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1章 技術之爭

字數:3703   加入書籤

A+A-


    林凡指出宋運輝計算模型中潛在缺陷的那一下,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石子,激起的漣漪遠超預期。
    宋運輝雖然認可了林凡的觀點,但他並未放棄自己的核心判斷——即必須對進口設備的原始參數進行修正。他隻是需要完善自己的模型,使其更貼近實際。
    接下來的幾天,林凡和宋運輝仿佛較上了勁。兩人一頭紮進了數據的海洋裏,反複測算、辯論、驗證。宋運輝負責理論計算和公式推導,林凡則更側重於從實際設備運行經驗和流體力學角度提出質疑和補充。他們常常為了一個係數、一個假設爭得麵紅耳赤,引得項目組其他人側目不已。
    但這種爭論是純粹技術層麵的,反而讓兩人有種惺惺相惜之感。宋運輝驚訝於林凡廣博的實踐知識和敏銳的工程直覺,林凡則欣賞宋運輝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追根究底的執著。
    然而,他們的頻繁接觸和“離經叛道”的討論,很快引起了項目組負責人——一位姓馮的副總工程師的注意。
    馮總工五十多歲,是廠裏的老資格,技術經驗豐富,但性格偏於保守,對這套昂貴的進口設備懷有某種敬畏心理,堅信“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認為嚴格遵循外方提供的操作規程和技術參數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這天,馮總工終於忍不住了,把宋運輝和林凡叫到了辦公室。
    “小宋,還有這位……林工是吧?”馮總工坐在辦公桌後,麵色不虞,“聽說你們最近對連鑄機的冷卻參數有很多‘高見’?”
    宋運輝立刻想開口辯解,林凡輕輕拉了他一下,上前一步,客氣地回答:“馮總工,我們隻是在做一些技術上的探討,覺得原始參數可能不完全適應我們廠的鋼水條件,嚐試做一些優化……”
    “優化?”馮總工打斷他,語氣帶著嘲諷,“國外幾十年的成熟技術,成千上萬家鋼廠都在用的參數,需要你們兩個年輕人來優化?你們才接觸這套設備多久?懂它的精密和複雜嗎?”
    他站起身,走到牆上的工藝流程圖前,用手指點著:“每一個參數都是經過精密計算和無數次實踐驗證的!隨便改動,萬一出了事故,影響了設備壽命,誰負責?你們負得起這個責任嗎?”
    宋運輝忍不住了,爭辯道:“馮總,科學是實事求是的!我們的鋼水成分和冷卻水質就是和國外有差異,這是客觀事實!不進行調整,鑄坯質量隱患是明擺著的!計算數據……”
    “又是你的計算!”馮總工不耐煩地揮揮手,“小宋,我告訴你,你那套紙麵上的東西,在實際生產麵前蒼白無力!要尊重事實,尊重權威!不要整天異想天開!”
    林凡見馮總工完全聽不進意見,便換了一種方式:“馮總工,我們並不是要否定原始設計,隻是建議可以先在小範圍內進行一下試驗驗證,采集數據對比一下。如果我們的判斷錯了,也能及時糾正,避免影響生產;如果確實有問題,也能提前預防……”
    “試驗?說得輕巧!”馮總工更生氣了,“現在是設備調試的關鍵期,工期緊任務重!哪有時間給你們做這種無謂的試驗?出了問題耽誤了投產,部裏怪罪下來,是你擔還是我擔?”
    他指著兩人,下了最後通牒:“這件事到此為止!你們倆,尤其是你,小宋,把你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都收起來!還有你,林工,你是來學習交流的,就好好看,好好學,不要指手畫腳,幹擾我們正常的工作秩序!”
    談話不歡而散。
    從馮總工辦公室出來,宋運輝氣得臉色發白,拳頭緊握:“頑固!保守!根本不講科學!”
    林凡相對冷靜一些,他拍了拍宋運輝的肩膀:“別生氣,這種情況在哪裏都會遇到。老一輩的經驗需要尊重,但我們的想法也未必是錯的。”
    “那怎麽辦?難道就眼睜睜看著隱患存在?”宋運輝不甘心。
    林凡目光閃爍,低聲道:“明的不行,可以來暗的。我們不能進行正式試驗,但不代表不能收集數據。”
    宋運輝一愣:“你的意思是?”
    “設備總要進行調試和試生產吧?”林凡看著他,“我們可以在不影響正常調試的前提下,悄悄記錄不同參數下的鑄坯質量數據,尤其是內部裂紋的探傷數據。等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事實勝於雄辯。”
    宋運輝眼睛一亮:“對!用數據說話!馮總工可以不信我們的計算,但他總不能不信實實在在的生產數據!”
    兩人立刻達成了共識,開始秘密計劃起來。宋運輝利用他負責部分數據記錄的便利,悄悄調整了數據采集的側重點;林凡則憑借其豐富的經驗,指導他如何更有效地設置對比組和隱藏意圖。
    就在他們暗中收集數據的過程中,一個意外事件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廠裏決定對連鑄機的扇形段進行第一次全麵的停機檢修和精度校驗,為後續的試生產做準備。停機時間窗口很短,隻有不到兩天。
    這是一個檢查和驗證管道內部實際情況的絕佳機會!
    檢修當天,現場一片忙碌。馮總工親自坐鎮指揮,工人們按照外方專家的指導手冊按部就班地操作。
    林凡和宋運輝也穿著工裝,混在人群中。當工人們打開一段預定更換的冷卻水管道時,林凡眼疾手快,趁人不注意,用內窺鏡快速查看了管道內壁的情況,並用手摸了摸拆下來的舊管段內壁。
    結果正如林凡所料!管道內壁已經有了一層肉眼難辨但手感粗糙的極薄水垢,而且由於安裝應力,部分管道存在極其微小的橢圓度變形!
    這兩點,都會影響冷卻水的流態,導致實際工況與理論假設出現偏差!
    “怎麽樣?”宋運輝緊張地低聲問。
    林凡對他做了一個肯定的眼神,低聲道:“和我想的差不多,有輕微結垢和變形。你的計算模型,基礎假設確實需要修正。”
    宋運輝既感到證實想法的興奮,又為隱患確實存在而擔憂。
    就在這時,馮總工走了過來,看到兩人湊在一起,皺眉道:“你們兩個,不去幫忙,在這裏嘀咕什麽?”
    林凡反應極快,立刻拿起那段舊管道,指著內壁一處不明顯的水垢痕跡,一本正經地說:“馮總工,您看,這管道內部已經有結垢跡象了,雖然很薄,但長期運行可能會影響冷卻效率,建議這次檢修是否考慮增加一道清洗流程?”
    他把發現隱患說成了建議維護,完美地掩飾了真實意圖。
    馮總工湊近看了看,皺了皺眉:“嗯,是有點。行,我會跟檢修團隊說一下。小宋,你去把這個情況記下來。”
    他完全沒意識到這背後隱藏的技術爭議,反而覺得林凡心細,叮囑了一句便走開了。
    宋運輝鬆了口氣,佩服地看了林凡一眼。林凡則微微一笑。
    數據,正在一點點地朝著有利於他們的方向積累。
    真相,越來越近。
    而證明的時刻,終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