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 保險合作

字數:5114   加入書籤

A+A-


    剛過元旦,空氣裏還飄著點跨年的煙火味,神經紀元總部大樓的電梯裏,消毒水味混著咖啡香,顯得格外實在。林野靠在轎廂壁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口袋裏的 U 盤 —— 裏麵是和平安保險敲定的 “腦健康保險合作計劃” 最終方案,昨晚改到淩晨三點,現在眼睛還有點發澀。
    “叮” 的一聲,電梯停在 12 樓,門剛打開,就看見蘇晚站在走廊盡頭,穿著米白色的衛健委製服,手裏抱著個文件夾,腳下的靴子沾了點泥漬。“路上堵了?” 林野迎上去,把手裏的熱咖啡遞過去,“你說的那家掛耳,行政部衝的,溫度應該剛好。”
    蘇晚接過咖啡,指尖碰到溫熱的杯壁,心裏暖了下。她昨晚收到林野發來的方案,看了半宿,今早特意提前出門,結果飛行車在高架上遇到臨時管製,耽擱了半小時。“剛在樓下看到你們的宣傳海報了,‘腦健康保險,守護老年認知’,標語挺接地氣。” 她喝了口咖啡,苦中帶點堅果香,正是她喜歡的口味。
    兩人走進林野的辦公室,桌上還攤著昨晚沒收拾的文件,最上麵放著個相框,是 2026 年首次臨床時和小宇的合影。林野把 U 盤插在電腦上,屏幕亮起,彈出 “腦健康保險合作套餐” 的 PPT:“你看,套餐分兩部分,設備費用報銷 50%,然後每年免費提供四次認知監測,數據直接同步到我們的雲平台,社區醫生能遠程解讀。”
    蘇晚湊到電腦前,手指點在屏幕上的落地城市名單:“長三角 30 家社區醫院,首月覆蓋 2 萬人,這個規模不小。” 她抬頭看向林野,“但你有沒有考慮過,部分偏遠社區的老人,可能不會用智能設備,監測數據怎麽收集?”
    “想到了。” 林野切換到下一頁 PPT,上麵是社區醫生上門服務的流程示意圖,“我們和每個社區醫院簽了協議,安排專人上門幫老人操作,順便做簡單的健康問詢。” 他頓了頓,聲音放低了點,“我媽也在試點名單裏,下周就讓社區醫生上門,她現在記東西越來越費勁,有專業監測我也放心。”
    蘇晚看著他眼裏的擔憂,心裏有點不是滋味。她知道林野母親的輕度認知障礙,上次見麵時,阿姨還拉著她的手說 “小蘇啊,你多勸勸林野,別總熬夜”,現在能有這樣的監測計劃,確實能讓林野少操點心。“這個方案挺好,既解決了老人的實際需求,也能幫你們收集更多臨床數據。” 她合上文件夾,“關於認知增強的監管建議,我整理好了,裏麵提到了家用腦機產品的準入標準,你可以參考下。”
    林野接過文件夾,剛翻開第一頁,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行政總監小張探進頭來:“林總,平安保險的李經理到了,在會議室等你,說要最後確認下簽約細節。”
    “好,我馬上過去。” 林野把文件夾放在桌上,對蘇晚說,“你先坐會兒,我簽完約回來再聊,行政部給你備了點心。”
    蘇晚點點頭,看著林野快步走出辦公室,心裏卻莫名有點沉。她拿出手機,點開內部工作群,裏麵正聊著她昨天獲得表彰的事,有幾條消息看得她心裏發堵 ——“蘇處長這次能評上先進,還不是因為神經紀元的項目做得好”“聽說她和林總是舊情人,這項目推進得這麽順,說不定有貓膩”。
    她手指在屏幕上停頓了下,最終還是沒回複,把手機揣回口袋。其實她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議論,當初推動腦機醫保銜接政策時,就有人私下說過閑話,隻是這次表彰讓議論變得更公開了。她走到窗邊,看著樓下的車水馬龍,飛行車在低空有序穿梭,遠處的西湖被薄霧籠罩著,像蒙了層紗。
    她想起去年聽證會結束後,林野私下跟她說 “要不我們公開關係吧,省得你受委屈”,她當時拒絕了。不是不想,是怕影響太大,畢竟兩人一個在企業,一個在監管部門,公開關係隻會給別有用心的人留下話柄。她一直覺得,隻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項目做出成效,謠言自然會不攻自破。
    “在想什麽?” 林野的聲音突然從身後傳來,嚇了她一跳。他手裏拿著剛簽好的合**議,臉上帶著點笑意,“李經理說,這個套餐他們內部員工都想訂,說比單純的重疾險實用。”
    蘇晚回過神,勉強笑了笑:“沒什麽,在看你們樓下的宣傳。” 她指著桌上的文件夾,“監管建議裏提到,家用腦機產品必須經過至少 6 個月的臨床驗證,才能申請準入,你們後續要是推新產品,記得提前準備。”
    林野察覺到她情緒不對,順著她的目光看向窗外,沒多問,隻是把協議放在桌上:“我讓行政部把試點數據報告整理好了,你要是需要,我讓他們發你一份。” 他頓了頓,補充道,“這個項目能推進這麽快,多虧了你在政策上的支持,表彰是你應得的,別在意別人怎麽說。”
    蘇晚心裏一暖,眼眶有點發熱。她知道林野看出了她的心思,卻沒點破,這種默契讓她覺得踏實。“我沒事,就是有點感慨。” 她拿起咖啡喝了一口,“等試點有了成效,我就把數據上報,到時候謠言自然就沒了。”
    兩人正聊著,林野的手機響了,是母親打來的。“喂,媽。” 他接起電話,語氣瞬間柔和下來,“社區醫生上門了?…… 好,你別緊張,讓醫生慢慢測…… 數據同步到雲平台了嗎?…… 行,我等會兒就看。”
    掛了電話,林野臉上帶著欣慰的笑:“我媽剛做完監測,醫生說認知數據挺穩定,比上次在醫院測的還好。” 他打開腦健康雲平台,調出母親的監測報告,指著上麵的曲線,“你看,記憶力評分雖然還在臨界值,但比上個月提升了 3 分,說明之前的幹預有效果。”
    蘇晚湊過去看,報告上的各項指標標注得清清楚楚,還有醫生的初步解讀:“建議繼續保持規律訓練,定期監測。”“挺好的,阿姨恢複得不錯。” 她由衷地為林野高興,“等試點覆蓋到全國,會有更多老人受益。”
    中午,林野留蘇晚在公司食堂吃飯。食堂的師傅知道蘇晚要來,特意做了她愛吃的糖醋排骨,味道和當年在未來科技城食堂吃的差不多。“還記得 2026 年我們簽扶持計劃那天,也是在食堂吃的飯,陳默還搶了我碗裏的排骨。” 林野夾了塊排骨放在蘇晚碗裏,語氣裏帶著點懷念。
    蘇晚的動作頓了下,提起陳默,兩人之間的氣氛有點微妙。“聽說他在矽穀腦科挺順利,好像在推一款家用認知訓練儀。” 蘇晚盡量讓語氣顯得平淡,“我上周在衛健委的內部通報裏看到了,說是還沒通過臨床驗證,就已經在做市場調研了。”
    林野的臉色沉了沉:“我也聽說了,他們打的擦邊球,說是‘輔助記憶’,不算認知增強。” 他放下筷子,“這種產品要是流入市場,很容易被濫用,尤其是老人和學生群體,風險太大。”
    “我已經讓團隊盯著了,一旦發現他們違規宣傳,會立即上報。” 蘇晚喝了口湯,“你這邊也多注意,要是收集到相關證據,隨時跟我聯係。”
    吃完飯,蘇晚要回衛健委,林野送她到樓下。飛行車緩緩升空時,蘇晚從車窗裏探出頭:“試點有任何情況,記得第一時間告訴我,我這邊也好協調政策支持。”
    林野點點頭,看著飛行車消失在天際線,才轉身回公司。剛走進辦公室,研發總監老張就找了過來,手裏拿著份文件:“林總,平安保險那邊傳來消息,首月的 2 萬個名額,三天就報滿了,很多社區醫院都在問能不能加名額。”
    “這麽快?” 林野有點意外,他原本以為需要一個月才能報滿。“看來老人和家屬對認知障礙的關注度,比我們預想的高。” 他翻看文件,上麵是各地社區醫院的報名數據,長三角的幾個大城市都報超了。
    “還有個事。” 老張猶豫了下,“我們收到消息,矽穀腦科的家用認知訓練儀,已經在小範圍預售了,定價 4999 元,宣傳說‘30 天提升記憶力’,不少老人都在問我們是不是也有類似產品。”
    林野的手指猛地攥緊了文件,紙頁被捏出了褶皺。他想起蘇晚中午說的話,看來陳默動作比他們預想的還快。“不用管他們。” 林野把文件放在桌上,“我們按原計劃推進,把監測服務做好,讓用戶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比什麽宣傳都管用。”
    老張點點頭,轉身要走,又被林野叫住:“讓法務部盯著矽穀腦科的宣傳,一旦發現誇大其詞,立刻收集證據,提交市場監管局。”
    辦公室裏隻剩下林野一個人,他打開腦健康雲平台,看著上麵不斷更新的監測數據,心裏突然生出股韌勁。2024 年創業時,他們麵對 VC 的質疑,咬牙做出了 “小腦環”;現在麵對矽穀腦科的競爭,他們同樣能守住醫療的底線,把腦健康保險計劃做好。
    他拿起蘇晚留下的監管建議,翻到最後一頁,上麵有她手寫的一行字:“堅守醫療初心,政策永遠是後盾。” 林野看著那行清秀的字跡,嘴角慢慢揚起。他知道,這場仗不好打,但隻要他們不偏離方向,不丟了初心,就一定能贏。
    可他沒注意到,辦公桌的角落,行政部剛送來的行業簡報上,有一行小字被咖啡漬蓋住了大半 ——“矽穀腦科家用認知訓練儀,預售三天訂單破 5000 台”。而此刻的矽穀腦科中國區辦公室裏,陳默正看著後台的銷售數據,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對著助理說:“通知生產部,加開兩條生產線,春節前必須滿足訂單需求。”
    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落在林野桌上的相框上,照片裏三個人的笑容依舊燦爛,隻是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林野關掉雲平台,拿起手機,給蘇晚發了條消息:“矽穀腦科的產品已經開始預售,宣傳有誇大嫌疑,法務部正在收集證據。”
    沒過多久,蘇晚回複了消息:“收到,我已經讓市場監管局的同事介入調研,有結果第一時間告訴你。” 後麵跟著個握拳的表情,像在給他打氣。
    林野看著消息,心裏踏實了不少。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不會輕鬆,但隻要有蘇晚在政策上的支持,有團隊的堅守,他們一定能守住這片陣地。隻是他沒想到,矽穀腦科的產品,會比他們預想的更有衝擊力,而那些被吸引的用戶,很快就會遇到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