上的腦電波曲線亂得像團被貓抓過的線,紅色預警跳得刺眼 —— 和非洲拉各斯、德國柏林傳來的異常信號一模一樣。
    “林叔叔!周奶奶的記憶又退回去了!” 小宇的電話剛接通,背景裏就傳來陳默的急聲:“野子,柏林康複醫院有六個漸凍症患者突然失控,機械臂差點傷到人!頻譜儀檢測到是‘神經信號劫持’,黑岩的人控製了全球聯網的‘星橋’設備!”
    林野剛衝進總部的全息實驗室,蘇晚就舉著份加密報告跑過來,紙頁邊緣被攥得發皺:“黑岩殘餘勢力在暗網發布了‘最後通牒’,要求咱們 48 小時內交出‘星橋’核心算法,否則就永久鎖定所有患者的神經信號 —— 他們的主節點藏在柏林的舊信號站,用的是 2035 年的軍用加密協議!”
    全息屏上,全球 “星橋” 設備的連接點正以每分鍾十個的速度變紅。非洲的阿米娜發來了視頻,小女孩坐在診療椅上哭,手裏的虛擬畫筆懸在半空,畫了一半的星星歪歪扭扭:“陳叔叔,我畫不出星星了,腦子裏像有好多聲音在吵……”
    “老周,立刻切斷全球設備的聯網功能!” 林野的指尖在控製台上遊走,冷汗順著鬢角往下滴,“把 2024 年的‘離線應急模式’調出來,先保住患者的神經安全!”
    老周的手指在鍵盤上敲得飛快,額角的青筋突突跳:“林總,斷網沒用!黑岩的劫持程序已經植入設備本地,隻有找到主節點,用原始密鑰才能解除 —— 可 2035 年的軍用協議,咱們沒破解過!”
    蘇晚突然想起什麽,從抽屜裏翻出個鐵盒 —— 裏麵裝著 2024 年野默科技的原始文件,最上麵是張泛黃的協議,林野和陳默的簽名還帶著當年的墨漬:“你們看!當年咱們在浙大實驗室做‘小腦環’時,和軍方合作過‘抗幹擾測試’,他們給過一份 2035 年協議的破解預案,藏在‘分布式信號防禦’模塊裏!”
    林野抓過協議,指尖劃過 “密鑰:患者腦電波特征庫” 幾個字,突然定了神:“是 2024 年第一次臨床的患者數據!咱們當時把小宇、周奶奶他們的腦電波存在民房的舊服務器裏,說要‘留著當後手’—— 現在真的用上了!”
    陳默的視頻電話突然彈進來,背景是柏林的雨夜,他的雨衣還在滴水,手裏的手工頻譜儀屏幕進水,卻還亮著淡綠色的光:“野子,我找到信號站了!但裏麵有黑岩的人守著,他們裝了電磁屏障,頻譜儀穿不透 —— 需要你們遠程同步‘分布式防禦’模塊,幫我打開入口!”
    林野立刻讓老周調取舊服務器的數據,屏幕上跳出 2024 年的患者名單:小宇的紅色玩具車腦電波、周奶奶的粽子記憶波形、阿米娜的星星繪畫信號…… 每一條都帶著淡藍色的水印,像顆顆跳動的星。
    “蘇晚,你聯係全球的患者家屬,讓他們引導患者集中想象‘2024 年的初心場景’—— 小宇想玩具車,周奶奶想粽子,阿米娜想星星,用集體腦電波激活防禦模塊!” 林野的聲音發顫,“陳默,你再撐十分鍾,等信號同步,就能突破電磁屏障!”
    杭州紀念館裏,小宇扶著周奶奶坐在舊電腦前,屏幕上跳出 2024 年的臨床照片。周奶奶盯著照片裏的粽子,突然笑了:“我記起來了,這是我第一次用‘小腦環’包的粽子,漏了好多米……” 她的腦電波曲線慢慢平複,淡藍色的波形融入全球信號流。
    非洲拉各斯,穆薩抱著阿米娜,指著窗外的星空:“想想你畫的星星,想想陳叔叔給你的電阻絲,把信號傳出去,就能幫更多小朋友了。” 小女孩的手指輕輕動了動,虛擬畫板上的星星重新亮起來,信號像條藍絲帶,飄向柏林。
    柏林的信號站外,陳默的頻譜儀突然發出 “嘀嘀” 的提示音 —— 淡綠色的信號波突破了電磁屏障,在屏幕上畫出 “分布式防禦” 的入口密碼。他攥緊頻譜儀,往信號站衝,雨衣下的舊小腦環硌著肋骨,像 2024 年林野塞給他時說的 “這是咱們的命”。
    “裏麵的人聽著!你們的協議已經被破解,主節點馬上失效!” 陳默踹開大門,手裏的頻譜儀對準黑岩的人,“你們以為能控製神經信號?但你們忘了,這些信號裏藏著的是患者的希望 —— 不是你們能偷的!”
    黑岩的人慌了,想砸掉服務器,卻被突然衝進來的柏林患者家屬攔住。一個漸凍症患者用 “星橋” 控製機械臂,死死按住他們的手,聲音通過設備傳出:“我用‘星橋’寫了三年的書,你們想毀了它?不可能!”
    與此同時,北京的實驗室裏,老周按下了 “解除劫持” 的按鈕。全球的 “星橋” 設備同時亮起藍色的光,杭州的周奶奶重新認出小宇,柏林的患者恢複對機械臂的控製,非洲的阿米娜畫出了一顆比之前更大的星,上麵寫著 “全球一心”。
    陳默在服務器裏找到黑岩的核心硬盤,裏麵存著 “神經武器化計劃”,卻被 2024 年的防禦模塊鎖死。他掏出手機,給林野發了段視頻:“野子,搞定了,主節點被徹底摧毀,再也沒人能劫持信號了。”
    杭州的雨停了,林野、蘇晚趕到紀念館時,周奶奶正帶著小宇和趕來的患者家屬包粽子。臘梅的香氣混著豆沙味飄滿屋子,舊電腦上還停留在 2024 年的臨床數據界麵,淡藍色的信號波在屏幕上緩緩流動。
    “林總,蘇小姐,你們回來了!” 周奶奶舉著個剛包好的粽子,“我剛才用‘星橋’記起了好多事,連 2026 年你們拿補貼那天吃的泡麵味道都想起來了!”
    蘇晚接過粽子,眼眶突然發熱:“歐盟醫療委員會剛才發消息,要把咱們的‘分布式防禦’模塊定為全球腦機設備的安全標準,美國也正式解除了所有製裁,還要引進‘星橋’到退伍軍人康複中心。”
    陳默從柏林發來直播,他站在信號站的廢墟前,手裏舉著那個舊頻譜儀,屏幕上還留著戰鬥的劃痕:“我把黑岩的硬盤帶回來了,準備放在杭州紀念館的新展櫃裏 —— 旁邊放 2024 年的協議和小腦環,讓所有人知道,咱們是怎麽用初心守住希望的。”
    晚上,紀念館的小廚房裏飄著泡麵和粽子的香味。林野、蘇晚、小宇、周奶奶圍著小桌子,像 2024 年那樣,用一次性筷子夾著麵條。平板上播放著全球患者的祝福視頻:柏林的患者用 “星橋” 寫了 “謝謝”,非洲的阿米娜唱了首當地的兒歌,美國的退伍軍人用機械臂敬了個軍禮。
    “明年的初心日,咱們要邀請全球的患者來杭州,” 林野說,“一起看民房的舊設備,一起包粽子,一起用‘星橋’畫一顆最大的星星,掛在紀念館的屋頂上。”
    周奶奶點點頭,把一個粽子遞給林野:“我已經跟阿米娜的媽媽說好了,明年帶她來學包粽子,讓她也嚐嚐咱們杭州的味道。”
    小宇掏出平板,調出全球 “星橋” 設備的實時地圖,上麵的藍色連接點像漫天繁星:“林叔叔,你看,現在全世界都有‘星橋’的光了,像你當年說的,咱們真的讓更多人摸到星星了。”
    林野看著屏幕上的星光,摸出懷裏的舊臨床日誌,翻到最後一頁,寫下:“2050 年 1 月 15 日,全球同心,初心如星。” 蘇晚湊過來,在旁邊畫了顆小小的星,和 2024 年她在民房牆上畫的一模一樣。
    夜深了,紀念館的燈還亮著。舊小腦環、手工頻譜儀、2024 年的協議放在新展櫃裏,玻璃上映著小宇畫的全球星星圖,也映著四個並肩的身影 —— 從 2024 年的民房到 2050 年的全球舞台,他們始終守著同一份初心,用科技的光,把無數個孤獨的角落,連成了一片溫暖的星海。
    林野知道,未來還會有新的挑戰,技術會更新,市場會變化,但隻要這盞藏在民房裏的星火不熄,隻要還有患者等著 “星橋” 帶來的希望,他們就會一直走下去 —— 因為有些路,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帶著初心,走向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