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0章 結識“技術瘋子”
字數:2876 加入書籤
晚飯時間,趙幹事準時來到招待所,接上林凡去了廠裏的幹部食堂。食堂規模很大,飯菜油水也足,體現了大廠的底氣。陳大校已經和廠裏幾位領導坐在一桌,談笑風生。林凡被引薦過去,一番寒暄介紹自不必說。
廠領導對林凡很客氣,但那種客氣中總帶著一絲審視和保留,畢竟林凡太年輕,又是從“小廠”來的,盡管有陳大校力薦,但真才實學如何,還需觀察。
席間,林凡注意到了獨自坐在角落一桌吃飯的宋運輝。他吃得很快,心思似乎完全不在飯菜上,麵前還攤開著一本筆記,邊吃邊看。
“那就是宋運輝。”陳大校順著林凡的目光看去,低聲笑道,“瞧見沒?吃飯都想著技術,魔怔了。廠裏不少老師傅都嫌他脾氣倔,不懂人情世故。”
林凡笑了笑:“搞技術的,有點執著是好事。”
飯後,陳大校被廠領導拉去繼續談事,林凡便主動走向了正準備離開的宋運輝。
“宋運輝同誌?”林凡開口打招呼。
宋運輝抬起頭,推了推眼鏡,眼神裏帶著一絲疑惑和警惕:“你是?”
“你好,我是紅星軋鋼廠來的林凡,是陳大校介紹我來學習交流的。”林凡友好地伸出手。
聽到陳大校的名字,宋運輝的表情緩和了些,伸手和林凡輕輕一握,語氣依舊平淡:“哦,你好。聽說你技術不錯,解決過難題。”他的話很直接,沒有多餘的寒暄。
“過獎了,隻是運氣好。”林凡謙遜道,“下午我剛好路過項目組,聽到你們在討論扇形段冷卻參數的問題,很受啟發。”
提到技術問題,宋運輝的眼睛明顯亮了一下,但隨即又有些黯然:“啟發也沒用,他們不相信計算,隻相信外國專家手冊上的死數據。”
“能讓我看看你的計算過程嗎?”林凡提出了請求,“我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
宋運輝猶豫了一下,或許是出於技術人員的分享欲,或許是因為林凡態度誠懇,他點了點頭,帶著林凡回到了他那間雜亂卻“富有”的辦公室角落。
他拿出厚厚一遝計算稿,上麵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公式、數據和推導過程。“你看,這是熱傳導微分方程,這是鋼水成分差異的修正係數,這是基於我們廠實測冷卻水流速和溫度的數據代入計算後,得出的理論最佳參數範圍……明顯比原始數據區間要窄,而且中心值偏高……”
宋運輝講起技術來語速飛快,邏輯清晰,眼睛裏閃爍著自信的光芒,與平時沉默寡言的他判若兩人。
林凡認真地看著,聽著。宋運輝的計算功底非常紮實,推導嚴謹,其思路甚至帶有一些超越這個時代的前瞻性。但是……
林凡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他指著計算稿中間的一處假設,問道:“宋工,你這個地方,假設冷卻水在輥子內部管道中是理想層流狀態,壓損恒定。但這個假設,在實際生產中,尤其是在高流速、管道有輕微結垢或變形的情況下,是否完全成立?”
這個問題一針見血,直接指向了宋運輝整個計算模型的一個基礎假設!
宋運輝猛地一愣,像是被點中了要害。他下意識地反駁:“理想層流是標準計算模型的基礎假設!所有手冊上都這麽寫!”
“手冊是理論,實際是實際。”林凡語氣平和卻堅定,“我之前在軋鋼廠遇到過類似問題,冷卻效果不理想,後來發現就是因為管道內部輕微鏽蝕導致流態變化,局部形成了湍流,影響了換熱效率。雖然你這個計算大部分正確,但如果這個基礎假設在實際中不完全成立,你的修正參數可能就需要再次調整,甚至可能矯枉過正。”
林凡沒有全盤否定宋運輝,而是基於自己的實踐經驗,指出了其理論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容易被忽略的實際變量。
宋運輝呆住了,臉上的自信和執著瞬間凝固。他一把搶過計算稿,重新審視著那個他習以為常、從未懷疑過的假設條件,額頭上漸漸滲出了汗珠。
他猛地坐下,拿起鋼筆和尺子,開始瘋狂地重新驗算,考慮管道阻力係數變化的可能性,嘴裏喃喃自語:“湍流?流速臨界點……雷諾數……壓損變化……如果這裏變了,那麽傳導效率……出口水溫……”
他完全沉浸了進去,仿佛忘記了林凡的存在。
林凡也不打擾他,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他知道,對於宋運輝這樣的人,技術上的真相比麵子重要得多。
足足過了半個多小時,宋運輝才猛地抬起頭,臉色因為激動和興奮而有些發紅,眼神複雜地看著林凡,有震驚,有佩服,也有一絲不甘。
“……你是對的。”宋運輝的聲音有些幹澀,“我忽略了實際管道狀況的變量。雖然影響因子不大,但足以讓我的修正參數偏差百分之五左右。這百分之五,在極限工況下,確實可能導致新的問題。”
他放下筆,長長吐出一口氣,第一次真正地、認真地打量著林凡:“你……不是光會看手冊的人。你從哪裏來的?紅星軋鋼廠?你們也搞連鑄?”
這一刻,宋運輝對林凡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最初的平淡警惕,變成了帶著強烈好奇和探究意味的重視。
技術之爭,往往是技術人員之間最直接的溝通方式。一場爭論,反而讓兩人迅速消除了陌生感。
林凡知道,他初步贏得了這位“技術瘋子”的認可。
而更大的挑戰,或許也即將因這次爭論而引出。